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央行數字貨幣DCEP錢包的截圖,引爆了近期的股市。超過14支股票收穫一個或多個漲停板,有的最高周漲幅高達51%。但很快,多家上市公司就發布澄清公告,稱自己的主營業務與數字貨幣無關。
(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正文共:2945 字閱讀時間:9 分鐘
題圖:主題配圖
來源:一本區塊鏈
ID:yibenqkl
防騙說479:炒作央行數字貨幣來自防騙大數據00:0010:47
當然,也有公司主動蹭熱點,哪怕它們的業務,與數字貨幣隔得有點遠。不止如此,資金盤、交易所,都蹭上了DCEP的熱度,遍地是「李鬼」。DCEP還未真正落地,各方勢力就已經開始群魔亂舞。
1、蹭熱點
4月11日,一張法定數字貨幣錢包測試圖在網上出現,很快引發了外界關注。
嗅覺最靈敏的,無疑是資本市場。
網傳相關測試圖
4月13日,數字貨幣概念板塊正式開啟上漲行情。
4月13日至4月20日,整個數字貨幣概念板塊整體漲幅高達13%,僅4月20日一個交易日,淨流入資金就達到了9.94億人民幣。
在此期間,金冠股份、眾應互聯、廣電運通、恆寶股份、朗科科技、飛天誠信、匯金股份、瀚葉股份、數字認證、四方精創、海聯金匯、聚龍股份、高偉達、金財互聯等股票,均收穫有一個或多個漲停板。
數字貨幣概念股走勢(4月15日)
其中,匯金股份漲幅最大,股價漲幅高達51%。而飛天誠信股價漲幅達到28%,廣電運通漲幅26%,瀚葉股份漲幅20%。其餘個股漲幅均超過10%。
然而,一本區塊鏈調查發現,在數字貨幣概念股大火的背後,被納入數字貨幣概念股範疇的某些公司,其實跟央行數字貨幣毫不相干。
有的公司,是被動「蹭熱點」。
被視為「數字貨幣概念股龍頭」、連收三個漲停板的匯金股份,就是其中的代表。(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相關公告聲明
4月17日,匯金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現有主營業務中並未涉及數字貨幣相關內容,公司截至目前尚無數字貨幣相關業務收入,且公司未參與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工作。
另外兩支大漲的數字貨幣概念股高偉達和古鰲科技也相繼發布公告,撇清與央行數字貨幣的關係。
但是,投機者卻對此視而不見。就在澄清公告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4月20日),匯金股份再次漲停。
「你說沒有就沒有?我不要你覺得,我覺得你有你就有。」有投機者在論壇上表示。
還有一些公司,是主動蹭熱點。
以瀚葉股份為例。
公開資料顯示,瀚葉股份是一家業務範圍為農藥原料藥及其製品、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傳統行業公司,由於所處行業產能過剩,近年來開始進軍文化娛樂和網路遊戲領域。
一家生產獸藥的A股上市公司,為什麼會被歸入數字貨幣概念股呢?
原因是其2019年10月在互動易平臺上回復參與者的一則信息。公司稱,通過持有趵虎基金部分股權,間接投資了比特幣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
再以四川成渝為例。
四川成渝是一家投資、建設和經營管理收費公路的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為工程施工、公路沿線廣告區位租賃、服務區經營等。
四川成渝通過參股四川信託有限公司,間接參股區塊鏈企業西安紙貴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從而蹭上了數字貨幣概念。
而曾經的「發幣第一股」奧馬電器,也再次踩在了數字貨幣概念股大漲的步點上。(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2018年,QOS項目作為幣改試驗區首發幣種在FCoin上線。
FCoin網站截圖
QOS白皮書顯示,其大部分團隊成員都有上市公司奧馬電器的背景,投機者投資QOS也是看重其上市公司背景。
不料QOS上線4天,幣價暴跌85%,奧馬電器被指發幣割韭菜。
