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槍斃的歐洲,能否正面打敗大清?

2020-12-16 騰訊網

大清末年,歐洲入侵,中華民族度過了數十年的苦痛生涯,痛定思痛,很多人開始想,歐洲的幾千士兵,為何能壓制大清四億子民?

忽略清政府的腐朽,軟弱,我們不妨想一想:如果歐洲軍隊要和大清來一場對決,大清能不能反敗為勝,重振國威?

想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雙方的軍隊情況。

大清的軍隊主要是兩部分:八旗軍和綠營,八旗軍是絕對的精銳,同時也是滿洲貴族(這也導致了他的外強中乾),八旗軍的主力往往身穿重甲,帶著弓箭和寶刀,作為騎兵作戰。

毫無疑問,實力完整的八旗軍是17~19世紀騎兵的巔峰之一,如果是在19世紀前,他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戰場的統治者。當然,這都是對沒有腐敗的八旗軍而言。

綠營的情況則大不同,他的前身是清兵入關搜羅的農民和明朝潰兵,有點日寇「保安團」的味道,作為一支雜牌軍,待遇也好不到哪去,不僅要負責當炮灰,還要為各地方跑腿,幹些軍警憲兵的活。成為主力步兵,也僅僅是因為人多,編制足。

綠營是清軍中為數不多的火器部隊,在洋槍隊出現之前,裝備了火器的綠營是最廉價,最有效的炮灰,比輕騎兵的戰場效果好的多。但他的戰術還是偏落後:火器轟擊,然後列陣衝鋒,最後人數取勝。

再來看歐洲,歐洲正處在轉型時期,由攻佔君士坦丁堡掀起的「巨炮主義」浪潮

,最終變成了「每個農夫一把火器,就是一支強軍」的民族戰爭模式,火器的普及讓歐洲確實能和大清做比較:一個農夫拿線膛來復槍能放倒一個八旗兵,三排農夫排成天際線般的長隊一齊射擊,用人數彌補射速的低下,就能產生恐怖的效果。

歐洲步兵的戰術就是部隊排成一列,形成強大的火力密度,在應對騎兵時則擺成類似於空心正方形的空心陣,通俗來講,就是排隊槍斃。

這種觀賞性不太好的戰術效果驚人,歐洲人用人數很好的彌補了燧發槍的缺陷,使步兵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歐洲騎兵則在火器時代走向了畸形,他們捨棄了保護自己,衝擊敵人的重甲,放棄了象徵騎士無畏榮譽的利劍長矛,轉而換上火槍,(只有一些衝擊騎兵保留了重裝加冷兵器的裝備)專打殲滅戰,儘可能的發掘高運動能力的戰術價值。

騎兵與火炮形成了很好的配合——騎炮連。騎炮連通常有150人,都是騎兵,他們可以拖拽5門大炮,夠打一場戰役的炮彈和充足的糧草,是比較實用,普遍的炮兵作戰單位,彌補了火炮機動力不足的缺點。

拿破崙炮,輕型火炮的佼佼者

歐洲炮兵鼎盛於拿破崙,他將火炮集中起來,使其可以一輪齊射毀滅任何一個方陣,發射一叢霰彈打碎任何一個騎兵縱隊,用榴彈覆蓋任何一個敵人的戰略要地,12磅拿破崙炮的產生,也使得火炮走向了中型化,泛用性強的轉變。這樣,歐洲與大清叫板的資質就具備了。

我們不妨以1800年為例(歐洲線式戰術在此崛起,大清此時也有實力),看一下雙方的兵力。

歐洲方面,按半島戰爭開始為標誌,約60萬人,大部分是拿破崙的軍隊,少量來自俄羅斯等地。(因為大陸制衡原則的存在,歐洲國家必然不會全體參戰。)

而大清的綠營就有60萬之多,加上各大民族的軍隊,臣屬國的炮灰,數量能比歐洲多一倍。

從戰損,雅克薩之戰的戰損是很好的參考。

雅克薩之戰損失約在1:2(清軍用了火炮),實戰中的損失可能會有所差距,而歐洲的情況勢必無法支持如此長時間的洲際作戰,大清子民動員起來也是一支可觀的兵力,歐洲能擊敗大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以上也只是我的個人觀點,那麼各位認為歐洲能否打敗全盛大清呢?

