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錢又侵權!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有各種"不靠譜"

2020-12-15 揚州網

疫情突然來襲不知所措?求職升學失利壓力山大?職場商場不順自信受挫?婚戀家庭紛爭焦頭爛額?……天津市安定醫院副院長徐廣明說,近年來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備受社會關注,網絡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很大。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心理健康諮詢、親密關係修復、陪伴傾訴傾聽等都成為商機,但服務質量卻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平臺上有償心理諮詢、診治從業者沒有資質,一些平臺打著陪伴傾聽、哄睡叫醒等幌子提供「軟色情」「擦邊球」服務,還有些平臺上相關服務純屬坑錢套路,毫無效果甚至有害,消費者被侵害後維權困難。

線上心理服務需求大、問題多

據專家介紹,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網絡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諮詢、診療等服務需求明顯增大。據了解,當前市場上相關服務主要有3種類型。

「線上醫院」,其實就是把線下醫院搬到了線上。由第三方平臺或專業醫院運營,精神專科醫生在線為用戶提供諮詢、藥品續方等服務。這類平臺上的醫生絕大多數資質齊全,規範性強。

記者見到,浙江省網際網路醫院平臺上,有來自浙江各地醫院精神科的醫生入駐,平臺清楚標明醫生身份、專業以及收費標準和諮詢量、反饋等,患者可以通過視頻或者圖文複診。

「付費內容」。記者在多個知名網絡社交、短視頻平臺搜索到大量付費心理健康講座、心理調節幹預課程。

記者在某APP體驗「帶你療愈焦慮症」付費內容,發現其內容大多為舒緩情緒方法和「心靈雞湯」,與醫學療愈無關。有購買者留言稱其「效果存疑」。

「有創作者專鑽平臺監管空子,他們不關心內容科學性,最大化牟利才是真正目的。」一名資深網絡內容創作者告訴記者。

記者還發現,部分網絡社交平臺上有不少所謂「情感諮詢機構」以「心理諮詢師」名義,提供「分手複合」「挽回婚姻」等幹預服務,一些網購平臺也出售「情感挽回、出軌分離、婚戀修復」服務。還有些機構和個人則自稱為「親密關係諮詢師」「親密關係修復師」等,通過手機APP有償提供服務。

還有人提供線上陪伴傾訴、哄睡叫醒等「輕」心理服務。記者在淘寶平臺發現有不少名為「樹洞」「虛擬戀人」的店鋪,下單後工作人員將添加客戶微信或QQ,根據要求計時聊天、哄睡陪伴等。

「此類行為監管難度大,出現『泛黃』或『涉黃』情況較多。」一位網信部門工作人員表示。

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有各種「不靠譜」

「當前網絡心理健康服務缺少相應標準,不少求診者或諮詢人對相關風險不夠了解,所以常有人被坑了錢還耽誤診治。」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郭磊說。記者調查發現,當前該領域確有幾類「不靠譜」。

——假證,從業資質不靠譜。一些平臺鼓吹自己的「名師」具有美國職業教育學會頒發的「AC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證書等。但記者在淘寶平臺發現多個製售假冒心理諮詢師資質證書的賣家。一個名為「su」的賣家稱可製作「AC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證」「APEI國際註冊心理諮詢師證」,每本售價260元,1天可取。

——蒙人,專業身份不靠譜。「不少平臺對所謂『諮詢師』幾乎不設置專業門檻。」一位曾在多個平臺兼職過的「諮詢師」向記者透露,一些平臺上甚至存在原本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傾訴者自學「套路」後註冊為諮詢師的情況。記者還發現,不少平臺存在「刷好評」誤導諮詢者的情況。

——「坑」錢,服務質量不靠譜。記者在某網絡社交平臺向一位情感諮詢機構負責人諮詢「情感修復」服務情況。這名負責人表示「情感挽回成功率達到98%,先交完一周的998元諮詢費用後,會研究並給出方案。」一名曾在該機構購買同類服務的消費者告訴記者,自己交費後一周,僅獲得2小時電話諮詢、一些公開可見的信息材料,當自己提出疑問時,該機構工作人員只給她一個「等」字。

