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多渠道為不同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2020-12-15 中國網新聞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部分市民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3月5日,武漢市衛健委官網公布七種不同渠道,包括電話諮詢、網絡諮詢、公益講座、心理書籍等,為不同人群進行心理疏導。

心裡不痛快,想找人聊聊?可撥打「心心語」熱線

開通24年的「心心語」公益心理熱線027-85844666升級為24小時不間斷接聽的熱線,招募全國150餘名心理專業人士,參與到多線並行的心理熱線服務中。截至3月3日,共計接聽電話4591例,危機情況處理30餘例。(如遇忙線請稍等片刻再撥打)

「健康武漢官微」微信小程序心理諮詢上線

網友關注「健康武漢官微」微信小程序,點擊菜單欄中的「心理援助」即可接入。

該平臺面向社會公眾提供疫情相關的心理援助熱線和網絡支持服務,特別面向湖北省及武漢市防疫工作一線的醫護人員、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屬、公安幹警及安保人員等三類人群提供精準心理援助,同時面向公眾提供服務。

平臺匯聚了200多所高校和其它機構的專業志願人員。已有輪值和後備心理諮詢師3000餘位,督導師200餘位,最大可滿足1000人同時求助,每天開放14小時,早8時開始至晚10時結束。

長江網開通「在線傾訴」平臺

長江網招募有資質的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加入,為市民提供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進入長江網官微、長江日報官微、長江日報APP、武漢晚報官微、武漢城市留言板官微、長江網首頁,點擊「在線傾訴」欄目。傾訴入口:http://wenzhen.cjn.cn/zxqs;醫師入口:http://wzdoctor.cjn.cn/zxqsdoctor

在家可聽心理講座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開設「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武漢心理醫院」微信公眾號,搜索相關心理問題,可找到中心心理專家給出的相關解答。該公眾號還面向全體民眾與醫務人員、公務人員開展大型公益講座,由國內頂級心理專家講解,內容涵蓋危機和應激下的心理調適與身心保健。

心理學博士為您推薦書籍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學博士李聞天建議,疫情期間市民可以閱讀以下書籍:

心理學入門書籍如彭聃齡《普通心理學》;孟昭蘭《情緒心理學》;江蘇人民出版社維奧斯特《必要的喪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薩提亞《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登天的感覺》。

心理調節書籍如《少有人走的路》《不抱怨的世界》《烏合之眾》《非暴力溝通》等。

在家可進行心理測評和求助

關注「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可以進行心理自評、尋求心理援助。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緊急搭建武漢市社會心理服務與抗擊疫情援助平臺,內容包括心理自評、放鬆減壓、公益諮詢身心調節、戰勝焦慮等板塊,另外特設醫務人員專區。組織院內專家成立心理幹預支持小組,可為醫務人員提供線上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具體形式為一對一的視頻或電話幹預。

如有需要可去醫院就診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二七院區)為市民提供24小時精神科普通門急診就診服務。(為減少感染,六角亭門診暫停)。地址:武漢市江岸區工農兵路89號 027-82281733。

