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明的火藥:改變歷史的路徑,從東方入侵西方到西方入侵東方

2020-12-14 最愛宋詞

我是@宋詞裡的物語,陪你讀最美的詩詞,品最燃的歷史,歡迎關注。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一直被我們引以為傲,它們各自在歷史的不同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造紙術為中華文化5000年不中斷的傳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指南針成就了鄭和下西洋和大航海時代;印刷術為文藝復興和輿論至上提供了技術支持。

只有對火藥的作用褒貶不一。支持的一方,說它的發明為資產階級打敗騎士階層創造了條件,推動了歷史的進程。反對的一方,說它的出現導致了殺戮的級數增長,導致了人類命運遭受屠戮的殘酷。

不論所持觀點是哪一方,都承認火藥的發明無可替代地改變了戰爭歷史的路徑。在火藥發明之前的冷兵器時代,幾乎都是東方入侵西方;而在火藥發明之後,多數情況下是西方入侵東方。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火藥的前世今生,了解這一團黑色煙火如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火藥為何誕生在中國

魯迅曾經說:「外國人用火藥製造武器,中國卻用它做爆竹敬神。」

這句話用來哀當時的國人的不爭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放歷史的真實性上明顯是缺乏考證的,事實上火藥從發明的那一刻就是被用於戰爭的。

火藥的發明改變了冷兵器時代文明人在戰爭中的不利處境,他們據此可以壓制野蠻人的暴力。

恩格斯在1857年撰寫的百科全書中寫道:現在幾乎所有人都承認,發明火藥並用它朝一定方向發射重物的是東方國家……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它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劑,並把他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上。

古代中國整體上並不熱衷於技術,原因在於人口的過剩使得效率本身失去了意義。唯一例外就是在戰爭技術上的追求卻是絞盡腦汁,因此貢獻了無數創造性的發明。

比如弩的發明,這是一項中國獨創的殺人機器,後來據此發展而來的還有畜力控制的「八牛弩」,它們的功能都是讓殺人這件事顯得更加省力和「文明」。而這正是農耕文明時代,面對人口過剩,只能用戰爭來平衡的邏輯所在。

火藥的發明正是古代中國人不斷追求戰爭能量所催生的。最早的戰爭依靠的是人類自身的力量,武術或者技擊,乃至弓弩。

後來開始藉助畜力,公元前279年田單的火牛陣開啟了這一用自然能量的先河。但這場戰役裡,火這個自然能量還只是配角,只是用於激發牛的殺戮。

接著自然力量,尤其是火攻的作用日益增多。僅僅是在三國時期,就有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決定性戰役全都用到了火攻。

在煉丹術發展的帶動下,在晚唐火藥終於正式誕生了。在此前,殺一個人需要足夠的力氣、技術甚至是運氣,而在此後殺一個人所需要的僅僅是有殺這個人的願望就已經足夠。

公元904年,豫章被圍守軍在城牆上「發機飛火……」,這是有記載的第一次將火藥用於軍事。那時候的應用還足夠簡單,只是在箭杆上綁一團火藥,點燃引信之後用弓弩射出去。

真正進入火藥時代是在宋朝。龐大而完備的軍事工業體系在宋朝得以建立,專門設立了研發火藥的「火藥作」。970年,大宋已經有了自己創製的火箭、火球、火炮等各類型制的武器;1044年,中國第一部軍事百科全書《武經總要》編撰完成,其中記載的火器達十幾種,出現了爆炸力驚人的黑火藥。

火藥的誕生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是一段偶然又必然的結局,之所以誕生在古代中國,其原因主要有3點。

一是時代的必然。農耕時期的古代中國每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人口過剩,而解決問題的方式只能是依靠戰爭來消耗。如何讓殺人變得不那麼費力就成為了繼續解決的事情,這是火藥被發明的內在需求。

二是技術的支撐。古代中國有著最先進的文化技術,這是科技發明最為依賴的沃土。加上魏晉、隋唐時期道教的發展使得煉丹術日益發達,火藥作為煉丹的附屬品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三是文化上的認同。中國文化倡導文明,同樣是死了10000人,但死在火藥之下還是刀劍之下,卻給人的觀感和感受是不同的。秦軍坑殺40萬趙卒被罵到今天,而火炮中喪生再多都沒有這樣強烈的指責。

火藥如何傳播到西方

火藥如何一步步傳播到西方,從而成為西方國家在近代撬開中國大門的利器的呢?