另有諮詢者投訴稱,一位名為「國士九顏」的「情感導師」收取服務費後便只用一些「水話」來糊弄自己,對承諾的心理疏導分析服務均不兌現。

——侵權,權益維護不靠譜。記者發現,有多名諮詢者投訴名為「暖暖情感諮詢」的網絡帳號。投訴者稱,該機構在與諮詢者因諮詢效果發生糾紛後,以曝光諮詢者隱私為由要挾諮詢者繼續交錢。還有諮詢者表示,自己在淘寶平臺上購買心理諮詢服務,隨後被所謂的「諮詢師」公開了各種隱私聊天記錄。

加強監管是行業發展、市場拓展必經之路

浙江大學醫學院精神衛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毛洪京等多位專家表示,網絡心理健康服務行業有廣闊前景,但目前正規醫院網絡醫療服務力量投入不足、相關線上服務診療與服務缺少標準、商業平臺服務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應予充分重視。

毛洪京表示,受限於現實條件,醫院很難自建自營網絡服務平臺,未來「商業網絡平臺+專業醫院」是大方向,但是對從業門檻、資質、收費標準等細分領域的行業標準必須儘快制定規範。

北京大學電子商務法研究中心主任薛軍教授表示,心理諮詢屬於廣義上的治療行為,從業者應有相關資質。一些傾聽服務和心理緩解諮詢活動雖非醫療行為,但也應要求對從業人員實現平臺後臺實名制。

「心理治療和心理諮詢是不同的概念,需要準確評估諮詢人心境和現狀,而線上信息獲取能力有限,對從業人員能力要求更高。」天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安莉認為,應對線上心理諮詢從業人員設立比線下更高的專業審核標準。

對於相關網絡平臺責任,薛軍強調平臺應加強相關從業人員資質審查核實、披露備案,同時需要建立真實有效的用戶評價機制。「平臺把好入門關,不能任由虛假宣傳『橫行』。另外,對有特定嚴重犯罪記錄及惡習的,應限制準入。」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高級研究員臧雷提醒,對一些平臺上打著心理健康幌子的「軟色情」信息,平臺負有法定監管、清理義務,如為流量或短期效益「視而不見」,則涉嫌違法甚至犯罪。他建議各平臺為網絡心理健康服務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儘快針對該領域完善監管規範,加強治理力度。

徐廣明強調,網信、公安等部門應加強合作,進一步加強對求診、諮詢者個人信息與隱私保護力度,拉緊行業底線。

(記者 白佳麗 黃筱 蘭天鳴 參與記者:鄔慧穎、李嘉盈)