相關焦點

  •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要開設心理門診,武漢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
    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通過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或者以購買服務等形式,為單位職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務,2020年底之前配備率達到50%以上,2021年底之前達到80%以上。精神衛生專科醫院開設心理門診實現100%全覆蓋;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心理門診,2020年底之前開設率達到20%以上,2021年底之前達到40%以上。
  • 心理健康教育為全面發展教育提供保障
    提倡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堅持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立場,站在時代和教育的制高點上。社會轉型是新時代的核心特徵,是時代的制高點;「育人為本,立德樹人」是教育的制高點。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認真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係: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育的前提條件,也是體育的心理基礎、美育的基本內涵,並為勞動教育保駕護航。
  • 美團27日為武漢醫護專供免費餐超千份,接待首批心理諮詢
    (美團外賣騎手正在真功夫取貨,準備給醫護人員送餐)同時為了盡最大努力保護用戶和騎手健康安全,美團在武漢試點推出「無接觸配送」服務,目前新增城市超過100個,預計本周覆蓋全國。美團App、大眾點評App聯合心理諮詢機構針對武漢地區醫患人員提供免費心理諮詢服務。1月27日,壹點靈、幸福謀方、眾成等7家專業心理諮詢機構的150位心理醫生在線提供服務,而且已接待了16位有需求的武漢用戶。同時,美團業務上線覆蓋186個城市超過3311家發熱門診及定點醫院信息,公眾可在美團App實時查看門診地址及撥打電話聯繫院方,美團將持續更新相關數據。
  • 關注心理健康!24小時心理援助線上服務平臺為您開通...
    關注心理健康!24小時心理援助線上服務平臺為您開通...心理健康小知識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產生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的人群也急劇增加。心理健康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 成都武漢小朋友「雲」相聚 同框共跳心理健康操
    其中,心理健康節線上活動近日舉行,活動通過直播形式,讓成都高新區和武漢等地的小朋友線上互動,共同分享、總結居家學習生活期間學習體會和成長感悟。「這次活動我們邀請了武漢小朋友共同參與,讓剛剛經歷的疫情成為一堂生動而深刻的『生命教育課』,教會大家珍愛生命、積極應對危機,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 西澳大學(UWA)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推廣Living Room項目
    原標題:西澳大學(UWA)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推廣Living Room項目大家可能有疑問,什麼是living room 項目?該項目旨在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在校園或社區內提供適當的服務與不同類型的活動。這個是澳洲校園內首個該類型的項目。西澳大學Living Room將成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健康項目的hub,其中包括正念冥想課程、瑜伽課程,以及每周一次的治療犬活動等。
  • 大連26名抗疫心理服務志願者免費為市民服務
    晨報訊(半島晨報、39度視頻記者齊芳芳)自7月22日大連再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部分街道、社區升級為高、中風險地區,全市疫情防控面臨新情況,部分人群較易出現恐慌、焦慮等心理現象,為更科學、規範地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團市委、市青志協再次集結26名抗疫心理服務志願者
  • 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啟動
    莆田網訊 日前,城廂區衛健部門在龍橋街道下磨社區啟動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項目,進一步提升關愛老年人能力。  該項目包括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調查,評估社區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針對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幹預等內容。
  • 守衛精神家園 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駱煥榮透露,該院兒童心理康復部已經啟動建設,將修繕改造醫院的10號樓,作為兒童心理康復部的專門場所,設計面積超過150平方米。 關鍵詞:社會心理服務 積極參與「心理疫戰」 助力全民抗疫行動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波及到不同的人群,他們的生活、工作、心理等都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焦慮、疑病、家庭關係、既往心理創傷等各種問題,紛紛浮出水面。
  • 佛山市三醫院: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為百姓全生命周期護航
