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2021-01-20 環球網

【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 張嘉玉】11月22日,小雪節氣到來,環球網文化頻道專訪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還原二十四節氣申遺的現場,「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讓世界各國各民族朋友了解到中國二十四節氣中古人天才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了解到中國文化與眾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分享我們民族文化的魅力,這是特別重要的。」

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

與世界共享二十四節氣的文化魅力

環球網文化頻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作為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的團長,現場的情形是怎樣的?

馬盛德:我當時是文化部非遺司主持工作的巡視員,受文化部黨組的委派,以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會議是在位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非洲聯盟會議中心召開的。另外,中國民俗學會是註冊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NGO機構,還有大概十位專家學者作為非政府組織代表到現場參會共同見證。

會議開始,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一個一個介紹各國申報的項目,播放我們二十四節氣的申報片、文本等,不少國家的代表對二十四節氣表達了認可和讚美,非常地順利。大會主席最終落槌宣布,經討論「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的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予以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時心裡是非常喜悅的,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

環球網文化頻道:在聯合國搭建的國際平臺,文化交流的氛圍是怎樣的?

馬盛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會議場合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平等,成員國之間一律平等,只要你把寫有國名的牌子立起來,他就給你發言的機會,讓每個代表充分地表達。聯合國教科文非遺申報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讓各國各民族分享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所以文化共享是非遺申報的核心。而不是誰多誰強,不是競爭和比賽。讓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朋友了解到二十四節氣這個遺產所體現出的中國人天才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了解到中國文化與眾不同的文化表現形式,分享我們文化的魅力,這是特別重要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國際層面來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也是強烈的意識到了全球化、工業化在給人類帶來這樣一個優越成果的同時,我們許多文化遺產在消失,文化多樣性減少,個性化銳減。人類的文化非常豐富多彩,需要相互了解,也讓我們有更多的選擇。遺產在分享當中消除了隔閡,因為遺產的共享,大家和諧在一起,彼此相互尊重,這是遺產最大的價值。

可見地表達非物質的二十四節氣

申報文本要做到讓人一看就明白

環球網文化頻道:為什麼選擇二十四節氣進行申報?

馬盛德:2005-2009年非遺普查統計我們國家有87萬項海量的非遺資源。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是我們形成的重要的非遺保護制度,由下至上申報,最後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選擇最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項目,向聯合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二十四節氣的代表性、影響力和典型性是無可置疑的,沒有一個遺產能像二十四節氣一樣涵蓋這麼豐富的內涵。古人利用圭表觀測日影,得出具有科學性依據的觀測結果,逐漸誕生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形成國家的曆法指導社會生活。二十四節氣在人們的實踐中,產生時令、物候、民俗、歌謠等豐富的內涵和文化表現形式,在全國有10個二十四節氣代表性傳承保護社區,體現了二十四節氣的整體性。

環球網文化頻道:選擇二十四節氣來申報有哪些難點?

馬盛德:長城、故宮是我們看得見的,二十四節氣是我們看不見的、無形的。這些特別體現非遺特性的項目如何表述清楚,實際上難度很大。聯合國非遺申報有五個大的類別,其中有一類是「有關宇宙和自然界的知識與實踐」,二十四節氣非常符合這樣的類別。我們申報的時候,全稱是「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

文本的製作是非常地艱難。這麼豐富的內涵要表現在申報書中,就要用凝練清晰的文字通俗易懂地表述出遺產的價值。文化部非遺司組織了歷史、民俗、天文力學、氣候氣象等各領域的學者專家,還得有非遺保護的專家用教科文關於非遺的語境和術語表達出來。

二十四節氣勾起海外華人的文化記憶

申遺成功喚醒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嚮往

環球網文化頻道:二十四節氣申報成功後,我們是如何進行保護與傳承的?

