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成醫美平臺營銷利器 醫美直播強監管將至?

2020-12-18 新浪科技

來源:《財經》雜誌

市場上各種形式的醫美直播中,究竟哪些屬於廣告而會接受嚴格的審批監管,目前尚無明確的規定。

文 | 《財經》E法 張劍

原標題:醫美直播強監管將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醫療美容類App的大量出現,拉近了醫美與公眾的距離。近來,直播成為醫美平臺的營銷利器。

然而,醫美直播未來可能戴上緊箍咒。

2020年4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將醫美廣告界定為醫療廣告,需要審批後方可發布。

此後,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的《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 》(下稱《指導意見》)則明確,禁止在直播中發布醫療廣告。

那麼,當下市場上各種形式的醫美直播中,究竟哪些屬於醫療廣告而會接受嚴格的審批監管,在《指導意見》和現行的《醫療廣告管理辦法》中皆未有明確規定。

業內人士擔心,如果一刀切地醫美直播全部界定為醫療廣告,醫美直播或將面臨被全部叫停的境地。

有關專家和醫美行業人士對《財經》E法表示,由於關乎用戶生命健康,對醫美直播進行強監管並無爭議,但有必要在現有法律法規基礎之上,結合醫美行業特殊性,對各細分領域作出具體規定,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法律規制。

直播成營銷利器

「我還沒有時間做線雕,但是聽說過,做這個項目是要打麻藥,做的時候沒有痛感」,一位「網紅」主播在醫美App——新氧醫美做直播時這樣介紹線雕項目。在一些醫美機構對外推介時這樣描述線雕:直接採用植入膠原蛋白線的方式對肌膚進行提拉,這些線可以被吸收,植入到需要提升的部位,改善皺紋、鬆弛等現象。

「眼袋是下瞼皮膚、皮下組織、肌肉及眶膈鬆弛,眶後脂肪肥大,突出形成袋狀突起形成的」,沒有過線雕經歷的主播在介紹線雕的同時,另一位「知名整形專家」則在直播講解眼袋是怎麼形成的。她告訴觀直播觀眾,眼袋可以通過醫學美容消除,對於提升顏值有很大幫助。這位專家也沒有提及供職的醫美機構的任何信息。

上述兩種形式的醫美直播,在多個直播平臺上隨處可見。

作為醫美第一股,新氧醫美的App頁面下方,「醫美有風險,求美需謹慎」的提示十分醒目。但是對美的追求,通過新氧App內直播數據就可見一斑。《財經》E法連續十餘日觀看新氧醫美的直播後發現,其每天直播不少於10場,每場最低也有數千人在線。「雙十一」期間的數場直播,每場在線人數更以10萬計。作為頭部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新氧醫美的下載量已超過3000萬。

在今年「雙十一」期間,醫美領域另一頭部網際網路平臺——更美App發布的數據顯示,其在「雙十一」當天僅用時8小時16分,便超過2019年「雙十一」全天成交額,支付訂單數同比增長398%。其中直播累計拉新人數破萬,訂單量增長349%。

《財經》E法對新氧、更美、美麗神器、淘寶、美團、餓了麼等各類有醫美直播的平臺進行梳理發現,目前的醫美直播存在多種形式:網紅到醫美機構進行體驗式直播,介紹各類醫美項目,推銷一些美容產品;有整形經歷的網紅現身說法,結合自身經驗,對於各項醫美問題進行講解,與觀眾互動,推介各類美容產品;來自醫美機構的醫生、專家,以科普講解形式,介紹醫美知識,對一些醫美手術進行直播,已經打造出一些網紅醫生。

新氧醫美、更美等第三方醫美平臺最初的模式類似淘寶,主要吸引醫美機構入駐,用戶按照醫美項目搜索,可以找到對應的醫美機構信息。引入直播業務後,它們又成為醫美機構的直播首選平臺。隨著醫美需求量變大,美團、餓了麼等生活類平臺也引入醫美商家,除了向用戶推介醫美機構和產品,也開始提供醫美直播服務。

醫美類App選擇開啟直播,無疑源於醫療美容機構願意投入巨資用於推廣和營銷,藉以吸引和擴大客源。藝星整形在2018年6月公布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到2017年,該機構用於「推廣及營銷」支出分別為0.88億元、1.90億元和2.08億元,分別佔同期毛利潤的43%、48%和38%。