相關焦點

  • 18世紀歐洲,排隊槍斃的戰爭年代,什麼樣的士兵會站在前排?
    「排隊槍斃」是17、18世紀歐洲最流行的神奇戰爭場面,往往敵對兩軍相遇,排成陣列線,慢步靠近,在軍官的口號下互相射擊,至於生死全靠「上帝保佑」!在中國一般會讓炮灰或敢死隊充當前鋒,消耗敵人的子彈或弓箭;而歐洲會把精銳老卒放到前排,因為除了運氣,這是比拼勇敢的時候。
  • 在鐵律下「排隊槍斃」:拿破崙時代的軍隊是如何作戰的?
    文/天元宏大的隊列方陣,華麗的服飾,以及貼面對決的排隊槍斃戰術……這一切,是許多人對拿破崙戰爭以及其前後時期的戰爭形態的印象。其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那士兵面對面的排隊槍斃了:士兵列成方陣,緩緩前進,行至距敵不過幾十米後駐足,隨著槍火嘯叫,雙方士兵在指揮官指引下輪流開火,刺鼻的硝煙瀰漫戰場……這一幕幕足以讓人血脈賁張,同時也讓人對這群衣著華麗的士兵們產生了好奇:這個時期的軍隊都有哪些兵種?他們作戰職能是怎麼分配的?為什麼他們作戰時要列方陣?他們是如何安排戰術以實現協同作戰的?
  • 蠢到無可救藥的「排隊槍斃」戰術?卻能幫英國成就日不落帝國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17世紀中葉的時候,歐洲就發明出了「排隊槍斃」的戰術,開戰時士兵一排一排的站好,然後一起向敵方發動進攻。在現在看來,這個戰術完全就是蠢得無可救藥,然而在當時,這個戰術卻幫助歐洲稱霸了世界。
  • 排隊槍斃時代的線膛傳奇,200年前的「狙擊步槍」肯塔基長步槍
    因此軍隊還在用滑膛槍排隊槍斃的時候,獵戶就裝備了昂貴的線膛槍用來狩獵,畢竟動物不是對面傻乎乎的排隊兵,一槍不中的話早跑了,所以說線膛步槍追求的就是穩、準、狠。到了英國人於17世紀登陸美洲大陸,發現這地方的野味比德國人家裡豐富多了。而且美洲大陸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想要不餓肚子就得靠一桿靠譜的槍來狩獵。
  • 從排隊槍斃到散兵戰術,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法國大革命是關鍵
    歐洲人的線式戰術雖然簡單有效,但排隊槍斃這事確實太反人性了,因為正常人在排隊對射的時候都會不由自主的去躲避和恐懼。因此散開隊形,自由射擊往往會成為很多人的潛意識選擇。而這在戰術上的最終結果,就是散兵戰術了。那麼歐洲人是怎麼想明白的,從排隊槍斃進化到散兵戰術的呢?
  • 18世紀歐洲排隊槍斃稱霸全球?拿破崙:法蘭西散兵戰才是步戰巔峰
    編者按:當時間到來18世紀末,已經領先於世界的歐洲軍人們發現,與「排隊槍斃」相比,散兵戰對士兵個人勇氣、判斷力、主觀能動性和作戰技能要求自然會高一些。那麼當時的歐洲散兵和散兵戰能做到什麼程度呢?和當時的許多軍事評論家一樣,波貝克對戰爭中廣泛運用散兵的現象印象最為深刻,他在對革命戰爭勝敗的總結中將法軍的勝利歸因於此:「當法軍在佛蘭德和布拉邦特(大約相當於今天的比利時中西部地區)發起攻擊時,法軍將領們除非具備3:1的數量優勢,不然就不會在寬大正面上以橫隊發起攻擊,在尼德蘭的交錯道路上,他們多數情況下以縱隊發起攻擊,縱隊兩翼則部署成千上萬的散兵,縱隊能夠強行突破聯軍守備虛弱的陣地,只有在地形有利的狀況下
  • 重回拿破崙時代,一起「排隊槍斃」
    排隊射擊成主流,趣味戰術再現 本作作為大型多人在線射擊遊戲,單個伺服器最多支持150名玩家一同衝鋒陷陣遊戲通過機制讓玩家必須緊密列隊才能獲得更高的殺傷率,被玩家打趣為「排隊槍斃」,甚至有玩家在多次槍斃不到敵人時會開始組織大規模衝鋒,近身拼刺刀!
  • 18世紀歐洲人笨到「排隊槍斃」,仍大殺四方?有錢人的世界你不懂
    這樣的戰爭自然只是愚蠢、怯懦或者說沒有現代人「智慧」的將領進行的禮節性遊戲,就連他們的遊戲工具也不過是些撲著發粉、梳著假髮的士兵……那麼,歐洲人為什麼要採用這麼呆板的戰術,並且還憑著這麼呆板的戰術去大殺四方呢?
  • 為什麼英國人排隊槍斃的線列戰術,能在清朝八裡橋消滅蒙古騎兵?
    清軍3萬騎兵打英法聯軍8千線列步兵,結果自己損失千人,英法死了幾個人,這樣的戰損比,真的難以想像,清軍動用了2萬——3萬的蒙古騎兵,都是來自僧格林沁的精銳騎兵,本來在人數上已經對於英法聯軍有了人數上的絕對優勢,英法聯軍區區8千人,而僧格林沁卻有2萬到3萬的騎兵可以動用,沒想到最後的戰爭結果是清軍慘敗,損失超過1200人,而英法聯軍的陣亡人數只有個位數,所以那個時候被戲稱為排隊槍斃的線列戰術
  • 彈丸之地的日本,為什麼通過明治維新,就可以打敗大清和俄國?
    大清雖然遭到了洋人的侵略,但畢竟地盤大,人口多,經過這麼多年的洋務運動,也早已今非昔比。雖然洋務運動並不徹底,但與日本相比,也沒有出現不可逆的差距。沙俄更不用講,自從彼得改革走上擴張道路以來,幾乎是碾壓對手,尤其是在向東擴張的過程中,沒有遇到像樣的阻力。
  • 都是「病夫」,為何感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比大清強很多
