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KM 2020最佳論文出爐!NUS和RMIT同獲最佳長論文獎

2021-01-11 網易

2020-10-26 17:26:55 來源: AI科技評論

舉報

  

  作者 | 陳大鑫

  10月19日-10月23日,第29屆國際計算機學會信息與知識管理大會(CIKM 2020)在線上召開,官網:https://www.cikm2020.org/ 。

  CIKM是CCF推薦的B類國際學術會議,是信息檢索和數據挖掘領域頂級學術會議之一。

  今年共有兩篇論文

  1、一作新加坡國立大學的《FANG: Leveraging Social Context for Fake News Detection Using Graph Representation》,

  2、一 作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D o People and Neural Nets Pay Attention to the Same Words? Studying Eye-tracking Data for Non-factoid QA Evaluation》

  共同獲得了最佳長論文獎:

  

  以下介紹這兩篇最佳長論文。

  1

  最佳長論文一

  

  論文連結:

  https://dl.acm.org/doi/pdf/10.1145/3340531.3412046

  論文介紹: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框架FANG,它可以用於虛假新聞檢測的圖形化社會語境(上下文)表徵和學習。

  
FANG框架

  與之前的上下文模型以性能為目標不同,本文的重點是表徵學習。與直接推理(transductive)模型相比,FANG不需要維護所有節點,在訓練中具有可伸縮性,並且在推理時效率高,無需重新處理整個圖。

  FANG學習算法步驟:

  

  我們的實驗結果表明,與最新的圖形和非圖形模型相比,FANG更善於將社會上下文信息捕捉到高保真(high fidelity )的表示中。

  

  特別是,FANG在虛假新聞檢測方面有了顯著的提升,並且在訓練數據有限的情況下具有很強的魯棒性。

  本文進一步證明FANG所學到的表徵還可以推廣到相關的任務上,例如預測新聞媒體的報導真實性。

  2

  最佳長論文二

  

  論文連結:http://marksanderson.org/publications/my_papers/CIKM__Do_People_and_Neural_Networks_Pay_Attention_to_the_Same_Words_.pdf

  論文介紹:

  本文調查了用戶如何評估Non-factoid問題的文章長度的答案。

  作者進行了一項研究,在這個研究中,答案會呈現給用戶,有時會自動高亮顯示單詞。

  無高亮:

  

  有高亮:

  
用戶的任務是評估答案的質量、正確性、完整性和簡潔性。答案中的單詞也會被注釋:既通過用戶標記顯式地標註,也通過從眼球追蹤獲得的用戶注視數據中隱式標註。

  

  結果表明,答案的正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答案的完備性,而簡潔性並不重要。對注釋詞的分析表明正確答案和不正確答案的評價是不同的。

  
自動 高亮顯示幫助用戶在保持準確性的同時可以更快地評估答案,特別是當高亮顯示與注釋類似時。

  本文對一個Non-factoid 問答任務的BERT模型進行了微調,以檢查該模型是否關注與注釋的單詞相似的單詞。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BERT注意力圖生成建議的方法,模擬用戶評價時的眼球注視。

  最後,文末附上今年所有最佳長論文的提名:

  

