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2020-12-14 金臺資訊

本文摘自《解讀抗美援朝戰爭》,姜廷玉 主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

毛澤東是如何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決策出兵的?

面對美國的侵略威脅,面對中國各方面嚴重困難,面對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的請求,要不要出兵參戰,要不要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戰爭較量?中共中央和中國領導人面臨著重大的戰略抉擇。

1950年10月1日夜,毛澤東即召集中央有關領導人開會,研究出兵援朝問題,初步議定以志願軍的名義援助朝鮮。10月2日,毛澤東致電高崗和鄧華,召高崗立即來京開會,令鄧華「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同日,毛澤東致電史達林,告之中國已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同時請求蘇聯政府對中國提供武器裝備援助。

10月3日中午,朝鮮首相金日成召見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面談了朝鮮的危急形勢,並稱恐非請中國援助不可。倪志亮當天下午將此情況電告周恩來、聶榮臻等。同日,毛澤東在北京接到樸一禹當面呈遞的金日成、樸憲永請求中國出兵援助的信。

10月4日和5日,毛澤東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出兵援朝問題。政治局成員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彭德懷、張聞天、李富春等出席了會議。在討論中,許多同志對出兵抗美援朝有顧慮,因為當時國內困難重重,長期戰爭的創傷尚未治癒,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大陸的土匪特務尚未肅清,我軍落後的武器裝備能否打贏世界上最現代化裝備的美軍?我國的經濟力量能否支持持久戰爭?一旦失利,中國的處境將更加困難。

會議上有兩種意見。一種意見是積極主張出兵,另一種意見是主張暫不出兵。然而,大多數與會者認為:如果我們不出兵,整個朝鮮被美國侵佔,我國大陸就面臨著美國侵略的威脅,中國東北地區的電力將被其控制,工業基地將遭到嚴重破壞,中國將失去安心進行經濟建設的保證。美國侵略者將會更加猖獗,國際國內反動氣焰將會增高,這對我們極為不利。毛澤東說,我們可以提出幾十條、幾百條甚至幾千條顧慮,這些顧慮都是揣測可能發生的。「你們說的都有理,但是別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充分討論、權衡利弊之後,意見達到了一致,遂於5日作出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決策,10月8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籤署了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同日,毛澤東致電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轉金日成,告知:「根據目前形勢我們決定派志願軍到朝鮮境內幫助你們反對侵略者。」

當得知蘇聯不能給予入朝作戰的志願軍提供空中支援,而只能到鴨綠江以北中國境內駐防的情況,毛澤東主持中央政治局對出兵援朝問題再一次研究討論,決定即使沒有蘇聯空軍掩護,也要出兵援朝。中央政治局「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面對強敵,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表現了超人的膽略,同時也表現出了對國際戰略形勢的敏銳洞察力。這一決策是革命英雄膽略和科學態度相結合的產物,是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的產物。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發布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命令的同時,派周恩來總理秘密訪問蘇聯,向史達林等蘇聯領導人通報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情況,並商談蘇聯給予中國軍事援助和向志願軍提供空軍掩護問題。

周恩來到達莫斯科後,便前往蘇聯高加索黑海邊的克裡米亞,與在此休養的史達林會談。11日,在會談中,史達林簡要介紹了朝鮮前線的情況後說:美軍已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北部,朝鮮如果沒有支援,最多只能維持一個禮拜的時間。朝鮮已受到重大挫折,形勢嚴重??

周恩來向史達林等蘇聯領導人介紹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朝鮮局勢和是否出兵援朝問題的情況,說明中國的實際困難,提出只要蘇聯同意出動空軍給予空中掩護,中國就可以出兵朝鮮;同時要求蘇聯援助中國參加抗美援朝所需的軍事裝備,並向中國提供各種類型的武器與彈藥,首先是陸軍輕武器的製造藍圖供中國仿造。

史達林說:這些問題我們考慮過。我們也曾設想過如何直接幫助朝鮮同志。但蘇聯政府早已聲明過,我們的軍隊已全部撤出朝鮮了。現在我們再出兵到朝鮮去有困難,因為這等於我們同美國直接交戰。所以設想,中國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我們供應武器裝備。在作戰時,我們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作掩護。但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須待兩個月或兩個半月才能出動空軍支援志願軍作戰。

