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談黃山申遺

2020-12-16 中國文化人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絲綢之路」系列跨境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總協調人景峰博士

中國文化人物記者蘇晴報導

三十年前,景峰博士全程參與了黃山申遺工作,中間著紅色T恤者即為景峰博士

景峰博士(左一)與桑塞爾博士(中間)、徐景源(右一)在一起

世界遺產證書、中國世界遺產標牌頒發儀式

1990年,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總管桑塞爾在黃山考察

1998年9月,景峰(左)和IUCN專家莫羅伊博士(右)在黃山考察世界遺產保護狀況

中國文化人物(記者 蘇晴)今年是黃山申遺成功3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絲綢之路」系列跨境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總協調人景峰博士,當年全程參與了黃山申遺工作,30年過去了,他仍在致力於遺產保護事業。他表示,當年申遺參與者中好多人都走了,而我還年輕一點,見證了當年的過程,有責任講一講,還原歷史記憶。

景峰:「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黃山在以徽派建築聞名的屯溪市旁邊,我先試著用這個民間楹聯來表述黃山。我自己先後近十次到過黃山,其清潤的空氣至今縈繞於心。

按照聯合國的說法,黃山被譽為「震旦國中第一奇山」。在中國歷史上的文學和藝術鼎盛時期,她更以山水文化受到世人的讚譽。今天,黃山以其壯麗的美景:長在花崗巖石上的奇松和隱現於雲海中的怪石等著稱,對於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風景勝地的遊客、詩人、畫家和攝影家而言,黃山具有永恆的魅力。

我本人1989年初入職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接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黃山風景名勝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申遺。當時的主管部門是國家建設部,我所在的中國教科文全國委員會負責協調對外申報和審核最後的英文文本。

黃山是中國自1985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公約》後組織的第二批申遺項目。

第一批的六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如長城、故宮等大家都耳熟能詳了。黃山因其獨特的自然美景,當時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現在大家都知道申遺的時間點是每年的2月1號。而1989年申遺的時間截止日期還是10月1號,所以上面提到趕在9月底完成任務大家就明白了。

景峰:黃山是我接手處理的第一個申遺項目,有種個人投身遺產事業「頭生子」的感覺。主要是當時條件有限,又沒有可以參照的樣本,只能從1988年版的《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中尋找線索。

當時建設部主管的是馬紀群、曹南燕同志,工作熱情非常高。省裡主要是陳素偉同志配合,業務能力非常強。但這事兒跟在國內處理事情不一樣,它是個國際合作,要跟外面打交道,最後的成果只能是外文的。所以大家還是有點不摸門兒。

大家知道,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工作語言是英文和法文。我們要搞國際合作也只能按聯合國的要求辦。

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洋文翻譯成中文,讓專家、官員們能看懂。再有的放矢、對症下藥。這樣一來,上面提到的1988年版《操作指南》就有了中文版,「申遺」這個術語也應運而生。為做好基礎工作,我先後翻譯整理了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公約操作指南》、《申報列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須知》、《申報世界遺產程序》和《申請世界遺產基金國際援助表格》等中文文件資料。寫到這裡,衷心感謝當年的領導師淑雲女士和張崇禮先生對我的指導和支持。他們不辭辛苦,對我翻譯的這些文件進行了把關、審定。

中國早期搞申遺,基本是先起草中文稿,由專家討論、審定,最後定稿, 主管部門會籤後上報國務院審批。隨後由教育部匯總、把關後提交教科文組織。時隔30年了,我還能清楚記得建設部國際司精通英文的呼忠平(女)司長跟我一起通校、審定黃山申遺100多頁英文文本。剛才在世界遺產中心官網上看到當年我修訂的手寫英文字母,很有感觸。

申遺文本於1989年9月底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面就要講講IUCN 實地評估考察。實際上,很多人都要問,黃山以自然遺產類申報,為什麼最後在加拿大班夫世界遺產大會上以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呢?

