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1月,為何不叫十一月革命,而叫十月革命

2020-12-22 一更歷史

談到俄國的十月革命,許多人慣性思維便直接認為是在十月份發起的革命運動。可事實是,俄國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

當時武裝部隊以底層的勞動工人為主的無產政黨,包圍了臨時政府,並於凌晨佔領,最終以資本主義所組成的臨時政府潰敗而告終。

十月革命之前,俄國更多的是沙皇專制下實行的資本農奴主義,上層剝削中層,中層打壓欺詐底層。

這一系列的剝削措施,使得底層的勞動人民受到不平等待遇,繼而引發了社會大面積不滿。

政策與經濟的相互打壓下,出現人民罷工遊行,生產力滯後,經濟下跌等等問題。繼而需要新的思想力量,來改變現今的社會風貌,這便是十月革命爆發的緣由。

革命的起義往往因為階級矛盾的激化,包括對外戰爭消耗的人力、財力、物力。第一次世界戰爭,同樣影響到國內人民生活,導致了底層人民的揭竿而起。

在此之前,以列寧為代表的無產階級主義者,宣揚的無產階級理論已經在知識分子之間受到了較高的追捧,得到了底層工人的熱烈支持。

種種機緣巧合下,十月革命爆發了。

回到11月7日的前一晚,列寧秘密來到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作為總指揮的他,親自指導著這一場無硝煙的戰爭。

從6日凌晨到7日,偉大的武裝隊伍在領導層的指揮下,用最快速度搶佔了以火車站與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車站為代表的重要出入口,成功地拿下了關鍵的籌碼,取得主動的地位。

而在當晚,有件特別巧合的事情發生在起義前,一些武裝士兵為了鼓舞軍心又或者是恐嚇臨時政府,利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發射了幾枚啞炮鎮壓敵軍。

其實這次起義之前,臨時政府已是四面楚歌,在十月黨與保皇軍團等親沙皇勢力攻擊下,威信盡失,陷入殘局。

一戰的失敗,更使得民眾怨言沸起,這離臨時政府被人民群眾推翻更進了一步。臨時政府被逼無奈,發起最後的反抗,逮捕武裝隊伍中的重要領導。

這也就導致了列寧極力說服了中央其他成員後,決定提前發起這次推翻臨時政府的革命活動。

一切準備就緒,在偉大領導人列寧宣布發起圍剿的命令後,革命士兵與起義工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包圍了冬宮,與他們展開了激烈的圍白刃戰。

數小時後,勝利的捷報傳了出來,武裝隊員獲得了全部的勝利,資產階級政府終於被推翻。

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 點燃了希望之火,俄國在當時建立起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成為社會主義的領頭羊。

簡單來講,十月革命是一場弱權武力包圍資產主義政權的武裝起義,由底層勞動人民所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即: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那十月革命既然發生在11月,為何不叫十一月革命,而叫十月革命呢?

有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時俄國實行的是一個名叫儒略曆的紀年法,不同於現在的公元紀年法。儒略曆以365天為一年,也是每4年為一次閏年增加1一天而計算。

這種在當時看來極為先進的紀年法,在民間受到廣大推崇,繼而流傳到了歐洲大陸上,並得到了廣泛應用。

然而,後來在經過一些人的計算下發現,128年後就會多出一天,這導致以後的年數會逐漸偏離正軌。

在1582年,羅馬教皇提出了現在的公曆紀年法,然而不幸的是,這一準確的方法並未得到一些國家的認可。沙俄便是其中之一,他們繼續沿用舊的儒略曆法。

而10月革命,是發生在儒略曆的10月25日,即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俄國日曆。故而流傳下來的十月革命,其實真實發生時間是在十一月。

為紀念這偉大的日子,遵循舊曆習慣,因此才叫做「十月革命」。

時代的發展,必然會帶來一些新的產物,而新的產物,往往是因為人的思想得到新的交流。馬克思當年四處流浪,積攢經驗,才得以寫出了解放全人類思想的「資本論」。

繼而當時的俄國,急需一種新的意識態才解放全國人民。工人階級的罷工,是一種表達方式,底層人民團結一致,針對他們的敵人---萬惡的資本主義,建立起屬於他們自己的無產階級革命隊伍。

十月革命的勝利,為全世界傳遞出一種新的思路。以自由平等為基礎,馬克思理論相結合,工人階級與勞動階級為主導力量的新政治領導方式,發展成為了冷戰時期的超級大國---蘇聯。

十月革命帶來了全新的社會道路,於是,像蒲公英種子一樣的自由新民主思想,在世界遍地播撒了種子,全新的世界局面就此打開。

中國便是其中一個,受蘇聯啟發,決定走社會主義道路。在此之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一直在模仿西方的資本主義道路。

