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足智多謀,卻阻止不了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是無情還是另有隱情

2020-12-24 含沁說歷史

提到劉邦,我們都知道他在與西楚霸王「項羽」之爭上,扭轉局勢,反敗為勝,建立西漢。

在我們眼裡,劉邦是個聰明人,但是這樣聰明的一代帝王,卻為何單單保護不了自己最愛的女人「戚夫人」?

這究竟是帝王無情,還是另有隱情?

劉邦還一事無成的時候,娶了正室妻子呂雉。之後成了漢王,又納了戚姬為妃。

按道理來講,不管劉邦再怎麼寵愛妃子,也不該對原配夫人動任何歪心思。

可是偏偏劉邦在成為天下之主後,不僅厭棄了呂雉,而且還想著把原本屬於呂雉兒子的太子之位給了戚姬的兒子。

《留侯世家》記載:

戚夫人生有一子,名如意,被封為趙王,劉邦寵愛戚夫人,欲廢太子劉盈,改立如意。

所以早就對劉邦感到心灰意冷的呂雉,一直都對戚姬抱有很大的敵意

劉邦那麼聰明的人,對此當然心知肚明。

對於自己心愛的女人,他當然是給他留好了後路。只可惜,戚夫人卻非要作死,白白搭上自己的一條性命。

劉邦在自己臨死前他讓對呂雉有大恩的周昌來照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

同時,劉邦還在訓誡劉盈的《手敕太子文》中,讓劉盈關照自己的弟弟,「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

還有一次劉邦刻意提醒戚夫人:"我想要更換太子,但因四位老臣的輔佐,太子已羽翼豐滿,難以撼動。"

言下之意就是說,呂雉的力量不是戚夫人能對抗的,或許看到戚夫人聽得一知半解,劉邦又接著說了一句:"呂后真而主矣"。

這次就說得非常明顯了,就是在告訴戚夫人,今後呂雉就是她的主子,想要繼續存活,最好聽話,別鬥了。

雖然劉邦並未明說讓戚姬以後乖乖臣服於呂雉,但是以戚姬的聰明程度,又怎麼可能會不明白他的用意呢?

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她明明有機會帶著兒子到一個小國裡去當老大,她非不去。

結果劉邦逝世後,她立即便遭到了呂雉的處置。

雖然當時呂雉逼著戚姬到永巷中去舂米,但是起碼算是給她留下了一條性命。如果戚姬能夠忍辱負重的話,未來也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但她確實是沒有政治頭腦,作了一首《舂歌》:「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裡,當誰使告女?」

呂雉聽了戚夫人的抱怨後,內心憤怒無比。

心想:沒殺你已經不錯了,你還想依靠在外的兒子報仇嗎?

於是,呂雉「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燻耳,飲瘖藥,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所以,不是劉邦無情,也不是沒有給她留後路。只是她太傻,不知道忍辱負重才能保住性命。

從這件事中,我們就能看出,處事智慧對於一個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

在古代那個封建等級森嚴的社會中,好好的好下來,需要智慧,在現在這個發達進步的時代,人們從活下來到想要活的好,更是需要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也免不了會被這樣那樣的事情困擾,常常苦於沒有解決的辦法,這個時候不妨去看看古人的故事和智慧。

歷史之於我們的最大意義就是提供可借鑑性,我們所碰到的問題,在歷史上往往都已經發生了。

所以,讀歷史的人,往往看問題更透徹。

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近代學者梁啓超評價《通鑑》時說:「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

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常有人問我讀什麼書好,我總是建議他去讀歷史書。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中國的歷史書裡。

