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ICRA最佳學生論文,機器人控制雙獎,這個小哥機械手玩球技術嫻熟

2020-12-22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機器之心編輯部

機器人領域頂級會議 ICRA 2020 於近日召開,並公布了會議獎項。其中華人小哥 Shenli Yuan 等的研究《Design of a Roller-Based Dexterous Hand for Object Grasping and Within-Hand Manipulation》獲得了此次會議的最佳學生論文獎和最佳機器人控制論文獎。

ICRA 2020 共設有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以及自動化、人機互動、多機器人系統、機器人視覺等子領域最佳論文獎等 12 個獎項。而 Shenli Yuan 等人的這項研究入圍了其中四個獎項,包括最佳學生論文和最佳論文,並最終斬獲最佳學生論文獎和最佳機器人控制論文獎。

入圍 ICRA 2020 獎項的部分論文列表。

入圍 ICRA 2020 四個獎項的研究講了些什麼?

這項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非擬人化機械手,可以通過安裝在機器人指尖的鉸接式滾筒(articulated roller)來操縱物體。

與使用傳統機械手的手內操縱(within-hand manipulation)不同,該研究開發的「會滾動的手指」具備連續旋轉的能力,因而無需手指轉動即可無限旋轉被抓握的物體。

我們先來看這隻機械手操縱物體的能力。

一隻小小的骰子,它轉起來毫不費力!

此外,它還能操縱厚度很小的物體(如一張紙),而且由於該機械手具備連續旋轉的能力,擰瓶蓋這種小事對它來說也不在話下。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它抓取物體的能力如何。

如上圖所示,這隻機械手能夠抓握纖維製品、球體等,還能利用一個滾筒將薄的物體滑動到桌面邊緣然後再抓取……

機械手的設計原理

這隻機械手的抓手包含三個運動學類似的手指,每個手指有三個自由度(DoF),參見下圖:

近端自由度(proximal DoF)是由 Robotis Dynamixel XM430-W350 智能制動器直接驅動的轉動關節。

中間自由度(intermediate DoF)正交於近端 DoF,它基於《Remote center-of-motion robot for surgery》中的平行四邊形機制,其輸入連杆和接地連杆位於平行四邊形的中線。中間自由度控制指尖滾筒的方向,由微數字伺服電機(Savox SW0250MG)來驅動。

指尖滾筒由配備正交編碼器的微 DC 齒輪馬達驅動,能夠實現連續旋轉。該滾筒安裝有多個氯丁橡膠 O 型環,可以為抓握和操縱物體提供高阻力表面。

抓手重 800 克,每個手指可提供 20 N 的法向力。其運動學配置和參數如下圖所示:

其中手指 1 和 2 對稱分布,具備平行的近端關節軸,手指 3 與手指 1 具備同樣的平行四邊形配置。

運動學分析

此外,該研究對其進行了運動學分析,將機械手用二指和三指控球的方程進行了形式化,以展示機械手的六自由度非約束空間移動能力。

下圖展示了滾筒在操縱球體時的配置(第一行為三指控球,第二行為二指控球):

關於機械手三指控球,作者給出了解釋和示例:

下圖則展示了對機械手二指控球的分析和展示:

研究人員製作了這隻機械手的原型,並使用它抓握和操縱多種物體。對該原型的一系列測試驗證了前述數學分析的有效性。

該研究製作的機械手原型。

關於該研究的更多信息,參見:https://ras.papercept.net/proceedings/ICRA20/1733.pdf

此外,作者還給出了論文解讀視頻,感興趣的讀者請戳:

作者簡介

Shenli Yuan。

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是 Shenli Yuan,他在本科階段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和普渡大學的雙學士學位,碩士階段又取得了史丹福大學音樂與科學技術碩士(MA in Mu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ST)和機械工程理學碩士(M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履歷:本科與碩士階段均取得雙學位。

Shenli Yuan 現為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博士生,同時輔修計算機科學,其導師為斯坦福人工智慧實驗室(SAIL)的 Kenneth Salisbury 教授。

他對機器人學、觸覺學和音頻技術都有很大的研究興趣,大多數科研項目與這些主題相關。最近,他將研究重點放在了機器人手內操縱領域,尤其是設計機器人抓手和開發操縱算法。

除了這篇獲獎研究之外,Shenli Yuan 之前參與的一些研究工作也被其他學術會議或期刊接收:

Shenli Yuan 的其他研究工作。

ICRA 2020 其他獎項

除了 Shenli Yuan 獲得的最佳學生論文與機器人操控最佳論文獎,大會還公布了大會整體最佳論文、自動化最佳論文等眾多獎項。

本屆大會的最佳論文獎由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等機構的論文《Preference-Based Learning for Exoskeleton Gait Optimization》獲得。

其他獲獎論文信息整理如下:

