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捕撈救援!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了

2021-01-09 澎湃新聞

各位街坊的朋友圈

今天有沒有被一位小可愛刷屏?

今早7時許

中華白海豚誤入

位於禪城張槎的

佛山沙口水利樞紐站

最新消息,今晚8點左右

專業捕撈救援團隊

將對其開展捕撈救助

點擊視頻回顧此前報導

↓↓↓

因聲納系統出現問題誤入佛山

今天(12月16日)早上7時許,佛山市水利局下屬單位沙口水利樞紐站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一隻中華白海豚在沙口水利樞紐站分洪閘嬉戲。

為避免白海豚遊入汾江河進入內河湧,工作人員關閉分洪閘和引水閘,讓白海豚在相對封閉的水域裡遊動。

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隻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一般情況下,白海豚生活在淡水和海水交接海域。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

多方力量齊聚佛山救助白海豚

今天上午8時30分許,市農業農村局漁政支隊、禪城區漁政大隊人員抵達沙口水閘,實施現場研判,迅速啟動救援準備工作。

向省農業農村廳報告有關情況,並向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請求救護支援;

立即聯繫佛山市中山公園動物園,組織吊車、獸醫、救援人員到達現場;

邀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廣東省水生野生動物救助科普基地)等機構迅速選派專家支援本次救援行動。

下午14時許,各方專家抵達佛山沙口水閘現場並召開救助行動分析會。

專家一致認為盡一切可能挽救白海豚生命是當前第一要務,應立即開展捕捉救護行動。專家分析認為:

沙口水閘離海域較遠(約100餘公裡),實施引導入海非常困難,營救風險較大;

水閘連通海域的水道為東平河系航運黃金水道,船隻較多,如進入該水道可能對海豚生命安全形成較大威脅;

目前沙口水閘已將海豚控制在引水閘和分洪閘之間較小的人工設施區域(約80米長、30米寬),且對設施情況完全了解,水位可控,場地平整,救護人員水下操作便利,吊機擔架等設備齊全,現場十分便於開展救助工作;

佛山方面對於白海豚營救工作高度重視,並有過多次救援工作經驗,可為救護工作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

因此,經過專家的協商,確定採取人工捕撈的方式。救援工作將於今晚8時許進行。先將水閘放水抽乾,然後對中華白海豚開展捕撈救助。救助成功後,白海豚將送往符合條件的機構實施暫養,檢查海豚身體狀況,對可能存在的傷病進行救治,痊癒後對海豚身體狀況進行綜合評估,以決定是否適合放歸自然。

目前,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捕撈救助團隊等多方救援力量正陸續趕往現場。

那些年誤入佛山的「大白」

此前,佛山水域曾多次出現中華白海豚。

2020年6月:東平河畔發現中華白海豚。

2017年5月:東平河奇龍大橋對出河段發現白海豚。

2016年4月:三水油金橋附近發現白海豚。

2015年10月:東平河五鬥橋附近河段發現白海豚。

圖/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2015年6月:順德區德勝河容桂馬崗段發現白海豚。

2012年3月:南海區羅村鎮蘆塘某河湧發現白海豚。

新聞知多D

中華白海豚和其他鯨魚及海豚都是哺乳類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清朝初期,廣東珠江口一帶稱它為「盧亭」,也有漁民稱之為「白忌」和「海豬」。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時呈灰色,成年後呈粉紅色。

專家呼籲市民,發現白海豚的時候,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不要私自救治處理。

「佛山新聞網」微信公眾號、「佛山頭條」APP、「佛山新聞網」視頻號將持續報導中華白海豚救援的最新情況,敬請關注!

