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了!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

2020-12-27 廣西日報

12月12日,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中,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

據了解:保護區與科研機構近年來連續開展保護區海域鯨豚調查,每年調查15個航次以上。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通過照相識別技術,2017年識別16頭,2018年識別21頭,2019年識別42頭,2020年識別7頭次,共識別個體80頭。利用模型估算,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06頭,95%置信區間為90-145頭。

調查隊拍攝到的中華白海豚

灰粉色背脊超可愛有木有

↓↓↓

北部灣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約有數量300-500頭,分兩個群體:大風江-南流江口群體約300頭左右,主要分布於大風江海域、南流江海域和冠頭嶺海域;合浦儒艮保護區群體數量約150頭。

研究表明,儒艮保護區群體以高鹽度、深水為主,有別於大風江-南流江群體的低鹽淺水。

目前調查發現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青年個體佔66.34%,發現曲線呈上升趨勢,數量有顯著增加,且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有顯著的遺傳差異和分化,代表了獨特的遺傳多樣性組成,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

(來源:廣西新聞頻道)

相關焦點

  • 大連小平島海域,巨大的海獸突然躍出海面
    突然間,巨大的海獸躍出海面,在空中翻滾一圈,「轟隆」一聲又落回水中,海水被它拍得四濺…… 巨大海獸躍出小平島海面 「出海釣魚,還是頭一次碰見鯨魚!」市民鄭先生是一名釣魚愛好者。6月28日下午,鄭先生和朋友乘船出海,到小平島四坨子附近海域釣魚。
  • 地球一小時|中華白海豚的危機:致命的幽靈漁網與挖砂的侵擾
    李敏/南海水產研究所 圖粉粉的中華白海豚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工業化和城市化最高的地區之一,珠江在這裡匯入大海,江口海域自然也是受人類活動影響最為嚴重的海域之一。在這個繁忙的海域卻生活著世界上最大的一個中華白海豚種群。雖說名叫白海豚,但它的顏色在一生中會經歷很多次變化:中華白海豚的幾種體色:鉛灰色、灰斑點、粉紅色。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而在珠江口水域,生活著中國種群規模最大的中華白海豚,約有2000隻。好在這一開發項目很快被叫停,保住了白海豚以及生活在這片水域其他生物的居所。 世界的中華白海豚 儘管名字叫做中華白海豚,但它的蹤跡不僅僅局限於中國的海域。在澳大利亞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乃至東南亞均有分布。但是,中華白海豚最早是一位瑞典探險家1750年前後在廣州發現並取樣的,因此被稱為中華白海豚也符合邏輯。
  • 近期市民頻繁在廈門海域看到白海豚追逐嬉戲
    市民在鼓浪嶼海域拍到白海豚。吳福星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實習生 張嘉慧)白的、粉的、灰的、斑點的……昨日9時許,在鼓浪嶼鄭成功雕像附近海域,五六隻不同體色的中華白海豚在追逐嬉戲。  「看到白海豚是一種幸運。」朱女士介紹,那幾隻中華白海豚在附近停留了40分鐘左右,大樓裡好多人都看到了。她表示,近期廈門氣溫降低,反倒能更頻繁地在鷺江道附近海域看到白海豚。  「根據我們多年來的觀測,每到冬天,中華白海豚會更多地來到廈門西港海域活動。」自然資源部海洋第三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福星證實了朱女士的說法。  海在城中,城在海上。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了
    各位街坊的朋友圈今天有沒有被一位小可愛刷屏?今早7時許中華白海豚誤入位於禪城張槎的佛山沙口水利樞紐站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隻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
  • 三娘灣免費開放滿月,偶遇一群海豚小精靈嬉水,太震撼了!
    逮著三娘灣免門票開放的大好時機文旅妹今天就去了三娘灣看海景還順帶出海去尋覓咱大欽州最可愛的海上精靈——中華白海豚雖然今天是陰天,且海面能見度較低>船開了挺長一段距離之後還是只看見海鷗在海面上飛舞但是結果你們猜怎麼著我們最後不僅看見了海豚而且還看見了一群!!!
  • 湛江海域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海豚種類中,中華白海豚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海域中,有著「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
  • 為愛集結!2020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公益跑熱力開跑!
    中華白海豚保護公益行動作為「2020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的重要一環,旨在藉助萬人級別的賽事平臺,以宣導促進人們了解白海豚、喚起對白海豚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意識,引導人們自覺行動起來,為保護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環境貢獻力量。
  • 海南島西南海域中華白海豚棲息地聲景研究獲進展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易危」級別,具有極高的科研和保護價值。中華白海豚作為一種近岸分布的小型齒鯨,極易受到棲息地水聲環境的影響。海南島西南海域是最新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熱帶棲息地,可能具有不同於其他棲息地的水聲環境特性。
  • 中華白海豚適應性和種群發展史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通過對中華白海豚全基因組測序和種群重測序,揭示了中華白海豚的演化歷史和演化特點。 中華白海豚母子對        李松海供圖 研究首先重構了鯨類古染色體,通過染色體進化分析闡述了鯨反芻類—古鯨—中華白海豚的演化歷程,發現古鯨對水環境的適應性演化主要體現在滲透壓的調節
  • 年邁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佛山江中,14小時後被成功救出
    新京報訊(記者 劉浩南)12月16日7時許,佛山水域出現一頭中華白海豚,並在江內水閘口處長期停留。佛山漁政部門判斷其因為身體器官老化,聲吶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當日21時,經過佛山、珠海兩地救援力量努力,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當晚被送往珠海進行後續看護。
  • 「中華白海豚」矗立外砂河口
    近日,中砂大橋9#、10#主墩鋼塔柱相繼完成封頂,兩隻「中華白海豚」鋼塔矗立外砂河入海口。 中砂大橋是中陽大道重點控制性工程,跨外砂河,連接龍湖、澄海兩區,全長1325米,主橋為80+180+80米跨徑布置的雙塔中央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主塔分上、下塔柱,下塔柱高約20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上塔柱高65.2米,為鋼結構,重約3767噸,設計造型為躍然水面的中華白海豚。
  • 港府擬建第三跑道監測白海豚 錄取海洋生物叫聲
    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機場管理局就擬建第三跑道展開中華白海豚及海洋生態與漁業環評研究,首次於香港環評研究採用獨立聲音監測器,在填海區範圍內外早晚錄取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叫聲,了解其活動情況,作出針對性緩解措施,料有關研究明年第三季完成。
  • 12號颱風「白海豚」悄然生成,將直襲日本中部沿海地區
    9月19日凌晨,熱帶擾動93W在距離日本南部約100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海面上生成,93W形成後便開始沿著副高邊緣逐漸向日本靠近。今天(9月21日)凌晨開始,93W開始與中高緯度西移的西風槽前靜止鋒相結合,高層輻散通道逐漸打開前,強度逐漸進一步增強。
  • 「颱風動態」颱風「白海豚」路徑東調,將從日本本州島南部掠過
    時,今年第12號颱風「白海豚」(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位於日本東京市南偏西方約580公裡的日本以南洋面上,中心位置坐標北緯31.0度,東經137.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80百帕,7級風圈半徑120-20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30-6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