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系統頂會RecSys2020大獎出爐!騰訊摘獲最佳長論文獎

2020-12-03 AI 科技評論

作者 | 陳大鑫

近日,RecSys 2020官網公布了本屆最佳長短文論文獎。

來自騰訊PCG團隊的四位作者Hongyan Tang、Junning Liu、Ming Zhao、Xudong Gong憑藉研究出一種新的多任務學習個性化推薦模型獲得了最佳長論文獎,獲獎論文:

《Progressive Layered Extraction (PLE): A Novel Multi-Task Learning (MTL) Model for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ACM RecSys(推薦系統會議)是用於介紹推薦系統廣泛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統和技術的國際會議。推薦是信息過濾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利用過去的行為和用戶相似性來生成信息項(items )列表,這些信息項是針對最終用戶的喜好量身定製的。

RecSys與從事推薦系統的主要國際研究小組以及許多世界領先的電子商務公司匯聚在一起,因此,它已成為介紹和討論推薦系統研究的最重要的年度會議。

官網地址:https://recsys.acm.org/best-papers/

RecSys 2020這次也公布了五位最佳審稿人(Best Reviewer):

Bart Goethals、Peter Knees、Scott Sanner、Steffen Rendle、Toine Bogers。

1

最佳長論文

獲獎論文:《Progressive Layered Extraction (PLE): A Novel Multi-Task Learning (MTL) Model for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s》

論文作者:四位作者全部來自騰訊PCG團隊。

論文連結:https://dl.acm.org/doi/10.1145/3383313.3412236

論文介紹:

多任務學習(Multi-task learning,MTL)已成功應用於許多推薦應用中。然而,由於現實世界推薦系統中任務相關性的複雜性和競爭性,MTL模型往往會出現負遷移的性能退化。

此外,通過對SOTA MTL模型的大量實驗,我們觀察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一個任務的性能通常會通過影響其他任務的性能而得到改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個具有新穎共享結構設計的漸進式分層抽取(PLE)模型:

PLE將共享組件和任務特定組顯示分離,採用漸進式路由機制逐步提取和分離深層語義知識,提高了通用環境下跨任務聯合表示學習和信息路由的效率。

在一個具有10億樣本的騰訊視頻推薦數據集上,我們將PLE應用於複雜相關和正常相關的任務,從兩個任務案例到多個任務案例的結果都表明,在不同的任務相關性和任務組規模下,PLE的性能顯著優於最新的MTL模型。

此外,在騰訊大型內容推薦平臺上對PLE的在線評價顯示,與目前的SOTA MTL模型相比,瀏覽量增加了2.23%,觀看時間增加了1.84%,這是模型的一個顯著提升,證明了PLE的高效性。最後,在公開基準數據集上進行的大量離線實驗表明,除了建議消除蹺蹺板現象外(seesaw phenomenon),PLE還可以應用於各種場景。

目前PLE已成功部署到騰訊在線視頻推薦系統中。

2

最佳短論文

論文題目:《ADER: Adaptively Distilled Exemplar Replay Towards Continual Learning for Session-based Recommendation 》

論文連結:https://dl.acm.org/doi/10.1145/3383313.3412218

論文作者:均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論文介紹: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隱私問題的關注,基於會話的推薦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儘管最近基於神經會話的推薦系統取得了成功,但它們通常是使用靜態數據集以離線方式開發的。然而,推薦建議需要不斷的調整,以照顧到新的和過時的項目和用戶,並需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推薦系統會使用每個更新周期中到達的新數據進行持續和周期性更新,更新後的模型需要在下一次模型更新之前為用戶活動提供推薦。

使用神經模型進行持續學習的一個主要挑戰是災難性遺忘,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持續訓練的模型會忘記它以前學習過的用戶偏好模式。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我們提出了一種自適應蒸餾樣本重放(ADER)方法,通過周期性地將先前的訓練樣本重放到當前同時具有自適應蒸餾損失的模型中。實驗是基於SOTA模型SASRec進行的,使用兩個已被廣泛使用的數據集,用幾種著名的持續學習技術對ADER進行基準測試。經驗證明,在每次更新周期中,ADER的性能始終優於其他baseline模型,甚至優於使用所有歷史數據的方法。這一結果表明,ADER是一個有希望的解決方案,以減輕災難性遺忘問題、建立更現實和可擴展的基於會話的推薦系統。

3

最佳長論文Runner-up(亞軍)

獲獎論文:《Exploiting Performance Estimates for Augmenting Recommendation Ensembles》

論文連結:https://dl.acm.org/doi/10.1145/3383313.3412264

論文介紹:

通過疊加將多個推薦系統集成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高協同推薦的效率。最近的工作擴展了stacking ,使用額外的用戶性能預測器,例如用戶所做的評分總數來幫助確定每個基礎推薦應該為集成系統貢獻多少。

儘管如此,然而,儘管手工判別預測器的成本很高,且通常需要深入了解集成中每個推薦的優缺點,但只觀察到一些微小的改進。為了克服這一局限性,我們建議通過利用用戶自己的歷史評分來直接評估這些性能,而不是設計複雜的特徵來預測給定用戶的不同推薦的性能。

