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由式舒適區,沉迷於SPL會讓遊泳技術止步不前

2021-01-20 從不一樣開始

本文由作者JoneeySir原創,在百家號「從不一樣開始」首發,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全浸遊泳教學體系對於理解自由式遊進過程以及動作發力很有幫助,但是提高遊泳速度並非它所擅長,雖然全浸遊泳仍在不斷地研究提高遊泳速度的方法,然而由於過度專注於劃距的提高,使得遊泳速度很難得到提高,造成不少泳者在減少劃次上孜孜以求,卻忽視了真正提高遊泳速度的練習。

無疑,全浸理論對於遊泳入門和提高都很有益處,但這並不能成為守著全浸理論不能逾越的理由,其創始人特裡先生提出理論的初衷是為了讓更多普通人學會遊泳、享受遊泳樂趣,特裡先生本人對於提高遊泳速度方面並未提出建設性的理論。

因此,當可以輕鬆連續遊泳1個小時時,除了繼續改善動作以外,應將遊泳練習重點轉移到提升速度上來,此時,應尋找全浸理論以外的方法。

1、遊泳速度是劃距與劃頻的綜合結果

在中長距離遊泳中,省力高效是第一原則,這是全浸理論的優勢,它更擅長於耐力提高,對於鐵三選手提高遊泳成績有一定的幫助,但其遊泳速度對於傳統短距離遊泳來說,還是太慢了,這是完全不同的遊泳策略和風格。

全浸理論下強調拉長劃距,儘可能地減少劃次,效率很不錯,但這樣的效率很容易產生為了效率而效率的問題。例如:以38秒,45次划水遊完50米,與以33秒,50次划水遊完50米,哪個效率更高?如果以劃距論,當然是劃次少的效率高,但若以時間論,後者的效率更高。

因此,對於效率的不同理解會影響到遊泳策略的選擇,對於遊者來說,如何有劃距與劃頻之次取得平衡,以得到最優的速度才是最有效率的選擇,換言之,單純追求SPL並不可取。

2、提高SPM才是遊泳速度提升的方向

以身體運動能力下降曲線為參考,在一定的時間內遊得最遠?還是在一定距離內遊得最快?這兩個問題看起來是同一個問題,其實代表著不同的練習方向。有的泳者從全浸遊泳技術轉換到SwimSmooth技術後,遊完100米的時間縮短了7-8秒,這是非常顯著的提高。

當通過全浸理論對遊泳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後,遊到一定水平,可能會在遊泳速度提高方面遇到瓶頸,排除動作的因素,這時就面臨著練習方向的選擇,然而,無論哪種練習方向,都應以提高SPM(每分鐘划水數)指標為目標,而非躺在SPL(每趟划水數)指標上自信滿滿難以提高。

這就如同健步走一樣,當步子大小確定之後,走快一些才能提高速度,而不是過度追求步子邁得更大,俗話說,步子過大容易扯著蛋。

3、如何才能遊得更快一些

如果遊泳時能夠保持良好的姿態,划水動作、打腿動作、身體側轉等各方面都沒有明顯的問題,那麼遊泳速度的提升就進入了高級階段。

接下來,如何避免過度滑行?如何減少頭部轉動幅度?如何減少動作之間的間隙?如何消除遊泳動力之間的空檔?諸如這些問題需要逐一面對,解決這些問題是提高遊泳速度的必由之路。

簡單來說,就是尋找增加劃次與損失劃距之間的平衡,在一定距離上得到最快的速度,完全取決於找到劃次與劃距的最優組合,這才是遊泳技術努力的方向。

就像一個人跑步時,短跑運動員的步幅會明顯小於長跑運動員,但步頻肯定要大大高於長跑運動員,而當距離不長不短時,步幅與步頻也應做出相應的變化,也會處於長跑與短跑的步幅、步頻之間。