兩年後的今天,FCoin交易所已經崩盤,奧馬電器卻仍能再次站在數字貨幣概念股的風口上。
「我炒的就是概念,能賺到錢就行。」一位股民表示。
2、冒牌貨
看到央行數字貨幣的火熱,投機者和騙子蠢蠢欲動。
近日,一些打著DCEP旗號的騙局浮出了水面。
4月18日前後,在不少炒幣群裡,一條煽動性十足的消息被反覆刷屏。
在這條消息裡,發布人聲稱「央行數字貨幣已正式開啟,每天限量註冊」「7天發放10億DCEP」,同時提供兩個下載註冊連結,儼然是官方代言人的形象。
QQ群裡的假消息
幾乎與此同時,一張大紅底色的海報圖出現在了眾多QQ群裡。
在這張海報上,兩行白色大字非常奪目:「為央行數字貨幣 DCEP國際化打Call」。下面是一個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打開的頁面,與打開上述假消息連結後的一模一樣:你會下載一個叫做「DCEP.AI」的APP。
這個APP,是一個在2019年11月份就曾經出現過的冒牌貨。
當時,媒體對央行數字貨幣掀起了一波報導熱潮,一批冒充DCEP的數字產品開始魚目混珠,「DCEP.AI」就是其中一員。
當時,它甚至稱,自己是「央行官方發行」。
相關闢謠信息
2019年11月13日,央行火速公告闢謠,表示未發行法定數字貨幣,也未授權任何資產交易平臺進行交易。
此後,各種冒牌產品短暫地消失了一段時間。
如今,它們又改頭換面,捲土重來。
無獨有偶,一本區塊鏈在Etherscan網站上搜索「DCEP」,發現了不下15種ERC20代幣。
它們的名稱很相似,有的甚至直接以「DCEP」冠名。
很顯然,央行不可能會將自己的數字貨幣放在以太坊上。這無疑是一些開發者的引流炒作。(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3、炒作
與DCEP相關的域名,早就已被搶註一空。
搶註潮是從2018年3月9日開始的。那一天的上午10時,原央行行長周小川公布央行數字貨幣名為「DC/EP」,並解釋其為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的縮寫。
10點之後,域名註冊網站上顯示,以DCEP開頭的域名(包括「.com」 「.cn」 「.net」 「.top」 等後綴在內),已被全部註冊。
如今,在DCEP即將落地的消息出現後,對DCEP域名的炒作再次開始了。
在阿里雲域名查詢頁面上可以看到,有部分以DCEP開頭的域名正在出售,其中DCEP.TOP、DCEP.WANG這兩個域名的售價均超過50萬。
阿里雲DCEP域名查詢頁面
一本區塊鏈調查發現,正常狀態下,在阿里雲註冊.top的域名,第一年的管理費只需9元。而DCEP.TOP域名售價已經達到50萬,如果成交,可謂一本萬利。
「最近DCEP的域名又火起來了,很多人過來找我詢價。」域名投資者劉曉東告訴一本區塊鏈。
他正在為手中的30多個DCEP相關的域名尋找買家。
「希望有一天,DCEP開頭的域名會像阿里巴巴開頭的域名那樣值錢,那樣我就發了。」他表示。
炒作DCEP的不止是域名投資者。在百度搜索欄輸入關鍵詞「DCEP下載」,可以看到大量帶有「央行數字貨幣」「DCEP「字眼的APP推廣信息。
這些APP大多是掛羊頭賣狗肉。
櫻淘APP
以一個名為「櫻淘(cherry mall)」的APP為例。在宣傳文案中,這個APP聲稱其」NFC碰一碰支付「功能支持央行數字貨幣支付。
然而,一本區塊鏈在與「櫻淘」APP的宣傳人員溝通後發現,這個聲稱是「多維聚合生態平臺」的APP,模式與拉人頭傳銷無異,而其真正的核心業務目前甚至尚未上線。
不僅如此,「DCEP」也成了礦機宣傳的噱頭。
一本區塊鏈注意到,在不少貼吧的礦機推薦貼子裡,都出現了所謂的「DCEP礦機」。
然而,眾所周知,央行數字貨幣並非建立在去中心化挖礦系統之上,並不存在「DCEP挖礦」。(本文轉自防騙大數據:FPData)
所謂的「DCEP礦機」,無非是一場騙局。
從數字貨幣概念股到假代幣、資金盤,圍繞DCEP的各種炒作手段層出不窮。即使央行和上市公司接連發布澄清公告,投機者們仍無動於衷。
在他們眼中,DCEP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炒作趁機割韭菜撈到錢...
(原標題:央行數字貨幣遭瘋狂炒作:概念股一周漲51%,假APP號稱7天發行1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