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趙麗
□ 本報實習生 周靜
當代都市人「鴨梨山大」,各種心理問題亟待疏解。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在一些購物網站,心理諮詢被當作「商品」叫價售賣,一些網店還稱可以進行療程治療。與此同時,更多打著擦邊球的情感諮詢也逐漸凸顯,並衍生出各種各樣的奇葩產品,比如「泡妞技巧」、挨罵陪罵發洩等。
近日一則關於網店「代追另一半」的新聞,引起民眾對此類心理諮詢淘寶店鋪的關注。
《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市場確實迎合了部分人的需求,但無論是網絡心理諮詢還是情感諮詢,與在醫院以及專業機構的心理諮詢比較,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且該領域監管政策法規尚待完善,此類心理諮詢仍需規範。
心理諮詢成算命套路
「代追男朋友,代追女朋友,精細指導,一對一服務,成功率超8成」「失戀分析,家庭矛盾分析,職場困惑分析,情感傾聽傾訴」「閒聊聊天」「高級戀愛問題救助、挽回男友女友」「打敗小三婚外情」等奪人眼球的醒目字眼,展示在各個「網絡情感諮詢」淘寶店鋪的首頁。
作為體驗,記者選了一家好評率100%的婚戀情感諮詢店鋪,此店鋪自稱具有十幾年實體店經驗,網上店鋪營業近半年,提供打字諮詢(微信,qq)、語音諮詢(微信,qq,電話),並且支持先諮詢後付款、不滿意不付款等服務,滿意後按分鐘付款,文字一分鐘一元,語音或電話1分鐘1.8元。
記者與客服簡單說了事先設計的失戀情感狀況,之後客服提供諮詢師的微信號。記者加了諮詢師微信號後要求出示資質證書,對方並未理睬。記者要求對方做失戀情緒疏導,「諮詢師」文字回復較慢,措辭玄之又玄,剛開始說了一套「機械因果論」的心靈雞湯,對記者問的具體問題避而不答,轉而引向「3歲看老,50而知天命,命中注定」的算命大師路子。記者順勢拋出幾個問題,對方說先接個電話,一會兒回答,然而半個小時過去了,記者仍在等待回復。
不過,網上心理諮詢也有看上去比較靠譜的,但費用也相對來說較高。在一家上傳了工商執照和資質證書的心理諮詢淘寶店鋪,該店鋪只提供一對一電話治療服務,業務範圍包括「婚姻挽回,情感分析,失戀分手,失眠焦慮強迫症治療,性心理困惑」等,工作時間是每天8時至23時;諮詢價為:普通150元,中級200元,高級300至400元,專家級500元及以上,以上均為每小時的價格,承諾分析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
記者向這家看似靠譜的店鋪客服說明了設計好的失眠焦慮狀況,客服推薦先體驗50元20分鐘的諮詢,諮詢師主動聯繫,顧客提供手機號免費接聽諮詢後,再決定是否正常續費。主動聯繫記者的是自稱美國約克大學心理學畢業的趙博士,主治失眠、焦慮、社交恐懼等心理疾病。整個通話比較順利,對方給了一些治療睡眠的建議和方法,20分鐘到,系統自動掛斷。不過,記者也無從驗證對方身份信息是否屬實。
有輕微強迫行為的北京白領方薇,曾經迷上淘寶上一種提供「心理諮詢」的服務。「不用去醫院,就可以向諮詢師傾訴自己的壓力,對方不僅可以幫助疏導煩惱和壓力,還可以指點一些人際關係上的方法」。
不過,使用一段時間後,方薇發現,「諮詢師說的方法,自己在網上都能找到」。
隱私保護「愛信不信」
記者在網上看到,這些心理諮詢淘寶店經營時間有長有短,只有少數店鋪提供了店主的資歷介紹,例如學歷、從業時間、是否為心理諮詢師等。其中一家店主自稱是北京師範大學的心理學碩士,拿到了心理諮詢證,有專業診所。但有的店鋪並沒有諮詢師的介紹,諮詢方式為通過旺旺交流。
在記者的調查中,有些店鋪拒絕出示資質證書,有的承認諮詢師無資質證書但生活經歷足夠豐富,大多店鋪願意出示資質證書,但需要先加諮詢師微信。不過,即便諮詢師出示個人證書,均無從驗明真假,也無法得知諮詢師是否為證件持有者本人。