這個問題確實有點神秘。因為主管文化遺產評估考察的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根本沒來過黃山啊。或許我自己查到的檔案和會議文件、以及自己的親身經歷能澄清一下這件喜大奔普的事情。

ICOMOS確實沒有到黃山現場考察,但其在1990年4月的評估報告中依據該機構早年對泰山作為聖山的評估,認定黃山也符合聖山的標準。因而建議中國政府就黃山的寺廟建築、摩崖石刻和山水畫遺存提交補充材料。1990年6月,第14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團會議接受了這個建議,隨即通知中國代表團準備補充材料。

我當時在北京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通知了曹南燕大姐。她工作熱情高,又快人快語,馬上布置給了黃山管委會落實。記得已經是秋季了,我們得到通知第14屆世界遺產大會年底在加拿大班夫召開。當時教科文全委會副秘書長張崇禮先生決定由他本人和我去參加會議。會議是12月份,年底外事經費吃緊,不夠負擔倆人的國際旅費。最後張崇禮先生去加拿大赴會。我協調建設部、安徽省建設廳、黃山管委會提交了有關文化遺產價值的補充材料(主要是圖片,最直觀),由張秘書長攜帶,直接到會上陳述。

值得一提的是,黃山管委會黃力群、陳素偉先生的朋友熊某準備了精美的摩崖石刻和黃山寺廟建築的照片。多年前據張崇禮先生講,泰國代表看了這些照片, 又聽了他現場的陳述後,馬上提議支持黃山也以文化遺產標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世界遺產委員會在1990年12月12日決定以自然遺產標準 (vii)、(x) 和文化遺產標準 (ii) 將黃山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文化遺產標準 (ii)指的是 「在一段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區域內人類價值觀的重要交流,對建築、技術、古蹟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30年過去了,我覺得把這點兒小事講講,還是有點兒意思的。到後來在曹南燕大姐倡議下,我們和教科文組織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了泰山、黃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證書頒發儀式。黃山申遺的故事就算畫了個圓滿的句號。

景峰:桑塞爾(James Thorsell)是加拿大人,當時在IUCN 總部(瑞士)工作,是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總管。他在世界遺產領域馳騁近20年,全世界大約150 處世界遺產的評估報告都由他籤字生效,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黃山之行是他第一次到中國評估考察世界自然遺產。因為工作關係,他來華的活動安排都是我和建設部的同事們落實。他的中文名字也是我在發接待通知時給起的,他自己不明白其中的含義,但挺喜歡。

前面說了,黃山申遺是我首次做。剛參加工作不久,尤為認真細緻。但受當時我國的發展階段和接待水平所限,有些小細節今天聽來還是蠻有趣的。

當時5月份,北京早晨還是有些冷。桑塞爾凌晨由日內瓦到達北京,當天轉機到屯溪。我已購好機票,同機旅行。但航班到達的時間提前,中間等待轉機也有幾個小時。他想找個地方休息,我也沒有經驗,接到後就安排在機場花園裡面的石板上小憩了。他也真棒,呼呼在首都國際機場空地裡睡了一覺,也沒著涼!

老桑屬於科學家類型的人,遇事基本不掩飾,直來直去。黃山評估考察的日程安排很緊湊,他也很高興。我當時20出頭,基本全程陪同。他來自北美洲落基山脈,爬山如履平地。記得當時黃山市裡給安排了一位女翻譯,但爬山跟不上老桑,所以我就上了。

那會兒出面陪同的是黃山市長季家宏和副市長張脈賢,管委會各位領導也都出面。5月的黃山,高山杜鵑盛開,為考察活動增色不少。老桑對黃山的一草一木,動物、地理、地質環境、保護管理機構、新開發項目都很關注。問題很多,也很細緻。

兩件事至今記憶猶新。一是考慮到他路途勞頓,後山幾處有泉水、瀑布的地方就打算不去了。但老桑堅持要走遍全山,我們只好小部隊隨同前往。路上他來了精神,跟我比誰爬山快。我小他30多歲,當然不服輸了。結果走得我也氣喘噓噓。他看全了,就很滿意。對黃山的保護和管理讚不絕口。這些他確實在評估報告裡也寫了。

還有就是考察白雲景區。記得白雲景區還在初級開發階段,我們安排只走一段。老桑對石匠們開鑿出的山路很有興致,一直走到盡頭。又跟石匠們攀談,誇讚他們的工作。最後我們只好安排在白雲景區簡單午餐,吃中式三明治。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很欽佩老桑的敬業精神。一句話,黃山申遺評估考察,我們盡心盡力,把黃山的遺產價值和保護管理水平完完整整地展示給了國際專家。後面他在報告中的總結就體現了當年考察的成績。這種親身經歷,不是在申遺文本中能說明白的。