馬盛德:申報通過以後,代表團有一個發言機會,除了感謝和喜悅,中國政府也對這樣優秀的非遺項目做出莊嚴的承諾,要對項目進行很好的保護,制定了行動計劃和保護規劃。政府要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個國際平臺莊嚴承諾、宣誓對遺產項目的保護,這是聯合國教科文設立代表作名錄最大的目的。項目申報成功以後有一個十年行動計劃,要在十年的時間周期完成實施項目的保護。我們的十年行動計劃也非常詳細,各個保護單位都有自己的計劃和步驟,根據當地實際實施保護。國家層面要來進行監督、推動相關的工作。

目前,在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直接領導下,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協調單位,中國農業博物館作為牽頭單位,協同相關社區、群體於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組」,聯合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五年保護計劃(2017—2021)》,並共同約定了彼此的責任和義務。以中國農業博物館和中國民俗學會為代表的社團群體長期從事「二十四節氣」的相關文獻、傳統知識及民俗實踐的保存和研究工作,將為該遺產項目的保護提供智力支持,分別負責徵集、收藏、展示和研究、宣傳、弘揚等工作,承擔起專業機構和專業學會的責任。

環球網文化頻道:隨著申遺的成功,二十四節氣也越來越深入人心,您感受到了哪些變化?

馬盛德:二十四節氣媒體關注度非常高,幼兒園、小學開設二十四節氣知識的科普,還有好多出版物,用童話形式來解讀二十四節氣。藝術家也被激發了創作靈感,用舞臺、美術、音樂的形式表現二十四節氣,國內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也勾起了很多海外華人的情懷,重新喚醒他們心靈深處的文化記憶。大眾層面通過二十四節氣進一步提高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激起了熱愛傳統文化的熱潮。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

專家簡介

馬盛德,撒拉族,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副司長、巡視員(主持工作),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現任國家非遺展示保護基地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向聯合國申報「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少數民族舞蹈學會副會長,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特聘、客座教授。

