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初期中美軍事差距有多大,史達林:大刀長矛同來復槍作戰

2020-12-22 燃燒的狼煙

在電視劇亮劍最後一集中,李雲龍、丁偉、孔捷三人曾就有關韓戰有過一番討論,參加過韓戰的孔捷當談到韓戰的慘烈程度時不禁落淚,他指揮一個師的志願軍圍攻美軍一個營,雙方激戰了一晝夜,到最後志願軍不僅自身傷亡慘重,還讓敵人奪路而逃,李雲龍聽後以國內戰爭的經驗來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這時孔捷又說了,不要被國內一些報紙所誤導,為了宣傳需要就胡編亂造,美軍可不是什麼少爺兵,如果聽信了宣傳我們的戰士是要吃大虧的。實際上剛剛經歷二戰洗禮的美軍,在各軍兵種之間的配合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戰鬥力非常強悍。

美軍戰機正在對地攻擊

前線美軍有能力在五分鐘之內召喚艦載攻擊機趕到任何戰區,他們甚至敢在兩軍散兵線30米距離內投擲凝固汽油彈,可見他們空地配合是多麼的默契,美軍軍官和士兵戰術素養也很不錯,具有很強的攻防轉換意識,防守反擊打得有聲有色,在敵人優勢火力下,志願軍戰士不得不以血肉之軀硬抗敵人的子彈,衝鋒的志願軍戰士成片成片的倒下,不僅如此,打到最後甚至彈盡糧絕,在零下40度的嚴寒下穿著單衣餓著肚子用手頭可以使用的任何武器工具同敵人肉搏,孔捷感嘆,他打了一輩子仗還沒有遇到過如此強悍的對手。

美軍噴火坦克

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蘇式裝備還沒有換裝,那時候的志願軍與美軍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大呢?麥克阿瑟麾下的美國一個軍就擁有坦克430輛,其指揮的聯合國軍坦克總計達到了2000輛,而志願軍入朝初期的六個軍坦克數量為零。美軍一個軍擁有大口徑火炮1500門,一個師有432門榴彈炮和加農炮,口徑多為100毫米以上,志願軍一個軍僅有火炮36門,一個師僅有12門75毫米山炮,在火炮數量上美軍就領先了志願軍42倍,在火炮質量上就更不用多說了。

美軍士兵在開炮

兵貴神速,軍令能否快速下達事關整個戰局的發展,而在通信手段上志願軍與美軍更是沒法比,美軍一個師就擁有1600部電臺,無線電通信甚至可以直接到達班排,志願軍一個軍僅有數十部電臺,勉強裝備到營,營以下的通信聯絡還主要靠最為原始的步行、哨子、軍號和少量信號彈。在後勤補給方面美軍完全實現了機械化,一個軍擁有汽車7000輛,而志願軍的王牌軍38軍也僅有汽車100餘輛,27軍更是只有45輛。在雙方使用的輕兵器方面,美軍使用的全部為自動、半自動武器,而志願軍所使用的還是在國內戰爭時期繳獲的萬國造的落後武器,如38軍大部分士兵所使用的還是1905年設計的日軍三八式步槍。

美軍在使用輕武器進行射擊
志願軍士兵在堅守陣地

在空中力量方面實力懸殊更大,美軍擁有1100餘架各式戰機,而志願軍戰機數量為零,不僅如此,就連防空武器也是極度缺乏,初期入朝的志願軍僅有36門日式75毫米高炮,並且由於年代久遠,炮管膛線都已經基本被磨平,毫無射擊精度可言,在鴨綠江渡口還不得不再留下12門高炮進行防空,所以真正進入朝鮮作戰的高炮僅有24門,至於防空雷達則一具也沒有,完全靠目視來發現並射擊目標。海軍方面就更沒有可比性了,志願軍在整個韓戰中都沒有海軍參戰,而美軍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海軍艦隊,光投入到朝鮮的海軍艦艇就達到了300餘艘,完全控制了朝鮮海岸線。

美軍空中力量非常強大

韓戰初期,志願軍不僅僅在武器裝備上落後於敵人,在軍隊數量上也不佔優勢,第一批入朝的志願軍有六個軍總計30萬人,而幾乎被全殲的朝鮮人民軍則毫無戰鬥力可言,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了42萬人,看到中美軍事力量如此巨大差距的史達林曾這樣形容中美之間的較量:「志願軍用大刀長矛同敵人來復槍作戰」正是如此巨大的實力差距,才使得麥克阿瑟堅信,中國不具備發動戰爭的能力,中國不敢出兵朝鮮。

