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世間福報,從善待父母開始

2020-12-18 國風講壇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中有言:「父母恩德,無量無邊,不孝之愆,卒難陳報。」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難以報答分毫,何況是對父母不敬不孝,這樣的罪行更是不可言說的深重。

都說「百善孝為先」,孝順,是善良的根本,也是一個人福報的來源,父母就像大樹底部的根,而我們就是那樹上的枝葉,只有根穩才能枝繁葉茂。老人常說:「孝順孝順,孝了才會順。」原來,一切不順皆有因,善待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孝順父母,體現個人的人格魅力

一個孝順父母的人,自然是一個人格健全的人,這樣的人必定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生活當中,人人都希望結交人品好的人,而孝順父母、對父母畢恭畢敬的人,其人品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相反,如果一個對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感恩孝敬的人,又怎會對他人真心相待呢?孝順父母的人,在平時生活中對父母噓寒問暖、溫聲細語,在別人看來就會認為這樣的人特別可靠,似乎有一股強大的人格魅力吸引人不自覺地想要靠近,人緣也會越來越好。

孝順父母,能夠提升貴人運

生活當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有貴人相助。但是,要想得到貴人的幫助,光有能力是不行的,還要有好的人品,而判斷一個人的人品如何,最基本的標準就是看這個人對待自己的父母如何。如果一個人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是非打即罵的態度,那這樣的人可想而知對待他人更不知道感恩,幫助這樣的人毫無意義,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辛苦提拔的人會是一個白眼狼。孝順父母的人,會讓人感覺很靠譜實在,善待父母的人,一定是一個懂得感恩、知恩圖報的人,幫助這樣的人,會讓人覺得自己的付出與提攜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貴人也欣賞這種人的人品,自然會樂於伸出援手。

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古往今來,人們都崇尚孝道,畢竟孝順是一個人高尚人格的基本條件。古代皇帝選拔官員,都會事先考察這個人的人品,而首要條件就是看這個人孝不孝順,所以古代從民間選拔的官員很多都是很有口碑的孝子。農村老一輩的人常說:一個不孝順的人是做不了大官的。的確,因為沒有父母的福運相助,這樣的人是登不了高位領導眾人的,否則也會不能服眾,誰又會甘願敬佩和臣服於人品差的人呢?

孝順父母,是一個人人格魅力的體現,吸引人們想要靠近、結交,讓人們從心底裡不自覺地欣賞、敬佩,也吸引貴人心甘情願地出手相助,讓自己貴人運越來越佳。

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福氣的人,就從善待父母開始吧!孝順父母,是一個人最大的福報。