這與瓷器、茶葉的傳播是截然不同的,文化產品的傳播是主動而為的,而最為立國之本的武器,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被動傳播的。沒有哪個國家不想一直擁有最核心的武器技術,不傳給任何國家。

北宋時期就已經制定了十分嚴密的防洩漏制度,特別是對火藥和火器的製作更是如此。就像《大宋少年志》裡裡說的那樣,所有的火藥、火器的製作都是國家秘密進行的,所有掌握核心技術的人都是沒有自由的。

北宋官府嚴禁「榷場私買硫磺、硝石」,火藥、火器的製作中心一直都在北宋的都城汴京。然而靖康之難來的太過於突然,金人佔據了汴京也獲得了火藥技術,從此再也不是只有宋軍有火藥、火器,而變成了雙方的互相用火藥、火器進攻,這也標誌著火器時代的真正到來。

所向披靡的蒙古用了22年滅金,用了21年滅西夏,用了15年徵服俄羅斯。用了8年毀滅美索不達米亞……而軍事最為積弱的南宋卻整整抵抗了40年。

這背後民族的血性和文化的抗爭自然是最重要的,但熟練運用火藥是技術層面上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小小的一個釣魚城憑藉著地勢和火藥,就能堅守36年,更用一枚火藥讓「上帝之鞭」的蒙哥再次喪命。

蒙古人的成功在於他們善於學習,在同金、西夏、南宋戰爭的同時,他們學會了步兵攻堅戰術以及新發明的火藥、火器。

這些當時的尖端武器本來是所謂文明王朝用來對付野蠻的蒙古人的,卻被他們學會了用來對付「師父」。蒙古騎兵就這樣,帶著蒙古騎士的兇猛和速度,與中國農耕文明有機結合,用騎兵去消滅步兵,用火器摧毀城堡,短短時間能攻無不克、勢不可擋。

蒙古人帶著馬刀也帶著火藥去到了中世紀的歐洲,號稱永不陷落的巴格達很快淪陷了。蒙古人一路向西,歐亞平原成為他們馳騁的獵場。

自信的蒙古人並沒有像宋朝那樣保守火藥的秘密,沒有禁止火藥和火器的擴撒和出口。於是巴格達成為了火藥和火器傳播的重要樞紐,不斷地有各色人種開始掌握火藥、火器的製作。

甚至還組建了由中國人、蒙古人、突厥人、阿拉伯人和歐洲人一起構成的火器軍隊,火藥、火器製造技術不斷擴散,整個世界迅速進入到火器時代。

火藥如何改變戰爭格局

火藥在它誕生之初就註定將改變戰爭歷史的路徑。雖然最早擁有它的唐宋都走向了滅亡,卻改變不了有了火藥的戰爭將成就人類歷史的時代變革。火藥成為人類徵服世界的利器,同時它也在徵服人類。

蒙古帝國曇花一現之後,掌握了火藥、火器的額阿拉伯人開始崛起。他們開始同歐洲人爭奪地中海霸權,1325年阿拉伯軍隊利用火藥進攻西班牙的巴沙城,城中一片火海。

再之後奧斯曼帝國崛起,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用裝滿火藥的大炮轟塌了1000多年的君士坦丁堡,結束了東羅馬帝國的歷史。發明自中國的火藥讓這座歐洲最堅固的城堡搖搖欲墜,歷史將從此改變。

同時期,另一個也叫穆罕默德的突厥人帶著1.2萬持有火器的軍隊,越過重重山脈攻入了富裕的恆河流域,在這裡建立了長達3個世紀的莫臥兒帝國。(「莫臥兒」其實就是「蒙古」的變音)

