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決定ICU親人去向的家庭會議,被這位導演拍成了紀錄片

2020-12-22 Figure

紀錄片導演顧雪的第一部長片作品《家庭會議》,作為今年「金紅棉優秀紀錄片」複評入選影片,在廣州紀錄片節上進行了展映。

一個多小時的家庭會議,揭開了這個普通的大家庭在親情、責任、利益、面子等等因素的影響下,如何為病危的親人實施「判決」。因為運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和剪輯手法,每一位家庭成員的反應都被真實而完整地記錄了下來。這種真實,我們都那麼熟悉,卻不敢面對……

出品|Figure·人物

「一個鏡頭到底,一個家庭內部之門打開,一個家居空間容納,這是我喜歡的『觀念+現實』創作,或者說,把現實題材當作虛構創作。」

中國獨立紀錄片之父吳文光曾這樣評價過這部《家庭會議》,而這種觀念記錄的表達方式又被紀錄片導演顧桃稱為是當下紀錄片作者應該去探索的角度。

這部一鏡到底的66分鐘的影片是顧雪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作品,在首作裡體現出這種探索性是很有勇氣的。

顧雪導演說這完全是一個意外之作,她所做的工作只是在現場決定開機的那一刻,並且告訴攝影師不要中斷。這種隨機地、即興地創作方式在紀錄片創作過程中顯得珍貴。而看似輕巧的方式背後是導演對於生活的積累和電影語言的思考。

以下是Figure對顧雪導演所做的專訪。

顧雪導演

Figure:可以談談這部片子的拍攝契機嗎,你是怎麼有機會進入這個家庭,拍下這場家庭會議的?

顧:我是在拍攝另外一個紀錄片的時候,很偶然地知道這個家庭要開一個會議,是關於如何決定一個住在ICU的病人的去向。這個和我小時候家裡面的情景很像,因為我姥姥也有十個孩子,大事小事就會一家子人聚在一起開家庭會議。

而他們討論的這個議題,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不是在我身上,是我姥姥當時癱瘓在床,一直住在我家,她曾經因為太痛苦了央求我的媽媽讓她去死,但是我媽不同意,而我的另外一個朋友,親自決定讓他病重的姥姥安樂死的這個事情,給了我很大的衝擊。

這些過去的記憶和圖像在那個場景下一下子冒了出來,我就想用攝影機的方式把當下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

《家庭會議》海報

Figure:你提到現場是有兩個攝影機位,一個是和你在一起的攝影師,還有側面有一個攝影師在抓拍。那麼在最後的作品中,選用一個鏡頭的記錄來呈現這場家庭會議,而非做一些剪輯、同時選用另一個機位記錄下的素材,這裡面的差別在哪裡?「一鏡到底」在你的這部作品中,是一個關鍵的要素嗎?

顧:我想是的。因為我是有機會把他做成一個更加緊湊的短片,但是我沒有這樣做。不讓時間和空間產生斷裂,讓觀眾完全處在現場的氛圍裡,保持時空的完整性是我想要的。

很多時候,在做電影剪輯的時候,會把時空打斷再重新拼合起來,這是因為創作者覺得裡面有很多無用的內容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在這部影片裡,我覺得恰恰相反,我願意保留人們在交流之中的反覆和所有的細枝末節,這裡面展示出的生活感,正是我在家庭會議裡感受到的。

《鼓樓之下》海報

Figure:我很想知道,你為什麼對「家庭」這麼感興趣,你的另外一部影片《鼓樓之下》也是在描述洛陽的一個三代家庭的情感關係。而這些是否和你的個體經驗是相關的?

顧: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我其實最近也在琢磨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導演和他的作品之間是否有一個個體經驗的連接,否則的話,我為什麼要拍攝這個?

我姥姥在我家大概有十年的時間,每年過年,十個孩子都會來家裡拜年。小的時候我記憶很清楚的是,姥姥癱瘓住在裡屋,然後外邊是門廳,十個孩子因為要探望姥姥,經常會相約來我家,就坐在門廳吃飯,席間會相互敬酒,再配上一些漂亮的話,而姥姥其實一直在哎呦,她很痛苦。

Figure:你說你姥姥很痛苦,是因為大家在吃飯,她無法參與其中,所以感到痛苦,還是病痛?

