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現存的明代城門還有幾座?

2020-12-05 小北探訪記

明朝年代曾建有十三座城門,如今只剩下四座明代城門—聚寶門、石城門、神策門、清涼門,分別是現在的中華門、漢西門、和平門、清涼門。

清代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三山聚寶臨通濟,正陽朝陽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鍾阜,儀鳳定淮清石城。」順口溜裡面包含了明朝的十三座城門,順序為逆時針,一直廣為流傳。

至於那些已經消失不見的城門,大部分是在解放後1954年被人為拆除的,甚是可惜。

每一座城門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座城門都承載了太多歷史。如今這些城門已經被列入世界物質文化遺產,也得到了應有的保護。透過這些城門我們也可以窺探當年朱元璋是多麼的鐘愛南京,幾次預想遷都都沒有實現,最後也是傾其一生留在了南京。

相關焦點

  • 南京這座城門,被稱為門閂,是明代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
    在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內城城門中中有一座被老百姓戲稱為門閂的城門。這就是扼守南京北大門的神策門。神策門位於現在南京中央立交橋的東南角,新中國成立後,曾作為軍事禁區被封閉了70多年。它是明代南京城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門,也是南京現存所有城門中唯一保留民國之前的敵樓的城門。
  • 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門 結構獨一無二 600年城磚竟完好如新!
    這個被形容為「門栓朝外插」的城門,指的就是位於中央門立交橋東南角的神策門,現名「和平門」,它也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城門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根據明史記載,神策門由宰相劉伯溫親自勘察籌劃建造,是南京十三座明代城門中,唯一設有左右兩個門洞的城門。平時只開一扇門,只有在軍情緊急時才打開另一扇門。
  • 南京市資訊|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門結構獨一無二600年城磚竟...
    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城門結構獨一無二600年城磚竟完好如新!說到南京古城的大門,有一句古話:「裡面13,外面18,一個門閂向外插。」這個大門,被描述為「門栓向外插入」,指的是位於中央門立交橋東南角的神策門,現在叫做。它也是南京明城牆13個大門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個。神策門北面是幕府山和長江,它的軍事地位非常重要。明朝時,城門由禁軍把守,故名神策門。
  • 中國現存最大的城門,深受遊客喜愛,被譽為「天下第一甕城」!
    現在國內保存下來的很多古城門建築,基本上很多古城都有一兩座古城門建築。即使是沒有城門的建築,也可以通過一些復建等形式的改造,重新展示輝煌的古代城門建築,讓更多的人了解城市的歷史,突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刻特徵。
  • 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城牆,城門就多達18個,遊客逛一圈要5個小時
    這些歷史文物也好,歷史遺址也好,不止是向我們證明那段歷史的過往,同時這些也都是當地一些獨一無二的旅遊資源,有的城市就是靠著這些每年能吸引無數的遊客來這裡參觀遊覽,其中最出名的城市便是南京了,南京是以前的金陵,曾經是諸多朝代的古都,因此有著許多古蹟,譬如明孝陵等等,幾乎都是遊客必打卡的城市。
  • 走進南京古城門,說說南京城門的前世今生
    南京明城牆,歷經滄桑,巍峨依舊,它是南京的象徵,更是這座城市的精神符號。高大雄偉的城門是這座古城牆的「眼」,走進南京古城門,說一說南京城門的前世與今生。朱元璋定都南京後,於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開始建造明城牆,完成於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前後歷時30餘年。開城門十三座,當時與市內大街貫連,縱橫交織,主次分明,井然有條。城門與城池構成了這座城市的堅固防禦體系和便利的交通網絡。朱元璋發現東郊的皇宮紫禁城離鐘山太近,對軍事防守不利,遂又下令利用應天府城外圍的黃土丘嶺,用磚砌一部分外城牆,先後開了十八座城門。
  • 江蘇已經消失的一個城門,形狀曾在中國絕無僅有,地處扼南京咽喉
    江蘇的發展歷史也非常悠久的也多是很好的感覺景風景點,城市的發展也同樣悠久的,最典型的城市之一,是省的省會,不僅是南京的古都,另外總是江蘇重要的角色,但在江蘇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很多景區也消失了,所以一個介紹江蘇已經看到了景風景點,這也確實是很遺憾的。
  • 拉開鼠年春節序幕 南京12座城門的春聯掛起來啦!
    今天(1月12號)上午,2020年南京城門掛春聯儀式在中華門舉行了春聯揭幕儀式,中華門城頭春聯「經六百年風雨,七十載輝煌,喜為復興重聚寶;得全中國文章,五大洲朋友,欣謀兼濟共迎春」,由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尉天池書寫,當天,南京12座城門上的對聯將同步與市民見面。
  • 南京人容易搞混的兩個城門,漢中門廣場上的老城門正是漢西門