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

尤其是去讀《資治通鑑》你不知道幹什麼了,迷茫的時候,去讀《資治通鑑》;想了解社會裡的各種關係,去讀《資治通鑑》;甚至想了解權術,也可以去讀《資治通鑑》。

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

一部《資治通鑑》,寫透了人生百態,寫盡了帝王將相,權術謀略。相信你在讀過之後,定能收穫不一樣的感悟。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方的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呂雉與戚夫人發生了什麼,到底多大仇恨,才將其做成人彘?
    據《史記》記載,既然司馬遷能夠將呂雉寫進自己的著作,那必然是對呂雉有極大的肯定,在歷史上的她其實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雖然是女兒身,但是並不亞於男子,眼光很好,計劃長遠,呂雉是當之無愧可以寫進史書當中的。但是熟悉歷史的人提到她,幾乎想到的都是歷史上最殘酷的宮鬥刑罰之一:做成人彘。
  • 戚夫人被做成了人彘,為何還能活那麼久?真相讓人不忍直視
    說到歷史上有名的毒後,想必呂雉肯定會在其中,她是劉邦的正牌夫人,同時也為劉邦立下了很多的功勞,歷史上的呂雉以殘暴出名,其殘忍程度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呂雉不光是對待有功之臣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還將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手段極其殘忍,其實呂雉也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她之所以這麼多恨戚夫人,只不過是想要發洩內心的不滿。
  • 同為寵妃,戚夫人被做成人彘,漢文帝的慎夫人得以善終,區別何在
    劉邦寵愛的戚夫人是歷史上少有的下場極度悲慘的女人,她的兒子被呂后毒死,自己被剁得面目全非做成人彘,還痛苦地存活了一段時間後才咽氣。無獨有偶,漢文帝的慎夫人因為得寵,也對竇皇后相當不尊重,竇皇后為什麼不效仿呂后,也把慎夫人做成人彘出一口惡氣呢?
  • 呂后心狠手辣,把劉邦最愛的女人做成了人彘,劉邦為什麼不殺了她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膽識有謀略的女人,尤其在皇宮之中,自古後宮幹政的現象從未真正斷絕過。而要說到最狠毒的皇后,大家不由自主都會想到呂后,她不僅專政十幾年,還把自己的情敵,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如此心狠手辣又明目張胆的做法,可以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 戚夫人被砍掉四肢做成人彘,為何沒有流血而死?實情令人髮指
    在宮廷中笑到最後的人都有一個特點,在排除異己這一方面絕對不會手軟,而這一特點在呂雉身上,可謂是發揮到了極致,劉邦的親生後代,在呂雉眼裡只要不是自己的親骨肉,照樣是說殺就殺,據史料記載,死在呂雉手裡的劉邦後代,有3個人。
  • 呂雉將戚夫人變成「人彘」,到底是因為恃寵而驕,還是因愛生恨?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人彘」的故事吧?「人彘」就是剁掉雙手雙腳、挖掉雙眼、燻聾耳朵、灌啞藥、剃光頭髮,然後把人裝進廁所裡,行為殘忍,簡直是無所不用其極,最出名的就是在漢朝時候的戚夫人了,這就是呂雉發明用來對付戚夫人的一種刑罰,那麼,戚夫人變成「人彘」,到底是因為恃寵而驕,還是因愛生恨?
  • 戚夫人被砍斷四肢做成人彘,怎麼還活了這麼久?真相讓人毛骨悚然!
    提起劉邦,就不得不說道呂雉,而呂雉此人,在歷史上的評價複雜紛亂,一時叫人分不清她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可以說,呂雉以一己之力,開創了一個時代,外人忌憚她說她是外戚專政的第一人,她是臨朝稱制掌握實權的第一位女性。對於百姓來說,呂雉治下朝廷,民生富強,得以安居樂業,家有餘產。
  • 呂雉為什麼要把戚夫人弄成人彘?多大的仇和恨?才下手這麼重
    引言戚夫人與劉邦縱然再好,最終都沒有逃過悲涼結局。說起戚夫人,最出名的就是她被做成人彘的故事。什麼是人彘?人彘就是將人的四肢砍掉,眼睛挖出,耳朵薰聾,舌頭割掉。更嚴重的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鼻子、毛髮都割掉。
  • 戚夫人到底有多可恨,呂雉為何將她做成人彘,讓她慢慢受折磨而逝
    她的存在有兩面性,既是漢朝社會穩定的奠基人,為了漢朝的制度建設立了不少的功勞;但同時又因為在掌政的時候,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弟,差點導致漢朝被後人貶低。而讓她名譽徹底掃地的,則是她將戚夫人折磨成人彘的手法,讓她至今仍被人唾罵。如果沒有十分龐大的仇恨,呂雉不可能對戚夫人下這麼重的毒手。