相關焦點

  • 小百科:自由式不是一個遊泳姿勢
    自由式是競技遊泳比賽項目之一,嚴格來說並不是一種遊泳姿勢,自由式的參賽者可以使用除了蝶泳、仰泳、蛙泳以外的其他任意泳姿比賽。但由於爬泳是阻力小、速度均勻、最快速的遊泳姿勢,大多數遊泳員在自由式比賽時選擇使用爬泳,通常人們也稱「爬泳」為「自由式」。
  • 衡量一個國家遊泳水平的標誌——自由式
    自由式(freestyle)是競技遊泳比賽項目之一。嚴格的來說不是一種遊泳姿勢,它的競賽規則幾乎沒有任何的限制,爬泳這種姿勢結構合理,阻力小,速度均勻、快速,是最省力的一種遊泳姿勢。所以人們也把爬泳稱為自由式。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自由式被列為正式的比賽項目。20世紀50年代以前,遊泳運動員都非常重視兩腿打水的作用,一般都是兩臂輪流划水1次就打腿6次。後來科研材料證明打腿的能量消耗比劃臂大得多,而推動身體前進的動力主要來自臂部的划水動作。
  • 懂技術,提遊速——自由式技術特點概析
    有位遊泳愛好者對我說他遊自由式很多年了,想準備參加業餘比賽,覺得自己能拿到名次又不能拿到名次,覺得自己速度提不上去,怎麼辦呢?我想關於自由式提速問題應該是遊泳愛好者們的普遍問題,我們要清楚遊泳的時間年限不會等於速度。
  • 學會2點,輕鬆遊好2次腿自由式技術
    愛好者們在遊長距離自由式的時候多數都是選擇2次腿進行遊進(包括全浸自由式),那麼要想用2次拍的節奏遊自由式,手腳(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和姿勢變得尤為重要。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打腿和手臂的划水的時機及姿勢吧,希望可以幫助到正在學習遊泳的愛好者們。
  • 遊泳技巧丨自由式遊得太短?3個方法提高泳距
    自由式是四種泳姿中速度最快、遊起來相對輕鬆省力的泳姿,所以自由式既適合短距離快速遊泳,又適合長距離遊泳。 在四種泳姿的遊泳比賽項目中,只有自由式涵蓋了從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到1500米的比賽。
  • 錯誤的自由式,動作解說,說的是你嗎?(遊泳的每一釐米)
    ,改正自己的技術動作,讓自己遊得更好,那麼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身體把我們腦海裡的動作做到了水面地步,也就是有沒有做到位;其實大部分遊泳愛好者看的遊泳視頻,文章之類的動作,大致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我們的身體沒有辦法做到我們所想的;當然想要好好的了解自己的動作,好好的更改還是要選個方便,或者離自己近的遊泳池;記得在沒有專心做遊泳教練之前,到處找過遊泳池,而中南大學是我唯一一個沒有進去過的泳池,可能是去的時間不對
  • 魚式遊泳-長遊不累-全浸式自由式教學
    1、全浸的特點遊泳有「指紋」之說,也就是說,若細分起來,每個人的泳姿都是不同的。既然能像區分指紋那樣來區分泳姿,鑑定全浸和傳統自由式的不同,也就不那麼困難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傳統的自由式訓練,要求頭部的三分之一要露出水面,腳下要踢出水花;但全浸訓練要求頭部要完全浸沒於水中,雙腳幾乎像魚尾似的側向搬動。所以,識別是否是全浸,看看是否【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前邊無浪,後邊無花】,就可以作出判斷。那麼,【前無浪,後無花】這種遊法有何優勢呢?
  • 想要孩子成長最好方法,不是「走出」舒適區,而是「擴大」舒適區
    維基百科對心理舒適區的定義如下:從心理學的角度,舒適區是一個人為構想出來的,可以保持安全感和免受不安全感的邊界。簡單一點來說,處於舒適區的我們會覺得非常的放鬆,沒有壓力,並且情緒也不會陷入焦慮的狀態。所以尤其是在學習和才藝鍛鍊等方面會催促孩子過早地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就像閨蜜的孩子才剛剛三歲就想讓他去系統學習關於音樂的知識。但這明顯會超出孩子的能力範圍。
  • 幫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搭好「腳手架」,再幫孩子找到最近發展區
    具我所知,在此之前能有已經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了,有舞蹈興趣班,書法興趣班,畫畫興趣班等,這已經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了。於是我問她:"你不是已經給孩子報過很多興趣班了嗎?怎麼又給孩子報了一個,這樣孩子的學習壓力會太大。"然而朋友卻說:"我這是在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以免孩子養成懶惰安逸的性格。培養孩子多方面的才能,以後他一定會感激我的。"
  • 孫楊無緣遊泳爭霸賽,季新傑400米自由式奪冠,距離大白楊差距大
    北京時間1月1日消息,2021年中國遊泳爭霸賽進入到第二個比賽日的爭奪。上午的比賽決出多項冠軍。男子方面,餘賀新、閆子貝、季新傑、汪順等名將強勢奪冠。其中,在孫楊沒有參賽的情況下,季新傑在男子400米自由式決賽中,以3分47秒26的成績獲得冠軍。