14世紀中葉,歐洲人開始熟練掌握火藥和火器,不僅是騎士文化的歐洲軍事轟然倒塌,同時社會的變革和科學的興起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380年代英國倫敦塔就裝設了87門火炮,由於邦國居多、戰爭頻繁,歐洲的槍炮製造者很快就在技藝上超越了原創的中國人。

火藥先是改變了歐洲戰爭的格局,進而成為了歐洲對外擴張的利器。從15世紀開始,火藥的價格不斷下跌,市場的供應量更加充足。

從西班牙誕生之日開始,火藥就是他們的立國之本。在經歷了「三十年戰爭」之後,他們將火炮裝上了艦船,揭開了航海史上的新時代。

1492年被很多歷史學家視為古代和近代的分界線,因為從這一年開始歐洲人將帶著火藥、火炮去徵服美洲、非洲乃至全世界。

在人類文明的3000年裡,火藥發明和傳播之前,不論是蒙古人、阿拉伯人、日耳曼人,一直都是東方入侵東方。而在火藥發明和廣為創博後,西方開始了向東方進軍的步伐,果然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記住這一天吧!1492年的8月3日,哥倫布帶著西班牙女王的信和馬克*波羅的中國遊記,還有80門火炮,開啟了他的環球旅行。

寫在最後的漁人物語

我認為最為殘忍的一句話就是:戰爭說到底是人類為了資源重新分配而為的。

這是一句無比正確而又無比殘忍的話。就像火藥的作用只是為了讓殺人變得更輕鬆和文明是一樣的。

人類渴望和平,這是最偉大的夢想,沒有之一。然而戰爭總是不可避免,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那就是投身於正義的戰爭。

當火藥(先進武器)掌握在相對文明、保守的人的手中,那是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最後屏障;而當這些掌握在相對野蠻、狂躁的人手中,那會有怎麼樣的後果誰都不敢想像。