    通訊員供圖 市三醫院業務副院長黎雪松表示,精神衛生工作作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促進人民心理健康,服務和保障精神障礙患者等特殊人群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心理衛生大樓的建設,將提升佛山乃至周邊地區精神衛生醫療服務水平。
  • 個性化數據驅動,「壹零醫」想為嬰童家庭提供「定製」健康服務
    以寶寶樹、媽媽網為代表的信息社群,天貓、京東等各大平臺普遍銷售母嬰用品,兒科私立診所和網際網路問診平臺提供醫療服務......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下,壹零醫採取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呢?據了解,壹零醫的獨特之處是基於每個母嬰家庭獨特的健康數據,來輸出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基於延續性健康數據記錄的醫患社交關係,形成以個人和家庭為中心的O2O專屬醫生集團服務模式。
  • 聚焦疫後症候群,守護湖北人民精神心理健康,陸林院士工作室落戶...
    記者採訪了解到,武漢市武昌醫院南湖院區精神心理科是省級重點專科,為武漢市35所高校大學生提供心理健康與諮詢服務。在這次疫情中,該院精神心理科400多名醫護人員及精神疾病障礙患者是「零」感染, 開通的心理熱線(88113315)已經為1253名求助患者提供了線上援助,具備相應的基礎和實力。
  • 【榮譽】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新冠疫情下兒科醫務社工社會心理服務...
    項目背景兒童是脆弱人群,2020年新冠疫情不僅威脅著孩子們的身體健康,還帶去了恐慌、焦慮、悲傷等各類心理衝擊。家屬、醫護人員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患的社會心理需求尤為顯著,此時醫務社工有責任為他們擎起一把傘,駐守心理健康防線。項目內容與創新度
  • 網絡心理健康服務市場有各種"不靠譜"
    ……天津市安定醫院副院長徐廣明說,近年來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備受社會關注,網絡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很大。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心理健康諮詢、親密關係修復、陪伴傾訴傾聽等都成為商機,但服務質量卻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平臺上有償心理諮詢、診治從業者沒有資質,一些平臺打著陪伴傾聽、哄睡叫醒等幌子提供「軟色情」「擦邊球」服務,還有些平臺上相關服務純屬坑錢套路,毫無效果甚至有害,消費者被侵害後維權困難。
  • 在遊戲中療愈成長,苑裡這個心理服務中心開放啦~
    黃芳(右三)總結髮言「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我們以老人為中心,但也覆蓋全部人群,以睡眠為切入點來做心理服務。畢竟,老年人的睡眠障礙比較多。」黃芳說:「我們的工作人員已經做出了幾套方案,將組織心理健康講座、家庭親子互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並推出睡眠社區康復等專業特色服務。」北青社區報記者了解到,該服務中心平時至少會有兩名工作人員提供服務:心理學專業的值班人員和負責接待的輔助性工作人員。「他們只做一個初訪處理和幫助,所有心理諮詢的科學管理方法都是預約制。」
  • 高金攜手嘉信理財發布2020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
    2020年的最新數據表明,儘管遭受新冠疫情的衝擊,中國新富人群的財富健康依然呈現向好態勢。眾多新富人群逐步意識到財務規劃和多元化投資的重要性,並積極著手制定財務規劃,優化資產配置。與此同時,該人群對各類投資顧問服務的青睞度顯著提升。然而,許多新富人群的財務管理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無法按時償還債務。
  • 臨滄市臨翔區為群眾提供「零距離」健康服務
    原標題:臨翔區為群眾提供「零距離」健康服務 為滿足群眾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方便社區居民就近就診,臨翔區通過「基層協商」,在住戶較多的社區(小區)開設中醫門診,「零距離」提供健康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特別是老人、兒童「小病不出社區」的需求。
  • 小紅書上線抗疫心理援助平臺 逾千名諮詢師提供免費心理諮詢
    2月10日,小紅書上線抗疫心理援助平臺,為受疫情影響的一線醫護人員、患者及有需求的普通公眾提供7*24小時的免費心理諮詢。小紅書會將援助專題頁定向推送給湖北地區用戶,以幫助熱線直達疫情嚴重地區。湖北心協肖勁松教授是首位在小紅書通過直播向公眾普及疫情心理健康知識的諮詢專家。肖勁鬆通過講述自己經手的案例,詳細解析了特殊時期如何正確面對醫患關係、如何勸說父母在家隔離以及面對可能產生的恐慌如何自我緩解等心理知識。
  • 武漢人的心理防「疫」從「集體唱國歌」說起
    北京師範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平均每天200個諮詢電話和60個網絡輔導中,感覺到恐慌、恐懼、害怕的人數最多,約佔44%;其次是健康焦慮,懷疑自己患有新冠肺炎的佔19%;出現軀體化症狀(失眠、頭痛等)的佔7%;感覺情緒低落、沮喪、抑鬱的佔7%;受疫情影響出現家庭問題和親密關係問題的佔6%;2%的來訪者反映遭受到了地域歧視;因疫情導致原本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鬱、雙相情感障礙
  • 線上線下相結合 呵護心靈促成長——武漢紡織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強調「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這既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要求,也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武漢紡織大學從2013年起開始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並於2019年開發慕課「你好,大學新生」投入使用,構建了完整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