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趨勢研究報告 》顯示,醫美機構在傳統廣告渠道(電視、報紙、戶外、樓宇、搜尋引擎等)投入佔營銷費用的比例約為60%-90%,然而由於投資回報率表現不達預期,這一類廣告預算持續下降。其次為網際網路平臺導流,花費佔比為10-40%,這個比例在不斷提高,直播就屬於此類。

強監管悄然來臨

醫美直播火爆的同時,強監管措施卻已經落地。11月6日,《指導意見》正式實施,第5條規定,在網絡直播營銷活動中發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進行發布前審查的廣告,應嚴格遵守廣告審查有關規定。未經審查不得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農藥、獸藥、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進行發布前審查的廣告。

而醫美廣告屬於醫療廣告,先前已有明確定論。2020年4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要求,醫療美容廣告屬於醫療廣告,非醫療機構不得發布醫療廣告。醫療美容機構發布醫療美容廣告,應當依據《廣告法》和《醫療廣告管理辦法》規定,經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查後,按照審查核准的內容發布醫療廣告,不得篡改《醫療廣告審查證明》內容發布廣告,不得利用新聞形式、醫療資訊服務類專題節(欄)目發布或變相發布醫療廣告,不得進行虛假宣傳。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對《財經》E法表示,醫療美容是與消費者的健康權、財產權甚至生命權直接相關的特殊行業,對此類內容的傳播予以嚴格監管在業內已經達成共識。

朱巍同時認為,醫美直播有其特殊性,雖然有一些主播確實是專業醫生,且直播內容也是普及醫美知識,其中不涉及具體醫美機構,但是這種直播一方面可以為直播平臺帶來流量,另一方面其實也能帶來客源的轉化。他認為,對醫美直播進行強監管並無不妥。鑑於醫美直播細分領域多,有必要結合其具體領域,制定更具體政策,界定出哪些直播該被禁止,哪些可以開展。

有專家指出,不管是有整形經驗的主播現身說法介紹經驗,還是專業醫生科普醫美知識,如果不涉及醫療機構的名稱、地址和聯繫電話等信息,看起來並不是廣告,但「直播的目的是帶來流量和吸引客源,營銷的意圖很明顯」。

一些醫美行業人士向《財經》E法表示,雖然各類平臺紛紛引入醫美直播,但平臺對這類直播已經區別對待。例如,抖音上的一個醫美專欄,博主自認為沒有商業目的,只是對受眾做一些醫美科普和提醒,避免掉到一些「坑」裡。但這位博主收到過提示,直播內容因涉及醫美而被限流。

如何認定為廣告存在難度

那麼,哪些醫美直播應該被界定為醫療廣告,進而按照《指導意見》和《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的要求進行嚴格審批?

現實情況是,醫美機構可用的合規的營銷手段並不多,直播是其中一種效果較好的方式。

一些學者向《財經》E法表示,不管是醫美直播還是普通直播,都具有隨機性強、互動性強的特點。雖然直播的內容和形式五花八門,但其天然具有廣告色彩。而對於具體一場醫美直播,是否該認定為醫美廣告,現實中存在難度。

按照《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的規定, 醫療廣告可以出現的內容只有8項:醫療機構第一名稱、地址、所有制、類別、診療科目、床位數、接診時間和聯繫電話。

但在事實中,醫美直播存在大量的對醫療行為的介紹,包括醫美信息的發布,醫學專業人士的科普直播,醫美成功的案例介紹自己的整形經歷等等。

而有醫美行業人士告訴《財經》E法,他們也已經注意到《指導意見》的出臺,醫美直播這一特殊領域勢必面臨新的監管要求。但《指導意見》未對醫美直播提出具體的監管要求。因此,在行業人士看來,醫美行業的主管部門或行業組織,有必要再《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結合醫美行業具體業態,出臺專項規定。

醫美行業人士表示,未來的專門規定,應該在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平臺和主播身份的規定,另一個是直播內容的規定。關於平臺和主播的身份應該做出不同的約束。比如,不具備行醫資質的主播,不能涉及任何與醫美有關的內容,只能對非醫學整形類的美容內容進行直播,如推介一些非藥物類美白產品。而專業整形醫生直播,內容以科普為主,不允許網絡面診等。