武器從來都只是人所掌握的,最重要的是掌握武器的人。

相關焦點

  • 西方國家是什麼時候超過東方的
    15世紀歐洲國家興起的大航海熱潮,目的之一便是尋找印度和中國,在他們所了解的故事裡,東方物產豐富、黃金遍地,很多歷史學家都認為西方國家超過東方是在17世紀50年代後。明朝以前,中國的兵器和歐美國家並沒有很大差別,明朝的戚繼光軍隊就已經大規模裝備了火槍、火炮。只不過當時東西方火藥的冶煉技術都不發達,經常會在炮管裡發生爆炸,因此明朝雖然擁有火藥武器,但還是更喜歡使用刀具作戰。當明朝覆滅,清朝統治天下時,就更沒有使用火藥的必要了,槍炮也被丟進了倉庫。
  • 西方歷史中的中國元素
    眾所周知,中國有燦爛悠久的文化,中華文明對世界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一提起燦爛的古代中國文明對世界的貢獻,國人會想到「四大發明」。但中國人這些偉大的發明創造是如何影響、改變西方歷史及至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國科學技術史》,作者李約瑟,這本書介紹了中國和西方的科學技術,並系統論述了古代科學技術的成就與貢獻。
  • 火藥是中國的發明,為何清朝卻被西方列強完虐?這與一位千古聖君有關
    說起清朝統治者的目光短淺,那可真不是一言半語所能概括的,也正是這短淺的目光,致使中國從明朝時期的軍事強國淪落到清朝末年的「東亞病夫」,清朝統治者簡直就是井底之蛙,看不到世界上任何國家的發展,竟然還有底氣自稱天朝上國。
  • 4.1.2東方的發明
    穆斯林的擴張不僅僅給西歐人帶去了災難,也帶去了東方文明。12世紀,撒拉遜人入侵西班牙時,將造紙術帶到了西班牙。西班牙瓦倫西亞的造紙廠是西歐最早的造紙廠。這樣,西歐人也就擺脫了昂貴的羊皮紙和被埃及人壟斷的莎草草紙。造紙術的傳入,為文化的廣泛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
  • 希波戰爭——世界文明劃分為東方和西方的分水嶺
    在世界歷史上,東方和西方其實是一個相對的地理概念。以中國為視角,中亞是「西域」,印度是「西天」,中東和歐洲是「泰西」;以西歐為視角,巴爾幹半島是「近東」,西亞北非是「中東」,中國是「遠東」。近代世界歷史的概念由歐洲人所建立,所以從小亞細亞開始向東都被稱為「東方」,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其實最初指的就是與西方相對的東方四大古文明,而東方一度成為了落後和專制的代名詞。為了行文方便,本文仍然使用了歐洲人眼中的西方和東方概念——歐洲是西方,中東是東方。
  • 四大發明的歷史價值完全碾壓西方近現代的所有發明創造
    在歐洲中世紀這個漫長的時期裡,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此時正是中國四大發明如春風一般的引入而沐浴了西方,使整個西方世界黑暗中看到了希望,才根本改變了歐洲的蒙昧落後狀態,歐洲的近現代社會及自然科學才得以產生。中國許多具有媚外思想的人,總是用電視、電話、手機、網際網路等發明來搪塞國人,說什麼如果不喜歡或不認可西方就請不要用這些發明,這是強盜邏輯。
  • 中國人發明了火藥,為何後來又受制於西方?
    自近代西方工業革命以來,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發展。而自鴉片戰爭後,中國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清末,中國因為慈禧太后的無能昏庸,受到西方各國的欺凌和羞辱。那麼,中國未能及時跟上西方科技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呢?原因很多,也眾說紛紜。
  • 最早入侵中國的西方國家,曾輝煌無比,如今徹底沒落毫無存在感
    最早入侵中國的西方國家,曾輝煌無比,如今徹底沒落毫無存在感 中國的近代史一部積貧積弱的歷史,國家的積貧積弱,列強的虎視眈眈,都給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苦難,西方的列強當中,比如英國和沙俄,都從我國身上攫取走了大量的利益和領土,但是實際上最先入侵我國的歐洲國家,可不是他們幾個,而是一個位於大西洋沿岸的面積不到
  • 錢乘旦:在幾千年的時間中,「東方」發達和「西方」不發達是一種常態
    亞洲的草原和沙漠孕育了草原文明和遊牧文明,這些文明與農耕世界的交流和互動,曾一次又一次震撼世界,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商業也是亞洲的驕傲,數千年中,中國的商業、印度的商業、波斯的商業、阿拉伯的商業、中亞的商業都很發達。