會談後,史達林、周恩來聯名致電毛澤東說明會談情況。12日,周恩來返抵莫斯科。13日,周恩來收到毛澤東關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開會討論出兵朝鮮問題,「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的電報。電文還要求周恩來留在莫斯科幾天,與蘇聯領導人商議:一、蘇聯援助中國軍事裝備,「是用租借辦法還是用錢買,只要能用租借辦法」,使我國財政預算能「用於經濟、文化等項建設及一般軍政費用,則我軍可以放心進入朝鮮進行長期戰爭,並能保持國內大多數人的團結。」二、「只要蘇聯能於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出動志願軍空軍幫助我們的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青等,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當日夜,周恩來約見蘇聯外長莫洛託夫,轉告毛澤東來電內容,並要求立即報告史達林。

14日,周恩來致電史達林,提出八個問題請求答覆。其中有:「蘇聯政府除派出志願軍空軍參加在朝鮮的作戰外,可否加派掩護空軍駐紮於中國近海各大城市?」「蘇聯政府的援助,除飛機、坦克、炮類及海軍器材外,中國政府請求在汽車、重要工兵器材及其他兵工器材方面,也給予信用訂貸的條件」,並隨電附上中國政府第一批關於各種火炮及其附屬器材的訂貸單。

當日,史達林要莫洛託夫轉告周恩來:蘇聯將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18日,周恩來返抵北京,出席毛澤東主持的再次研究出兵援朝問題的中共中央會議,介紹與史達林、莫洛託夫等會談出兵援朝等問題的情況。會議決定即使蘇聯不提供空中支援,中國人民志願軍亦按預定計劃於19日入朝作戰。

為什麼說毛岸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

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曾在蘇聯學習5年,畢業於列寧軍政學院和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獲坦克兵中尉軍銜。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曾參加蘇軍的大反攻,一直攻到柏林。毛岸英回國前,史達林接見了他,並送給他一支手槍,作為他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最高獎賞。

毛岸英回國後,被毛澤東送去到陝北當一段時間農民,搞過土改。北平和平解放後,毛岸英陪同兩個掃雷專家,帶領一個工兵排,作為中央的先遣隊,首批進入北平,負責掃雷。

韓戰爆發時,毛岸英當時擔任北京機器總廠黨支部副書記。中共中央作出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兵抗美援朝的決定後,毛岸英立即向毛澤東、黨中央遞交了要求參加志願軍的申請書。毛澤東支持兒子參加志願軍,他想,兒子申請上朝鮮參戰,是第一個志願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的,積極性很高,還是成全了他為好。一些身邊的工作人員曾勸毛澤東說,岸英在單位裡負擔的任務很重,不好離開,還是不要去朝鮮參戰了。可毛澤東卻回答道:「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他不去誰去?」

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離京赴朝前,毛澤東在菊香書屋為他餞行,毛岸英作陪。彭德懷看到毛岸英,說:「岸英已經長成大小夥子了,真快啊!」毛岸英說道:「彭德懷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線打仗可有我一份。」毛澤東指著毛岸英對彭德懷說:「我這兒子不想在工廠幹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請戰書,要我批准,我沒有這個權利,你是司令員,你看要不要這兵?」

彭德懷馬上對岸英說:「不行。去朝鮮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你還是在後方,搞建設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懇求道:「彭叔叔,讓我去吧。我在蘇聯當過兵,參加過對德國鬼子的作戰,一直攻到柏林。」

彭德懷看了看毛澤東,毛澤東說:「我替岸英向你求個情,讓他到戰場上去鍛鍊自己。我看,你就收留了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讓他擔任翻譯工作。」

毛岸英高興地說:「彭叔叔,我要在您的指揮下,做一個好兵。」

就這樣,毛岸英要求上前線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第二天,毛岸英告別了剛結婚不到一年的妻子,隨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出發了。在飛機艙裡,彭德懷看著毛岸英,深感毛澤東主席日夜為抗美援朝操勞,現又送兒子上前線,無限敬重的心情油然而生。同時,他也為毛岸英積極要求上前線的決心所感動,他脫口說道:「毛岸英是我們志願軍的第一個志願兵。」