對來自多個領域的真實數據集進行的實驗表明,使用性能估計作為附加特徵可以顯著提高SOTA集成器的精度,與不使用它們相比,實現nDCG@20平均提高了23%。

4

最佳長論文提名

在公布本次最佳長論文之前,RecSys 2020在開幕式上先提前公布了四篇最佳長論文提名,如上圖所示。

如上所介紹,第二篇論文獲得了最佳長論文獎,第四篇論文則是獲得了最佳長論文獎亞軍。

這裡再介紹一下第一篇提名的論文:

《SSE-PT: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 via ressonalized transformer》

論文連結:https://dl.acm.org/doi/pdf/10.1145/3383313.3412258

代碼和數據連結:https://github.com/fulliwei9278/SSE-PT

論文作者:吳立偉,博士就讀於UC Davis(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

論文介紹:

時間信息對於推薦問題至關重要,因為用戶偏好在現實世界中是動態的。

深度學習的最新進展,特別是在自然語言處理中廣泛使用的RNN和CNN之外,發現了各種注意機制和更新的體系結構,使得每個用戶都能更好地使用項目的時間順序。特別是SASRec模型,受自然語言處理中流行的Transformer模型的啟發,取得了SOTA結果。然而,SASRec和最初的Transformer模型一樣,本質上是一個非個性化的模型,不包括個性化的用戶嵌入。

為了克服這一局限性,我們提出了一種個性化Transformer(SSE-PT)模型,在5個真實世界的數據集上的NDCG@10比SASRec高出近5%。此外,在研究了一些隨機用戶的參與歷史之後,我們發現我們的模型不僅更易於解釋,而且能夠關注每個用戶最近的參與模式。

此外,對我們的SSE-PT模型稍加修改—>SSE-PT++,它可以處理非常長的序列,並且在訓練速度相當的情況下優於SASRec,在性能和速度要求之間取得了平衡。我們新穎地應用隨機共享嵌入(SSE)正則化是個性化成功的關鍵。