  • 西方的入侵使當時的社會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引言從1915~1917年起,中國政治和文化氣氛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思想動蕩、知識界沸騰、西方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滲人的重要時代的先兆。此種現象從1919年起達到了頂峰。在中國的敗落狀態中,無論是傳統的風俗習慣,還是文人的文學藝術,舊中國殘存下來的一切在他們看來都像是一幅令人厭惡的諷刺畫。與過去的歷史作任何妥協都變得不可能了,而必須與中國的所有傳統斷絕關係。以使中國超越其精疲力竭的狀態,儘可能廣泛地喚醒民眾。
  • 歷史探秘:為何在軍事武器發達的火藥時代,東方重騎兵卻發展緩慢
    早方以及遠東的重騎兵,以其形制與裝備在3世紀波斯薩珊帝國的統治開始,東優勢,一直是重騎兵世界的統治者,西方的重裝騎兵紛紛採用東方的新技術,比如重要的馬鐙,比如披掛札甲與鱗甲的具裝重騎兵。直至兼顧東西方裝備與戰術的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用他們的重裝騎兵引領了數個世紀的重騎兵歷史。
  • 西方的《花木蘭》不懂東方,從歷史角度深入解讀花木蘭的故事
    ,但這種覺醒仍然完全難脫西方救世英雄的俗套。而不斷提到的「氣」,就差直接說出《星球大戰》中「願原力與你同在」的臺詞了,整體而言該片仍是借東方的故事外殼講述西方的魔幻英雄故事,外加其中有些人物形象設計保持了對於中國一貫的審醜獵奇傾向,在國內還未正式上映評價就持續走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 西方海洋擴張史——西方海洋文明與東方對比,抓住時代的時代寵兒
    而這一特質在西方海楊文明正式到來,由原先對陸地上各個國家的徵服也變成了在海洋時代的稱雄稱霸。在傳統概念當中遊牧民族,發動的掠奪戰爭,往往要比農耕社會的兼併戰爭晚。而且往往遊牧民族發動的戰爭是徵服搶掠殖民三位一體的,是一種隨機性的外拓行戰爭。所以西方對於其他文明而言是極進攻性的。自西方最早的可以追溯到的前希臘時代的文明歷史就是如此。
  • 如果西方國家沒有入侵大清,那麼中國會不會自主完成工業化
    如果100多年前,西方沒有侵略清朝,那麼清朝完全可以自主實現工業轉化。這是毫無疑問的。而隨著滿清朝廷的勢弱,來自西方世界的工業文明才開始慢慢侵入到這片古老的大地。在師夷長技以制夷口號的帶領下,一大批官員開啟了洋務運動。這算是中國官場的開明分子們,先行接受了西方的工業文明。這當然還不是最為關鍵的,最關鍵的是隨著西方人進入中國社會的各種新思潮。
  • 同一個時間段下的中國與西方正在發生著什麼?
    此外,西方國家對東亞的入侵,在世界的這一部分地區,就如同在其他地方一樣,其撞擊是非常劇烈的,以至於遠東歷史上的傳統觀點,似乎在這種入侵剛開始時就徹底改變了。▲英國的入侵大部分史學家都認為,英國炮艦最早在珠江上的轟擊,便標誌著中國歷史上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
  • 有姓東方的,那有姓西方的嗎?
    姓東方的,我們比較熟悉,歷史人物有東方朔,藝術形象有東方不敗。那麼,有姓西方的嗎?姓西門的倒有。歷史人物有西門豹,藝術形象有西門吹雪,還有鼎鼎大名的《金瓶梅》中的西門慶。可見,作為姓氏,有東方、東郭,有西門、南郭,但姓東門、西方的,確實不常見。不常見,不等於沒有。比如,「西方鄴」,就在青史上有所留名。事跡見歐陽修私人所著正史《新五代史》中的《唐臣傳》。史書記載,西方鄴,是河北定州滿城人。
  • 拿破崙說過這句至理名言,如果西方世界聽了,中國將會一直被欺壓
    而此時的東方世界,大清王朝正在乾隆的統治下實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國內完全與世隔絕。做為世界上當時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此時正想的如何與清朝通商,他們貪戀東方世界的絲綢瓷器。但是以天朝自居的統治者卻無情的拒絕了這一要求。做為外交官的阿美士德心生沮喪。於是找到被囚禁的拿破崙,並與之交談,詢問拿破崙的意見。
  • 三國時,西方三大帝國為何沒有入侵中國?
    三國一般是指從黃巾起義(公元184)到三國歸晉(公元280)這段歷史。在這段歷史期間,中國的西方有三大帝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貴霜帝國。為什麼這三大帝國沒有趁中國內亂發動侵略戰爭呢?首先我們來分析下當時的羅馬帝國。
  • 從西方看「東方」:東方Project之父ZUN訪談錄
    直到幾天前,我看到了一篇西方媒體對ZUN的訪談,這時我突然想到,也許西方人對ZUN的提問就是很好的切入點。即使西方宅圈存在一部分東方的死忠,但他們絕對是少數中的少數。同時,ZUN很少接受西方媒體的採訪,因此東方在西方主流遊戲媒體眼中始終是相當陌生的存在。正是這個前提,使得西方媒體對ZUN的採訪基本上都很明了,很直接。
  • 中國發明的火藥竟改變了日本的歷史?
    中國在1000年前的一項發明,這項發明徹底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公元九世紀遵循黃老之術的道家弟子,通過燒煉礦物來製造長生不老的」仙丹」長生不老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