歡迎關注和轉發,傳播正能量,小小點讚,積德行善。

相關焦點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譯文對照翻譯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原文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於子。有大增益。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無戒與戒教授。
  • 佛說母親擁有世間十種高貴的品德
    佛告阿難說:「如果是男人,活在世間的時候,經常會到寺院裡聽經聞法,恭敬禮拜佛法僧三寶,聽經聞法以後,就會修行和念佛名號。所以他的骨頭顏色白而且重。這個世間的女人呢,她們的智力相對欠缺,容易被情感所困,認為生男育女,是女人們天經地義的事!她們每次生一個孩子,都是依賴乳汁來養活孩子的。乳汁是由血變成的,每一個孩子要飲用母乳,八斛四鬥。
  • 佛說: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事父母如活佛,何愁福報不臨門
    佛安慰他:「放心吧,孩子,我早已安排好一位菩薩在人間,只為了保護你、照顧你、愛你。」小孩停止哭泣地問:「菩薩叫什麼名字呢?」佛笑著說;「名字不重要,你可以簡單地叫她媽媽。」是啊,我們的每一位父母都是活佛菩薩,所以佛家有句口頭禪:「在家孝父母,何必遠燒香」。
  • 佛說: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的生命都有前世,今世和來世,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一場因果,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一個人的因果通達三世,因緣成熟,就要接受自己的果報。我們古老的文化中,早就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一個人的行為,就會產生因果,只有種善因才會有善果,而有些事絕對不去要去做,會受到因果嚴厲的懲罰,這四種行為,最損自己的福報,因果不虛,一個也不要去做。一、不孝父母。
  • 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
    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的相,是業力變現的。相的好醜,就是善惡業的現前。俗話常說: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眾生的相貌為什麼長得不一樣?心不一樣,對於一切事物的想法、看法不一樣,所以相貌不一樣。相貌是福報,福報大的人,一看那個相就好,福相。佛說「相隨心轉」,這個話是真的。
  • 佛說:「命苦福薄」之人,做好這3件事,增福無量!
    先天無福,可以靠後天修福。只要有心改變,任何時候都不算太晚。人也不要害怕吃苦,沒有苦哪裡來的甜?其實吃苦也是在幫你消業,人之所以活得不順心,是因為福報不夠、業障重,需要「吃苦了苦」,也需要積德修福。有些人覺得自己命不好,就天天跑寺院燒香拜佛,希望慈悲的佛菩薩能救度自己。其實誰也幫不了你,信佛不是迷信,信佛是相信因果。
  • 父母千萬別把孩子的福報提前用光
    父母千萬別把孩子的福報提前用光了。 世人皆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殊不知,世人之福,皆有定數,福報享盡,災到人亡。如此一來,人之福報則綿長不盡矣。 每一個活在世上的人,能活在世上,是因為他有福報。 如果他的福報盡了,不論是升鬥小民,還是帝王將相,皆命終。 今人多無知,不孝父母,不敬長輩,唯獨溺愛子孫。 從小就給孩子錦衣玉食,嬌生慣養,衣食住行,皆是最好。
  • 福報好的人,有這四個特徵,有沒有你?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生命是連續的,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的因果,每個人的命運和吉兇禍福,都不會無緣無故,佛家有言: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每個人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都會為自己人生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祝天下母親節日快樂!吉祥如意身心康寧!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大正藏 No. 684)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是世間無上福田。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諸比丘有二子。所生子所養子。是謂比丘有二子。是故諸比丘。當學所生子。口出法味。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經典簡析 本經文字簡潔凝練,宣說了父母養育子女的慈悲恩德,開示了孝順之道。
  • 如何為父母家人祈福,方是正信?佛說要這樣做
    尤其是在家庭倫理觀念、孝道文化特別強的東方,為父母、為家人祈福而正信邪信者比比皆是。那麼,我們該怎麼樣為自己、為父母、為家人祈福呢?奉持正信、拒絕邪見呢?南傳長部《屍迦羅越經》、《長阿含·善生經》中都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如是聞,佛住王舍城竹林精舍時。
  • 這四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沒有你!
    就是說雖然佛菩薩慈悲平等,善待、救度一切眾生,但是並不是每一個眾生今生都有善根福德與佛結緣的,不是佛不渡,而是有眾生因緣未到、佛緣尚淺,暫時與佛無緣,這樣的人,你就是再用力度他、點撥他,也是徒勞。障深慧淺、佛緣淺薄,他是根本聽不進去你說的話,甚至易生詆毀情緒,那就造業了。什麼樣的人暫時與佛無緣?業障深重、不明因果、善根不足之人。
  • 佛說:這4種人,與佛無緣,佛也不渡,希望不是你!
    菩薩有心渡人,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得渡,不是每個人都與佛有緣,有善根、有大福報。沒有善根的人,他根本不聽聞正法,甚至心生詆毀,誹謗三寶,障深慧淺,這樣的人苦海輪迴、不得解脫。所以佛門說: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佛菩薩有心渡你,但你非不聽佛的話,那就沒辦法了。你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
  • 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兩個特質者,註定是有大福報的人,很準!
    曾經,有一位高僧說:身上有這兩個特質者,註定是有大福報的人,很準!這位高僧,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聖嚴法師。法師所說的兩個特徵,就是——特質一:有一顆孝心聖嚴法師: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上說:「世間大地被稱作是最重的,悲母的恩情比大地還要重。世間須彌山被看作是最高的,悲母的恩情比須彌山還要高。」所以,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
  • 出家需要很大的福報,是真的嗎
    但這也是特殊時期的慈悲方便在社會秩序正常的年代裡例如在唐朝佛教繁榮的時期裡並不是誰想出家都能行的出家,是需要很大福報的非佛法器,佛不許度。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悉達多太子想要出家求道,他的父親淨飯王也是想盡各種方法阻攔,親情最難捨,作為父母希望孩子按世俗標準工作、成家、生子,作為父母放下不對子女承歡膝下的執著,這些也是人之常情。在現代普遍少子化甚至獨生子女的社會中,如果能有緣投生在佛化家庭,如果能夠擁有開明的父母,能夠同意子女出家,那真的是幾世修來的因緣和福報。
  • 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
    世人都想得到福報,兒女都好、皆有前途;父母長壽、福氣安康,但是要想得到福報、無災無難,就要做行善積德之事,千萬不能做損人利己的壞事,正如佛說:這五件事,最能為自己積攢福報,功德無量,看看你做過幾件?父母之大恩大德,終身也難報萬一,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孝,還怎麼會去愛護別人、尊重別人?就簡直便如畜生都不如了,更沒有資格做人了。孝,是人的本性,就好比父母愛孩子一樣,都是本性的流露,自然而然的沒有任何條件。如果對父母不孝,便是違逆本性、違背良心,倒行逆施!老話常說:「千裡去燒香,不如回家敬父母。」
  • 「相貌」裡面藏著「因果」,也是福報的表現
    善惡到頭終有報,因果從來不用忙,因果業力不但會影響一個人的運勢,我們的相貌也會被因果業力所影響。為什麼說慈眉善目,慈悲的人,就會顯現善的相,這就是相由心生的道理,所以說一個人的相貌,也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個人的福報。
  • 相貌是福報,有福的人一看那個相貌就不一樣
    淨空老法師慈悲開示【經云:輪王亦有三十二相,而不及佛,即此意也。】佛出現在世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轉輪聖王也有三十二相,也有八十種好,但是這個相比不上佛那樣的殊勝,沒有佛那樣的明顯清晰。相貌是福報,有福的人一看那個相貌就不一樣。
  • 佛說:善積口德,簡單一句話也會有損福報,這幾種話千萬別說
    其實,說話是門藝術,裡面有太多學問,這裡先不去太過深究,但是以下幾種話,需要儘量提醒自己不要去說,會大大損害你的福報,甚至帶來一些無妄之災。01不說他人是非長短善於搬弄是非的人,往往是讓人想遠離的「小人」。
  • 增加自己的福報,光靠拜佛是沒有用的
    有善因才能得善果,只有種下福的種子才能得到福報的果,修行不離世間覺,不能脫離生活,我們日常的起居都包含著禪意的存在。學佛是為了改變自己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華,通過佛法的燻修,讓自己的認識重新得到提煉,知道世界的無常。
  • 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人間是苦海,煩惱無窮,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間傳法,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能以此修得福報。福報能使人遠離煩惱苦厄,家世風光,財源廣進,子孫孝順,因此人人都以為得福就是好事,福報來得越快越好,因為福報來得越快,受的苦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