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戰組織:美國對華輿論現在「非常危險」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中美關係緊張令全世界擔憂,但美國一些人出於私利,仍在煽動情緒,挑動對抗。美狄亞·班傑明是美國反戰組織「粉色代碼」聯合創始人,她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兩國不太可能發生「熱戰」,「但我們不能寄託於運氣」。

環球時報: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在尼克森總統圖書館的演講,被廣泛解讀為對華「新冷戰」宣言,您怎麼看?

班傑明:蓬佩奧的講話令我非常擔心,美國推動對華「新冷戰」已經有一段時間,他的演講是正式宣告。作為美國公民,我們現在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是教育其他人關於「新冷戰」的危險、背後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說它對美國人害處極大。冷戰將剝奪我們可以用來應對真正危機所需的資源,比如貧窮、氣候變暖以及新冠疫情危機。

環球時報:在您看來,美國當局有意圖發動一場對華「熱戰」嗎?

班傑明:我不認為會有「熱戰」,我認為川普政府將在11月的大選中下臺——希望如此。我也希望民主黨政府(上臺後)不要這樣做,但我們不能寄託於運氣,我們要為此努力。冷戰為軍工複合體服務,他們為了商業利益,想把戰爭作為一個選項。就經濟利益而言,必須看到,美國商界精英在對華問題上是分裂的。高科技產業領域同樣如此。美國公司不喜歡來自中國公司的競爭,這些中國競爭對手現在在美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兩國公司一起生產很多電子產品。所以我們必須了解美國商人的複雜性和不同利益。

環球時報:為什麼美國的對華政策越來越極端?

班傑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新冠病毒及美國需要為自己災難性的反應向中國甩鍋。加上現在是選舉季,兩黨總統參選人相互指責對方對華軟弱。鑑於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的攻擊還將升溫。讓我們搞清楚一點:美國的軍事基地遍布世界,美國靠入侵和轟炸他國獲得資源,而中國在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跟全球互動,即通過經濟刺激,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但美國將此視為對其超級大國地位的威脅,這使得兩黨在對華問題上競爭誰更強硬。他們需要接受一個事實:和美國一樣,中國是超級大國。兩國現在應該合作,而非對抗。

環球時報:美國正在動員盟友加入國際反華聯盟,美國能成功嗎?

班傑明:美國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能夠向他國施壓,比如美國成功地迫使英國封殺華為。但我們也看到,在其他一些國家,美國並沒有成功。今時不同往日,美國想成功地施壓別國特別是盟友,並不容易做到。

環球時報:您為什麼一直堅持中國不是敵人?

班傑明:美中大多數民眾希望看到兩國合作。我們迫切希望早日研發出新冠疫苗,我們需要兩國科學家合作。我們意識到氣候危機會影響所有人,我們必須共同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認識到兩國的體制都有深層次缺陷。美國沒有可以為所有人都提供基本服務的醫療衛生系統,我們需要向別國學習如何改進系統。我們也需要向其他國家學習如何使人們擺脫貧困,在這方面中國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功。儘管精英之間存在競爭,對於大眾而言,他們希望兩國合作。

環球時報:您擔心美國目前的輿論氛圍會壓制呼籲對華合作的聲音嗎?

