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學術研討會圓滿閉幕、成果豐碩

2020-12-19 佛教在線

佛教在線寧波訊 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國宗教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由浙江佛學院(總部)、寧波雪竇寺聯合承辦的中國宗教學會宗教建築文化專業委員會「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研討會在浙江佛學院展開了為期兩天的熱烈討論。

此次學術研討會在省民宗委二級巡視員莫幸福先生的主持下拉開帷幕。

11月23日上午,莫幸福先生主持第一場主旨發言,為研討會拉開帷幕

主旨發言環節,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梅青女士發表了題為「宗教建築的世界遺產研究價值——以泉州為例」的論文,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成朝暉女士發表了題為「文化形象與美學營造——從觀音法界整體視覺形象設計談起」的論文,浙江大學建築學院建築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暉先生發表了題為「儒釋交匯:略論早期宗教建築空間的原型與變容」的論文,為接下來的分組研討奠定了良好的學術基礎和框架。

梅青教授發表論文「宗教建築的世界遺產研究價值——以泉州為例」

成朝輝教授發表論文「文化形象與美學營造——從觀音法界整體視覺形象設計談起」

王暉教授發表「儒釋交匯:略論早起宗教建築空間的原型與變容」

怡藏法師蒞臨會場並作記錄

11月24日,「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學術研討會閉幕式,在浙江佛學院太虛大講堂召開。省民宗委二級巡視員莫幸福先生,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卓新平先生出席閉幕式並致辭。閉幕式由原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室主任、研究員陳紅星先生主持。

「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學術研討會閉幕式現場

閉幕式主席臺

閉幕式主持人,原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室主任、研究員陳紅星

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卓新平教授致辭

中國宗教學會會長、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卓新平先生指出,宗教建築要具備信仰、科技、審美、自然、人文、時代六個基本要求。

他表示,宗教建築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與生俱來的、相關的複雜的關係,其一是「人與神佛的關係」,對「神人關係」的不同理解會造成宗教建築的不同特色;其二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宗教建築的精髓在於保護環境,且能夠使環境實現「神聖化」的升華;其三是「人與社會的關係」,宗教建築會受到社會發展的影響,宗教建築離不開社會;其四是「宗教建築與文化的關係」,同樣的宗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宗教建築形制。

他對中國宗教建築進行反思,並提出宗教建築至少應該體現歷史意義、當下的現實意義、與世俗社會的交流意義以及宗教建築本身的思想意義。

浙江省民宗委二級巡視員莫幸福先生致辭

省民宗委二級巡視員莫幸福先生向前來寧波奉化參與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

他表示,今年是中國宗教學會宗教建築文化專業委員會第四屆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將宗教學界、建築界等各界人才凝聚在一處,共同將宗教建築的研究推向更深廣的層面。此次研討會在奉化雪竇山召開,更加凸顯了「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的研討主題,無論是彌勒大佛、還是在建的彌勒聖壇,都充分體現了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特點。


11月23日下午至24日,參加此次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分成兩組在浙江佛學院太虛大講堂展開討論。

經過兩天的討論和交流,此次研討會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相信這些成果必將有利於促進我國宗教建築、宗教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第一分會場

第一分會場討論現場

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築學院講師、一級註冊建築師謝榕發表論文「建築與環境的提升與改造」

陝西省工業設計協會會長樊超然教授發表論文「佛教建築的思維衝突和同質性的思考」

浙江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張力先生發表論文「疫情防控角度下室內宗教場所通風空調問題」

浙江省天主教愛國會副主任、秘書長郟山君先生發表論文「宗教建築特點和中國化方向」

浙江工業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朱懌發表論文「幽谷清泉——杭州靈隱寺引導空間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藝術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嘉木揚·凱朝教授發表論文「時輪金剛文化藝術與蒙古地區佛教寺院藝術的影響」

浙江省建築設計院第三設計院院長、教授級高工姚之瑜先生發表論文「漫談現代宗教建築與環境」


第二分會場

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遺產四室主任、高級工程師章巍發表論文「宗教建築的當代設計」

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築學院副研究員李爽女士發表論文「東正教堂與自然環境」

江蘇無錫靈山書院院長姜娟女士發表論文「青青翠竹鬱郁黃花——中國佛教建築與自然山水的禪境與改造」

雲南釋照建築規劃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壽發表論文「南傳佛教基層奘寺的生態實踐」

中國基督教協會、山東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會長高明教授發表論文「教堂建築中國化探究:以濰坊市清之堂為例」