然而,不符合國家實際情況發展的錯誤方式,導致不得不轉變思想,發展其他道路。

在這時,十月革命為國家帶來了希望,開啟了新的社會民族面貌,於是才有了現今的新中國。

十月革命的勝利,對當時全世界也有著重大影響,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也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

更為重要的是,十月革命的勝利,鼓舞了很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鬥爭。

在現今,除資本主義以外,還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第三世界人民組成的社會主義。它結束了資本主義獨霸天下的局面,為之後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當然,回顧歷史上眾多的起義事件,十月革命或許算不上特別轟轟烈烈,可它的勝利,卻為人類社會的發展,立下了新的裡程碑。

參考資料:《俄歷》、《俄國十月革命 》

圖片部分源自《參考消息》,部分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俄國十月革命102周年
    「今天是2019年11月07日,是俄國十月革命102周年紀念日。1917年11月07日,俄國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學習歷史,品味經典。大家好,我是Z君ZXC。讓我們通過一些影視資料,來回憶一下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
  • 俄國十月革命的本質是?便觀俄國發展二月革命更重要!
    舉個例子,俄國的十月革命是以列寧為領導的工人階級聯合起來的,推翻資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革命,但這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俄國的十月革命之前,還有一場革命,距離十月革命只有半年左右,這一場革命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共同聯合而推翻的歐洲最後一個大國範圍內的封建專制統治,而它的經濟基礎則是農奴制度。
  • 2020甘肅省三支一扶考試公基知識點:歷史常識俄國十月革命
    由於各方面的因素交織,一場革命已經不可避免。當然革命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般都要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具體的鬥爭歷程。(一)「二月革命」1、過程:1917年3月,革命爆發,推翻了統治俄國長達300多年的魯曼諾夫王朝(1613—1917)。這次革命爆發在俄歷二月,所以被稱為「二月革命」。
  • 高中歷史必修1『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知識點總結
    >  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爆發: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爆發「二月革命」。  (3)七月留血事件  1917年7月,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全部政權歸蘇維埃,臨時政府出動軍隊進行鎮壓,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結束。表明革命和平發展已不可能,改變鬥爭策略勢在必行——布爾什維克黨制定武裝起義方針。
  • 「阿芙樂爾」巡洋艦——它是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象徵
    「阿芙樂爾」巡洋艦是著名的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巡洋艦,它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象徵。該艦造於1900年,艦長124米,寬16.8米。「阿芙樂爾」意為為「黎明」或「曙光」。在羅馬神話裡,「阿芙樂爾」是司晨女神,它喚醒人們,送來曙光。
  •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下諾夫哥羅德窮人很多,如今是全球城市五百強
    1、這組老照片集中集中反映了十月革命前的俄國下諾夫哥羅德居民的生活狀態。從這些老照片上能看到,當時窮人很多。但現在的下諾夫哥羅德可是個大城市,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223名。2: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3: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4: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5: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6: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滿大街都是窮苦群眾7: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城市下諾夫哥羅德,
  • 「世界史·俄國卷」俄國農奴制改革、一戰、列寧與俄國十月革命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又稱「塔城議定書」或「塔城界約」,是沙皇俄國強迫清政府籤訂的割佔中國西北地區領土44萬平方公裡土地(今稱外西北)的不平等條約,由清廷代表明誼等與沙俄代表巴布科夫等於公元1864年10月7日(同治三年九月七日,俄歷1864年9月25日)在塔爾哈巴臺(今塔城)訂立。
  • 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有哪些?
    1.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中國人民首先是先進知識分子受到極大的鼓舞,看到了中華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2.十月革命的勝利,幫助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提高了對工農群眾偉大力量和組織群眾進行直接鬥爭的認識,從而推動了知識分子同現實政治鬥爭結合、同工農群眾結合的進程.
  • 《戰艦世界》十月革命號戰列艦,見證了蘇俄半個世紀的滄桑變化
    十月革命號戰列艦,又叫甘古特號戰列艦,是沙皇俄國海軍的一艘甘古特級戰列艦,這是俄羅斯第一級,也是蘇聯海軍繼承的唯一的一級。之後,俄國海軍戰列艦極度短缺,英國問世讓俄國艦隊僅有的戰列艦迅速過時。俄國海軍開始爭取建造四艘無畏型戰列艦,但其在之前戰爭中拙劣表現受到各方猛烈抨擊,不得不放慢了建造步伐。1908年,俄國海軍部發起招標,最終買下德國設計,按照俄國標準重新修改,由波羅的海船廠建造。