記者注意到,以心理諮詢或情感諮詢為業務的淘寶店鋪的收費大多以小時計算,每小時20元至上千元不等,收費標準不一,且一家店鋪往往有不同收費標準的諮詢師。例如一家已上傳工商執照和專家團隊簡歷(無從驗證是否屬實——記者注)的天貓店鋪,收費標準是普通諮詢師(經驗2至3年)100元/時,中級諮詢師(經驗4至7年)150元/時,高級諮詢師(經驗8至10年)200元/時,特級諮詢師(經驗10年以上)300元/時,專家級500元/時。另一家綜合排名前十的四顆鑽普通店鋪,店鋪統一價文字30元/時,語音60元/時。
部分提供情感諮詢的淘寶店鋪還提供療程治療。例如一家自稱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碩士的店主開出的價格是,文字交流的價格是每小時59元,語音交流的價格是文字交流價格的3倍,即1小時177元。該淘寶店還強調,對於已經確診的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等患者均可在小店做療程治療。
打著情感諮詢招牌的店鋪,其業務也是魚龍混雜,遠超正常心理諮詢的範圍。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家店鋪還就各種心理諮詢類型開價,1小時就達298元,細分為「高級戀愛問題救助、挽回男友女友」「打敗小三婚外情」等。
方薇告訴記者,最終讓她放棄淘寶上的心理諮詢的,主要在於隱私保護。針對此問題,記者先後諮詢了十幾家心理諮詢淘寶店鋪客服,這些店鋪大多提供qq、微信、簡訊、電話等形式的文字諮詢和語音諮詢。當被問及怎樣保護客戶隱私問題時,對方的回答多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可以刪除諮詢師微信帳號」「愛信不信」等。
此外,方薇發現,「在這些心理諮詢淘寶店鋪,簡單的諮詢可以,如果說是諮詢治療,基本都不靠譜」。
這樣的結論源於方薇曾經的體驗:網上承諾多少錢多少次諮詢、每次都是電話諮詢,結果只有第一次是電話,之後都改打字了;諮詢到一半,對方說不幹了,聲稱自己「有權選擇來訪者」;打完字等了5分鐘,對方只回了一個「哦」,之後建議多聽聽「腦子裡自己的聲音」。
除了上面的吐槽,方薇對記者說,真正負責的心理諮詢師會建議一對一、面對面交流,最起碼也是電話視頻,聲稱通過打字就可以治療的,一般都是想靠忽悠賺點小錢。
可能造成二次傷害
方薇告訴記者,當初之所以選擇在淘寶店鋪上進行心理諮詢,主要是方便,「現場諮詢,有時候不太適合職場人群,因在公司所處職位不同,有些人忌諱現場諮詢,但因工作家庭太多煩心事,使得生活苦悶,無處發洩,平臺諮詢為此類人群提供了方便」。
對此,在北京從事心理諮詢業務的陳小波則這樣向記者分析:首先是心理諮詢沒有被大多數人認可,許多人都認為做諮詢的人就是有精神病,「因為沒有被大多數人認可,所以大家基本上不注意哪裡有正規心理諮詢師」。
「進行心理諮詢,肯定是面對面諮詢才更有效果。因為畢竟一個好的諮詢師呈現給來訪者的,不僅僅是聲音和一個上半身影像。這裡提到的還是視頻諮詢,如果是文字諮詢,只會差得更遠,因為單純從信息攝取上來說,渠道就少,而且沒有諮詢師表情和語音佐證,文字很容易被歧義理解。」陳小波說,無論是文字、語音還是視頻,網絡心理諮詢均存在不確定性,在交流模式上有欠缺。在心理諮詢中,眼神接觸以及身體語言動作的觀察、配合語言的交流,這些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看來,網絡心理諮詢還存在一定的隱患,「心理諮詢不是買菜那麼簡單,存在誤差的話,會有第二次傷害」。
陳小波告訴記者,網絡諮詢的好處是不囿於地域。一般來說,選擇從事網絡心理諮詢的,更多是行業新人,需要用低調的方式積累經驗。不過,他建議,年輕的心理諮詢師應該選擇相對規範的專業平臺,最好是掛靠專業的心理衛生機構。
對於有諮詢需求的市民,陳小波認為,目前全國範圍內均有一些公益性心理諮詢熱線,可優先考慮。
有專家建議,要嚴格管理網絡心理諮詢人員的資格認證。按照精神衛生法的要求,精神科醫生看診必須在醫療機構內,「心理諮詢師必須要有判斷力,面對需要治療的精神類疾病,一定要建議轉診,否則是違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