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給大家介紹了「中國十大麵條」的其中五種了,他們分別是武漢熱乾麵、山西刀削麵、老北京炸醬麵、河南燴麵、四川擔擔麵,有沒有很熟悉呢?(如果大家沒有看到昨天的文章,可以去我的主頁查看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繼續把剩下的五種說完,他們分別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01【蘭州牛肉拉麵】
蘭州牛肉拉麵是甘肅省蘭州地區的風味小吃,該拉麵以「湯鏡者清,肉爛者香,面細者精」的獨特風味和「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特色,贏得了人們的廣泛喜愛。也被中國烹飪協會評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譽「中華第一面」。
tips:一清(湯清)、二白(蘿蔔白)、三紅(辣椒油紅)、四綠(香菜、蒜苗綠)、五黃(麵條黃亮)
蘭州拉麵原為西北地區招待高級賓客的風味食品,但因它的價格便宜,味道可口,不僅在蘭州隨處可見,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都留下了它的身影。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學校旁邊就有一家蘭州拉麵的小店,每天中午我們都會結伴去吃拉麵,五塊錢一大碗,上面還放兩片肉片,真的是便宜實惠了,而且湯的味道超級好,如果坐的位置剛剛好,還可以看到拉麵師傅高超的拉麵技術哦。
02【杭州片兒川】
片兒川面是浙江杭州一帶的傳統小吃,面的澆頭包含了雪菜,筍片以及瘦肉絲,至今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了,它最早出現於杭州的奎元館。
相傳片兒川面,還是奎元館初創時小麵店的看家面,清時全省到杭州來趕考的各地讀書人很多,店主為招徠這些讀書人的生意,就以雪菜、筍片、豬肉片燒製成的大眾化面專門供應外地窮苦書生。
有一次,一位年輕秀才來吃麵,只要一碗陽春麵,店主見他眉清目秀,家境貧寒,特贈送他一碗片兒川面,外送三隻茶葉蛋,祝他連中三元。後來,這位秀才中了貢士,放榜之日,特到店裡向店主致謝,因小麵店尚沒有招牌,就提筆寫了「奎元館」三字。從此,奎元館的片兒川面名聲大振,食客盈門。
奎元館的片兒川烹調與眾不同,要先將筍片、肉片與雪菜用沸水氽煮,再加人工手制的麵條燒煮而成。因「氽」與「川」同音, 「片兒氽」就叫成「片兒川」。
03【鎮江鍋蓋面】
鍋蓋面是江蘇省鎮江市的一種特色美食,軟硬恰當、韌性好的特點讓鍋蓋面成為了老少皆宜的美味。鍋蓋面與其他麵條不同的是它的麵條用的是「跳面」。
所謂「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員坐在竹槓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顛跳,又似舞蹈,似雜技,反覆擠壓成薄薄的麵皮,用刀切成麵條。這種「跳面」有毛孔,滷汁易入味,吃在嘴裡耐嚼有勁,味道獨具。
鍋蓋面做法源於清朝。據傳,乾隆下江南時,到鎮江張嫂子夥麵店時,張嫂子忙中出錯,誤將湯罐上的小鍋蓋當成大鍋蓋,撂到面鍋裡,煮出來的麵條卻很可口,還被乾隆誇讚,後來一直保留了下來。
04【吉林延吉冷麵】
冷麵是中國朝鮮族的一種傳統美味,以吉林延安地區的冷麵最為著名。冷麵的原料中以薺麥麵著稱,做法一般用牛肉湯,把煮好的面用涼水衝,然後放到碗裡加之前煮牛肉用的湯(切記湯 必須要涼)和辣白菜、黃瓜、雞蛋、牛肉、蔥、芝麻、辣椒、松子、蘋果或西瓜切片,吃起來會有一種酸酸甜甜的感覺。
05【崑山奧灶面】
奧灶面是江蘇省崑山市的一種傳統小吃,相信大家第一次見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會有些疑惑,怎麼會起這麼一個名字呢?這裡講一下它名字的由來。
相傳,清朝同治年間,在玉峰山下有一家小麵食鋪,店主是名女子,名叫顏陳氏。她悉心經營,取南北麵食之長,製作出一種面白、湯紅的紅油麵。由於色香味俱佳,因而深受過往食客的喜愛,生意興隆而馳譽古城崑山全縣。然而,有些同行為了競爭,便中傷其經營的紅油麵是「懊糟面」(即邋遢之意)。儘管如此,小面鋪的紅油麵因其貨真價實,依然受顧客青睞。一天,店鋪來了一位書生,吃麵時,他提出建議:乾脆取「懊糟」之諧音,用「奧灶」兩字為招牌,經營這一獨特的風味。這樣,經書生和其他食客的廣泛傳播,「奧灶面」美食享譽四方,很快成為江南的著名小吃。
據說奧灶面深受人們喜愛,重點就在於它的湯麵很有特色,這裡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最為著名。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於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滷鴨則以「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因而得到眾人喜愛。
好啦,以上就是「中國十大麵條」啦,還記得有什麼嗎?讓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武漢熱乾麵、山西刀削麵、老北京炸醬麵、河南燴麵、四川擔擔麵、吉林延安冷麵、崑山奧灶面、蘭州牛肉拉麵、鎮江鍋蓋面、杭州片兒川面。怎麼樣?現在記住了吧?(突然發現江蘇省的美食好多哦,光上榜的就有好幾個了呢,快看一看有哪些是江蘇的美食呢?)
今天的美食就介紹到這裡,如果大家喜歡歡迎點讚、評論、收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