顧:是病痛,當時我還用DV拍過,那個是我姐姐剛買的,我拿來玩,我還記得我先是全景拍攝門廳吃飯的人,然後推到了裡屋攤在床上的姥姥。

Figure:你很早就開始拍攝家庭錄像了,這些素材?

顧:後來被我姐夫刪了,因為他去參加一個人的婚禮,然後拍攝的時候就給格式化了。

但這些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我可能對於這種家庭氛圍,還有家庭關係,是有著某種懷疑的。就是那種親密的、看似其樂融融的家庭關係,尤其是在一個家庭聚會的場合下,我都會覺得有點好笑。這可能是我對家庭會議感興趣的一個原因。

Figure:當你決定用一個鏡頭來展現這場《家庭會議》的時候,你有沒有擔心會有人質疑,你作為創作者的「創作」在哪裡?

顧:在我決定拍攝的那一刻,「創作」就已經開始了啊!

我們可能更習慣於一個縝密的計劃,詳細的拍攝提綱,又或者是深思熟慮的去開始一個紀錄片拍攝,但是對於我來說,這種紀錄片的隨意性或隨機性是很有意思的。我現在在拍攝的「顧雪的影像日記」影像計劃就是這樣的。記錄這一天裡有意思的瞬間,他往往是碎片的,偶然的,我會記錄下來再上傳到自己的公眾帳號上,還有一定的時時性。

你所謂的「創作」在哪裡這個問題,我覺得當我決定開機的那一刻,我對於現場的判斷、美學的判斷,所有的東西都在那一刻出來了,它是在偶然和必然之中產生的,是一個現在時態。

我想在當下需要有對於紀錄片本體的一些思考,或者是對於影像的思考,在方式上,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這種多樣和探索的東西是和那些龐大的固定的東西有著某種斷裂,因為當下人們的生活和他們過往的歷史或者在過往歷史中的經歷的聯結已經越來越弱了,但同時,所有這一切又都在潛在地湧動。我在《家庭會議》中做決定的時候,很多都是潛意識在幫我做決定,這個對我來說是很珍貴的。

2013年,顧雪導演在世新大學交流學習

Figure:你對於電影的思考,和你接受的電影教育有沒有直接的關係。

顧:我是在中國傳媒大學讀的碩士研究生,當時是偏向於電視製作和傳播的,真正給了我電影啟蒙是去臺灣世新大學交流,當時在電影系修了兩堂課,一個是電影史,一個是實驗電影。其他時間都是在遊島玩,沒好好學習,現在細想起來,這兩門課也夠了,哈哈哈。

陸上行舟映畫展

Figure:我查到你在2016年的時候,曾經參與過「陸上行舟」的策展,當時是怎麼一個情況?

顧:我是2014年讀完的研,2015年開始和顧桃導演在新疆拍攝紀錄片,當時我們做了一部關於新疆少數民族少數性取向的紀錄片叫《牡丹花開》,後來2016年的時候就搬到了宋莊。

「陸上行舟」是2016年冬天的事情,當時和藝術家黃香一起邀請了獨立電影作者,耿軍、趙亮、李紅旗、雎安奇、劉兵、李維、稻子、磊子。你知道,獨立電影人能夠聚到一起,大家聊聊天,看看彼此的作品,談談彼此的近況,這種機會非常少。