NeurIPS 2020錄用結果已出,歡迎各位作者投稿

相關焦點

  • 華人一作獲最佳論文獎,第四大視覺頂會BMVC大獎出爐!
    作者 | 陳大鑫近日,BMVC 2020最佳論文獎、最佳論文獎亞軍、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最佳工業論文獎等五項大獎出爐。其中最佳論文獎四位作者當中包含一作在內有三位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及英偉達公司的國人/華人學生。
  • ACCV 2020最佳論文等三項大獎出爐!華為諾亞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ACCV 2020 共錄用論文 255 篇,官方提供所有論文開放下載。官網連結:http://accv2020.kyoto/截止目前,大會已經公布了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應用論文獎等三項大獎,其中帝國理工和華為諾亞方舟合作獲得了最佳學生論文獎。以下AI科技評論就帶大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項大獎吧 !
  • CIKM 2020最佳論文出爐!NUS和RMIT同獲最佳長論文獎
    CIKM是CCF推薦的B類國際學術會議,是信息檢索和數據挖掘領域頂級學術會議之一。  以下介紹這兩篇最佳長論文。  1  最佳長論文一    2  最佳長論文二    最後,文末附上今年所有最佳長論文的提名:
  • NeurIPS 2020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
    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凌晨,正在線上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在一千八百餘篇論文中,三篇論文獲會議最佳論文獎項,OpenAI 等機構的 GPT-3 研究名列其中,可謂實至名歸。
  • UC伯克利摘最佳論文、HuggingFace獲最佳demo,EMNLP2020獎項公布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魔王、杜偉、小舟剛剛,正在進行中的 EMNLP 2020 大會公布了一系列獎項,其中最佳論文獎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獲得,愛丁堡大學華人博士生 Yanpeng Zhao 為一作的論文獲得了最佳論文榮譽提名獎(共 4 篇論文獲此獎項
  • 甩筆機器人獲IROS 2020最佳論文獎;UW實時高解析度背景摳圖
    在不遠的將來,機器人也會擁有觸覺分析能力。在剛剛結束的機器人頂會 IROS 2020 上,上海交大 & MIT 聯合項目 SwingBot 為我們展示了如何讓機器人通過觸覺傳感器來學習感知物體複雜的物理特性(tactile exploration),從而完成一個高難度的甩筆任務(in-hand object swing-up)。
  • 對話頂會、解讀最佳:CVPR 2020最佳論文對CV領域的啟發
    對話頂會,探索最新學術進展,本次分享AI TIME特地邀請到CVPR 2017最佳論文得主、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Super AI Leader(SAIL)先鋒獎得主、來自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黃高老師為大家解讀本屆CVPR「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背後蘊含的亮點,深入剖析其核心思路、創新點,談談它們對CV領域的啟發。
  • 機器學習頂會ICML 2018:復旦大學副教授獲最佳論文亞軍 騰訊清華...
    ICML官網上提前公布了最佳論文名單,來自MIT和UC Berkeley的研究人員摘得最佳論文的桂冠。復旦大學大數據學院副教授黃增峰獨立署名的論文《Near Optimal Frequent Directions for Sketching Dense and Sparse Matrices》和來自DeepMind、史丹福大學的兩篇論文共同位居最佳論文亞軍行列。
  • 2020金搖杆獎出爐《最後生還者2》獲年度遊戲
    今年的金搖杆獎結果已正式出爐, 大部分獎項都是由玩家投票選出的。《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摘得「年度遊戲」的榮譽。如果算上頑皮狗工作室獲得的「年度工作室」,遊戲在本屆金搖杆上一共斬獲包括「最佳敘事」、「最佳音效」等在內的 6 個大獎,為最大贏家。
  • 《寄生蟲》獲美演員工會獎最佳群戲,「小丑」摘最佳男主,「小惡魔...
    圖為最佳男配角布拉德·皮特、最佳女主角蕾妮·齊薇格和《寄生蟲》演員宋康昊1月20日,第26屆美國演員工會獎獲獎名單揭曉,在電影類獎項中,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最佳群戲,《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獲得最佳替身群戲
  • 2020金搖杆獎出爐《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獲年度遊戲
    今年的金搖杆獎結果已正式出爐, 大部分獎項都是由玩家投票選出的。《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摘得「年度遊戲」的榮譽。如果算上頑皮狗工作室獲得的「年度工作室」,遊戲在本屆金搖杆上一共斬獲包括「最佳敘事」、「最佳音效」等在內的 6 個大獎,為最大贏家。
  • 2020金搖杆獎出爐 《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獲年度遊戲
    今年的金搖杆獎結果已正式出爐, 大部分獎項都是由玩家投票選出的。《最後生還者 第二部》摘得「年度遊戲」的榮譽。如果算上頑皮狗工作室獲得的「年度工作室」,遊戲在本屆金搖杆上一共斬獲包括「最佳敘事」、「最佳音效」等在內的 6 個大獎,為最大贏家。
  • SJ於2020 TMA摘四獎唱新歌 BTS連續三年獲大獎
    「2020 THE FACT MUSIC AWARDS(TMA)」頒獎典禮今日(12日)晚間舉行,活動由全炫茂與少女時代成員徐玄擔任主持人。本屆大獎仍由防彈少年團(BTS)奪得,這是他們連續三年獲得TMA的大獎。Super Junior也獲得四獎並首度帶來新歌《Burn The Floor》演出。
  • 金搖杆獎評選結果出爐 《最後生還者2》獲年度...
    金搖杆獎評選結果出爐 《最後生還者2》獲年度遊戲 原標題:Steam秋季特賣來了!金搖杆獎評選結果出爐 《最後生還者2》獲年度遊戲Steam秋季特賣來了!
  • SIGIR 2020最佳論文公布,清華大學攬多個獎項,大三學生摘得最佳短...
    本屆會議最佳論文獎由康奈爾大學Thorsten Joachims團隊獲得,共同一作是Marco Morik和Ashudeep Singh。這是SIGIR繼2011年於北京刷新該會議論文投稿記錄後,時隔9年回到中國,投稿量和錄取率再創新高。來自 32 個國家的 1221 名作者為錄用論文做出了貢獻。 最佳論文獎
  • ...Dean獲2021年IEEE馮諾依曼獎,8頁本科論文被大學圖書館保存至今
    楊淨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最近,IEEE 2021 多項大獎出爐!谷歌AI掌門人,知名學者Jeff Dean獲IEEE馮諾依曼獎。獲獎理由是「以表彰對大規模分布式計算機系統和人工智慧系統科學與工程的貢獻」。
  • 2020年度金鳴獎出爐,未來信封摘得「最具突破創新APP」大獎
    2020年度金鳴獎出爐,未來信封摘得「最具突破創新APP」大獎 來源:榕城網時間:2020-12-18 17:59:28 同時,峰會現場還揭曉了金鳴獎評選結果,未來信封憑藉自身平臺價值,得到了專業人士和業內的認可,榮獲2020年度創新類「最具突破創新APP」殊榮。
  • 日刊體育電影大賞出爐 《昭和64年》獲兩項大獎
    日刊映畫大賞佐藤浩市、宮澤理惠獲最佳男女主角  搜狐娛樂訊(編譯/Domino)日前由《日刊體育》主催的「第29屆日刊體育電影大獎、石原裕次郎獎」公布了獲獎者、獲獎作品名單,改編自橫山秀夫同名小說的《昭和64年》攬獲最佳作品
  • 王小帥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打開人們的心靈是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初衷,儘管我們的外表有所不同,但內心是一致的,我們都存有愛與希望,我們每一位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所以我們需要挺身而進,互相扶持與傾聽,我衷心盼望這部電影對你會有所激勵,再次感謝大家。 最佳新演員:易烊千璽《少年的你》
  • 獲ICRA最佳學生論文,機器人控制雙獎,這個小哥機械手玩球技術嫻熟
    其中華人小哥 Shenli Yuan 等的研究《Design of a Roller-Based Dexterous Hand for Object Grasping and Within-Hand Manipulation》獲得了此次會議的最佳學生論文獎和最佳機器人控制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