  • 「四史」關鍵詞|為何說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是革命象徵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以列寧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史稱「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
  • 14個「帝國主義國家」出兵海參崴,幹涉俄國十月革命
    海參崴,俄國名叫符拉迪沃斯託克。。清朝時為中國領土,為吉林將軍隸下,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讓給俄國。現在,符拉迪沃斯託克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是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進入尾聲,年底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宣布退出戰爭。
  • 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這是毛澤東給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機關刊物《爭取持久和平,爭取人民民主!》,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十月革命給世界人民解放事業開闢了廣大的可能性和現實的道路,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經過俄國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國主義的革命戰線。這條革命戰線是在列寧,而在列寧死後是在史達林的英明的指導之下建立起來和發展起來的。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個革命黨。
  • 紀念列寧誕辰150年暨十月革命爆發103年:回望百年共運史(下)
    正是十月革命向大家展示了,工人階級力量的低落狀態不是永久不變的。事實上,已經存在的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先決條件,並不能使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自動實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與自然規律不同,社會進步需要人的相關活動,也就是推翻舊社會、建立新社會的階級鬥爭。因此,社會主義革命的爆發正如人類歷史上的每次社會革命一樣,意味著統治階級指使、鎮壓和徵服人民的能力變弱了。
  • 十月革命後,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如何對待退位的沙皇全家
    俄國二月革命後,50歲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就已經退位,和自己的妻子兒女們搬出了皇宮,被安排在臨時政府提供的別墅居住。當時的臨時政府對沙皇一家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尼古拉二世除了沒有統治權,生活和待遇都和在皇宮中一樣。但尼古拉二世的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列寧就發動了十月革命。
  • 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03:美國加入戰爭開始爭霸,俄國主動退出
    戰爭導致俄國出現通貨膨脹,許多城市的食物供給出現問題,普通的麵粉一度翻張8倍,1917年初,俄國內部陷入混亂,又坑又餓的底層工人開始騷動,就連前線的士兵也開始不滿,逃兵一度超過100萬,社會對沙皇政府產生厭惡情緒。俄國多地爆發大規模罷工,紀念1905年的「流血星期日」,成為二月革命的鋪墊。1917年3月8日(俄歷2月23日),彼得格勒50家工廠再次罷工遊行,拉開了二月革命的序幕。
  • 這是對於革命導師的污衊
    在德國的安排下,列寧等革命黨人得以從蘇黎世登上德國專列回到俄國。此後列寧發動十月革命,奪取政權,建立了蘇聯政府。在革命勝利之後,列寧和德國籤訂《布列斯特—立託夫斯克和約》,在這個合約中,列寧割讓一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近五千萬居民,被德國佔領的區域佔有蘇聯煤炭開採量的90%,鐵礦石的73%,54%的工業以及33%的鐵路。
  • 號稱世界第三,讓小日本吊打,俄國海軍對馬海峽慘敗,艦隊被全殲
    在去年的11月27日,俄羅斯海軍司令葉夫梅諾夫訪問日本,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長在東鄉平八郎的畫像前合影!照片發布以後,俄羅斯公眾才想起來,原來東鄉平八郎是日俄戰爭期間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他在116年前的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聯合艦隊擊敗了遠道而來的俄國海軍。
  • 德國十一月革命的勝利果實被竊取?成功一半的共產主義革命
    為什麼會發生這次革命?1918年,隨著德軍在前線戰場的不斷失利,德國國內的反戰情緒空前高漲。德皇威廉二世為鞏固德國內部局勢,於10月4日成立了議會制民主政府,並邀請了社會民主黨派的領導人謝德曼參加。11月3日,基爾水兵們走上街頭,組成遊街隊伍,要求釋放被逮捕的水兵,並打出了「打到軍國主義」、「和平」的口號,這引起了德國工人階級的強烈支持,隨後在水兵和工人內部成立了基爾水兵蘇維埃和工人蘇維埃。工人蘇維埃為響應水兵的行動,於5月舉行了全體罷工,走上街頭與水兵一起組成了遊街隊伍。
  • 「解放者」亞歷山大二世,解放農奴的沙皇被刺,俄國歷史的分水嶺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被害是俄國歷史上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這間接導致了俄國1917年爆發的紅色革命。俄國幾代沙皇都在持續進行改革,但是因為阻力太大,所以改革進行緩慢,也不夠徹底。他的死亡讓沙皇政府關閉了改革之門,此後,繼位的統治者們也都拒絕任何改革,這阻礙了俄國資本主義進一步的發展,最終,俄國走上了紅色革命之路。另外,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雖為俄國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由於社會生活的逐漸自由化,在俄國出現了一些激進組織,他們開展各項恐怖活動,企圖刺殺沙皇來改變社會。他們認為沙皇的這些改革沒有給農民帶來多大的好處,農民依然要交很多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