顧雪:滿族,導演、策展人。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碩士,內蒙古青年電影周聯合創始人。2020年,紀錄片《家庭會議》入圍第42屆法國真實電影節國際競賽單元,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獲得英國倫敦Open City紀錄片電影節新銳電影人獎。紀錄片《鼓樓之下》入圍香港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END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海珠數字影像周 | 《殺馬特,我愛你》《家庭會議》等紀錄片展映
    此次海珠數字影像周將設置12場影迷沙龍,邀請著名紀錄片導演,影片主創,行業專家與觀眾深入交流溝通,為市民打造一場紀實文化盛宴。聚焦視聽產業,體悟文化魅力,就在海珠數字影像周。影迷沙龍影迷沙龍一直是拉近創作者與影迷距離的交流平臺。
  • 直言當代教皇不夠時髦 老佛爺私生活拍成紀錄片
    如今電視臺完成了這些影像剪輯,以德語發音為主,預計在9月的時候推出這部名為《時尚教皇Mode Als Religion》的紀錄片。   相當多才多藝的時尚老佛爺Karl Lagerfeld不僅擔任數個品牌的設計總監或顧問,還親自去代言家具品牌跨界合作,甚至還當起導演幫Chanel拍攝時尚微電影,別忘了他還是這些時尚品牌的形象廣告專屬攝影師。
  • 世界上第一位傳奇女導演的故事將拍成電影
    世界上第一位女導演故事將拍電影世界上第一個女導演愛麗絲·蓋伊-布拉切的故事將拍成電影。由2018年紀錄片《愛麗絲·蓋伊-布拉切不為人知的故事》團隊繼續打造,這次是一部敘事傳記片,聚焦電影先鋒人物蓋伊-布拉切,她是全世界第一個女性導演、編劇、製片人和影業老闆,卻一度鮮為人知。傳奇的開始1895年12月28日,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舉行了舉世聞名的全球首次付費公開電影放映,蓋伊-布拉切也在場,當時是高蒙公司秘書的她大受啟發,成為了一名電影人。
  • 導演身後的故事,紀錄片講給你
    導演身後的故事,紀錄片講給你 時間:2020.09.02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中國銀幕
  • 紀錄片導演常蒙恩:用影像記錄自己熱愛的土地,讓更多的人了解河南
    新鄭州人檔案姓名:常蒙恩鄭齡:8年經歷:陳砦見證愛情、家庭和事業起步戰績:用影像記錄河南故事,記錄所熱愛的土地語錄:「讓更多人了解最真實的河南故事」 紀錄片導演常蒙恩在片場溝通工作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郝瑞鈴/文河南商報記者宋亞猛/攝 河南電影人期待著這樣的場景
  • 非人哉:天庭也拍紀錄片,太白金星是導演,哪吒和孫悟空是主角
    天庭也會拍紀錄片,當然導演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太白金星。另外主角也是哪吒和孫悟空,不過要讓他們配合,那就得討好這兩人。太白金星在《非人哉》中其實就出現過一次,平時也不知道在哪裡雲遊。根據太白金星的說法他雲遊了各國,也漲了不少見識。如今有個夢想,就是成為知名的導演。為了拍天庭的紀錄片,太白金星已經準備了許久。如今萬事俱備,只差兩個主角。
  • 《吶喊與低語》| 中國獨立紀錄片的女性導演們閃耀柏林
    原創 凹凸鏡DOC 凹凸鏡DOC 來自專輯Aotuwomen今天開始,位於德國柏林的德意志歷史博物館將有一次中國女性獨立紀錄片導演的集體亮相。《吶喊與低語》展覽的獨立紀錄片作品由女性導演利用數碼攝影技術,從開始拍攝至後期製作獨自一人完成。
  • 京阿尼縱火案一周年紀錄片上映,那裡的你是否還在?
    現在大家已經可以在微博看到紀錄片的完整版,不過尚未添加中文字幕。哈尼會在文中嘗試翻譯,學藝不精,還請大家見諒。這部紀錄片主要採訪了遇難者津田幸惠(上色)的父親以及武本康弘(導演)的父母,以他們的視角講述子女離世後的點點滴滴。這些晚年失去子女的父母,選擇用彩色照片紀念離世的親人,照片上的他們笑得非常燦爛。
  • 著名導演揚言找吳彥祖主演把賭王何鴻燊拍成電影,何超儀大罵:有違...
    於是在賭王離世的第二天,著名導演伍仕賢就在社交平臺公布要開拍關於賭王的電影,並打算找吳彥祖來飾演賭王。賭王現還未入土為安,伍仕賢就有此舉動。據港媒5月30日報導,伍仕賢此舉惹得何家上下非常不滿,因為他宣布要拍這部電影,完全沒有與賭王家族的人打招呼。賭王的家人不允許任何製作公司在未得到何家親人批准的情況下,開拍任何有關賭王題材的電影或劇集。
  • 貝拉·塔爾盛讚的紀錄片導演,將攝影機沉入水底
    2018年在紐約的一場映後見面會上,小田香也是這樣在字句之間帶著停頓和思索回應著臺下的觀眾。對於這位依賴於直覺和超文本媒介的導演來說,這樣的場合併不輕鬆。而在另一張照片裡,小田香坐在貝拉·塔爾位於塞拉耶佛的家中,茶几上放著食物和DVD塑料包裝盒,顯然是攝於某一場Film Factory(貝拉·塔爾創立的電影學院)每日午後例行的小型放映會尾聲。