班傑明:是的,我很擔心。我們已經看到,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不得不發表一些涉華負面言論,川普則在提高反華調門。現在美國政治圈和媒體都存在對華偏見。如果一個政客現在說中國能教我們如何抗擊新冠病毒,他將被指控為親華反美。美國現在的輿論氛圍下,身處高位的官員已經很難如實談論中國。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時刻。環球時報:您怎麼看大選前這幾個月的中美關係?您最擔心的是什麼?班傑明:我擔心華裔群體,擔心他們受到攻擊。我擔心在美國留學的成千上萬中國學生。我擔心現在的反華情緒如此強烈,以至於不管誰贏得大選,都很難調和這種激烈情緒,很難修復與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關係。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美國多地爆發反戰遊行
    美國多地爆發反戰遊行光明日報華盛頓1月6日電 光明日報駐華盛頓記者 湯先營「為了有效地應對襲擊蘇萊曼尼帶來的反響,川普需要得到美國民眾的支持,但現在看起來,這一任務十分艱巨。」一個名為「立即行動停止戰爭和結束種族主義」的美國反戰聯盟在全國範圍內發起了數十個有計劃的抗議活動。該聯盟與女性主導的反戰團體「粉紅代碼」發表聲明稱:「除非美國人起來反抗並加以制止,否則這場戰爭將席捲整個地區,可能很快演變成為範圍難以預料、後果極為嚴重的全球衝突。」法新社報導稱,大約200名民眾聚集在白宮北面的拉斐特廣場,高呼口號「我們不會讓我們的國家陷入另一場不計後果的戰爭。」
  • 美國防務研究智庫涉華輿論生產與傳播研究
    摘 要:隨著美國對華政策深度調整,涉華議題成為美國防務研究智庫的重點研究對象。美國防務研究智庫不斷擴大涉華研究的領域和輿論影響力,為美國政府決策發揮了重要作用。考察美國防務研究智庫涉華輿論的生產和傳播機制,對於加強我軍事領域智庫體系和傳播能力建設,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鑑意義。
  • 羅思義:直面美國「反華同盟」,世界的「正義者聯盟」正在集結
    西方反戰和平組織的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反對越南戰爭或西方核武器集結時期——例如英國核裁軍運動(CND)。大多數組織的成立是為了反對美國在中東的伊拉克、利比亞和敘利亞的戰爭,例如美國反戰組織粉色代碼(Code Pink)。其中一些是專門為反對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政策而創立的——例如,美國組織「重返和平」(Pivot To Peace)(該名稱表示反對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
  • 美國休斯敦民眾舉行反戰集會 反對美國政府對伊朗發動戰爭
    當地時間1月5日,美國石油重鎮休斯敦的民眾舉行反戰集會,譴責美軍炸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下屬「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反對美軍向中東地區增派約3千名士兵的決定。圖為集會民眾手持「不對伊朗發起戰爭」的標語。
  • 美國組建「新八國聯軍」,對華釋放兩大危險信號……
    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上一個庚子年,在100多年前,以英國為首的八國聯軍入侵滿清政府,這一場面是否要在現在復刻了呢?那麼,首先來看看以上美國近期釋放的兩大危險信號。雖然睡王是個十足的廢物,但他這一屆內閣個個都是鬣狗,將會聯合盟友重啟奧黑子的亞太政策對華圍追堵截。加上睡王還是伊拉克戰爭的戰犯之一,不排除他會採用更加極端的手段,輿論戰、貿易戰、經濟戰、科技戰都打過了,唯一剩下的不就是熱戰嗎?
  • 馬丁·雅克:拜登的美國會繼續對華「新冷戰」嗎?
    導讀隨著美國大選逐漸落下帷幕,結果即將塵埃落定。北京時間11月7日晚,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人大重陽運營管理)與「拒絕冷戰」(No Cold War)國際倡議組織、印度三洲社會研究所在第一時間聯合主辦「美國大選與中美關係未來」國際研討會,中國、美國、英國、印度、加拿大、玻利維亞等6國11位知名專家探討,拜登執政下中美未來會如何走向?
  • 美國人為啥喜歡拍反戰電影?其實和盛唐詩人寫邊塞詩類似
    說起來有點諷刺,美國是這個世界最好戰的國家,自從二戰以後,美國幾乎沒有哪天不打仗,比較久遠的韓戰和越南戰爭,最近幾十年的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美國大兵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然而美國卻是這個星球拍攝了反戰題材電影最多的國家。兩相對比一下,大家仔細回憶回憶,咱們中國拍攝過反戰題材電影嗎?
  • 伊朗退出伊核協議,核計劃將不受任何限制,美國多地爆發反戰遊行
    因此,伊朗的核計劃將不再受到任何限制(包括濃縮能力,濃縮百分比,濃縮物質的數量和研發),並且從現在開始,伊朗的核計劃將繼續按照伊朗的核計劃技術要求進行推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將像以前一樣繼續進行。如果取消制裁,並且滿足伊朗的利益,那麼伊朗將準備恢復履行伊核協議。
  • 美國醫學會:川普停止資助世衛組織的舉動是「危險的一步」