  • 全國遊泳冠軍賽:王簡嘉禾破女子150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依然無緣決賽
    新華社青島9月27日電(記者張旭東、周欣)在27日進行的202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女子1500米自由式預賽中,遼寧隊長距離自由式名將王簡嘉禾以15分45秒59打破亞洲紀錄,但由於體能測試成績排名第11,而無緣決賽。
  • 中國遊泳隊發揮出色,23歲名將勇奪自由式第二名
    7月30日,中國遊泳隊開展了一場激烈的隊內測試賽,在本次測試賽上幾位名將都發揮得不錯,其中葉詩文在女子200迷混合泳比賽上遊得不錯,勇奪該項目冠軍;劉湘參與了男女50迷自由式比賽,以出色發揮擊敗了幾位男隊選手,奪取了第二名;季新傑在主項200米自由式比賽上勇奪冠軍。
  • 中國遊泳爭霸賽收官 1500米自由式李冰潔強勢回歸
    新華社石家莊1月3日電(記者楊帆、金皓原)3日,「體彩杯」中國遊泳爭霸賽在河北奧體中心遊泳館收官。整個賽事過程中,李冰潔憑藉女子1500米自由式慢組中遊出的15分52秒31的個人最佳成績強勢奪冠,尤其引人關注。山東浩沙隊選手楊浚瑄在女子100米自由式決賽中。
  • 自由式換氣最基本的要點分析,什麼時候開始轉頭和調整?
    網上有關遊泳換氣的文章很多,我也分享過數篇自由式換氣的經驗和心得,以為這些文章足夠回答泳者的換氣疑問了,但是事實證明我太武斷了。有位泳者私信問我換氣的問題,他說自己確實做到了頭部穩定不上抬,轉動也是隨著身體側轉,可還是感覺到換氣不順。這時,我意識到,籠統的換氣動作要領對於初學換氣技術的泳者來說過於粗放,有必要詳細分析下自由式換氣的要點。
  • 孩子不願走出舒適區?找準「最近發展區」,「輕推」讓孩子前進
    走出"舒適區",先找準"最近發展區"老公朋友家的孩子去年九月份升小學,幼兒園畢業那會完全不認識字,對學習拼音也絲毫不感興趣。孩子父母倒是很著急,擔心孩子上小學之後跟不上學習進度,於是四處諮詢學習方法。一直被很多人認為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要走出"舒適區",對於成人來說是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走不出"舒適區"同樣沒辦法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如果家長能從小就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該如何走出成長的"舒適區",那麼孩子長大也就更具有面對挑戰的能力和信心。
  • 想讓孩子走出舒適區,要先有「腳手架」,再尋找「最近發展區」
    就前幾天還跟我說又給孩子報了一個唱歌的補習班,在此之前她已經給孩子報了很多形形色色的班,舞蹈、書法和畫畫都報過了,我真擔心這孩子不會太累嗎,一下子學這麼多。我打電話勸朋友還是不要報太多了,畢竟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朋友卻說:「自己這樣是為了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否則孩子每天都不知道要做什麼,很容易養成懶惰安逸的性格,多學點對孩子以後也是有好處的。」
  • 自由式基礎:打腿入門
    但我之前也強調過,蛙泳是會損傷膝蓋的,所以要適當練習,而且遊泳時不要一直只遊蛙泳,也可以遊一下其他的泳姿,比如說自由式。今天呢我們就來詳細聊一下自由式的基礎:自由式腿。提起自由式,英文為freestyle,譯為自由的方式,嚴格地來說不是一種遊泳姿勢,而是競技遊泳的一種比賽項目,它的競賽規則對遊泳姿勢幾乎沒有任何限制,自由式呢也稱為爬泳,是四種泳姿中最省力,速度最快的泳姿。
  • 全國遊泳冠軍賽|劉湘、閆子貝分獲女子50米自由式、男子100米蛙泳...
    新華社青島9月29日電(記者張旭東、周欣)2020年全國遊泳冠軍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29日進行了5個項目的決賽,女子50米自由式亞洲紀錄保持者劉湘和男子100米蛙泳亞洲紀錄保持者閆子貝分別在這兩個項目捍衛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摘得冠軍。9月29日,劉湘(左)與朱夢惠在比賽後。
  • 遊泳一小時消耗多少熱量?四種遊泳姿勢動作圖解
    雖然,沒有運動一小時,消耗1000卡,但不可否認,遊泳確實比較燃脂。遊泳熱量消耗計算公式計算某種運動消耗多少熱量首先要知道一個參數,METs值,METs是運動強度的單位,是運動時消耗的能量相對於人體安靜時(1作為標準單位)的倍數,不同運動的METs參數不同,不同泳姿,遊泳時候的速度不同,MEts參數也各不相同。
  • 自下而上逐步形成聯動,自由式的動態平衡如同滑板車
    事實上,全浸教學是將傳統教學沒有明確說出來的身體平衡、動力鏈等內容作為專注點,將自由式的遊進過程進行了細化分解,省去了傳統教學下泳者個人自悟的過程,從而成為最適合成人學習自由式的教學方法。如果以學習一門武功來做類比,自由式要學得好,需要做到內外兼修,內功為基,外在的招式也應找到精進的方向,唯有如此,自由式技術才能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