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發展史有三次歷史性的飛躍,其中第二次飛躍是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這次歷史性飛躍就是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以列寧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史稱「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闢了勝利前進的道路,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是「十月革命」的象徵視頻來源:「談論歷史」(06:22)
在古羅馬神話中,「阿芙樂爾」是司晨女神,她喚醒沉睡的人們,給人們送來清晨的第一縷曙光。「阿芙樂爾」在俄語中意為「黎明」或「曙光」。建造於1900年的阿芙樂爾號裝甲巡洋艦,艦長124米,寬17米,經歷過三次革命和四場戰爭,並因打響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而聞名於世。它送來了世界進入社會主義時代的第一縷曙光,是一條著名的有革命紀念意義的「紅船」。
阿芙樂爾號裝甲巡洋艦
1917年11月7日上午10時,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起草《告俄國公民書》,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向全國廣播。當日晚21時45分,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炮轟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宣告了「十月革命」的開始。後來經考證,現在大家比較認同的觀點是,當時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隻是打了一顆「空包彈」,但其意義依然重大。正是在炮聲的指引下,起義的隊伍從四面八方衝進冬宮並於次日凌晨完全佔領了那裡。
從1948年起,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作為「十月革命」的紀念艦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並成為海軍博物館供遊客參觀。1956年它被改建為博物館。1968年,蘇聯政府授予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十月革命」勳章。
列寧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十月革命」和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誕生1917年,俄國在這一年發生了兩次革命:一次是「二月革命」,在性質上屬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一次是「十月革命」,在性質上屬於社會主義革命,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二月革命」後出現了兩個政權並立的局面,一個是臨時政府,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為此,列寧又領導布爾什維克黨和人民,進行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勝利後,臨時政府被推翻,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成立了。1917年11月7日晚上,在攻打冬宮的隆隆炮聲中,全俄羅斯第二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大會首先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宣告臨時政府已被推翻,一切權力歸蘇維埃。
11月8日,大會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列寧在《和平法令》中寫道:「與德國的戰爭已經第四個年頭了,人民被這個戰爭拖垮了,拖苦了,要結束這場戰爭。」《和平法令》揭露了帝國主義掠奪性戰爭,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迫切希望和平的願望,建議一切交戰國立即進行談判,締結不割地不賠款的和約。大會還通過了《土地法令》,該法令規定立即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歸國有,交給勞動農民使用。最後,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無產階級偉大導師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人民委員會下設各部,執行無產階級國家的各種職能。
「十月革命」後,俄國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此次革命後被槍決。在彼得格勒起義的影響下,到1918年3月,全國各地相繼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蘇維埃俄國的首都也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爆發後一段時間,中國各界對此褒貶不一,有的表示難以接受,有的卻大加讚揚。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第三天即11月10日,國民黨的上海《民國日報》,以「突如其來之俄國大政變,臨時政府已推翻」為標題,對俄國爆發「十月革命」作了簡要的報導。長沙《大公報》在12月6日的新聞欄中,對「俄國政變中心之兵工委員會」作了進一步的介紹。當時中國報刊關於十月革命的報導零星且斷斷續續的。
最積極地宣傳俄國「十月革命」的代表人是李大釗。李大釗在1918年7月1日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表明了他對「十月革命」的態度。他認為俄國事件不是「布爾什維克的陰謀」,而是一場真正的政治和社會革命,「俄國革命最近之形勢,政權全歸急進社會黨之手,將從來之政治組織、社會組織根本推翻。」他認為這兩次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的兩個轉折階段。法國革命奠定了新時代的基礎,決定了19世紀文明的發展,而「十月革命」則為已經到來的時代奠定了基礎。
1919年7月14日,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號《創刊宣言》中,也熱烈地讚揚了「十月革命」。後來,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寫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一大批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極大壯大了世界社會主義力量。2019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聖彼得堡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會晤。會晤前,習近平和普京共同登上曾打響「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習近平表示,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對中國人民而言意義非凡。中國一直講「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所以它和中國的這種淵源關係在我們心中是很重的分量。
(作者系上海市委黨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