相關焦點

  • 醫美直播營銷
    醫美直播是近半年興起的,這也代表著醫美拓客進入另一個賽道,同時也標註著直播進入傳統行業的營銷氛圍。那麼醫美行業的直播效果怎麼樣?首先我們要明白直播的意義,直播營銷是一個營銷工具衍生出來的營銷模式。想要做好直播營銷就要分析直播的優缺點、行業本身是否適合直播以及怎麼切入直播營銷。
  • 有關醫美直播的「復盤」?
    — 1 ——關於醫美直播的故事還記得剛剛疫情的那段時間,醫美直播的確火過一段。關於這部分的內容,我也寫過一篇文章,與各位探討過,有意向的朋友可以點擊或搜索一一下文章的標題《醫美營銷| 如何提高轉化率》直播PK醫美電商當我們找到與我們目標顧客畫像相匹配的外部IP合作的時候,這些外部IP的粉絲雖然很垂直,但是這位外部IP(網紅、博主)並不是醫美領域的
  • 2020年終盤點:市場增速被腰斬,監管日趨嚴苛,醫美將走向何處?
    7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不得以網絡直播形式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等廣告……受以上因素影響,今年不少醫美機構陷入困局甚至倒閉。
  • 醫美機構線下營銷推廣運營成本合理降低的方法
    短視頻推廣,主播孵化,直播帶貨,直播帶美,是解決線下醫美實體成本問題,流量問題,客戶上門問題,品牌信任問題的大勢所向。直播帶美,為新醫美主播賦能醫美機構的短視頻基本是廣告類短視頻,缺乏用戶體驗,用戶感染力。
  • 醫美亂象屢見不鮮,美團醫美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於美麗與自信的需求日益凸顯,隨之而來的是國內醫美行業市場的快速發展與醫美平臺的高歌猛進。「雙十一」拆包裹的餘熱尚未過去,蹲直播、屯醫美的「小姐姐」們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預約醫美服務了。對於醫美行業,今年的「雙十一」被定義為醫美界的「雙十一元年」,在天貓、京東、美團等巨頭平臺,以及新氧、更美等垂直類平臺的共同參與下,陣容格外豪華。
  • 醫美行業告別「跟風」之後,如何漂亮營銷?
    現在很多醫美品牌都會在App或者移動商城上做推廣,這對於多年的醫美從業者是一個全新的考驗,從線下會銷到線上營銷,醫美的營銷方式發生了變化,如何讓醫美小白也能理解、學會新時代的營銷打法是當務之急。在這些低級營銷的充斥下,很多人早已產生牴觸心理和厭惡情緒,這個時候如果一個知名整形App再來宣傳這種價值觀導向,自然就成為眾矢之的,這就是吃了跟風營銷的虧。顯然,很多品牌方都擅長模仿借鑑,每天看大量的案例,從跟風自媒體,到跟風短視頻,疫情期間開始跟風直播帶貨,一直在效仿,而忽略了內部的細化,沒有結合自己的資源優勢,專家優勢,地域習慣來做自己的營銷。
  • 雙十一醫美不良事件高發 熱瑪吉風險高 業內:醫美職業打假人太少
    簡報中,11月上半月行業整體輿情呈現中性偏向負面,其中有三大問題:非法產品銷售、7000多條不良事件報導以及網紅「貴婦級」醫美項目「熱瑪吉」的高風險。值得關注的是,不良事件輿情的高峰正好與11月的促銷節點重合,流量思維、直播帶項目同樣風靡於醫美行業營銷,但業內對這一做法表示擔憂,甚至認為促銷量與醫美糾紛量成正比。
  • 馬上評|醫美平臺怎麼告別「野蠻生長」?
    據統計,中國醫美市場已居全球第二位,預計2022年有望達到4810億元,居世界首位。這讓不少醫美機構嗅到商機,機構紛紛入駐醫美平臺,發布整容信息,宣揚整容益處,竭力吸引公眾眼球,一些與之相關的APP平臺也應運而生。眾多醫美APP平臺宣稱能「幫助用戶獲取更多有效信息、實現用戶需求與醫療機構精準對接」。
  • 更美APP劉迪:醫美4.0時代,做好這三點搶佔紅利
    2020開年,因疫情原因,醫美行業進入了冷凍期。3月,全國近70%機構還未復工、虧損嚴重,整個行業正在經歷著巨大挑戰。近期有很多機構老闆表示疫情對營收影響很大,來諮詢線上獲客是不是必須要做,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在我看來,醫美線上紅利期真的來了,線上化趨勢已成必然。
  • 醫美雙11看新氧:線上成交總額同比增長213%,醫美消費狂歡激發經濟...
    比如線上面診,醫生在VR場景中為消費者介紹相關產品,VR技術讓醫生與求美者雙方更好地建立了信任與連接。在「11.11醫美狂歡節」期間,新氧直播持續打造品質化直播內容,幫助求美者精準地識別技術精湛的醫生和機構。11月7日至9日,新氧11.11醫美狂歡節進入「超級直播日」,活動期間,直播間可享專屬折上折,下單還能贏大獎,單單有禮。打造主場效應的決心和實踐在數據上得到反饋。