佛山新聞網報導

記者:馮海茵

原標題:《今晚捕撈救援!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有新消息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年邁中華白海豚「迷路」誤入佛山江中,14小時後被成功救出
    新京報訊(記者 劉浩南)12月16日7時許,佛山水域出現一頭中華白海豚,並在江內水閘口處長期停留。佛山漁政部門判斷其因為身體器官老化,聲吶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當日21時,經過佛山、珠海兩地救援力量努力,中華白海豚成功獲救,當晚被送往珠海進行後續看護。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成功脫困!多圖+視頻回顧→
    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它是怎麼脫困的?
  •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
    今早,爺爺級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12月16日上午7時許,接沙口水閘通知,一頭疑似白海豚活體生物從東平河誤入水閘內。市水利局已將其關進水閘內並報市委網信辦。佛山市漁政支隊支隊長劉和平表示:這是中華白海豚,身體泛紅,可見屬於老年海豚,大約30到40歲,體重約300至400斤,無外傷。由於該海豚身體器官老化,聲納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
  • 救援隊「公主抱」救起佛山迷途白海豚
    16日早上7時許,佛山水域出現一頭中華白海豚,並在沙口水閘處停留。據判斷,該海豚因為身體器官老化,聲吶系統出現問題,所以誤入內江。 經緊急部署營救方案,同時聯繫珠海專業救援隊支援,救援行動於當晚8時開始。晚上9時許,白海豚在誤入佛山14個小時後成功獲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
  • 中華白海豚:我的天敵不僅是廣東人
    2020年12月17日,一隻通體粉紅的海豚誤入有著美食天堂之稱的佛山,在禪城沙口水利樞紐站迷了路。幸運的是,在當地漁政等部門14個小時的通力配合下,它成功從《尋味順德》的取景地全身而退,返回大海。
  • 中華白海豚群躍出海面,最大一群有30頭次
    12月12日,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海域鯨豚船隻調查中,發現最大中華白海豚群。當天共發現中華白海豚種群5群次,最大群頭數30頭次。這是近三年鯨豚調查發現最多的一天。其中2018年發現中華白海豚5次,2019年發現12次,2020年發現7次。通過照相識別技術,2017年識別16頭,2018年識別21頭,2019年識別42頭,2020年識別7頭次,共識別個體80頭。利用模型估算,儒艮保護區中華白海豚數量約106頭,95%置信區間為90-145頭。
  • 2020年12號颱風白海豚最新消息 颱風路徑實時發布系統
    [閩南網] 2020年12號颱風白海豚最新消息(9月21日)>> 【颱風白海豚生成】今天中午日本氣象廳將其南邊的低壓升級,12號颱風白海豚生成。這個颱風,這個颱風不影響我國,未來是否登陸日本,還有懸念。
  • 海南島西南海域中華白海豚棲息地聲景研究獲進展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為「易危」級別,具有極高的科研和保護價值。中華白海豚作為一種近岸分布的小型齒鯨,極易受到棲息地水聲環境的影響。海南島西南海域是最新發現的中華白海豚的熱帶棲息地,可能具有不同於其他棲息地的水聲環境特性。
  • 中華白海豚適應性和種群發展史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研究團隊通過對中華白海豚全基因組測序和種群重測序,揭示了中華白海豚的演化歷史和演化特點。 中華白海豚母子對        李松海供圖 研究首先重構了鯨類古染色體,通過染色體進化分析闡述了鯨反芻類—古鯨—中華白海豚的演化歷程,發現古鯨對水環境的適應性演化主要體現在滲透壓的調節
  • 2020橫琴馬拉松中華白海豚公益跑熱力開跑!
    中華白海豚保護公益行動作為「2020橫琴人壽橫琴馬拉松」的重要一環,旨在藉助萬人級別的賽事平臺,以宣導促進人們了解白海豚、喚起對白海豚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意識,引導人們自覺行動起來,為保護中華白海豚、保護海洋環境貢獻力量。
  • 「中華白海豚」矗立外砂河口
