你是不是有病?心理諮詢師究竟是什麼?這是我們今天需要探索的話題。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或者某一方面不順,遭受挫折打擊。比如讀書考學、婚戀情感、職業發展、人際關係、親子教育、自我認知等。
由此會產生需要的困惑煩惱和痛苦,這種種負面情緒披著壓力的外套,張牙舞爪的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讓我們感到沮喪、厭倦、易怒、疲憊、不自由、失去活力與創造力,飲食與睡眠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並且會出現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改善的情況下,是需要與心理諮詢師交流一下。
如果我們的這些症狀都有,但是主客觀一致,知情意能夠協調,不會給自己的飲食或者睡眠帶來影響時,就不要輕易說自己有心理疾病,因為當我們有這些症狀時又不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那屬於一般心理問題,一般心理問題不需要來諮詢。
諮詢師是沒有處方權,像精神分裂症或精神病性心理障礙的人是需要藥物的控制下才能夠諮詢,而諮詢師是需要推薦這樣的患者去精神科治療。醫院大部分的醫生對於心理疾病都會採用藥物治療,但是有一些心理疾病沒有達到非常嚴重的地步是不需要藥物治療,藥物對神經的控制會對以後的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
比如藥物上癮之後就沒有辦法擺脫對藥物的依賴,那麼一個人的情緒一輩子都受藥物的控制,很多人是沒有辦法接受這個事實,會導致其他的一些心理問題的出現。像會認為自己是一個永遠也沒有辦法擁有健康的人,會對自己進行指責,沒有價值感,不夠自信,會出現偏執或者強迫性思維,慢慢的把自己陷入一個不能自拔的狀態裡,這也就是為什麼那麼多抑鬱症患者選擇自殺的原因之一。
精神分裂症與神經病性心理疾病的患者就必須儘快的去醫院求治,否則嚴重起來很危險,神經科心理醫生擁有開藥的權利,如果想要徹底解決是需要藥物與心理諮詢同步,因為藥物治療是對身體的調整,心理諮詢師是對心理的調整,只有心理問題真正解決了,軀體上的問題才能夠徹底解決,這也是大家常說的「心病還需要心藥醫」的道理。
如果只單純靠藥物調整,只要停藥一段時間就會發作,因為心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而是通過吃藥控制自己不去想,或者暫時性的忘記而已。只要在生活中遇見什麼類似的事情,就能夠激發潛意識潛藏的不良感覺,心理疾病就會再次復發。
對於中度的心理疾病,像影響到自己正常生活,正常工作,正常的人際交往的情況下,是需要來做心理諮詢,心理疾病跟身體疾病是一樣的,它並不會因為我們不去管而不存在,只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很多人對於心理疾病會帶有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其實它跟我們平時的軀體疾病是一樣的,只要治療就會好。
大家眼中的神經病通常是指精神分離患者與神經病性心理障礙患者,他們的意識是沒有辦法控制大腦,會出現幻想,幻覺等症狀,以至於會做出一些讓自己沒有辦法知道的事情,讓大家恐懼的事情。像出現幻想、幻覺等症狀時,都是由於中度心理問題沒有被重視所導致的。就像子宮糜爛一樣,輕度的時候沒有感覺,中度的時候不被重視,重度的時候又害怕治療,等待她的只有宮頸癌了。
其實很多患者害怕自己的心理問題被他人知道,所有正規的心理諮詢師都會遵守諮詢倫理,首先就是保密原則,跟諮詢師說的任何話都不會透入出去,這是諮詢師必須要履行的義務。所以不必要考慮擔心自己的一些隱秘的問題會被他人知道而影響自己的生活。
當我們願意向內探索時,我們會差異的發現,自我否定價值感的不安全感,生命裡的莫名焦慮,還有哪些強迫性的掌控欲望等等,可能恰恰是其中某項沒有被我們覺察到或者偶爾覺察卻不想被我們坦誠的東西,阻礙了我們的認知,也阻礙了我們的真正成長。諮詢師會全神貫注的傾聽,設身處地的理解,不離不棄的陪伴,才可以給我們一個安全的領域,安心卸下這麼多年來因需要扮演某種角色而形成的層層防禦心理。
諮詢師的匹配也很重要,如果在雙方諮詢的時候,心理不是很舒服,那麼說明諮詢效果也不會很好,只有在愉快的環境中才能夠做到心靈的真正成長。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結束,親密關係不簡單,時時刻刻講技巧,當我們遇到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及時解決矛盾,避免長期傷害親密關係。如果你覺得對你有所幫助,請轉發出去,讓更多的朋友受益。
個人簡介:悠然,後現代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師,薩提亞家庭治療師。從事家庭心理諮詢七年,幫助過2000多個家庭重獲幸福,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