責任編輯:SLP

揚州網新聞熱線:0514-87863284 揚州網廣告熱線:0514-82931211

相關焦點

  • 淘寶上的心理諮詢到底靠不靠譜
    □ 本報記者   趙麗□ 本報實習生 周靜當代都市人「鴨梨山大」,各種心理問題亟待疏解。有需求就有市場。於是,在一些購物網站,心理諮詢被當作「商品」叫價售賣,一些網店還稱可以進行療程治療。近日一則關於網店「代追另一半」的新聞,引起民眾對此類心理諮詢淘寶店鋪的關注。《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市場確實迎合了部分人的需求,但無論是網絡心理諮詢還是情感諮詢,與在醫院以及專業機構的心理諮詢比較,仍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且該領域監管政策法規尚待完善,此類心理諮詢仍需規範。
  • 武漢多渠道為不同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部分市民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3月5日,武漢市衛健委官網公布七種不同渠道,包括電話諮詢、網絡諮詢、公益講座、心理書籍等,為不同人群進行心理疏導。心裡不痛快,想找人聊聊?可撥打「心心語」熱線開通24年的「心心語」公益心理熱線027-85844666升級為24小時不間斷接聽的熱線,招募全國150餘名心理專業人士,參與到多線並行的心理熱線服務中。截至3月3日,共計接聽電話4591例,危機情況處理30餘例。
  • 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啟動
    莆田網訊 日前,城廂區衛健部門在龍橋街道下磨社區啟動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進一步提升關愛老年人能力。  該項目包括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調查,評估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針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幹預等內容。
  • 優職升教育(升升學堂)-大健康產業心理人才培養基地
    原標題:優職升教育(升升學堂)-大健康產業心理人才培養基地網際網路、大數據、AI的發展,使得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隨著當今社會急速發展,各種競爭愈演愈烈,工作和家庭的壓力不斷增加,人們越發關注心理健康問題。
  • ...的心理健康是千億美元市場,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GymSquare Weekly
    本期核心話題有三個:做家庭健身鏡的中國公司更多了,被忽視的心理健康是千億美元市場,以及一些健身新消息 。相比生理健康,關注心理健康的並不多。但是現在,心理健康已經成為一個價值千億美元的市場。11月9日,全球健康研究所(GWI)發布了2020了研究報告「定義精神健康經濟」(Defining the Mental Wellness Economy)。
  • 關注心理健康!24小時心理援助線上服務平臺為您開通...
    關注心理健康!24小時心理援助線上服務平臺為您開通... 一般常態心理者表現為經常有愉快的心理體驗,適應能力強,善於與別人相處,能較好地完成同齡人發展水平應做的活動,具有調節情緒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數人屬於一般常態心理者。 輕度失調心理者表現出不具有同齡人所應有的愉快,與他人相處略感困難,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動調節或通過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幫助,就會消除或緩解心理問題,逐步恢復常態。
  • 全省公安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現場觀摩活動在蕭山區公安分局成功舉辦
    6月18日、19日,全省公安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現場觀摩活動在分局成功舉辦。 省廳政治部副主任陸子寶,市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方國偉,副區長、分局局長張亮等領導及全省11個地市公安機關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分管領導、負責人及公安部特聘心理專家共40餘名代表參加
  • 網友喊鄭爽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健不健康可以從這10條標準判斷
    >抑或是原生家庭的影響等原因導致她的各種「問題」行為B站產生了大量討論鄭爽心理健康的視頻其實鄭爽在此前節目中的表現也可以看出她確實非常容易情緒化而且還多次大哭也許是真性情但很多網友建議鄭爽去看心理醫生鄭爽是否有心理問題在心理學上如何評估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呢?
  • 同一病例問診不同平臺診斷結果五花八門 網絡問診開藥靠譜嗎?
    不過,把關係民眾生命健康的診療過程搬到網上,「網上看病」 在便捷高效的同時,也需要釐清責任、加強監管。靠譜之惑:同一病例問診多名醫生,診斷結果五花八門但在線醫療大幅發展的同時,網絡問診、開藥過程仍存制度漏洞,導致公眾「體驗」不太如意。
  • 守衛精神家園 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心理健康體檢與調適 今年接診超40萬人次 ■案例:陳先生在惠州某企業任中層管理員,一直以來,陳先生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和睦、事業順遂,從來不認為自己會有任何心理問題。然而近半年來,陳先生覺得渾身不得勁,腰部、背部感覺不舒服,偶爾還會頭暈、腸胃不舒服等,但去綜合醫院檢查,卻檢查不出任何問題。
