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張雪
昨日晚間,小米公布了今年一季度成績單。
財報顯示,小米2020年一季度總收入達到人民幣497億,同比增長13.6%;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23億,同比增長10.6%,增幅超預期。
境外市場表現尤為亮眼,繼印度後在西班牙市場也首次登頂,境外市場收入佔總收入比首次達到50%,248億元的優秀成績同比增長47.8%,創海外市場佔比新高。
此外,由於小米手機今年首季較預期為佳的業績,高盛、瑞銀、大和等多家機構上調小米股份評級,目標價也上調至15港元左右。
營收利潤超過預期網際網路業務爆發活力
小米集團5月20日發布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集團總收入同比增長13.6%,達到人民幣497億;經調整淨利潤人民幣23億,同比增長10.6%,大幅超過此前投行預期。
三大主營業務也均錄得同比增長。智慧型手機業務收入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270億元增加12.3%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303億元;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收入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120億元增加7.8%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130億元;
網際網路業務表現尤為出色,收入由2019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43億元增加38.6%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幣59億元,佔總收入比創新高,達到11.9%。
具體原因在於,小米對於信息流廣告推薦算法進行優化後,今年第一季度,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6.6%至人民幣27億元。
以及受疫情影響,人們紛紛隔離家中,「宅經濟」火爆。小米網際網路服務中的遊戲收入達到人民幣15億元,同比增長80.5%,其中包括小米有品電商、金融科技業務、電視網際網路服務以及境外網際網路服務所產生的收入同比增長71.5%,佔比達到了網際網路服務業務的38.1%。
出貨量逆勢增長
境外市場大爆發
新冠肺炎的突然來襲,給全球製造業都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巨大衝擊。停產裁員造成的手和產能不足、供應通道受阻導致的元件短缺,以及閉店停售帶來的銷售渠道單一化都使得智慧型手機市場經歷了「寒冬」的一季度。
數據分析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在5月初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智慧型手機市場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2.75億部,同比下滑17%,是智慧型手機行業有史以來最差的季度表現。
除了總出貨量的大幅變化,各頭部品牌的出貨量數據也有明顯的縮水。三星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19%,華為一季度手機銷量下滑約17%,蘋果降幅稍好於預期,但仍有9%的降幅。
但在普遍下滑的形勢中,小米手機出貨量卻逆勢增長,2020年一季度錄得4.7%的同比增長,總銷量達到了2920萬部。
根據調研機構Canalys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小米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的市場佔有率上升至11.1%,是全球五大手機廠商中,僅有的兩家出貨量保持增長的廠商之一。
2019年以來,小米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業務,將印度、東南亞、拉丁美洲、非洲和西歐等市場作為布局的重點。尤其是印度市場,小米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已連續11個季度穩坐榜首,2020年一季度市場份額為31.2%。
而2020年一季度,不僅是印度,小米在西班牙也實現了市佔率的初次登頂。截至目前,小米在西班牙市場份額已達到28%。同時,小米在整體歐洲市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也增長了58.3%,市場佔有率達到14.3%。
在拉丁美洲地區,小米也實現了同比236.1%的飛速增長,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五;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小米出貨量也同比增長55.2%和284.9%。
據市場人士分析,此番海外地區的銷量大爆發,或許和不同地區對於疫情的封鎖節點不同有關,國內1月份便開始居家隔離,而歐洲和印度則從3月份才開始實施封鎖。
但不可否認的是,小米的產品確實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的青睞。根據Canalys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數據報告,小米和三星、蘋果包攬了當季全球市場最為暢銷機型前十名的全部席位。
而國內市場方面,得益於小米在5G技術方面的持續投入,其在中國市場實現了25.9%的5G市場滲透率,高於市場平均,在中國大陸5G市場處於領先地位。
且受5G高端機型拉動,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持續提高了7.2%,其中在國內同比增加18.7%、境外市場同比增加13.7%。再加上持續穩定的低費率,使得小米今年一季度毛利率達到了15.21%,居歷史高位。