自動化最佳論文:Securing Industrial Operators with Collaborative Robots: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for a Carpentry task

連結:https://hal.inria.fr/hal-02418739v2/document

認知機器人最佳論文:Semantic Linking Maps for Active Visual Object Search

連結:https://7948cefb-1ef7-4c55-96df-fcb8d527c697.filesusr.com/ugd/0886ee_198d7d01f879448bbf00733b21bfcbe9.pdf

機制與設計最佳論文:Swing-Assist for Enhancing Stair Ambulation in a Primarily-Passive Knee Prosthesis

連結:https://icra20.slack.com/?redir=%2Fapp_redirect%3Fchannel%3Dmoa01_1#/

醫療機器人最佳論文:Fault Tolerant Control in Shape-Changing Internal Robots

連結:http://eprints.whiterose.ac.uk/160367/

機器人視覺最佳論文:Graduated Non-Convexity for Robust Spatial Perception: From Non-Minimal Solvers to Global Outlier Rejection

連結:https://arxiv.org/abs/1909.08605

無人機最佳論文:Design and Autonomous Stabilization of a Ballistically Launched Multirotor

連結:https://arxiv.org/abs/1911.10269

人機互動最佳論文:Preference-Based Learning for Exoskeleton Gait Optimization

連結:https://arxiv.org/abs/1909.12316

相關焦點

  • 航院助理教授眭亞楠獲得2020年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ICRA)最佳...
    Learning for Exoskeleton Gait Optimization)的研究論文,獲得大會唯一最佳論文獎,並同時獲得最佳人機互動論文獎。 ICRA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會議之一。這是加州理工學院和清華大學首次獲得ICRA最佳論文獎。 本文在眭亞楠等人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構建了一種交互式的機器學習方法,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偏好和建議來優化外骨骼機器人的步態動作。文章提出了一個新穎且靈活的機器學習框架,並在真實外骨骼機器人系統中進行了細緻的實驗驗證。該方法在人機互動和康復醫療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 ACCV 2020最佳論文等三項大獎出爐!華為諾亞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ACCV 2020 共錄用論文 255 篇,官方提供所有論文開放下載。官網連結:http://accv2020.kyoto/截止目前,大會已經公布了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應用論文獎等三項大獎,其中帝國理工和華為諾亞方舟合作獲得了最佳學生論文獎。以下AI科技評論就帶大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項大獎吧 !
  • 內地高校憑磁性球體機器人首獲機器人頂級會議最佳論文獎
    目前,他在該校的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實驗室讀博二,導師是實驗室執行副主任林天麟教授。前不久,梁冠琪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獲得了IEEE智慧機器人與系統國際會議(IROS)的機器人機構設計(Robot Mechanism and Design)最佳論文獎。獲獎的是一種叫做FreeBOT的球形機器人系統,它們之間能夠通過磁性自由地連接在一起。
  • 甩筆機器人獲IROS 2020最佳論文獎;UW實時高解析度背景摳圖
    Adelson論文連結:http://gelsight.csail.mit.edu/swingbot/IROS2020_SwingBot.pdf摘要:人類善於利用手指觸覺來感知物體的物理特性(包括質量、重心、轉動慣量、表面摩擦等),從而完成高難度的控制任務。
  • 機器人也能甩筆,擁有觸覺分析能力,上交獲IROS 最佳論文獎
    在剛剛結束的機器人頂會 IROS 2020 上,上海交大 & MIT 聯合項目 SwingBot 為我們展示了如何讓機器人通過觸覺傳感器來學習感知物體複雜的物理特性(tactile exploration),從而完成一個高難度的甩筆任務(in-hand object swing-up)。該工作也摘得此次大會的最佳論文獎項。
  • 華人一作獲最佳論文獎,第四大視覺頂會BMVC大獎出爐!
    作者 | 陳大鑫近日,BMVC 2020最佳論文獎、最佳論文獎亞軍、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最佳工業論文獎等五項大獎出爐。其中最佳論文獎四位作者當中包含一作在內有三位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及英偉達公司的國人/華人學生。
  • CIKM 2020最佳論文出爐!NUS和RMIT同獲最佳長論文獎
    以下介紹這兩篇最佳長論文。  1  最佳長論文一    2  最佳長論文二    有高亮:    最後,文末附上今年所有最佳長論文的提名:
  • NeurIPS 2020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
    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凌晨,正在線上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在一千八百餘篇論文中,三篇論文獲會議最佳論文獎項,OpenAI 等機構的 GPT-3 研究名列其中,可謂實至名歸。