黃山申遺所貫徹的指導思想是鄧小平同志所提「要打好黃山牌」的指示。可以說,申遺活動也是中國改革開發大局中的一個亮點。1989年中國所處的國際、國內環境大家都很清楚。黃山申遺成功為中國風景名勝區走向世界打開了一個窗口。這也是黃山申遺成功的歷史意義。

近些年全球的申遺熱也證明,黃山申遺的路子走對了。

景峰:上面提到,我到過黃山近10次了。申遺成功後,我又會同建設部的同事們於1993年10月舉辦了「中國黃山風景資源保護管理研習班」並親自授課。1998年9月, 我又帶領 IUCN 專家對黃山的保護狀況進行了監測考察。黃山被評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保護成功範例, 順利通過世界遺產監測。其間,黃山遭遇洪水襲擊,我在世界遺產中心動員了緊急援助,支持災後遺產保護項目。

1999年,藉助在教科文組織工作的方便,我曾給主管同事宣傳黃山的景觀價值。黃山風景區最終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首屆國際梅利娜-邁爾庫裡文化景觀保護與管理榮譽獎。這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獲此殊榮的風景名勝區。

近年來,我在世界遺產中心聯合世界旅遊組織 (UNWTO) 和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及科學院等,又積極推進黃山開展可持續旅遊保護與管理的活動。「黃山對話」這個題目就很好,可以繼續探討可持續發展的話題。可持續旅遊發展應該是黃山探討的主要課題。

黃山已經有了自己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品牌和平臺。比如跟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合作,跟歐洲一些國家類似遺產地的合作,都可以持續和深化。

後疫情時代,如何實現旅遊活動和遺產地價值展現的轉型,應該是需要重視的方向。希望黃山能有些新想法、走出新路子。

景峰:常言道:「三十而立」。今年是黃山申遺成功30 周年,借著慶祝的機會,搞個回顧與展望,對於提高對黃山自然和文化雙重世界遺產價值的認識,很有益處。黃山在過去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世人也有目共睹。

黃山文化歷史悠久,自古廣受讚譽,人文積澱豐厚。黃山以其奇峰、異石、怪松、雲海吸引無數的僧侶、隱士、詩人和畫家前來修道、創作,不但留下諸多宗教建築遺蹟,更是留下豐厚的文學藝術瑰寶,在中國的山水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黃山畫派,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至今仍在傳承。

三十年過去了。回顧這些人和事,依舊曆歷在目。滄海桑田,黃山依舊如故。我衷心祝願黃山世界遺產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芝麻開花節節高,更上一層樓!也祝願黃山的世界遺產工作能樹立新時期的新典範!

我自己從黃山申遺開始做世界遺產的工作,也30多年了。如今中國世界遺產數量居世界第一,自己多年來一直有所貢獻,感到很幸運。我很自豪偉大祖國繁榮昌盛,能讓自己趕上這個偉大的時代,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出一把力。

最後藉此機會向長期以來為中國世界遺產事業創立和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各主管部門、遺產地政府、保護管理機構、科研機構、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朋友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祝黃山的各位朋友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景峰簡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兼任「絲綢之路」系列跨境申報世界遺產項目協調員,工學博士。曾在中央編譯局和中國教育部工作。1992-1997年代表中國政府多次出席世界遺產大會。1997年入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景峰博士既有在世界遺產保護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與探索,又有在國際組織多邊外交的全球治理經驗。他的其他兼職包括:《世界遺產公約》能力建設項目和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ICCROM)協調員,世界遺產小島嶼國家能力建設項目協調員,主管全球多個世界遺產信託基金項目,亞太地區世界遺產2類機構和中心及UNESCO 教席主管。景峰博士的專著:《絲綢之路文化線路系列跨境申遺研究》2015年由北京科學出版社初版,2019年再版。此外,他與中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專家共同主編的《中國的世界遺產》一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3年再版),曾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他參與編寫的教材《世界遺產與年輕人》(World Heritage in young hands),1999年由教科文組織以英、法文出版,目前在全球以50 種語言出版,中文版2001年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

