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亮劍最後一集中,李雲龍、丁偉、孔捷三人曾就有關韓戰有過一番討論,參加過韓戰的孔捷當談到韓戰的慘烈程度時不禁落淚,他指揮一個師的志願軍圍攻美軍一個營,雙方激戰了一晝夜,到最後志願軍不僅自身傷亡慘重,還讓敵人奪路而逃,李雲龍聽後以國內戰爭的經驗來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這時孔捷又說了,不要被國內一些報紙所誤導,為了宣傳需要就胡編亂造,美軍可不是什麼少爺兵,如果聽信了宣傳我們的戰士是要吃大虧的。實際上剛剛經歷二戰洗禮的美軍,在各軍兵種之間的配合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戰鬥力非常強悍。
前線美軍有能力在五分鐘之內召喚艦載攻擊機趕到任何戰區,他們甚至敢在兩軍散兵線30米距離內投擲凝固汽油彈,可見他們空地配合是多麼的默契,美軍軍官和士兵戰術素養也很不錯,具有很強的攻防轉換意識,防守反擊打得有聲有色,在敵人優勢火力下,志願軍戰士不得不以血肉之軀硬抗敵人的子彈,衝鋒的志願軍戰士成片成片的倒下,不僅如此,打到最後甚至彈盡糧絕,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下穿著單衣餓著肚子用手頭可以使用的任何武器工具同敵人肉搏,孔捷感嘆,他打了一輩子仗還沒有遇到過如此強悍的對手。
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蘇式裝備還沒有換裝,那時候的志願軍與美軍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大呢?麥克阿瑟麾下的美國一個軍就擁有坦克430輛,其指揮的聯合國軍坦克總計達到了2000輛,而志願軍入朝初期的六個軍坦克數量為零。美軍一個軍擁有大口徑火炮1500門,一個師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口徑多為100毫米以上,志願軍一個軍僅有火炮36門,一個師僅有12門75毫米山炮,在火炮數量上美軍就領先了志願軍42倍,在火炮質量上就更不用多說了。
兵貴神速,軍令能否快速下達事關整個戰局的發展,而在通信手段上志願軍與美軍更是沒法比,美軍一個師就擁有1600部電臺,無線電通信甚至可以直接到達班排,志願軍一個軍僅有數十部電臺,勉強裝備到營,營以下的通信聯絡還主要靠最為原始的步行、哨子、軍號和少量信號彈。在後勤補給方面美軍完全實現了機械化,一個軍擁有汽車7000輛,而志願軍的王牌軍38軍也僅有汽車100餘輛,27軍更是只有45輛。在雙方使用的輕兵器方面,美軍使用的全部為自動、半自動武器,而志願軍所使用的還是在國內戰爭時期繳獲的萬國造的落後武器,如38軍大部分士兵所使用的還是1905年設計的日軍三八式步槍。
在空中力量方面實力懸殊更大,美軍擁有1100餘架各式戰機,而志願軍戰機數量為零,不僅如此,就連防空武器也是極度缺乏,初期入朝的志願軍僅有36門日式75毫米高炮,並且由於年代久遠,炮管膛線都已經基本被磨平,毫無射擊精度可言,在鴨綠江渡口還不得不再留下12門高炮進行防空,所以真正進入朝鮮作戰的高炮僅有24門,至於防空雷達則一具也沒有,完全靠目視來發現並射擊目標。海軍方面就更沒有可比性了,志願軍在整個韓戰中都沒有海軍參戰,而美軍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艦隊,光投入到朝鮮的海軍艦艇就達到了300餘艘,完全控制了朝鮮海岸線。
韓戰初期,志願軍不僅僅在武器裝備上落後於敵人,在軍隊數量上也不佔優勢,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有六個軍總計30萬人,而幾乎被全殲的朝鮮人民軍則毫無戰鬥力可言,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42萬人,看到中美軍事力量如此巨大差距的史達林曾這樣形容中美之間的較量:「志願軍用大刀長矛同敵人來復槍作戰」正是如此巨大的實力差距,才使得麥克阿瑟堅信,中國不具備發動戰爭的能力,中國不敢出兵朝鮮。
然而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朝鮮戰局的不利局面卻被迅速扭轉,美軍被打得節節敗退,使得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眼前的這個可怕對手,正如亮劍中所言,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何能取得韓戰的最後勝利,所依靠的就是志願軍不屈不撓的堅強作戰意志,靠的就是解放軍長期武裝鬥爭中所形成的軍魂,狹路相逢勇者勝,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志願軍戰士們依然克服困難,不懼犧牲勇往直前,他們是我們心中最勇敢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