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國人排隊槍斃的線列戰術,能在清朝八裡橋消滅蒙古騎兵?

2020-12-14 壯志衝上雲霄

清軍3萬騎兵打英法聯軍8千線列步兵,結果自己損失千人,英法死了幾個人,這樣的戰損比,真的難以想像,清軍動用了2萬——3萬的蒙古騎兵,都是來自僧格林沁的精銳騎兵,本來在人數上已經對於英法聯軍有了人數上的絕對優勢,英法聯軍區區8千人,而僧格林沁卻有2萬到3萬的騎兵可以動用,沒想到最後的戰爭結果是清軍慘敗,損失超過1200人,而英法聯軍的陣亡人數只有個位數,所以那個時候被戲稱為排隊槍斃的線列戰術,真的這麼強大嗎?還是說清軍的實力太差呢?

當時交戰的是僧格林沁的精銳騎兵。其實當時英軍沒有自動火器,而且步兵武器射程也沒那麼遠。單純的線列步兵戰術,騎兵一個衝鋒就能衝進步兵群,騎兵基本上能屠殺。再不濟也能對英軍進行有效殺傷,英軍這個傷亡人數,我只能理解成為,清軍隔著5公裡就開始頂著火炮衝鋒,被火炮一輪齊射後就已經損失慘重,衝到步兵陣前的基本上就沒剩多少了,再被一輪槍決就徹底潰散了。比較一下十幾年後的祖魯戰爭,1879年1月11日切爾姆斯福德勳爵率領1.3萬人的英國殖民軍渡過圖格拉河,向祖魯王國大舉進攻。1月22日,雙方在伊桑德爾瓦納山展開激戰。克特奇瓦約趁夜色昏暗包圍一路英軍,並突然發起攻擊。祖魯戰士冒著猛烈的炮火衝向敵營,同敵人展開了肉搏戰,最後取得輝煌勝利,打死打傷英軍1600餘人,己方傷亡3000人,繳獲步槍1000多枝、子彈50萬發,並且收復了大片失地,這麼看來蒙古騎兵的戰鬥力和意志力真的有點差。

在八裡橋之戰後,英法統計戰場遺屍和俘虜就1000人出頭,而清朝動用了3萬人的騎兵部隊,其他人到底去哪了,沒人知道,因為僧格林沁收攏的也不多,所以真的不知道到底僧格林沁的這麼多騎兵都跑哪去了。英國對清朝發動的兩次鴉片戰爭,歷時六年,英軍陣亡加起來不到200,而1820年代的英國入侵緬甸戰爭,只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早了十幾年而已,英軍陣亡超過15000,幾乎跟第一次鴉片戰爭同時期的英國入侵阿富汗,英軍陣亡超過5000,甚至非洲黑人原始部落祖魯人都能打死英軍一兩千,清朝軍隊殺死的英軍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當時的清朝軍隊早就已經大量使用火器了,火繩槍火炮大量裝備,八裡橋之戰,清朝數量過萬的滿蒙騎兵在冷兵器肉搏戰當中被英法聯軍數量只有一千多的騎兵徹底擊潰,而英法聯軍的騎兵主力還是印度和北非人,這只能說明當時的清朝已經爛到跟了,無論是指揮官還是基層士兵,都昏招頻出,在對外戰爭的時候根本沒有決一死戰的精神。

這場戰鬥戰史很詳細了,戰鬥中清軍是防守方,戰役目標就是防守戰略要地八裡橋,擊退英法聯軍。火器落後情況下單純防守是很被動的,所以僧格林沁選擇向法軍機動中的側翼炮兵陣地突擊,突擊被法軍擊退後又轉移突擊英軍陣地,結果被人高馬大的錫克騎兵正面擊潰。值得一提的是,面對錫克騎兵清軍選擇了站立對射,被對方馬槍打亂後,對方率先發起了肉搏衝鋒。總而言之,清軍的實力被對手完全碾壓,無論是軍人素質還是信心,清軍潰敗也是在所難免的,這就是職業軍人和農民軍隊的區別。