  • ICME 2019丨京東AI榮獲最佳論文獎殊榮,京東再現技術轉型強勁實力
    》(IEEE TMM)雜誌評選為2019年最佳論文獎;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石海林博士在ICME大會上舉辦「Grand Challenge of 106-p Facial Landmark Localization」大賽,吸引來自全球的160餘只隊伍參與;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在ICME大會現場搭建展臺,梅濤博士也在展臺前與參觀觀眾進行交流,暢談多媒體領域的高新技術進展。
  • 騰訊摘獲最佳長論文獎
    作者 | 陳大鑫近日,RecSys 2020官網公布了本屆最佳長短文論文獎。來自騰訊PCG團隊的四位作者Hongyan Tang、Junning Liu、Ming Zhao、Xudong Gong憑藉研究出一種新的多任務學習個性化推薦模型獲得了最佳長論文獎,獲獎論文:《Progressive Layered Extraction (PLE): A Novel Multi-Task Learning (MTL) Model for Personalized
  • 北大獲中國首個WWW大會最佳論文獎,提出ELSA跨語言情感分析模型
    會議閉幕式上,大會主席公布了兩篇最佳長論文和一篇最佳短論文。其中來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高可信軟體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譞哲副教授課題組的論文「Emoji-Power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Cross-Lingual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獲得了今年WWW大會最佳長論文獎,這是WWW歷史上中國學術研究機構(含港澳臺)首次獲此榮譽。
  • UC伯克利摘最佳論文、HuggingFace獲最佳demo,EMNLP2020獎項公布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魔王、杜偉、小舟剛剛,正在進行中的 EMNLP 2020 大會公布了一系列獎項,其中最佳論文獎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獲得,愛丁堡大學華人博士生 Yanpeng Zhao 為一作的論文獲得了最佳論文榮譽提名獎(共 4 篇論文獲此獎項
  • V-Coptr Falcon(獵鷹)榮獲Engadget CES 2020機器人和無人機類最佳獎
    同時它的力效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將槳葉的直徑增加到11寸,使其力效更高,再結合零零科技自主研發的舵面傾轉技術和非線性動力模型設計及控制算法,讓V-Coptr Falcon的動力系統在相同負載、同樣電池動力的情況下消耗更低,進而在增加力效的同時,在傳統四旋翼無人機續航時間僅20——30分鐘的情況下,V-Coptr Falcon的續航時間增長至50分鐘。
  • 2020最佳AI論文,都在這裡了
    但首先,Bouchard 用一條視頻匯總了這些論文的內容,還加上了包括 Gary Marcus、李飛飛、Luis Lamb 等 AI 大牛在今年發表過的對 AI 的展望:以下是 Bouchard 整理的2020最佳AI論文列表,排名不分先後:YOLOv4: Optimal Speed and Accuracy of Object Detection
  • 我校參加第十二屆大創年會獲「最佳創業項目」獎並直接晉級2020年...
    經過層層選拔與激烈角逐,我校推薦的2項創新訓練項目、1項創業實踐項目入圍本次年會參展,其中 「小型水面清潔機器人」的項目獲得本屆大創年會「最佳創業項目」獎,並直接晉級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大創年會是依託「國創計劃」開展的一項重要年度性展示交流活動,是全國高校本科教學改革中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學生參與最多、水平最高的盛會之一。
  • 小米米兔積木機器人獲美國堤利威格玩具獎,雙11還推9.9元新品
    11月9日,米兔積木機器人榮獲了美國2017 Tillywig Awards玩具獎的BRAIN CHILD 青少年最強大腦獎。這個獎項是授予能夠調動孩子積極性且寓教於樂的玩具。米兔積木機器人是一款可以用積木拼接搭建外形,用移動終端遠程遙控和編程控制的開放式智能電子玩具。米兔積木機器人的機身需要使用積木元件拼砌而成,拼砌過程中引導用戶發揮想像力,運用積木按照自己的意願設計、拼接機器人外形,創造出屬於您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機器人。區別於傳統遙控玩具所採用的手柄控制,米兔積木機器人可以通過藍牙連接到您的移動終端上,實現行動裝置對機器人的智能控制。
  • 《飛遁在屋簷下》獲最佳短片獎
    原標題:中國—東協大學生文化周短片大賽決出勝負 《飛遁在屋簷下》獲最佳短片獎 本報海口11月24日訊,11月23日,第三屆中國—東協大學生文化周文藝展演暨大學生短片大賽頒獎典禮在海口舉行。這也是第21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的活動之一。
  • 太極二作李子懋獲SIGGRAPH最佳博士論文獎,華人連續三年獲此殊榮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蛋醬、杜偉剛剛,頂級計算圖形學機構 ACM SIGGRAPH 頒發了 2020 年最佳博士論文獎。MIT CSAIL 博士後研究員、太極(Taichi)論文第二作者李子懋(Tzu-Mao Li)獲得該獎項。
  • 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參會大咖劇透之一
    1982-1985年,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卡納基–梅隆大學進行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現任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從事機器人和大型工業自動化系統的技術和應用研究。他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遼寧省科技功勳獎等多項科技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