    南京城牆是朱明王朝定都南京時修建的都城城牆,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完成於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是我國乃至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原有城門13座,其中聚寶(中華)、石城、神策、清涼四門保存至今。
  • 南京12座城門今起向全球徵集2021辛丑年春聯
    連續五年來,每至春節前夕,南京的古老城牆就會掛上大紅春聯。「城門掛春聯 南京開門紅」活動,體現了對城市地域文化和歷史經典的個性傳承,並向全世界傳達了書法、楹聯、城牆和春節等多種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今年初城門掛春聯開幕盛況。
  • 騎行大環百公裡 探訪南京外十八
    利用這樣的天氣和時間去騎行早有想法的線路:南京城門外十八,探尋我生活的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足跡!南京城門,內十三,外十八。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實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現存的主要是都城城牆和「裡十三」城門,即今天尚存的清涼門、儀鳳門、中華門等。這些城門都與市內大街貫連,城門與城池構成了這座城市的堅固防禦體系和便利的交通網絡。
  • 到南京旅遊,別的地方可以不去,但一定要來南京城牆
    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非常豐富的人文歷史景點, 南京是我國四大古都之一,有非常多的歷史遺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京的城牆, 南京的城牆也被稱為「南京明城牆」,明代初,朱元璋聽朱升的「高築牆」提案後,大力推動土木建造,距今已近600年, 主要用途是防止入侵敵人,確保南京的安全。
  • 上世紀40年代淪陷後的南京城建築舊照,南京火車站與朝天宮
    朝天宮是江南地區現存建築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築群落,素有「金陵第一勝跡」之美譽。朝天宮之名,由朱元璋下詔御賜,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是明代皇室貴族焚香祈福的道場和節慶前文武百官演習朝拜天子禮儀的場所。朝天宮中為文廟,東為府學,西為卞壺祠。
  • 南京那座城市
    主街上最多的是雜貨店和餐館,還有幾家特產店。走到中部,可看見新四軍司令部舊址,門口正對一條橫著的巷子,巷子的牌坊看起來比武大老牌坊還舊。走完主街道,繞進了一條小巷子,這裡則是居民老宅。斑駁灰白的院牆和陳舊的門窗,還有門口笨重的石墩,還原了更真實的生活色彩。
  • 到南京,這些地方是必打卡之地,去過8個以上的不多!
    2、牛首山佛頂宮,佛頂骨舍利長期供奉之所,周圍還有很多像兜率巖、鄭和墓等等的景點3、民國第一陵中山陵,被譽為「中國近代建築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建築融匯中國古代與西方建築之精華,莊嚴簡樸,別創新格。5、南京長江大橋,中國的「爭氣橋」,是新中國成立後自主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長江大橋6、夫子廟景區,繁華的步行街,古老的建築,別具風格。這裡有秦淮河,也是天下文樞,當年的國考取仕之地就在這裡!
  • 山西省現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戰爭的地帶
    廣武古城位於山西省山陰縣城南40公裡的廣武漢墓群南側,是山西省現存的最完整的古城之一, 它住在要地,南眺內萬裡長城,東靠新廣武城,北靠漢陰連接故城,西接遼代雁門關城遺址,是歷史上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戰爭發生的重要地帶。
  • 意外現身的600歲明代古橋,在這裡重生……
    作為太原市民,不知是否還記得——2017年秋,太原地鐵2號線工程建設者在北大街站施工時意外發現的那座石拱橋?它就是當年太原府城大北門外的鎮遠橋,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明清太原府城城防交通體系的重要實物遺存。
  • 盤門,蘇州最古老的城門,也是中國現存唯一的水陸並聯城門
    如今的盤門三景:全國僅存的水陸城門,臨流照影的瑞光塔,還有橫跨運河的吳門橋……入選江蘇最美運河地標,蘇州盤門不僅是大運河江蘇記憶的現實載體,更是具有蘇州記憶的文化地標。盤門始建於公元前514年,古稱「蟠門",為伍子胥所築闔閭城的八個城門之一,由水陸城門,甕城及兩側城牆構成,戰時守城防禦,汛期防洪,平時水陸通行,是我國古代水陸並聯式城市的傑出範例。
  • 來南京旅遊:逛完南博 和中山門大紅春聯合個影
    中山門春聯契合城門地理和歷史特點聯文中「新年耀紫金」「麗日蒸紅火」「天下至公春氣象」「人間博愛夢精神」等短短幾句表情達意的同時,也恰好點出了中山門的地理和歷史特點。中山門原為明代朝陽門甕城,是朱元璋向東拓展南京城時所修築,因城門位於南京城東,最先迎接太陽而得名「朝陽」。如今,原有的甕城已不在,每日車來車往的三孔拱形門洞是民國時期所開。
  • 蘇州8座城門,7座免費,1座連遺址也找不到了
    蘇州旅遊最具代表性的的特色就是園林和水鄉,不過看多了園林和水鄉也會覺得審美疲勞,好在蘇州的景點非常多,因為蘇州本身歷史悠久,已經有了2500多年的建城史,蘇州的城門就是見證。闔閭大城每一面都有兩座城門,北面有平門、齊門,南面有盤門、蛇門,東面有相門、婁門,西面有長閶門、胥門。和其他地方的古城門不一樣,蘇州古城門的名字都只有一個字,這在全國有古城門的城市中也是僅有的特色。位於城北的平門和齊門,多少有點「平定齊國」的意思,因為齊國正好在吳國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