  AI 科技評論將會在留言區選出 15名讀者,每人送出《機器學習實戰:基於Scikit-Learn、Keras和TensorFlow(原書第2版)》一本(在其他公號已獲贈本書者重複參加無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ACCV 2020最佳論文等三項大獎出爐!華為諾亞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ACCV 2020 共錄用論文 255 篇,官方提供所有論文開放下載。官網連結:http://accv2020.kyoto/截止目前,大會已經公布了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應用論文獎等三項大獎,其中帝國理工和華為諾亞方舟合作獲得了最佳學生論文獎。以下AI科技評論就帶大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項大獎吧 !
  • 推薦系統頂會RecSys2020大獎出爐!騰訊摘獲最佳長論文獎
    作者 | 陳大鑫近日,RecSys 2020官網公布了本屆最佳長短文論文獎。來自騰訊PCG團隊的四位作者Hongyan Tang、Junning Liu、Ming Zhao、Xudong Gong憑藉研究出一種新的多任務學習個性化推薦模型獲得了最佳長論文獎,獲獎論文:《Progressive Layered Extraction (PLE): A Novel Multi-Task Learning (MTL) Model for Personalized
  • NeurIPS 2020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
    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凌晨,正在線上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在一千八百餘篇論文中,三篇論文獲會議最佳論文獎項,OpenAI 等機構的 GPT-3 研究名列其中,可謂實至名歸。
  • 華人一作獲最佳論文獎,第四大視覺頂會BMVC大獎出爐!
    作者 | 陳大鑫近日,BMVC 2020最佳論文獎、最佳論文獎亞軍、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亞軍、最佳工業論文獎等五項大獎出爐。其中最佳論文獎四位作者當中包含一作在內有三位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以及英偉達公司的國人/華人學生。
  • UC伯克利摘最佳論文、HuggingFace獲最佳demo,EMNLP2020獎項公布
    機器之心報導編輯:魔王、杜偉、小舟剛剛,正在進行中的 EMNLP 2020 大會公布了一系列獎項,其中最佳論文獎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者獲得,愛丁堡大學華人博士生 Yanpeng Zhao 為一作的論文獲得了最佳論文榮譽提名獎(共 4 篇論文獲此獎項
  • 獲ICRA最佳學生論文,機器人控制雙獎,這個小哥機械手玩球技術嫻熟
    其中華人小哥 Shenli Yuan 等的研究《Design of a Roller-Based Dexterous Hand for Object Grasping and Within-Hand Manipulation》獲得了此次會議的最佳學生論文獎和最佳機器人控制論文獎。
  • 北大獲中國首個WWW大會最佳論文獎,提出ELSA跨語言情感分析模型
    會議閉幕式上,大會主席公布了兩篇最佳長論文和一篇最佳短論文。其中來自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系、高可信軟體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劉譞哲副教授課題組的論文「Emoji-Powere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for Cross-Lingual Sentiment Classification」獲得了今年WWW大會最佳長論文獎,這是WWW歷史上中國學術研究機構(含港澳臺)首次獲此榮譽。
  • 2020最佳AI論文,都在這裡了
    儘管2020年發生了很多事情,研究者們仍然為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做出了大量重要的貢獻。位於蒙特婁的 AI 內容創作者 Louis Bouchard (他的 YouTube 帳號叫 What's AI) 匯總了一份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 AI 論文名單(https://github.com/louisfb01/Best_AI_paper_2020 )。
  • 一窺ACL 2018 最佳論文
    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隨著定於 7 月 15 日的開會日期逐漸臨近,自然語言處理頂會 ACL 2018 繼公開了接收論文名單之後,今天也公布了包含 3 篇長論文 與 2 篇短論文的最佳論文獲獎名單。
  • 甩筆機器人獲IROS 2020最佳論文獎;UW實時高解析度背景摳圖
    Adelson論文連結:http://gelsight.csail.mit.edu/swingbot/IROS2020_SwingBot.pdf摘要:人類善於利用手指觸覺來感知物體的物理特性(包括質量、重心、轉動慣量、表面摩擦等),從而完成高難度的控制任務。