    美國醫學會:川普停止資助世衛組織的舉動是「危險的一步」美國最大的醫生組織「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4日發表聲明,反對川普停止資助世衛組織的決定。聲明稱:「面臨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之際,停止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是朝錯誤方向邁出的危險一步,這不會使戰勝新冠疫情變得更加容易。與全球蔓延的疫情鬥爭需要國際合作,要依賴科學和數據。在世界動蕩之際,停止對WHO的資助——而不是專註解決問題——是一個危險的舉動。美國醫學會對這一決定及其廣泛影響深表關切,我們強烈敦促總統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 美國與國際輿論強烈批評川普挑起、升級貿易戰
    (漫畫均來自美國卡格爾漫畫網站)  美國和國際輿論強烈批評川普挑起、升級貿易戰  「不靠譜」讓美國不靠譜  為了「美國優先」,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總統川普真是煞費苦心。頻頻舉起貿易大棒,目的是迫使眼中的「對手」坐到談判桌前,獲取美國利益最大化。
  • 北美觀察丨美國輿論警告 大選或引發暴力衝突
    美國薩福克大學和《今日美國》29日公布的民調顯示,有75%的受訪者表示,擔心或非常擔心大選投票日前後會發生暴力事件。美國媒體紛紛警告,應高度關注選舉可能引發的衝突及極端暴力事件。  美國薩福克大學和《今日美國》29日公布的民調顯示,有75%的受訪者表示,擔心或非常擔心大選投票日前後會發生暴力事件。美國媒體紛紛警告,應高度關注選舉可能引發的衝突及極端暴力事件。
  • 俄羅斯:這是美國在散播輿論
    裡亞布科夫解釋道,他不認為歐洲地區輻射超值,一定和本國的核武研究有聯繫,這兩種事件之中本沒有任何瓜葛,而且媒體發布的文章內容,也是沒有實質性事實依據,它僅僅是美國某些匿名人士為此擴散的部分內容,也是美國為了打擊俄羅斯所作出的部分努力,美國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歐洲地區散播不利於俄方的謠言,以此來讓歐洲人民加劇對俄方的恐懼和厭惡。
  • 普京作出重要行動,無懼美國威脅直接硬碰硬,國際輿論瞬間引爆
    美俄作為全球軍事強國,處處針鋒相對,川普喜歡通過制裁手段給俄羅斯施壓,即使在最後任職期間也不放過俄羅斯,但普京對內外一直採取比較強硬的手段,堅決不向美國低頭。近日,一則重磅消息傳出,普京作出重要行動,無懼美國威脅直接硬碰硬,不料美國也在同一天作出危險舉動,國際輿論瞬間引爆。
  • 針對美國驅逐我國記者,華姐在「新戰場」開啟在線懟人模式
    3月3日,針對美國做出驅逐60名中國記者的決定,以及國務卿蓬佩奧在推特上咄咄逼人的言論後,華姐在這個「新戰場」上開啟了在線懟人模式。據《今日中國》當天報導的消息稱,華春瑩在推特上反擊蓬佩奧時作出如下表示:對等?
  • 鬱慕明:美國售臺武器 臺灣就是西太平洋「看門狗」
    [新聞頁-臺海網] 據中評社報導 針對美國國務院批准對臺軍售空對地飛彈、火箭系統等三項武器,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在臉書發文表示,美國自己不願為臺灣打仗,卻可以一直賣武器給臺灣,臺灣反而得為此承受把自己變戰場的風險,這真是對臺灣好的買賣?
  • 美國大選後,臺灣反而更危險,解放軍迎來千載難逢的時機?
    美國大選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 曾有專家預測,8~10月會臺灣的處境會非常的危險。這一次的美國大選,很多輿論都在分析川普是否會製造「十月驚奇」,畢竟,目前的情況2016年的大選態勢十分相似。
  • 國際輿論:美政客涉華政治挑釁極具破壞性
    伊朗駐華大使館表示,要求中國限時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的做法,再次暴露了美國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霸權心態。世界看得越來越清楚:一個大言不慚自稱「希望燈塔」的國家是如何給這個世界製造動蕩和混亂的。美國反戰組織「粉色代碼」聯合創始人美狄亞·班傑明說,美國軍事基地遍及全球,卻稱中國越來越具攻擊性,「美國需要明白,中國不是敵人,兩國需要合作。」
  • 美國追加對華制裁,中方對等反制毫不留情
    美國野蠻幹預香港事務輿論認為,此舉是中方對美方無理制裁中國官員而做出的回應。11月9日,美國務院羅織出所謂的"鎮壓香港異見人士"的罪名,再次對華揮起制裁大棒,4名香港及內地的政府官員被盯上。身為被制裁對象之一,香港警官劉賜蕙對此表示,美方制裁是徒勞無功的,香港警方毫不畏懼。
  • 姜鋒:德涉華輿論轉向理性的邏輯力量
    近日德國涉華輿論出現一些值得關注的新變化,《德國每日鏡報》刊發題為《西方必須證明它可以給民眾創造更美好的生活》的文章,強調中歐之間良性制度競爭的意義,文章認為,如果歐洲能夠有效解決自身社會貧富差別和分裂的問題,「就不必擔心中國的崛起」。
  • 林松添:美國企業在華堅守發展是明智的正確選擇
    首先,我要感謝中國美國商會的精心組織和在座企業會員的積極參與。多年來,中國美國商會為促進兩國經貿互利合作積極建言獻策,成為連接中美工商界的重要橋梁。在座各位代表的企業是中美經貿互利合作的主體,帶來了先進的思想、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也是受益者。你們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國發展,助力中國人民創造了世界發展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