溫州基督教會柳市堂長老鄭利華先生發表論文「現代宗教建築的神聖性功效——以溫州基督教柳市堂為例」

北京雍和宮管理處研究室原主任李立祥先生發表論文「雍和宮建築上的皇家文化元素」

大慶化建建築公司副經理、國家一級建造師楊德永先生發表論文「五臺山宗教建築文化遺產的價值與保護的探討」

北京福慧公益基金會會長安虎生先生發表論文「當代佛教建築流變淺談」


11月23日至24日兩天,浙江佛學院副院長持定法師陪同與會嘉賓、學者分別參訪了浙江佛學院以及彌勒根本道場——雪竇寺。

11月23日,浙江佛學院副院長持定法師陪同與會嘉賓參觀浙江佛學院(總部)

11月23日,浙江佛學院副院長陪同與會嘉賓參觀浙江佛學院禪堂

11月24日,浙江佛學院副院長持定法師陪同與會嘉賓參訪彌勒根本道場雪竇寺

與會嘉賓參觀彌勒大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文化強國」的偉大戰略目標,基於我國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和諧共生的局面,「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研討會的圓滿閉幕代表著更深遠意義上的成功。(文/果一  圖/果立 果一)

相關焦點

  • 第十三屆國際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閉幕 儒學全球論壇同日閉幕
    11月22日,歷時兩天的第十三屆國際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儒學全球論壇(2020)順利完成預期任務,在濟南圓滿落幕。這其中,既有對儒墨文化歷史影響和當代價值的研究思考,也有對儒墨文化思想差異和共同主張的深入分析;既有對促進優秀傳統文化推陳出新、創新發展的獨到見解,也有對推動儒墨思想古為今用、融入國家治理體系的精闢論述,呈現出了很高的學術水準,取得了豐碩成果,對於促進儒墨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陳宏偉在閉幕式上講話。
  • 第二屆旅遊實驗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順利閉幕
    第二屆旅遊實驗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順利閉幕9月27日,由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發起並組織的第二屆旅遊實驗研究方法學術研討會順利結束。本次會議共持續七天,分為「他山之石-實驗方法研修班」、「頭腦風暴-圓桌會議」、「成果分享-論文匯報」、「你問我答-主題討論」和「工具方法-工作坊」五個主題單元。
  • 溫州空管站在氣象學術論壇收穫豐碩成果
    (通訊員:來勁)12月2至4日,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2020年颱風學術研討會,暨浙東南氣象科技論文交流會在台州市氣象局召開,溫州空管站氣象臺應邀參加此次會議,並有多篇論文參與交流。
  • 第九屆全國國學院院長高層論壇暨國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在湖南科技...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8日訊(通訊員 張雲芳 吳貴佳)12月14日上午,第九屆全國國學院院長高層論壇暨國學教育學術研討會在湖南科技學院召開。來自華中師範大學、鄭州大學等全國院校的國學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聚焦國學教育領域的熱點話題展開研討。
  • 社會學重建40年與中國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南開舉行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聶際慈 通訊員 吳慧星 攝影 聶際慈)9月28日,社會學重建40年與中國社會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南開大學開幕。  中國社會學會會長李友梅為研討會發來書面致辭,南開大學副校長王新生、吉林大學前常務副校長邴正在開幕式致辭。  李友梅指出,新時代中國社會學界積極開展中國社會轉型研究,參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題體系構建,取得豐碩成果。
  • 第七屆三山五園研究院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三山五園歷史記憶與文化使命」第七屆三山五園研究院學術研討會於2020年10月18日在京隆重舉行。  北京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名傑,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副書記王愛軍先後致辭,對三山五園研究院學術研討會與三山五園研究院學術平臺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陳名傑局長回顧了三山五園研究院的建設歷程,希望繼續以研究為基礎、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以機制為保障,依託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進一步推進三山五園保護與發展。
  • 聖像破壞運動——一場撕開宗教「束腰」禁錮的拜佔庭學術騰飛
    馬其頓王朝時期的藝術文化在史學、文學、宗教學、建築學等方面都展現出了總結性和綜合性的學科風格。 而在文化教育、學術藝術以及建築藝術上則成功創造出了新時代獨具自身王朝特色的藝術形式和特點。由此,我們說在馬其頓王朝時期的拜佔庭文化煥發出了其生命的第二春。
  • 2020·青少年近視防控學術研討會網絡直播會議圓滿落幕
    2020年12月19日,由瀋陽市第四人民醫院醫聯體興齊眼科醫院主辦的「2020·青少年近視防控學術研討會」網絡直播會議圓滿落幕。本屆研討會圍繞「青少年近視防控」這一主題展開,聚焦當下熱點內容,分享近視防控新技術、新方法,探討低濃度阿託品滴眼液防控近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廣大眼視光醫生搭建高水平的知識學習與共享平臺。
  • 山東半導體雷射器技術重點實驗室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圓滿閉幕
    2020年12月12日,由山東省雷射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濟南高新區智能裝備產業發展中心和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山東省半導體雷射器技術重點實驗室2020年度學術委員會會議暨山東省雷射裝備高峰論壇」在濟南圓滿閉幕。