  • 「萬能生成器」GPT-3斬獲NeurIPS最佳論文
    大會組委會公布了參會者和全球AI研究者、實踐者最為期待的獎項名單,結果也在意料之中:科研勁旅 OpenAI 提交的超強生成模型 GPT-3 論文(和另外兩篇論文一起)斬獲本屆 NeurIPS 最佳論文獎!
  • 中科院、華為等斬獲最佳長論文,ACL 2019獎項全部揭曉
    不久之前,ACL 2019 官方網站公布了入圍論文獎項的 32 篇候選論文。剛剛,ACL 2019 最終獲獎論文公布,多所國內高校及眾多華人學者獲得榮譽。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中科院、華為諾亞方舟實驗室等機構的論文獲得了最佳長論文;一篇來自南京理工大學論文獲得了傑出論文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華人學者都是獲獎論文的作者。由此可見,國內研究者在 NLP 領域還是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
  • 太極二作李子懋獲SIGGRAPH最佳博士論文獎,華人連續三年獲此殊榮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蛋醬、杜偉剛剛,頂級計算圖形學機構 ACM SIGGRAPH 頒發了 2020 年最佳博士論文獎。MIT CSAIL 博士後研究員、太極(Taichi)論文第二作者李子懋(Tzu-Mao Li)獲得該獎項。
  • ICME 2019丨京東AI榮獲最佳論文獎殊榮,京東再現技術轉型強勁實力
    》(IEEE TMM)雜誌評選為2019年最佳論文獎;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資深研究員石海林博士在ICME大會上舉辦「Grand Challenge of 106-p Facial Landmark Localization」大賽,吸引來自全球的160餘只隊伍參與;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在ICME大會現場搭建展臺,梅濤博士也在展臺前與參觀觀眾進行交流,暢談多媒體領域的高新技術進展。
  • 對話頂會、解讀最佳:CVPR 2020最佳論文對CV領域的啟發
    對話頂會,探索最新學術進展,本次分享AI TIME特地邀請到CVPR 2017最佳論文得主、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Super AI Leader(SAIL)先鋒獎得主、來自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黃高老師為大家解讀本屆CVPR「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背後蘊含的亮點,深入剖析其核心思路、創新點,談談它們對CV領域的啟發。
  • SIGIR 2020最佳論文公布,清華大學攬多個獎項,大三學生摘得最佳短...
    本屆會議最佳論文獎由康奈爾大學Thorsten Joachims團隊獲得,共同一作是Marco Morik和Ashudeep Singh。 清華大學本次獲得了多個獎項:最佳論文榮譽提名獎由清華大學張帆(一作)等獲得,智源學者劉奕群也是作者之一;兩個最佳短論文獎也都被清華大學摘取,第一作者分別是常健新和於是。值得一提的是,於是目前是大三學生,智源學者劉知遠是指導老師之一。
  • 深度學習盛會ICLR2017最佳論文出爐,雷鋒網帶你10min過重點附論文...
    別看它歷史不長,影響力卻不小,ICLR如今已成為深度學習領域一個至關重要的學術盛事。今年4月,雷鋒網也會親臨ICLR2017大會,為大家從法國帶來最新鮮的一手資料,讓你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全球頂尖ML大牛的雄韜武略。據雷鋒網消息,ICLR論文評選結果於今日新鮮出爐。經過列為評委的火眼金睛,在507份論文中共有15篇論文成功進入口頭展示階段,181篇進入海報展示階段。
  • 53年來國內唯三,華為MindSpore論文獲國際頂會最佳論文提名
    最近,來自鄭州數學工程與先進計算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趙捷老師與華為MindSpore團隊合作,憑藉著在基礎數學上的能力,解決了一個AI晶片優化的重要問題,獲得了頂級學術會議MICRO 2020的最佳論文提名,MICRO是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這也是中國團隊53年第3次入圍該大會的最佳論文提名。
  • ECCV 2020最佳論文講了啥?作者為ImageNet一作、李飛飛高徒鄧嘉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作為計算機視覺三大頂會之一,備受矚目的ECCV 2020(歐洲計算機視覺國際會議)最近公布了所有獎項。其中,最佳論文獎被ImageNet一作、李飛飛高徒鄧嘉及其學生摘得。
  • 內地高校憑磁性球體機器人首獲機器人頂級會議最佳論文獎
    前不久,梁冠琪作為第一作者的論文獲得了IEEE智慧機器人與系統國際會議(IROS)的機器人機構設計(Robot Mechanism and Design)最佳論文獎。獲獎的是一種叫做FreeBOT的球形機器人系統,它們之間能夠通過磁性自由地連接在一起。機器人機構設計最佳論文獎為今年新增獎項,梁冠琪所在的團隊因此成為首屆獲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