  • 2020年福建健康管理師工資待遇_國家健康管理師考試服務平臺
    【導讀】2020年福建健康管理師工資待遇_國家健康管理師考試服務平臺  福建人事考試網同步福建醫療衛生考試網發布2020年福建健康管理師工資待遇_國家健康管理師考試服務平臺,更多關於醫療衛生考試的內容,請關注福建公務員考試網!
  • 紅星資本局|商標侵權,登報導歉賠了300萬 平安健康:圖文商標還會...
    商標侵權平安健康登報導歉又發聲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今年5月12日《中國消費者報》第3版的右下角處有一則《聲明》。從《聲明》的內容來看,是平安健康給好醫生公司發布的一則道歉信。稱平安健康「仍在侵權」判決後商標爭議未止好醫生公司對平安健康的說法卻不認同。
  • 「心安濰坊,和諧浙商」心理健康促進中心成立
    婦專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疫情發生之初積極組織近2000名心理志願者,為全國各界心理需求者免費服務,特別是2020年3月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民政部辦公廳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策部署,支持和幫助湖北省武漢市等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減輕疫情所致的群眾心理傷害和社會影響,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加強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工作,印發《關於加強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心理援助與社會工作服務的通知
  • 陪你走向健康——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
    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助的,來訪者很侷促的說:「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病,我就是心理覺得煩悶、不開心、有時候會莫名的哭。你說我這是心理有問題嗎?」後來經過更深入的談話得知,來訪者是因為家庭間關係,導致的情緒困擾,屬於心理諮詢的範圍。來訪者又問:「那我是不是得了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是不是抑鬱症?」隨著近些年網絡的便捷,大家出現一些情緒困擾或生活事件就會去網上尋求答案。
  • 關注心理健康,助力健康中國——第180期廣州科普大講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什麼是心理健康呢?賈福軍教授將心理健康總結為四個標準。第一,樂於學習和工作。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都要有一個快樂的心境。我們在學習中,如果獲得好成績,受到老師的表揚,心情愉悅,那麼就是從學習中獲得了樂趣;工作中也是這樣,在工作中有所成就,對社會做出貢獻,得到上級或同事的認可,心情也將非常愉悅。
  • 市第三人民醫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志願服務項目榮獲「第八屆...
    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主動作為 爭先進位管理到位 服務出彩近日,市第三人民醫院組織開展的「與陽光同行,為心靈導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志願服務項目榮獲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青年志願者協會授予的「第八屆四川省青年優秀志願服務項目」稱號。
  • 商標侵權,登報導歉賠了300萬,平安健康:圖文商標我還要繼續用
    商標侵權平安健康登報導歉又發聲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今年5月12日《中國消費者報》第3版的右下角處有一則《聲明》。從《聲明》的內容來看,是平安健康給好醫生公司發布的一則道歉信。稱平安健康「仍在侵權」判決後商標爭議未止好醫生公司對平安健康的說法卻不認同。
  • 2019開門紅:醫療健康細分市場發展搶眼 企業服務賽道依舊受追捧
    據可查詢市場公開信息統計,2019年1月國內資本市場共計投資事件總數達460件,分別涵蓋18個行業賽道,相比2018年12月投資事件率減少了3.16%,本月境外投資表現穩定,醫療健康領域繼續蟬聯最受歡迎投資賽道,企業服務緊隨其後。
  • 租個女友過年靠不靠譜?多位租友被騙財 其中還提供這種服務……
    面對租友話題,多位受訪者也很無奈,表示租友確實不太靠譜,除了各種陷阱,即便如願租到男女朋友回家,也只能算是一個「善意的謊言」,以後肯定會儘量去找一個結婚對象,給家人、給自己一個交代。由於這種感情消費的主體多是大齡單身男女,本來就有排除寂寞、假戲成真的心理,而滑向色情消費也不無可能,無疑為賣淫嫖娼開了方便之門。
  • 同仁堂知嘛健康利用多元化服務場景開拓存量市場
    作為一家中醫藥行業裡的老字號企業,同仁堂也在尋求新的增長突破點,通過孵化新零售知嘛健康品牌,運用數位技術,賦能"人"、"貨"、"場"服務場景,構建全新的多元化、智能化、精準化、一體化的服務場景,開拓企業的增量市場,使傳統老字號企業發揮作用的空間逐漸增大,贏得消費市場的認可,服務更多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