  • 「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央廣網北京9月9日消息 今天下午,「記住鄉愁——山東民藝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本次學術研討會以解讀山東民藝為切入點,詮釋傳統鄉愁記憶與文化情懷,記住本來,面向未來,闡發鄉土社會蘊藏的活態價值與倫理精神,致敬百姓傳世匠心創造與生活表達,為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積極的思路參照。
  • 第十二屆國際醫藥、化工過程安全技術研討會(STPCP 2020)圓滿閉幕
    本站訊(天津大學阿斯利康聯合實驗室 供稿)2020年12月10-11日,第十二屆國際醫藥、化工過程安全技術研討會在天津順利召開。會議由天津大學-英國阿斯利康(AstraZeneca)過程安全聯合實驗室和天大寶潔賽達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並得到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力支持。
  • 2018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閉幕 成果豐碩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5月31日,2018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舉行閉幕式暨成果分享會,標誌著本屆論壇成功結束。圍繞「促進民間友好,推動民心相通」這一主題,今年的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展示了文化互鑑成果,交流城市治理經驗,推進各國青年傳承民間友好事業,為做深做實民間交流工作而攜手同心、積極進取。
  • 景觀設計是什麼專業?和建築有啥關係?學景觀設計的不是園藝師!
    總的來說,景觀設計專業是一門建立在廣泛的自然學科和人文藝術上的應用學科,學習的內容主要包括:景觀分析、規劃布局、設計、改造、保護、管理以及景觀生態恢復。主要課程有景觀設計初步、測量學、景觀建築設計、環境景觀設計、植物配置、模型製作、園林規劃與設計、景觀設計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景觀工程技術等。
  • 第九屆大環與超分子化學國際研討會在上海有機所舉行
    6月7日至11日,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復旦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大環與超分子化學國際研討會(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crocyclic and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簡稱ISMSC-9)在上海有機所成功召開。
  • 廣東工業大學舉行「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12日,微風習習,晴空萬裡,迎著煦暖的日光,「非遺保護:從生活到美學」學術研討會在美麗的汕頭市龍湖區西南小學舉行。會議由廣東工業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孫恩樂教授主持,廣東工業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湯耀平和汕頭大學文學院院長毛思慧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來自全國十餘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討論生活美學,傳承非遺文化。
  • 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暨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順利舉行
    佛教在線訊 2020年12月5日,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暨第六屆宗教人類學工作坊在線上舉行。在開幕式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陳進國研究員回顧了宗教人類學學術論壇及工作坊的緣起,指出本次會議聚焦於宗教理論與義理之外的具體修行,強調個案與實踐,並在這些非理論的實踐形式中,對空間、身體在不同文化之間的意涵展開討論。華東師範大學黃劍波教授、南京大學楊德睿教授也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 美媒關注:中國線上線下高交會成果豐碩
    原標題:美媒關注:中國線上線下高交會成果豐碩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導據美國商業新聞社網站11月16日報導,為期5天的高科技盛會——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11月15日在深圳閉幕。
  • 青海省因明學會第五屆因明學術研討會在西寧宏覺寺舉行
    青海省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王化平出席研討會(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西寧宏覺寺)學術研討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西寧宏覺寺)學術研討會現場(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西寧宏覺寺)2020年10月25日,青海省因明學第五屆因明學術研討會在西寧宗喀大慈宏覺寺舉行。
  • 第三屆IFAC CPHS研討會在北京順利閉幕
    來源:新浪科技導讀:第三屆IFAC CPHS(Cyber-Physical & Human Systems,網絡物理與人類系統)研討會於2020年12月5日在中國北京·望京懷德海研究院順利閉幕,人-機-物融合的社會、信息和物理系統正被應用於工業、能源、交通等多個領域,由此帶來的虛擬物理大融合將使人類的生活和生產變得更安全
  • 泉州城考古成果印證史上國際大都會地位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12月12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在泉州城考古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除了主旨發言外,還以「城、墓、陶瓷、摩崖石刻」「泉州城規劃、遺產保護、泉州港、海洋貿易」「宋宗正司與宋元市舶司等」和「泉州地區墓葬、建築、碑刻、瓷器相關研究」等分議題進行發言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