小米近期利好不斷
股價本月漲超30%
受此財報提振,今日小米集團-W(1810.HK)今日盤中股價持續上揚,創兩個月新高,截至午間收盤,小米漲2.66%,報價13.14港元/股,最新總市值為3161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經歷上一輪下跌後,5月以來,小米股價正在迅速回升,20日漲幅達30.88%。
同時,由於小米在海外市場的迅猛表現,諸多機構上調了小米的股份評級和目標價,包括高盛、瑞銀、瑞銀、大和、大摩、星展、美銀美林等。
其中,瑞銀認為,小米集團的收入及盈利表現均勝該行及市場預期,期內各業務板塊的收入增長均強勁,估計受惠5G產品勢頭,小米在內地的市場份額應開始增加。而在海外市場方面,小米集團的市場份額提升步伐快過預期,海外的MIUI月活躍用戶接近是內地的一倍,IoT採納程度也有所提升。
因此,瑞銀將小米的目標價由13.8港元升至15港元,並予「買入」評級。
此外,由於恒生指數公司5月18日下午宣布了恆指近15年以來的最大改革,將納入來自大中華區域(即內地、香港、澳門及臺灣)的同股不同權公司及第二上市公司進入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的選股範疇,個別成份股比重上限設定為5%。
對此,作為國內「新經濟」的代表性企業,小米、美團、阿里等公司極其有望染藍,納入恆指和國指。
人大代表雷軍:建議發展衛星網際網路「新基建」
降低民企準入門檻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也提交了四份建議。
分別是:《關於推動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建議》、《加快運用智慧型手機、電視等智能終端建設我國災害預警等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議》、《關於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建議》和《關於加大力度引進國際高層次人才的建議》。
具體來看:
1、推動「衛星網際網路」行業發展
由於「十三五」期間,我國出臺多項支持和鼓勵商業航天發展的政策條例,推動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發展。隨著衛星網際網路被列為新基建重要發展範疇,為商業航天領域帶來廣闊發展機遇。
因此,雷軍建議將衛星網際網路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納入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這也是雷軍建言發展商業航天的第二年。雷軍希望,明確衛星網際網路相關商業航天企業是國家航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立扶持民營商業航天的國家發展基金,支持和鼓勵民營商業航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推動民營商業航天產業鏈的完善和產業生態的構建。
同時,雷軍建議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進入衛星網際網路的門檻。主要措施有兩條:一是改革國內衛星頻率申請協調機制,即降低向國際電聯申報頻率軌道資源的門檻;二是進一步放開對民營企業應用商業衛星開展商業服務的行業準入限制。
2、運用智能終端 建立災害預警體系
針對當下疫情的影響,雷軍在建議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提醒我們,一個繁榮和諧的社會不僅要有不斷發展和進步的動力,也要有化解重大系統性風險的能力。」
因此他建議,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成為災害預警體系的建設和服務主體,呼籲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儘快授權開通全國電視、手機的地震預警服務,打通地震預警「最後一公裡」。
3、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
疫情對小微企業的影響巨大。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末全國普惠口徑小微企業貸款餘額8萬億元,同比增長18%。但疫情過後,據有關銀行調研顯示,80%小微企業存在資金缺口。目前,為支持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多部委密集推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支持措施。雷軍建議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探索精準服務小微企業融資的長效機制,促進我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同時,雷軍特別強調推進金融機構融資服務堅持風險定價。加強運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能力,降低服務成本;扶持中小銀行專注進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加大力度發展天使投資等融資方式,同時通過稅收調節等手段鼓勵以上融資方式更好地投入到小微企業。
4、加大力度引進 國際高層次人才
疫情還帶來了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化,而全球競爭的第一要務是對國際一流人才的引進。
雷軍對此建議,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要對標紐約、東京等城市,大力打造國際人才高地;其中重點引進青年科學家來華從事前沿基礎研究,並且在公共服務、企業稅收、人才交流等方面,為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繫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