彭德懷入朝後與金日成首次會晤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乘坐吉普車跨過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邊境城市新義州,在此受到朝鮮副首相兼外務相樸憲永的迎接。

20日,彭德懷到達鴨綠江南岸的水豐發電站,在與金日成取得聯繫後,傍晚又乘車向平安北道昌城郡之北鎮出發。21日黎明,彭德懷到達金日成指定的會晤地點—北鎮西北的小村莊大洞。

彭德懷在我國駐朝鮮大使館臨時代辦柴軍武(柴成文)的陪同下,來到一所整潔的朝鮮式房屋前,早已在室外等候的金日成微笑著迎上前來,說:「我代表朝鮮黨和政府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熱烈真誠地歡迎彭德懷同志!」隨即引導彭德懷入室。他們走進一個簡陋的會議室內,圍著一張桌子坐下。牆上掛有朝鮮軍用地圖,上面標著紅藍兩色的符號,表示戰局情況和敵我雙方兵力部署。

彭德懷首先向金日成首相表示問候,接著談了中國領導人提出的戰略方針和作戰部署。他說:「志願軍第一批入朝作戰部隊為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約20多萬人。另外24個師正在調集,作為第二、第三批入朝作戰的部隊。我們入朝前打算是先在平壤、元山一線以北,德川、寧川一線以南地區構築防禦工事,進行防守。希望人民軍繼續組織抵抗,儘量遲滯敵人前進,以便掩護我軍開進。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下這個決心是很不容易的。現在既然決定出兵,第一要能夠在合理解決朝鮮問題上有所幫助,關鍵是能夠殲滅美軍有生力量,第二要準備美國宣布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至少要準備它轟炸東北和工業城市,攻擊我沿海地帶。」彭德懷接著分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的三種可能性。他說:「現在問題是能否站得住腳,無非三種可能,第一是站住了腳,殲滅敵人爭取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第二是站住了腳,但雙方僵持不下;第三是站不住腳,被打了回去。我們要爭取第一種可能。」

金日成首相對毛澤東同志、對中共中央做出的出兵決策表示非常感謝。他感動地對彭德懷說:「我們處在危難之時,真正理解、同情我們的是中國人民和毛澤東同志,真正敢於支援我們同最兇惡的軍事強國戰鬥、反對侵略的是您們??」

彭德懷接過話頭說:「『患難識朋友』嘛。」接著他解釋道:「我這一句話,是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說的,鄰國友好相處,我們應該像好鄰居那樣,別人遭到欺辱,就應該挺身而出,驅趕豺狼。」

金日成對彭德懷說:「美國侵略軍很猖狂。這個敵人是武裝到牙齒的,飛機、大炮比我們多,還有原子彈。這幾天敵人進攻的速度很迅猛,恐怕你們很難先期到達你們的防禦地區了。」金日成這裡所說的防禦地區,是原來中央軍委設想的,先佔領元山至新安州以北一線進行防禦。

彭德懷向金日成解釋說:「敵人進展的情況我們也了解到了一些,我們準備根據現在的實際情況重新變更一下我們的部署。」接著他又問金日成:「人民軍遲滯敵人的情況怎麼樣?」金日成說:「敵人的兵力佔優勢,炮火又強,還有大批的飛機,我們部隊遲滯敵人進攻勢頭,是很困難了。」

彭德懷問:「人民軍現在的兵力還有多少?」金日成首相:「這我對別人不說,但不瞞您彭總司令,我現在已僅僅有三個師在手上,一個師在德川、寧邊以北,一個師在肅川,一個坦克師在博川。還有一個工兵團和一個坦克團在長津附近,隔在南邊的部隊正在逐漸地往北撤。」

彭德懷對人民軍的情況大致了解清楚了。他此時感到,必須依靠他指揮的志願軍首批部隊4個軍20萬餘人,來對付美軍和南朝鮮軍的來勢洶洶的攻勢。

會談時,彭德懷提出,為協調中朝兩軍作戰,希望金日成首相率人民軍總司令部和志願軍司令部住在一起,以便隨時協商處置重大問題。金日成表示還有許多問題急待他去解決,派內務相樸一禹作為朝鮮代表住在志願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通過樸協商解決。中國志願軍入朝後的作戰行動,則請彭德懷指揮處置。

毛澤東是怎樣調整志願軍入朝後作戰部署的?