  • 戚夫人被砍斷四肢做成人彘,為何沒有失血而亡?實情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呂后的這些的優秀的政治舉措全都被她「殘害」戚夫人一事所掩蓋了。說起來,呂后之所以會變得如此狠辣也是有事出有因。她與劉邦的婚姻本就是「政治婚姻」,而且還是呂雉下嫁。呂雉出生於名門望族,才華橫溢,無奈就因為因為自己的父親看中了劉邦,一個十幾歲的丫頭只得嫁給了比自己大15歲,還帶著私生子的大叔。
  • 劉邦晚年最寵愛的戚夫人,在劉邦駕崩後,她的結局為何如此悽慘!
    在如意死後,呂雉便展開了對戚夫人的報復,先是剃光身上的所有毛髮,後命人砍斷了她的手腳,又殘忍地挖去她的雙眼,用銅水灌聾了她的雙耳,又給她吃了啞藥,即使這樣了,呂后還不滿足,把她又丟進廁所的糞坑裡,做成了人彘(zhi,古人稱豬為彘)」
  • 戚夫人:能力配不上野心,只依靠男人的女人,結局有多慘
    中國上下數千年的歷史中,被記錄在史冊上,並被廣泛認同的,一共就只有三個人,曾經被做成人彘。一個是劉邦的寵妾戚夫人,另兩位則是唐高宗李治的蕭淑妃和王皇后。這種殘酷的刑罰,簡直慘無人道,具體慘狀便不敘述。如果說,武則天處理王、蕭,是依照了呂雉對付戚夫人的手段,那麼呂雉是出於何種恨意,才會這樣對待和自己同侍一夫的另一個女人呢?其實戚夫人起先是有一手好牌的,可惜被她打得很爛。若論出身,戚夫人雖然不似呂后一般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但也絕對不是什麼平民百姓。
  • 劉邦為何不殺掉呂后為戚夫人保駕護航?不忍殺、不能殺、不敢殺
    劉邦去世以後,呂后對戚夫人和劉如意進行了殘忍的報復,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殘忍程度令人髮指,給劉盈都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在劉邦活著的時候,已經有這種苗頭了,劉邦也看出來,那麼為什麼劉邦不殺掉呂后為戚夫人和劉如意保駕護航、解除後顧之憂呢?
  • 劉邦抱著戚夫人見大臣,大臣大罵:桀紂!劉邦大喜:戚夫人有救了
    在呂后精妙的手腕之下,朝臣們紛紛站在呂后一邊,反對劉邦廢長立幼之舉。劉邦見群臣不從,而且呂后實力羽翼逐漸豐滿,於是不得不承認,劉如意當不了皇帝,戚夫人也無法取代呂后。而劉邦也深知,在自己百年之後,兇狠狡詐的呂后絕不會放過自己戚夫人和劉如意。為了保住戚夫人的性命,劉邦絞盡了腦汁,但是一直沒有什麼好方法。最終,劉邦決定讓汾陰侯周昌擔當戚夫人的保護人。
  • 劉邦智勇雙全,為何臨終不給戚夫人留條活路?專家:留了,她太蠢
    並且當時劉邦已建漢朝,當時貴為一國之主的劉邦後宮不可能沒有人管制的,呂后此時正身在楚營,戚夫人於是迅速填補了這個空缺。後來項羽於公元前202年自刎於烏江,劉邦大勝,呂后也即將歸來。這時的戚夫人已經掌管宮中大權,而依附於戚夫人的嬪妃們也將矛頭直指呂后。
  • 人彘和醉骨之刑真的存在嗎,為何史官要杜撰如此酷刑?真相很簡單
    人彘之刑是呂后對付她的情敵戚夫人的,劉邦在世時候,非常寵愛戚夫人,更加鍾愛她的兒子劉如意,甚至動了要換太子的念頭。劉邦曾經在朝堂上與大臣商議,廢劉盈而立劉如意為太子,朝中大臣皆多反對。呂后為了保住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請教張良,張良請出了「商山四皓」輔佐劉盈,才徹底打斷了劉邦廢太子的念頭。
  • 劉邦一世精明,為何活著時沒給戚夫人留後路?其實留了不止一條
    關於戚夫人,人們大多數知道的是她的下場:被呂后囚禁,最終被做成人彘丟進廁所,她的兒子也被呂后毒死。其實戚夫人的性格就已經決定了她的結局。即使劉邦給她八百條路,她也會自己將路堵死,除非她的兒子劉如意當上皇帝,而她當上皇太后。即便如此,這對母子能否堅持下去還有待觀察。劉邦死於公元前195年,不久,戚夫人被關在長安的永祥。然後,戚夫人每天只做兩件事:舂米做雜物,然後就是扯著嗓子唱歌,唱的還是哀歌。
  • 如果高祖劉邦臨死之前殺了呂后,劉邦死後,漢朝會有什麼變化
    一首悲傷的輓歌,道出了高祖劉邦死後,戚夫人被囚、無望的悲慘的境遇。也因為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殺害劉如意,留下了殘暴不仁的千古罵名。大意就是說,呂后斬斷了戚夫人的手足,剜掉了眼睛,還令其喝下了啞藥,扔在了冰窟窿中,命名為人彘。我們自己想像一下就已經很血腥了,作為當事人的戚夫人不知道是如何承受下來的。但是這是呂后殘忍的一面,下面我們繼續來看呂后對於朝局的一種把控和影響。
  • 劉邦生前為她安排了四條生路,可她卻不知深淺被做成
    劉邦生前為她安排了四條生路,可她卻不知深淺被做成大家都知道的,劉邦只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亭長,雖然也還是個公務員,但是也可以說是出身於草莽之間了,但是最終劉邦卻奪得了天下,成為了皇帝,除了劉邦自己善用人才之外,主要還有兩個在他生命當中最為重要的女人支撐著他。
  • 呂雉為何非要用慘絕人寰的方式來報復戚夫人
    其實還是意識到了,但是她一個沒有任何根基的小女子,怎麼鬥都鬥不過老辣心狠、根基深厚的呂雉,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已經年老的劉邦和還沒長大的劉如意。正是這種焦慮感,迫使戚夫人又武斷地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其實,她這個時候應該主動向呂雉示好,化解呂雉的恨意,這樣她和兒子才有後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