相關焦點

  • 我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大家怎麼看待?
    二十四節氣根據文獻記錄,商代在中國中部平原出現了春,夏,夏,秋,冬四個節氣,周代出現了八個節氣。 3000多年前,中原地區開始使用圖歸法(標準表)來測量膠片。夏至為了更好地便於人們對二十四節氣的記憶,不忘中華文化,因此智者們編寫了許多歌謠詩詞,最讓人喜愛的便是如下這首:二十四節氣歌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而這一切,被人們一點點編組到時間的譜系中,形成「七十二候」,即把二十四節氣的每個節氣一分為三,分別選取三種物候作為標誌。「發展到這個階段,中國人已經通過對天文地理的觀察,完全地掌握了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值得保護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鬥轉星移,時光進入21世紀,中國社會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儘管如此,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仍得到人們的重視。
  • 24節氣申遺成功已經四周年,科技日益代替人力,24節氣你還需要嗎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評選標準主要有兩個,其一為具有傑出的文化代表性,對有關群體和文化多樣性具有特殊價值;其二為需要保護的緊迫性,特別是因面臨社會變革等因素缺乏保護而將消失的文化藝術形式。今天是24節氣申遺成功的整整第四年,農業生產逐漸的科技化,24節氣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影響逐漸縮小,24節氣你還知道是哪些嗎?你還需要24節氣嗎?
  • 中國太極拳申遺成功 400架無人機共舞讓太極美出天際!
    央廣網焦作12月20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張浩)2020年12月17日,中國太極拳正式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作為河南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此次申遺在河南、在焦作溫縣受到廣泛關注。
  • 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 理由太扯了!世界非遺中國都有哪些?
    【中國象棋已被印度申遺6次】你沒有看錯,印度在向聯合國申遺中國象棋,而且已經申請了6次,雖然次次都被駁回。聯合國反對的理由很簡單:「漢字認識不?」的確,中國象棋上面的兵種可都是用中國漢字註明的。印度為何敢公然覬覦?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成功,新京報對話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和陳氏太極拳傳人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關注。
  • 新加坡小販文化申遺成功
    當地時間1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召開第15屆會議,宣布新加坡小販文化等42個申遺項目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自2015年新加坡植物園成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該國第二次申遺成功。
  • 成功申遺背後:文旅融合讓浙江良渚文化「活」起來
    7月6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浙江良渚古城遺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5處、全球第1102項世界遺產。回望良渚83年考古之路,25年申遺之路,人們翹首期待的這一時刻終於到來。
  • 文化評析:太極申遺、盲盒出海背後是立體的中國
    太極申遺、盲盒出海背後是立體的中國【文化評析】太極拳申遺成功;盲盒出口超過120個國家,出口額同比增長400%——兩則「風馬牛不相及」的新聞,其實有著共同指向時至今日,在凡爾賽宮等歐洲的宮殿裡,還可以看到大量「中國元素」,一窺當年「中國風」的熱度。然而,很多歐洲民眾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層面上。關於中國文化,京劇、功夫、絲綢、瓷器、茶、龍、太極、紅燈籠,就是他們提及最多的詞彙。中國文化當然不只有傳統文化,中國形象也不應該簡化為傳統文化裡的那個「風雅中華」。
  • 向世界邁出「武步」!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全球習練者近4億人,太極拳成功申遺】12月17日晚,傳承至今已有近400多年歷史,現已傳播到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近4億人,被稱為風靡全球的「世界第一健身運動」的太極拳成功申遺,太極拳也因此成為我省第一個牽頭申報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談黃山申遺
    )、徐景源(右一)在一起世界遺產證書、中國世界遺產標牌頒發儀式1990年,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總管桑塞爾在黃山考察1998年9月,景峰(左)和IUCN專家莫羅伊博士(右)在黃山考察世界遺產保護狀況中國文化人物(記者 蘇晴)今年是黃山申遺成功30周年
  • 題: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武術太極在兩年內發生的「連環掌」大事記,從裝備、運動到文化,讓國內各界人士興奮不已,紛紛認為世界向太極張開了「熱情相擁的臂膀」,就看太極以怎樣的風格和特色與世界共舞。他認為:「太極拳申遺成功體現了世界對中華文明成果的承認與尊重,還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為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傳承和發展贏得了新的契機。太極拳由此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接下來我們需要在國際文化傳播方面進行細緻長遠的布局。」
  • 「二十四節氣」:承載先民智慧,見證歲月滄桑
    時間:2016年11月30日下午;地點: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會議中心;事件:第十一屆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如何與世界共舞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還需「冷思考」
    新華社發武術太極在兩年內發生的「連環掌」大事記,從裝備、運動到文化,讓國內各界人士興奮不已,紛紛認為世界向太極張開了「熱情相擁的臂膀」,就看太極以怎樣的風格和特色與世界共舞。他認為:「太極拳申遺成功體現了世界對中華文明成果的承認與尊重,還展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為太極拳在世界範圍的傳承和發展贏得了新的契機。太極拳由此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名片』。接下來我們需要在國際文化傳播方面進行細緻長遠的布局。」
  • 申遺成功!接下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方向是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太極拳申遺是我們期盼已久的,申遺成功感到很激動,很興奮!」75歲高齡的朱天才先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12月17日晚,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他激動地對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說。
  • 喜訊,太極拳申遺成功
    喜訊喜訊,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同批還有哪些國家申遺成功?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最終共有35個新項目被列入名錄(冊)。除了太極拳和送王船,還有哪些國家的項目今年申遺成功?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人類獨具特色的文化瑰寶,蘊含著一個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北京時間2020年12月17日晚,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在線會議上傳來消息:太極拳被正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對河南省焦作市來說,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好消息。
  • 陳家溝點燃世界「贊」火 全國大屏接力共賀太極拳項目申遺成功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太極拳的申遺成功,頓時在全國上下掀起了慶祝的熱潮。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哈爾濱、成都、重慶、西安、天津、鄭州、焦作等十餘座城市聯動響應,發起了「點亮全國多城地標」大屏接力行動。
  • ...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總數位居第一 2020-12-19 14:24:07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申廣俊近年來,太極文化發源地河南深入推進黃河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重點將太極拳作為黃河文化的頂流IP進行推介挖掘,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太極文化,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富有成效的「河南貢獻」。焦作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申遺成功為新的起點,積極推進「世界太極城、中原養生地」建設,充分發揮太極拳在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的獨特優勢,打造國際太極文化交往研習傳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