毛澤東對志願軍入朝後仗怎麼打,早在志願軍出動前,就進行了認真反覆的思考和研究。毛澤東原來確定:志願軍入朝後,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德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構築兩道至三道防禦陣線。如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面分別殲滅之。如果平壤美軍、元山南朝鮮軍兩路來攻則打孤立較薄弱之一路。在六個月內如敵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則我軍亦不去打平壤、元山。在我軍裝備、訓練完畢,空中和地上均對敵軍具有壓倒的優勢條件之後,再去攻擊平壤、元山等處,即在六個月以後再談攻擊問題。

志願軍入朝後,朝鮮戰場的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美軍和南朝鮮軍改變原東西對進的計劃,而分為東西兩路,大舉北進,快速向中朝邊境逼進。毛澤東原定在平壤、元山鐵路線以北阻敵的方案,已不適用了。

根據朝鮮戰場情況的變化,毛澤東迅速改變原來的作戰部署,決定發起第一次戰役。10月21日2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指出:美偽均未料到我志願軍會參戰,故敢於分散為東西兩路,放膽前進。此次是殲滅偽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21日3時,毛澤東又致電第13兵團司令員鄧華:現在是爭取戰機問題,是在幾天之內完成戰役部署以便幾天之後開始作戰的問題,而不是先有一個時期部署防禦然後再談攻擊的問題。當天,毛澤東還兩次致電彭德懷、鄧華,要求他們注意控制平安南、平安北、鹹鏡三道之交界妙香山、小白山等制高點,以隔斷東西兩敵,勿讓敵人佔去為要;並要他們令志願軍第40軍先敵趕到德川,如果時間來不及則在熙川附近地區部署伏擊南朝鮮軍。10月22日,毛澤東再次致電彭德懷、鄧華,就志願軍第一仗的作戰地點和作戰對象作出具體部署,毛澤東指出南朝鮮軍第6、第8師正在分路北進,而此次作戰,則以在博川、軍隅裡及其以北地區圍殲該敵為最有利。請按此意圖,速定部署,遲則恐來不及。如果我軍能同時包圍偽6、8兩師,則於戰局最為有利,我40軍應擔任包圍一個師,39軍應擔任包圍一個師。

10月23日,毛澤東給彭德懷復電中指出:朝鮮戰局,就軍事方面來說決定於下列幾點。第一是目前正在部署的戰役是否能利用敵人完全沒有料到突然性全殲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偽軍師。第二是敵人飛機殺傷我之人員妨礙我之活動究竟有多大。第三如果美國再調五個至十個師來朝鮮,而在這以前我軍又未能在運動戰中及打孤立據點的作戰中殲滅幾個美國師及幾個偽軍師,則形勢也將於我不利,如果相反,則於我有利。以上這幾點,均可於此次戰役及而後幾個月內獲得經驗和證明。我認為我們應當力爭此次戰役的完滿勝利,力爭在敵機炸擾下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氣進行有力的作戰,力爭在敵人從美國或他處增調兵力到朝鮮以前多殲滅幾部分敵人的兵力,使其增補趕不上損失。總之,我們應當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