志願軍在慶祝勝利

然而志願軍入朝作戰之後,朝鮮戰局的不利局面卻被迅速扭轉,美軍被打得節節敗退,使得美軍不得不重新審視他們眼前的這個可怕對手,正如亮劍中所言,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何能取得韓戰的最後勝利,所依靠的就是志願軍不屈不撓的堅強作戰意志,靠的就是解放軍長期武裝鬥爭中所形成的軍魂,狹路相逢勇者勝,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志願軍戰士們依然克服困難,不懼犧牲勇往直前,他們是我們心中最勇敢最可愛的人。

相關焦點

  • 韓戰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1950年4月,金日成沒有等待史達林的「允許」,決心自行開始統一朝鮮半島的行動。6月25日,近10萬朝鮮人民軍從兩處越過三八線,韓戰爆發。 戰爭初期,中美都準備不足 起初,朝鮮人民軍勢不可擋,幾個回合就將美、韓軍隊壓迫到洛東江以東、釜山附近一個狹小的防禦圈裡。美軍背後就是大海了,無路可退,但率領第8集團軍的沃克將軍決意死守釜山。 杜魯門沒能在國會取得支持,仍決定出兵,並糾集多國部隊以聯合國軍名義參戰。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7月7日,美國又一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一項幹涉韓戰的決議,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拼湊成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悍然入朝支援南朝鮮李承晚政府,朝鮮人民軍統帥部面對強敵估計不足,軍事作戰計劃被徹底打亂。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上圖_ 韓戰爆發後,朝鮮人民軍攻佔漢城 韓戰爆發前朝韓的軍事實力對比 根據相關資料介紹,朝鮮人民軍戰前有
  • 美國在韓戰中真的被打敗了嗎?這場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
    1953年7月27日,交戰雙方首席談判代表,在朝鮮的板門店籤署了《韓戰停戰宣言》。朝鮮戰場的失敗,對美國的國家綜合國力、軍事實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總體上沒有太大實質性影響,最大的影響來自是對美國心理上的打擊。從建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一百多年的歷史上,對外較大規模的大型戰爭中,美國還沒有失敗的記錄。
  • 中美將士傷亡比7:1---你所不知道的韓戰真相
    韓戰結束幾十年後,世人才知道了戰爭的真相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韓戰的出版物不斷增多,中國方面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史中記述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卷冊、軍事科學院編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國防大學編寫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簡編》等很多「正史」,有《彭德懷自述》以及眾多志願軍將領的傳記和戰爭回憶錄(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韋傑將軍去世前關於180師那些令人心碎的談話
  • 韓戰,志願軍、美軍的武器差距有多大?我軍戰士用的是啥?
    韓戰在一開始只是一場內戰,和我國唯一的關係就是戰場離我國邊境有點近,但無論怎麼想,朝鮮和韓國對打都不可能影響到我國。但在美國開始介入戰場後,情況卻發生了一些變化,美軍在登陸朝鮮半島以後我國的東北地區就經常受到美軍的騷擾,雖然美軍一直說是失誤,但是我國也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威脅。
  • 韓戰誰勝誰負的評論
    裝備有世界最新型的坦克、火炮和各種輕重武器。並且擁有絕對的制空、制海權。除了第一次戰役有措手不及的原因外,實在沒有什麼其它的藉口可找。美軍在韓戰中一再失利,不但在戰役初期遭受突襲時失利,在中後期的兩軍對壘攻防中也勝少敗多。就只能得出一個令人很不舒服的結論:裝備佔優的美軍在戰場上的作戰表現不如中國軍隊。
  • 韓戰爆發時,韓國如此不堪一擊,朝鮮到底有多少人參戰?
    當時朝鮮正好又從蘇聯拿到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朝鮮跨過三八線發動攻擊,韓國根本抵擋不住,只好狼狽逃竄。所以韓戰爆發初期,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什麼能把韓國打了個落花流水?其實當初韓國以及美國都是沒料到朝鮮會突然發難,來勢洶洶的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後就直接撲向韓國軍隊的基地,韓軍在猝不及防之下只能是屢戰屢敗。
  • 韓戰初期,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將韓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那麼問題來了: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將韓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呢? 我們本文就來解決一下這個問題!看一下在韓戰初期,南韓軍隊和朝鮮軍隊的各項實力對比,看看南韓軍隊為何會被打得節節敗退!
  • 看明白這四個原因,就知道韓戰的爆發是歷史必然
