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座貌似大都市的小城市,一座有著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們的城市,一座生活優哉遊哉的城市,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天津人管睡覺叫迷瞪迷瞪
天津人管吃飯叫墊吧墊吧
天津人說日子好那叫迂踢
天津人說說道道那奏是大拿」
李亮節的一首《天津話》在網絡上火了,也讓外地人對天津有了新的認識和嚮往。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為什麼留在天津?」,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
「在我看來,天津是一座有意思的城市。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讀不懂。
對於大多數天津人來說,留在天津幾乎是一個必選的答案。
天津人是知足的,在天津人看來,生活水平比其他城市高,壓力和一線城市相比卻小了不少,慢悠悠的生活節奏不像北京一樣,永遠緊鑼密鼓,足可以悠哉悠哉地按部就班享受生活了。
而天津這座城市歡樂的特質,也永遠不會讓你感到乏味:即使是在暴雨淹沒了城市的時候,天津人民依然能夠發掘出新的樂趣——在泡水的路上劃著皮划艇,騎著水上摩託,甚至是踩著公園裡的水球出門。
這樣的玩法,也只有愛玩,愛樂的天津人能想得出來了。
如果樂於享受這樣的生活,那麼留在天津,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截至2019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達到1561.83萬人,其中外來人口高達499.01萬人,佔到了全市常住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每年都有外地人帶著各式各樣的憧憬來到這裡,有人愛這裡高樓大廈的喧囂繁華,也有人愛這裡不慌不忙的安適愜意。
在大理旅居了一年後,李強決定回到天津。他走過蘇杭,也去過西藏,這是第一次萌生了留在天津的意思。
每當朋友問他為什麼下定決心,李強除了說這裡「舒服」之外,講得最多的反而是天津早上排隊也要吃到的那口油條,街邊小店裡的砂鍋豆腐,以及各種飯局上認識的新朋友和他們身上千奇百怪的故事。
天津的本土作家林希在《其實你不懂天津人》中,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天津這座城市的內核:
天津是一座平民城市。
當你離開這座城市之後,你才會真正發現天津和其他城市的不同,也理解了藏在一些細節中的,天津的真面目。
為什麼天津的早點總是那麼濃墨重彩?因為這頓早餐要支撐著一個人一整個上午的體力勞動。這頓飯,必須要管飽,頂餓,重油和碳水才能滿足體力大量的消耗;
為什麼天津人結婚的時間要放在下午?因為天津以漕運興起,一直以來都是水路碼頭。一大清早,大家就都忙著奔去碼頭上找活幹,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誰有時間去參加婚禮?
為什麼天津人對相聲如此痴迷?因為勞作了一天疲憊的身體,沒有閒情逸緻去理解那些陽春白雪的纏綿悱惻和多愁善感。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天,要的就是簡單直接的樂呵樂呵。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場,就忘了身上的累和乏,就能重新振作起精神,去找第二天的飯轍。
天津人的種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這樣的生活中,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並延續到了今天的。他們組成了天津這座城市,也構建了天津的城市氣質。
大多數外地人來天津,先是被天津的美食抓住了胃,然後被悠閒的生活拌住了腿。
如果硬要用一張圖來代表這裡,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津人,我想像出的,是一個老爺子躺在家樓下的躺椅上,搖著一把大蒲扇,身邊放著一個裝著高沫的大茶缸子。
「安逸」是天津人對生活的最高讚美,可能也很難再找到一個城市,與「生活」二字黏合得像天津這樣緊密。
但天津的「安逸」並非固守陳規,止步不前,而是慢中有序,穩中求樂。
你既可以享受生活,也可以拼搏奮鬥。
宇航是一位來天津工作的東北人,北漂過五年,月收入曾經達到4萬,但北京永遠是一個「這裡掙錢這裡花,一分別想帶回家」的地方。
後來在「海河英才」計劃實施以後,他選擇到天津工作,戶口和買房都有了著落。
他說:「留在這裡,不僅是因為天津包容,更多的是因為來到這裡才真正找到生活的意義,而不再是一味地為工作疲於奔命。」
相信很多人和宇航一樣,喜歡上不急不躁的天津。這裡能讓你享受當下生活,從容面對各種雞毛蒜皮;也能在時間中見效率,在潛移默化中成長。
因為跟北京只有半小時的車程,很多人開玩笑的說:「北漂漂久了,都漂成了天津人。」
一個人選擇留在一座城市的理由有很多。因為學業,因為工作,因為愛的人......
天津用它獨有的溫度,擁抱著每一個來天津的外鄉人。
你說究竟為什麼留在天津?如果你問一個天津人,他會告訴你:「不為嘛,天津揍四挺好的啊!」
古老和現代,來到和離開,鮮明的對比和更迭,在未來的每一天,都將發生在這座充滿無限生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