相關焦點

  • 閃電闢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中心」開展青少年活動 文旅...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3日訊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在國家文旅部官網發布「關於某『中心』組織開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青少年教育計劃文化和旅遊部——尋找少年非遺傳承人』活動的聲明」。聲明稱,近日,網絡上出現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中心」名義,組織開展「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青少年教育計劃——尋找少年非遺傳承人活動」。宣傳中,該機構聲稱自己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下的教育領域國際性組織與協調機構」,提出將遴選優秀少年非遺傳承人,授予國際藝術人才認證稱號,組織優秀作品到世界各地進行非遺傳承主題藝術展演 。
  • 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 張嘉玉】11月22日,小雪節氣到來,環球網文化頻道專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還原二十四節氣申遺的現場,「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讓世界各國各民族朋友了解到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古人天才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了解到中國文化與眾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分享我們民族文化的魅力,這是特別重要的。」
  • 喜訊,太極拳申遺成功
    喜訊喜訊,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山西:平遙電影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大獎
    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了2020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獲獎名單,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的平遙電影宮榮獲「2020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優秀獎。圖為平遙電影宮。平遙國際電影展/供圖平遙電影宮為平遙國際電影展的舉辦場地,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產業園區研究中心廉毅銳團隊設計,由平遙古城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廢棄工業用地——始建於70年代的平遙柴油機廠改造而成。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
    12月17日晚,在牙買加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和「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中國武術太極拳申遺成功
    圖為河南焦作陳家溝歡慶申遺成功現場,無人機編隊升空展示「世界,從此太極」的字樣。 李明明 攝中新網鄭州12月18日電 (李明明)17日晚間,中國武術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20:3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40,將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當地時間1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召開第15屆會議,宣布新加坡小販文化等42個申遺項目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自2015年新加坡植物園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該國第二次申遺成功。
  • 申遺成功的日本島展覽內容引爭議,韓國上書聯合國要求除名
    2015年,「軍艦島」作為日本「明治工業革命遺產」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時世界遺產委員提出了一個條件,即日本須要「完整講述相關歷史」,日方也做出了承諾。然而到了2019年,日本在未與韓方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報告,避開「軍艦島強徵勞動」的說法,試圖隱瞞歷史。
  • 中國再添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拳十二年的堅持,終於申遺成功
    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國家,更是世界第一。自2004年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我國都在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至今,我國共有42個項目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7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4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
  • 日本的23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你都知道麼?
    神山、偏僻的島嶼和古老的城堡都是日本的世界遺產。在訪問日本之前,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但這是一個令人備受尊敬的區分。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各地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景點稱號,該名單基本上是一個聖杯,囊括了從自然奇觀到具有文化意義的旅遊目的地。
  • 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將銘記這一時刻,從河南焦作起源的太極拳,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分子。消息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非遺代表作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歷經十餘年申遺成功!熟悉的太極拳,你真的了解嗎?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在線上召開。北京時間17日晚佳訊傳來,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在中國幾乎隨處可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運動,除了已經成為人們強身健體的重要選擇之外,還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內涵。
  • 滙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嘉許「滙豐永續鄉郊計劃」
    原標題:滙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嘉許「滙豐永續鄉郊計劃」   滙豐宣布,荔枝窩鄉郊文化景觀榮獲
  • 圈粉4億的頂流IP:12年等待 太極拳申遺成功
    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歷史將銘記這一時刻,從河南焦作起源的太極拳,正式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分子。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蠶桑絲織...
    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養蠶源自中華先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絲織是對機械和數學的探索。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5000多年來,它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來源標題: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世界關注。
  • 圈粉4億人的頂流IP:「中」了 太極拳成功申遺
    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人們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徐宏星 攝) 激動人心的消息從萬裡之外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5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5分),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決議,將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歷經12年的艱難坎坷,終於申遺成功,成功
    太極拳終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並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上,太極拳確定申遺成功!當然,這是中國的太極拳,和韓國沒什麼關係,和印度也沒什麼關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是有點不爽,再加上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所以我們申報的包括太極拳在內的12個項目被認為翻譯不過關、概念模糊而未能進入申遺的評審階段。
  • 陳家溝點燃世界「贊」火 全國大屏接力共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傳來喜訊: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和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