相關焦點

  • 毛主席與史達林談話,沒想到被史達林告知:有人敢小瞧蘇聯人
    引言1949年底,毛主席正在蘇聯進行國事訪問。在與史達林的一次談話中,史達林突然向毛主席問道:"在中國東北有個人叫黃逸峰,不知道您認識嗎?"毛主席搖搖頭,從來沒聽說過。史達林接著說:"黃逸峰這個人可是太厲害了,就連蘇聯人他都瞧不起……"這令中方所有人都很好奇,這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竟然能讓史達林認識他,還跑到毛主席跟前告狀了!
  • 蘇聯公布一份「永久封存」絕密檔案,史達林隱瞞50年的秘密被曝光
    1985年到1991年間,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擔任了蘇聯總書記、總統,他還是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總統,1990年4月,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戈巴契夫對其說:「蘇聯應該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朝鮮中央政權局會議作出決定,由金日成出面,給蘇聯領導人和中國最高領導人各寫一封信,向蘇聯和中國要求直接的軍事援助。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在10月1日凌晨收到了金日成的緊急求援信。當時,史達林正在高加索黑海邊阿德列爾休養所療養。
  • 蘇聯大清洗,只是亞戈達和葉若夫的錯?史達林有什麼責任?
    在三十年代末的政治軍事大清洗運動中,史達林主要是通過內務人民委員亨裡希·亞戈達(1934-1936年)和尼古拉·葉若夫(1936-1938年)來負責實施的。但是,如果就此認為只應該由內務部來承認大清洗的主要責任,那就是對歷史真相的隱瞞。
  • 周恩來與抗美援朝戰爭第一年
    10月 8日,周恩來等專程趕往蘇聯與史達林商討軍事援助和志願軍的空軍掩護問題。從《文稿》來看,周恩來為爭取蘇聯援助曾多次與蘇聯方面協商,雖然協商過程並不是很順利,但經過不懈努力,最終還是為志願軍爭取到相當大的軍事裝備的援助。這其中要特別提一下蘇聯的空軍支援問題。打現代化戰爭,空軍是重要的戰略支撐。
  • 溥儀曾在蘇聯勞改營裡給史達林寫信,真的是為了留在蘇聯嗎
    1945年8月,溥儀在潛逃日本之際被蘇聯紅軍逮捕,隨後開始了他在蘇聯的俘虜生活。據一些資料顯示,溥儀雖然被關在蘇聯的勞改營中,但是並不用像其他人一樣參與勞動,有著較好的待遇。而在勞改營中,溥儀曾經先後兩次給史達林寫信,這麼末代皇帝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雅爾達會議蘇聯的底氣從哪來?史達林掌握羅斯福和邱吉爾的秘密
    在雅爾達會議的前一年,1944年9月,羅斯福向史達林提議,能不能在蘇格蘭北部某個城市開個會議。史達林拒絕了,說蘇聯紅軍正在進行重大軍事行動,自己必須留在莫斯科坐鎮。羅斯福在接下來幾個月又接連向史達林提出了十幾個開會的地點選擇,反正會議必須開,地點一起來商量。
  • 史達林剛去世3個月,朱可夫為何掏槍抵在蘇聯克格勃腦袋上?
    不久朱可夫又回到蘇聯領導層,1952年10月蘇聯召開19大,朱可夫恢復了候補委員身份。但只是恢復黨內職務,其他並未改變。但不到半年時間,1953年3月5日,史達林突然去世,讓朱可夫看到了希望。
  • 海德裡希親自設計,誘騙史達林除掉功勳元帥,還有大批高級將領
    毫無疑問圖哈切夫斯基是被冤枉的,1956年以後,有很多有關圖哈切夫斯基當年冤案的材料被披露出來,才使得當年這些被冤殺的將領進行了名譽恢復,並在1988年徹底平反,承認了他們歷史上所做出的的貢獻,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史達林對這些人下殺手呢,除了史達林個人原因外,很大程度上還和當時納粹德國有關。
  • 史達林死後,一篇秘密報告震驚了全世界
    貝利亞在領導蘇聯秘密警察部門內務部幾十年,製造了無數冤假錯案。 赫魯雪夫在翻看那些冤案時,觸目驚心的材料常使他陷入痛苦的思索——貝利亞作惡多端,為什麼能步步高升?那些普通幹部群眾的冤案,史達林可能不知道,而那些高級幹部的冤案,沒有史達林的批准,貝利亞敢下手嗎?為什麼無數被逮捕的人通過審查,竟沒有一個人被宣告無罪?為什麼被監禁的無數犯人竟沒有一個人被釋放出獄?
  • 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南海指揮朝鮮空戰
    韓戰初期,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在這種情況下,怎樣使用空軍是中南海決策層首先考慮的問題,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多次與聶榮臻、劉亞樓、王秉璋等討論志願軍空軍入朝作戰問題。毛澤東開門見山地對劉亞樓說:「志願軍地面部隊,主要是以步兵和為數不多的炮兵、坦克兵參戰。與擁有陸、海、空相互配合的美國軍隊作戰,制空權必然操在美軍手中,這對志願軍的戰鬥行動極為不利。