    美國馬上就急眼了,如果蘇聯紅軍全力以赴,美軍根本無法在朝鮮獲取立足之地。美國不甘心朝鮮被蘇聯單獨佔領,於是美國建議以三八線為界,線以北為蘇軍對日受降區,線以南為美對日受降區。史達林得到這個提議,同美國作了妥脅。蘇聯妥協之後,默契地退到三八線以北地區。9月8日,美軍開始在朝鮮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陸,進駐朝鮮南半部。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10月2日,毛澤東致電高崗和鄧華,召高崗立即來京開會,令鄧華「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同日,毛澤東致電史達林,告之中國已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同時請求蘇聯政府對中國提供武器裝備援助。
  • 韓戰爆發初期,為何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直接碾壓南朝鮮軍隊
    今天咱們就要說到韓戰的正題了,那就是戰爭終於爆發了。在1950年6月25號的凌晨,北朝鮮的共產黨軍隊突然攻入了南朝鮮。韓戰自此正式爆發,北朝鮮方面的最初投入的部隊有七個師和三個獨立分隊,總計有八萬九千人。北朝鮮的指揮官把他們的八萬九千人分成了六個密集的縱隊,沿著朝鮮半島上北緯三十八度線這一道邊界,南朝鮮人在戰略戰術上完全實現了突然襲擊的目的。
  • 韓戰蘇空軍吊打美軍,擊落美空中堡壘,為啥要冒充中國空軍?
    韓戰是個實力極不對稱的戰爭,建國初期的中國,在作戰實力上只有陸軍有穩定的戰鬥實力,當時的空軍和海軍是我無法投入作戰的,美軍統帥更是挑釁地說這是一場「屠夫行動」,意思就是說美國組織的聯合國軍的實力,對面對中朝的抵抗,猶如「屠豬宰狗」一般簡單。
  • 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美國對華制裁打壓力度增大的同時,對華軍事挑釁施壓更是達到了空前的局面。近來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連續兩次硬闖南海。不但不承認中國主權,而且還意在侵犯中國主權。而中方也增強了在南海的軍事存在。如此一來,雙方擦槍走火引發戰爭的可能性就大增。那麼,目前中美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1949年劉少奇訪蘇時,史達林請他看了原子彈紀錄片電影,劉少奇終於明白了為什麼5月蘇聯大使館還在隨國民黨政府遷到廣州,7月史達林就敢表示將同新中國建交了。蘇聯成功地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暗示著世界秩序又發生了新的變化。美國再也不是世界上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它的核壟斷也被打破了。
  • 勇猛善戰還是不堪一擊,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
    勇猛善戰還是不堪一擊,韓戰中,北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韓戰,將世界三個舉足輕重的大國捲入了戰爭,蘇聯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是一直在背後給中國和朝鮮提供軍事援助,美國也知道蘇聯在背後捅刀子,但是看破不說破,既然你背後搞小動作,那麼我召開聯合國會議,派人直接參戰朝鮮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句,任何國家所有的政治行為和軍事行為都是建立在本國利益之上的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杜魯門作為美國總統,關心的並不是戰爭勝負這樣的戰術問題,而是美蘇對抗的戰略問題。因為杜魯門很清楚,新中國和朝鮮都追隨蘇聯,而蘇聯是一個足以令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國家都膽戰心驚的存在。特別是1949年蘇聯成功擁有原子彈之後,意味著蘇聯有對西方國家進行對等核打擊的能力。
  • 頭條 | 美刊假想中美戰爭:或徹底改變東亞地緣政治形勢
    在本文中,我較少側重研究美中戰爭的作戰及戰術細節問題,而更多地側重主要對手在衝突前、衝突期間及衝突後的戰略目標。美中兩國若兵戎相見將在一些方面徹底改變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但也有很多至關重要的因素不會發生改變。十分悲慘的是,中美兩國發生衝突給世人留下的記憶可能只是「第一次中美戰爭」。
  • 全景式回顧抗美援朝戰爭蘇聯軍事專家對志願軍的看法和幫助
    總之,戰爭不僅加強了中蘇之間的軍事合作,也鞏固和擴大他們之間的經濟關係。因此,韋斯塔的判斷是有道理的:在韓戰中,「很可能是由於中國人的表現給史達林留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象」,「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中,史達林還是計劃通過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合作使中蘇同盟進入一個新階段」。
  • 二戰結束前埋下隱患,美蘇博弈挑起韓戰,蘇聯卻當起縮頭烏龜
    隨著美國向廣島投射原子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關東軍也很快撤離,美國為了防止蘇聯軍隊在朝鮮半島南下,就決意擬定一個蘇聯人能夠接受的軍事分界線,最終美國就直接以北緯38度為半島分界線,美國和蘇聯都能夠接受。隨後,北緯38線就作為美蘇軍事佔領分界線被寫進了美國對日本的受降方案,而朝鮮半島也因為北緯38線的出現而被分裂成南北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