    在國家體量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550萬平方千米,人口2380萬,可以說和大清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可為何在人們的印象中,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要比大清強很多呢?在1396年的尼科堡戰役中,奧斯曼土耳其人一舉打敗了匈牙利、法國、德國等國的聯軍,佔領巴爾幹大部土地。將近一萬名十字軍騎士被俘,除了300名貴族騎士被巨款贖回外,其餘的幾乎全部被殺。從此,歐洲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奧斯曼帝國擴張,拜佔廷帝國危在旦夕。
  • 大清國從未在戰場上打敗英國,一場僱傭兵招募差點瓦解了英國艦隊
    上海在當時已經是大清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太平軍勢必會影響洋人的利益。洋人在清廷和太平軍之間想保持中立,左右逢源。但面對上海之境況,英國海軍將領們率領軍艦訪問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與天王洪秀全達成了一致意見。只要英法美保持中立,太平軍將不會侵犯上海。英法美領事館向自己的公民們發出了嚴格的訓令,要求他們務必嚴守中立,違者將受到法律嚴懲。
  • 歷史縫隙中的大清留日生
    而在歷史縫隙中的大清留學生更是如此。(1)甲午國殤後的蜜月期在甲午戰爭之後,與大家預想的相反的是,大清和自己的敵人日本走得越發近乎。日本朝廷花了大力氣去拉攏大清的官員,一個勁說兩國同文同種,要好好幫助大清進步。大清的官員也覺得有道理,畢竟自己被日本打得狼狽逃竄,自己的軍隊潰敗的潰敗、逃跑的逃跑、自殺的自殺,反正就是賊不像樣。既然日本都這麼說了,不如跟日本學學也挺好。
  • 理財-大清銀幣曲須龍價格多少怎麼鑑定大清銀幣曲須龍?
    大清銀幣是價值很高的革新文物,具有深遠的前史留念意義。那麼,大清銀幣曲須龍價格多少?大清銀幣曲須龍通常用於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各種龍紋的版別區分,但也有用於其他銀幣、銅元龍紋的版別區分。現在就去關注下大清銀幣曲須龍價格多少以及大清銀幣曲須龍鑑定。
  • 理智分析,殺生丸能否單挑打敗奈落?
    那麼,如果沒有犬夜叉,如果沒有戈薇,殺生丸能否打敗奈落?我的看法如下:如果奈落完全吸收四魂之玉,他會世界無敵手。奈落是半妖,人類的情感被他琢磨得透透的,為了不變成沒有思想的殺人機器,他沒有吸收四魂之玉。
  • 大清兩百多年間,有兩個女人,分別給大清帶來了什麼影響?
    當然了,一個是正面的,一個卻是負面的。 孝莊本名叫布木布泰,她是蒙古人,當時的滿蒙是有和親的,其實是政治需要。1626年,(天命十年)十三歲的布木布泰就被父親嫁給了後金的皇太極。 但其實在皇太極生前,布木布泰在後宮的地位並不顯赫。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其子福臨即位,做了皇帝。
  • 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如果俄國打敗了日本,會怎麼樣?
    1904年至1905年,新崛起的列強日本和老牌歐洲帝國沙俄,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宣告結束,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兩個強盜打仗,戰場卻在中國,很多無辜中國人死於戰火。
  • 如果當年大清乾隆皇帝答應了英使馬戛爾尼的開放通商請求,會如何
    在與大清長時間的通商過程中,深入了解到大清真實的實力與暴露出的弱點後,誰又能保證英帝國不會有征服侵略大清的野心。由此可以設想英帝國在大清乾隆年間就對大清進行武力侵犯並非是件遙不可及的事。而英帝國武力侵犯的結果,不用多說,大清的近海水師必然不是稱霸四大洋的大英皇家海軍的對手,大清水師艦艇、武器裝備的落後陳舊相比當時先進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那真是小巫見大巫,焉能不敗。
  • 火槍射程不如弓箭,那麼為何歐洲人願意用火槍,而亞洲多用弓箭?
    殺人必須「排隊槍斃」,流彈砸中誰誰倒黴,反正通常正面射過來一般砸不到自己。相對而言,弓箭最高射程是現代複製弓保持,大約在320米,精準射殺在150米。中國古代用的13錢的箭簇,有效射殺基本上達到了弓箭巔峰狀態,130步(約190米),為「一箭」最佳、最合理的有效殺傷射程。
  • 《大宅門》將對壘《大清藥王》
    東方網4月12日消息:4月15日央視一套將播出老導演郭寶昌的40集電視劇《大宅門》,而另一部同樣反映「同仁堂」百年風雨史的電視連續劇《大清藥王》也在導演韓剛的機房中製作完了後期剪接工作,不日將走上螢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