相關焦點

  • 八裡橋之戰中,為何清朝損失萬餘精騎,英法聯軍卻只死了十餘人?
    1860年9月21日,清朝與英法聯軍展開決戰。在八裡橋之戰中,清朝精銳盡出,六萬大軍中有三萬都是騎兵,而且其中一萬還是來自察哈爾的蒙古馬隊,統帥則是大將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這是清軍的王牌,也是遊牧民族的驕傲,它們曾馳騁於草原上,縱橫無敵。清朝知道聯軍強大,但他們相信,這支強大的騎兵能夠咬下聯軍的一塊肉來。
  • 八裡橋:蒙古騎兵對陣歐洲槍騎兵列隊衝鋒
    張家灣清軍騎兵第一遭遇西方騎兵3000名蒙古騎兵VS8000名英法聯軍清軍統帥蒙古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根據鹹豐皇帝與聯軍決戰的旨意便在通州一帶 加緊部署防務。副都統格繃額帶馬隊3000人駐守於張家灣東面和南面;署直隸提督成保率綠營兵4000防守通州;禮部尚書瑞麟率領京營10000及副都統伊勒東阿督帶馬步兵4000防守八裡橋,作為僧格林沁軍的後援。
  • 步兵排隊槍斃?為什麼會有這樣讓士兵送死的戰術?
    17世紀左右,歐洲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戰術,士兵們排成線列或者是方陣,排著隊緩慢前進,同時一邊開槍一邊看著身邊的戰友陣亡,但是就是那麼直直地站著和對方互相對射。 很多人在影視劇中都看過這樣的橋段,這實在是讓人看不懂,為什麼不衝鋒?為什麼不躲一下?為什麼不跑快一點?
  • 後膛炮的威力:阿姆斯特朗大炮八裡橋打垮3萬蒙古騎兵!
    這種火炮首次應用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憑藉此炮攻陷了使用老式前裝滑膛炮的天津大沽炮臺,僧格林沁的3.5萬蒙古八旗騎兵在八裡橋被英法聯軍的阿姆斯特朗野戰炮打垮聚殲。據英國人麥吉《我們如何進入北京——1860 年在中國戰役的記述》,在塘沽炮臺之戰中,英軍12門阿姆斯特朗大炮距離900米處向塘沽炮臺開火,炮擊之精確既讓人驚嘆,炮彈準確命中清軍的炮臺大炮。
  • 蠢到無可救藥的「排隊槍斃」戰術?卻能幫英國成就日不落帝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7世紀中葉的時候,歐洲就發明出了「排隊槍斃」的戰術,開戰時士兵一排一排的站好,然後一起向敵方發動進攻。在現在看來,這個戰術完全就是蠢得無可救藥,然而在當時,這個戰術卻幫助歐洲稱霸了世界。
  • 清軍打不過西方,除了火器技術落後,戰術錯誤也是主因
    明朝時中國已經開始落後,清朝更是被西方甩得老遠。不過,既然真拿著長矛的祖魯人也能打敗英國人,為什麼清軍就是不行呢?朱棣時代的神機營,據說就已經是全部採用火器作戰的部隊。先進的三段擊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常用的戰術。可是到了明末,西方的軍事技術已經全面超過中國,無論是武器還是戰術。清軍打不贏,除了技術落後外,戰術錯誤也是主因。
  • 蒙古騎兵為何能所向無敵,他們都用什麼武器
    兵器決定了戰術形勢,而戰術形勢反過來決定了戰爭形態。也就是說,仗怎麼打,是使用何種兵器決定。 前膛槍射程短準頭差,所有才有了排隊槍斃的奇觀。現代槍械準頭好、殺傷距離遠,因此不強調隊形,而是分散尋找掩體。 那麼,縱橫天下不落的蒙古騎兵,他們又使用什麼兵器呢?
  • 在鐵律下「排隊槍斃」:拿破崙時代的軍隊是如何作戰的?
    文/天元宏大的隊列方陣,華麗的服飾,以及貼面對決的排隊槍斃戰術……這一切,是許多人對拿破崙戰爭以及其前後時期的戰爭形態的印象。其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那士兵面對面的排隊槍斃了:士兵列成方陣,緩緩前進,行至距敵不過幾十米後駐足,隨著槍火嘯叫,雙方士兵在指揮官指引下輪流開火,刺鼻的硝煙瀰漫戰場……這一幕幕足以讓人血脈賁張,同時也讓人對這群衣著華麗的士兵們產生了好奇:這個時期的軍隊都有哪些兵種?他們作戰職能是怎麼分配的?為什麼他們作戰時要列方陣?他們是如何安排戰術以實現協同作戰的?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重回拿破崙時代,一起「排隊槍斃」
    遊戲裡也可以看出製作者對軍裝細節打磨的細緻,首先就給了玩家足夠的儀式感和代入感,讓玩家能真正回到百年以前的那片風雲變幻的戰場。 排隊射擊成主流,趣味戰術再現 本作作為大型多人在線射擊遊戲,單個伺服器最多支持150名玩家一同衝鋒陷陣