  • 科技+嚴選+深度 美唄玩轉醫美直播有新詮釋和新思路
    作為全國兩大網際網路垂直醫美平臺之一,美唄醫美一同受邀參會並發表"醫美直播價值探索"主題演講。 醫美直播急需趕上電商直播這趟快車電商直播興起於2013年,彼時,如涵控股籤下網絡紅人張大奕,網絡直播"一代目"誕生。內容原創生成平臺的美麗說和蘑菇街為眾多帶貨達人賺取"第一桶金"。
  •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新氧以精細化運營搶佔醫美復甦先機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
    此外,國內醫美消費者需求爆發特徵也在新氧平臺呈現出來,相比2019年同期,新氧「11·11醫美狂歡節」期間,植髮類日均搜索人數同比上升高達665%,私密整形類加購物車日均人數同比上升449%。不難看出,在醫美這一重決策領域,新氧已成功聚集了一群信任平臺、願意付費的消費者,助其成為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的佼佼者。
  • 吳玉平:新醫美新媒體推廣目的是什麼
    從上圖來看,目前的騰訊自媒體的內容開放平臺及百家號已經獲得百度資訊信息收錄。如果你有比較專業的信息採寫,拍攝,製作團隊,不妨可以開通騰訊內容開放平臺及百家號,頭條號,一點資訊,為你的優質信息實現矩陣擴散。據觀察,百家號,騰訊看點,騰訊快報,均已實現和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同步。前提是允許公眾號授權給相關新媒體平臺。
  • 靚顏集團加入醫美國際集團
    億歐大健康6月27日訊,近日,美股納斯達克主板上市公司醫美國際控股集團(上市代碼:AIH或簡稱鵬愛醫療)戰略併入靚顏醫療集團,將於西南地區形成鵬愛+靚顏雙品牌戰略合作,未來鵬愛醫療集團通過靚顏集團以自建、併購的方式新增10家靚顏高端醫療美容中心,目前靚顏醫療集團已開始與網紅、直播平臺合作
  • 朱蕭木首次帶貨醫美完美收官!12月23日還有頂流女星做客更美APP直播
    12月7日晚,頂級直播帶貨團隊交個朋友羅永浩黃金搭檔朱蕭木,做客更美APP官方直播間,將幾十億GMV帶貨經驗複製到醫美領域,成績亮眼,完美收官!據更美APP官方數據顯示,該場直播累計在線觀看人數達22萬人次,交易額翻倍!據悉,更美APP12月23日還將迎來頂流女星分享醫療美容直播。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 行業線上化提速
    能力強的機構,每天視頻開會、培訓;人事重新梳理薪酬體系,減除冗餘開支和人員;開啟直播帶貨,通過賣產品和預售項目,獲得現金;建立客戶社群,跟客戶相互打氣,共度時艱。能力差的機構,則只是坐以待斃。」他指出,以第一季度作為分水嶺,後續二、三季度,兩極分化很明顯。頭部機構更強,有的甚至同比增長;尾部機構喪失競爭力,部分關門倒閉,部分苦苦支撐。
  •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精細化運營平臺搶佔醫美復甦先機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年終盤點|網際網路醫美:疫情下逆勢拼出圈,行業通病依然難解
    當網際網路醫美賽道擠滿了老牌選手和新入局者,加劇的市場競爭下,行業開始呈現出「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在醫美領先優勢明顯,更美、悅美等垂直平臺依靠多年的布局緊隨其後,而以阿里、百度及美團為代表的跨界網際網路巨頭亦是不可小覷。為了緊抓流量、增強自身競爭力,他們可謂「智計百出」。
  • 醫美「破局」2020:頭部率先復甦,行業線上化提速
    能力強的機構,每天視頻開會、培訓;人事重新梳理薪酬體系,減除冗餘開支和人員;開啟直播帶貨,通過賣產品和預售項目,獲得現金;建立客戶社群,跟客戶相互打氣,共度時艱。能力差的機構,則只是坐以待斃。」他指出,以第一季度作為分水嶺,後續二、三季度,兩極分化很明顯。頭部機構更強,有的甚至同比增長;尾部機構喪失競爭力,部分關門倒閉,部分苦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