  • 蘇聯的史達林防線修了十幾年,為何二戰中沒起什麼作用?
    史達林防線從蘇聯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峽到南部的黑海沿岸綿延1000多公裡,共設有32個堡壘地域,擁有4000多個永備火力點,碉堡、障礙物、防空洞等各種軍事設施一應俱全,僅僅工事的牆壁就有1.5米厚。史達林防線可以說固若金湯,是蘇聯人抵抗德國的重要依仗。不過如此固若金湯的防線,在蘇德戰爭中幾乎沒有發揮什麼作用,被德軍輕易突破,讓所有人大跌眼鏡。那麼堅固的史達林防線為何成了擺設?
  • 與彭總吵了一架,蘇聯中將言行粗魯,史達林:你別給彭德懷搗亂了
    按照蘇聯的兵團作戰要領,必須要乘勝追擊,乘勝出擊!你們中國不是也說要窮寇必追嗎?現在正是時候!"洪學智嚴肅地瞅著這位蘇聯中將,沉默,用眼睛看彭總。彭總站在拉佐瓦耶夫的對面,聽我方譯員翻譯後,倒背雙手,抿著嘴唇,凝視著處於興奮狀態的人高馬大的蘇聯中將,心想這位將軍不知道參加過衛國戰爭沒有?是在什麼部隊呀?懂不懂得戰略戰術?打沒打過仗呀?
  • 朱可夫作為蘇聯統帥部代表,為什麼會失去「大元帥」史達林信任?
    1945年5月24日,史達林在克裡姆林宮給元帥們、將軍們授過勳之後,在為「蘇聯各族人民中最優秀的民族—俄羅斯人民的健康」乾杯之後,突然向滿臉紅光和喜色的將軍們提出一個問題:「要是給史達林同志授予大元帥的稱號,你們覺得怎麼樣?」隨即而起的是一片歡呼聲和經久不息的掌聲。
  • 抗美援朝,蘇聯曾秘密出兵,絕不暴露身份,一旦被抓立即自殺
    在我國的旅順口有一座蘇軍烈士陵園,在烈士園內有1600餘座蘇聯烈士的墓碑,其中有一由200多個組成的方針非常引人注目,這些烈士的身份全部都是飛行員,犧牲的時間是在1950至1953年之間。這些烈士就是在韓戰期間蘇聯空軍秘密援助中國的飛行員。由於蘇聯不希望直接接入到韓戰中,對參與韓戰的蘇聯戰士都進行了嚴格的保密。
  • 蘇聯史上最大慘敗——基輔戰役,印證了史達林初期戰略的失誤?
    1941年6月22號,納粹元首希特勒開始了「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元帥倫德施泰特雖然不同意對蘇聯作戰,但是在希特勒下達命令之後,他率領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依然開始了對蘇聯方面的進攻,主要目標是拿下烏克蘭首都基輔。
  • 1950年蘇聯空軍秘密入朝,美軍不僅不揭穿反而為其保密38年
    隨後,這一沉寂多年的歷史真相才逐漸浮出水面一一蘇聯曾派遣空軍秘密入朝,與美軍作戰。為此,周恩來火速赴蘇,要求史達林為志願軍提供裝備和空軍支持。然而,精明的史達林考慮到如果蘇聯直接派兵入朝作戰,將與美國發生正面軍事衝突,很可能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當時蘇聯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損失很大,還沒有完全恢復,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僅沒有傷筋動骨,而且撈到了好處。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為何在史達林去世後被處決?學者:犯了眾怒
    每一個蘇聯公民都聞之無比震驚,一個一直被認為是史達林最信賴的左膀右臂,竟然「是與英國和德國通敵賣國的人」,竟然「還想要恢復資本主義」,竟然「道德敗壞到有幾百個情婦」。而幾乎就在昨天,所有人都會認為貝裡亞將會是蘇聯人民新的領導人。「親愛的同志們和朋友們!
  • 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在史達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1933年,史達林在度假時遇襲,貝利亞奮不顧身地用身體掩護了史達林。1934年,貝利亞擔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02 秘密警察頭子1938年,調往莫斯科擔任內務人民委員,同年底成為內務部的實際負責人。為了保證史達林的絕對領導權,貝利亞的秘密警察對所有的中高級領導進行監控,並且策劃和實施了多次對史達林競爭對手的大清洗。在貝利亞主管內務部期間,蘇聯有數百萬人被流放。1941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相當於副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