  • 滿清騎兵抵得住明朝大炮,為什麼面對英國人的火槍,卻被打的沒脾氣?
    他被視為清朝八旗將領最後的榮耀,鹹豐皇帝賜予他"巴圖魯"的稱號,以顯示自己對於這位蒙古鐵帽子王的信任。之所以如此信任他,也是八旗軍隊到晚清末年的時候,處境尷尬的情況所造成的。大清朝能打的將領,基本上要等到南方漢人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之後,才會逐步形成新的傑出將領 。滿蒙作為主要的政治核心,拿得出手能打勝仗的將領,也只剩下道光皇帝留下的顧命大臣僧格林沁。
  • 魂斷「八裡橋」:誤判聯軍主攻部隊,戰前已告誡僧格林沁「別衝」
    1860年(鹹豐十年)9月,清朝調集蒙古王爺僧格林沁部,負責阻擊進攻北京的英法聯軍,雙方在京郊八裡橋廝殺決戰。但是當大清鐵騎揮舞馬刀衝向敵陣時,卻被猛烈的炮火和來復槍打得人仰馬翻。最終英法聯軍僅以極其微弱的傷亡代價,大勝僧格林沁,而清軍三萬多多人傷亡超過一半。
  • 蒙古騎兵所向披靡,為什麼會被朱元璋的騎兵擊敗?
    題/吊打全世界的蒙古帝國,為什麼被明朝打得遠遁漠北?文/福爾摩小登文章聲明:本文章屬於「不易君子」原創內容,請您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繫本號。蒙古帝國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手創立的,十三世紀的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先後滅掉四十多個國家,建立起來了前無古人的霸業。其子孫忽必烈更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大的王朝-元朝。蒙古鐵騎的赫赫威名讓整個世界膽寒,但為什麼短短不到百年時間,卻被大明王朝這個農耕文明的國家所取代呢?
  • 為什麼漢民族騎兵以長兵器為主,而蒙古騎兵則用短兵器為主
    上圖_ 漢代騎兵 那麼作戰講究實效的蒙古軍隊,為什麼會在戰場上大量使用短兵器呢? 蒙古騎兵的基本戰術 如何給身披厚甲的敵方士兵沉重打擊以取得戰爭勝利呢?這成為蒙古軍隊首要思考的問題。
  • 中國古代一直是北方騎兵克制步兵,朱棣為何能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
    騎兵,則是冷兵器時代最強勁的戰鬥力。當年席捲歐亞的蒙古騎兵,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一度被歐洲人稱作「上帝之鞭」,那麼步兵對上騎兵可否有勝算了?一般而言無異於以卵擊石,因為從歷史上的眾多戰爭來看,騎兵對步兵都是有著壓倒性優勢的。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例外。
  • 三分鐘帶你理清,清朝與蒙古百年恩怨的真相!
    當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時候,他便組織了女真騎兵和蒙古軍的決戰,數次洗劫蒙古族的駐地。後來努爾哈赤意識到光憑武力並沒有辦法徵服蒙古,於是採用和親、聯姻的手段瓦解蒙古各族的實力,並將精銳的蒙古騎兵收為己用。皇太極時期蒙古族部落眾多,彼此矛盾積怨極深,部落之間經常彼此兵戎相見。
  • 排隊槍斃時代的線膛傳奇,200年前的「狙擊步槍」肯塔基長步槍
    雖然滑膛槍和線膛槍長相類似,但是由於性能的不同,在200年前掀起了一場戰術革命。這篇狗子就和大家聊聊美國贏得獨立戰爭的利器——肯塔基長步槍。首先得說肯塔基步槍它就沒有一種統一的制式型號,因此只是一個範稱。硬要給他認個爹的話可以追到中歐,尤其是德語地區山林裡頭那些獵人手上的耶格步槍。
  • 歷史上,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確實是當時的巔峰了
    蒙古帝國時期的蒙古武士,能拉得開強弓,能組織大規模的重騎兵衝鋒,遠徵軍能夠跨越數萬裡瀚海而保持戰鬥力,軍隊執行力極強,可以說是糅合了傳統漢軍和遊牧民族軍隊優點的強軍,對於熱武器尚未走上舞臺的中古時代而言,這樣的軍隊確實可以說所向披靡,說實話,就算強漢盛唐,明太祖成祖在世,跟這樣的蒙古帝國的爭鬥
  • 排隊槍斃的歐洲,能否正面打敗大清?
    大清末年,歐洲入侵,中華民族度過了數十年的苦痛生涯,痛定思痛,很多人開始想,歐洲的幾千士兵,為何能壓制大清四億子民? 忽略清政府的腐朽,軟弱,我們不妨想一想:如果歐洲軍隊要和大清來一場對決,大清能不能反敗為勝,重振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