  • 以偽紀錄片的形式來強調事件的真實性。——《失蹤女孩》(下)
    理解為什麼香農從12歲起就離開並住在許多寄養家庭。看著瑪麗和三個女兒的互動,帶著一絲希望描述受害者家庭的痛苦,而他們在確定親人已經離開之前面對痛苦的方式,與警方的消極態度相比,其中案情毫無進展,甚至到現在,兇手依然逍遙法外的情況,可以讓人感觸頗深。人們的忽視給這些家庭帶來的第二個傷害。失蹤的女孩需要我們的關注。
  • 2019年度十大紀錄片推選:一場國產紀錄片界的奧斯卡盛會
    而在國產紀錄片市場,一批優秀的導演和製作團隊也帶著他們所拍攝製作的紀錄片出現在觀眾的視野當中,將中國廣袤大地上的人間百態用鏡頭和畫面講述給我們。那麼2019年,哪部國產紀錄片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國產紀錄片又給你留下哪些年度印象呢?
  • ...李小龍紀錄片導演談好萊塢爭議|quentintarantino|紀錄片|像水...
    由越南導演包阮執導的一部聚焦李小龍傳奇人生的紀錄片《像水一樣》(Be Water),日前在ESPN上架,這部作品由李小龍在香港的童年開始講起,到他怎樣打進好萊塢,也會提及他的父母、婚姻生活等,還原李小龍的人生。
  • 《礦民、馬夫、塵肺病》導演口述:一部紀錄片的意外走紅
    過去的兩周裡,紀錄片《礦民、馬夫、塵肺病》始終盤踞豆瓣電影「一周口碑榜」榜首, 導演蔣能傑也經歷了近期最忙碌的一段時間,「拍了十年紀錄片,曝光率加起來沒有這一部高。」在這部紀錄片的豆瓣頁面上,被頂到最高的一條短評是蔣能傑本人在3月8日寫的。
  • 粗糙的私人影像志,紀錄片《四個春天》對幸福的定義:陪伴與感恩
    每個人對自己生活的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感觸和體會,唯有家人情感是相通的。2019年初,一部記錄一個普通家庭4年生活日常的紀錄片在國內上映。名不經傳的導演,全部素人演員陣容,簡陋的攝影器材,卻成就了一部讓人深有感觸的影像作品。比紀錄片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傳遞的溫暖家庭題材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影響了萬千普通人。中國傳統家庭的溫情與變故,用個人的視角完整呈現出來,貴在真實。
  • 紀錄片導演徐童:不瘋狂,不記錄
    人民公安必須保護人民的財產安全……去了派出所,那孫子也慫了,還有公職,這麼沒有法律常識……向我賠禮道歉,他老母親看中了善源養老院,要來,他不同意,是這麼鬧起來的……我這人心軟,砸壞了一個話筒,應該賠5000,後來就3000吧,又一看,家庭也挺困難,最後1500了事。
  • 全球十大必看紀錄片推薦
    國慶臨近末尾,大家在家沒事是不是也想找一些好的電影紀錄片來看呢?觀看一部好的紀錄片不但可以起到寓教於樂的效果,還能更直觀的展示世界上每一個未曾謀略的美景與真實事件!
  • 畸形的電影市場:商業片當道只認票房,紀錄片導演私信網友求傳播
    有趣的故事的確吸引人,尤其是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當下,看電影已經成了當代年輕人的一種解壓方式,但是還有很多其他類型的電影被排除在了院線之外,這其中以紀錄片為代表。紀錄片的特點就決定了它離大眾很遠。紀錄片講究紀實性,旨在記錄真實發生的故事,相比情節跌宕起伏的其他類型的電影,紀錄片的確缺少了很多的趣味性,觀眾觀影是以放鬆身心為目的的,進影院看紀錄片,似乎是一件並不現實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紀錄片收回拍攝成本都很困難,更何況是被觀眾廣泛傳播了。
  • 永遠的豐碑——訪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
    今天是作家路遙逝世28周年紀念日,晚 7點,FM106.6AM693陝西新聞廣播《文化三秦》推出特別節目「永遠的豐碑」——訪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歡迎關注收聽。今天,路遙逝世28周年。我們將通過紀錄片《路遙》導演何志銘的講述,還原真實的路遙,一個並不平凡的生命。永遠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因為他從未這被忘記。(主持人):他「以命搏文」,6年交出一部上百萬字的鴻篇巨著——《平凡的世界》。
  • 楊浦這些「家庭」有點特別!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楊浦這些「家庭」有點特別!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2020-12-23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