    近日,中砂大橋9#、10#主墩鋼塔柱相繼完成封頂,兩隻「中華白海豚」鋼塔矗立外砂河入海口。 中砂大橋是中陽大道重點控制性工程,跨外砂河,連接龍湖、澄海兩區,全長1325米,主橋為80+180+80米跨徑布置的雙塔中央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主塔分上、下塔柱,下塔柱高約20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上塔柱高65.2米,為鋼結構,重約3767噸,設計造型為躍然水面的中華白海豚。
  • 地球一小時|中華白海豚的危機:致命的幽靈漁網與挖砂的侵擾
    粉紅色的中華白海豚在大灣區的海域裡高高躍起。李敏/南海水產研究所 圖這是一個帶著薄霧、空氣有點潮溼的清晨,我們科考小組登上租用的漁船,開始新一天的中華白海豚種群生態監測。作為後輩,我在八年前進入到這個團隊,現在基本上每個月都要出海一個星期左右。
  • 湛江海域現成群中華白海豚,數量超過100頭,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在海豚種類中,中華白海豚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沿海海域中,有著「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而在五一假期中,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科考隊在湛江硇洲島西面(鱟沙頭)近岸海域以及東裡鎮東部近岸海域,累積識別中華白海豚個體數在100頭以上,群體數量比較大。
  • 「嶺南年 佛山味」新春直播季來了;「嫦娥」回家!「土...
    佛山日報記者 周春 攝 2020年第三季度佛山市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昨天舉行。活動表彰了黎漢、陳新等10位2020年第三季度「佛山好人」,還頒發了2020年第三季度佛山「新時代好少年」、2020年第三季度佛山傳播正能量致敬單位、2020年佛山市「最美五老關工人」等獎項。 ·五大活動精彩不斷!
  • 近期市民頻繁在廈門海域看到白海豚追逐嬉戲
    市民在鼓浪嶼海域拍到白海豚。吳福星 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郭欽轉 實習生 張嘉慧)白的、粉的、灰的、斑點的……昨日9時許,在鼓浪嶼鄭成功雕像附近海域,五六隻不同體色的中華白海豚在追逐嬉戲。  「看到白海豚是一種幸運。」朱女士介紹,那幾隻中華白海豚在附近停留了40分鐘左右,大樓裡好多人都看到了。她表示,近期廈門氣溫降低,反倒能更頻繁地在鷺江道附近海域看到白海豚。  「根據我們多年來的觀測,每到冬天,中華白海豚會更多地來到廈門西港海域活動。」自然資源部海洋第三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福星證實了朱女士的說法。  海在城中,城在海上。
  • 港府擬建第三跑道監測白海豚 錄取海洋生物叫聲
    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中新網12月6日電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香港機場管理局就擬建第三跑道展開中華白海豚及海洋生態與漁業環評研究,首次於香港環評研究採用獨立聲音監測器,在填海區範圍內外早晚錄取中華白海豚等海洋生物叫聲,了解其活動情況,作出針對性緩解措施,料有關研究明年第三季完成。
  • 欽州劃定生態海岸線確保白海豚隨時縱躍起舞
    人民網南寧10月17日電 (記者鄭盛豐、謝建偉)以「自貿區與新機遇」為重點主題的第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舉辦在即,被確定為本屆博覽會「中國魅力之城」的廣西欽州市,將與東協10國的「魅力之城」一起,展現「白海豚與大工業和諧共處」的獨特城市魅力。
  • 壞消息!白海豚急劇擴大,或成巨型颱風!權威預報:直搗日本東京
    9月22日中午,從西太平洋地區的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西太平洋上風起雲湧,特別是日本以南沿海,那一團雲團格外引人矚目,這正是這兩天在這一地區發展的今年第12號颱風白海豚,隨著它發展得越來越旺盛,9月22日晚它已經是10級的強熱帶風暴級別了。
  • 《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今晚開播
    《中華醫藥 抗擊疫情》今晚開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10日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原則,不斷優化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加快篩選研發具有較好臨床療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