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能源行業新聞與技術網站12月20日報導,日前,川普政府針對重要企業進口中國電力產品,發出了最新的指令:禁止美國CDF供電的電力公司進口中國相關電力系統產品。對此,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美方有關做法違背國際貿易原則,還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但最終會損害其自身形象和利益。
網絡圖片
川普政府又下黑手,禁止電力公司進口中國設備
根據美國能源部官網發布的聲明顯示,這項指令將禁止供應服務電壓為69千伏的關鍵防禦設施(CDF)的公用事業公司採購、進口、轉讓或安裝由中國實體提供的BPS電力設備。
該指令特別適用於擁有或運營國防關鍵電力基礎設施(DCEI)和積極為CDF提供服務的公用事業公司。目前美國相關部門特意建立了一個內部監控程序,以準確跟蹤這些公司是否遵守該命令。
網絡圖片
美國政府還要求指定的公用事業公司,在2021年2月15日之前採取行動,提交一份證明,表明他們已經採取了"所有合理可用的行動"。
美國能源部表示,該指令援引了第13920號行政命令《確保美國散裝電力系統安全》(EO 13920)授予能源部長的權力,還要求相關企業禁止購置、進口、轉讓或安裝20多個風險高的BPS電力設備類別。
而報導稱,白宮在2020年5月1日突然推出了這一有爭議的命令,使得整個美國電力部門陷入執行任務混亂的局面,電力組件採購的不確定性也陡然增加。
網絡圖片
面對美國政府頒布的這項指令,一些行業利益相關者表面上雖然贊同能源部在評估美國電力系統供應鏈風險方面的努力。
但還有行業相關者表示,希望政府能更清楚地說明能源部希望BPS設施所有者、運營商和設備供應商,如何評估和降低其公司和供應商將會面臨的相關風險,以及日後應該如何發展相關業務。畢竟美國經濟已因疫情遭受重創,如果相關企業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受限,大批工人又將面臨失業。
網絡圖片
美國一年從中國進口1428億電力設備,誰的損失大可想而知
根據中國報告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進口中國產品的金額超過5000億美元商品,其中電氣設備和機械設備主要以變壓器和電纜為主,佔比約50%,進口金額超過2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28億元。
雖然美國在世界上的科技製造業是數一數二的,但在電力設備製造上,美國並不是最強。進入21世紀後電力產業轉向許多發展中國家,中國因為生產需要,電力需求的迅猛增長,電力設備裝配行業也在不斷升級。雖然美國面對這種產業轉移的局勢不會吃虧,但中國電力裝備行業日益壯大,成本低價格也低,較美國本土電力設備來說,性價比更高,市場份額也大。
網絡圖片
中國在電力技術方面還沿用著"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徑摸索前進,在自主研發新技術處於瓶頸階段,中國也曾面臨"拿錢也買不到成熟技術和設備"的局面,但最終依靠自主創新,中國突破現有工業基礎、技術與人才儲備等多種限制,成功發展自主電力設備,在海外市場也佔據了高地。
2013-2017年,我國主要電力企業在相關國家累計實際完成投資80億美元,籤訂了大約500份電力合作訂單,這也意味著中國相關電力出口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且,我國對美國的電力設備出口主要是與通用電氣公司等跨國公司合作,出口的份額也不算大,總體而言,美國此舉對我國主要的電力設備公司產生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文/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