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提出社會主義思想到現在,差不多有500年時間」,並強調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了解社會主義發展史。根據中央要求,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了《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幹部讀本)》。
那麼,社會主義發展史500年從何時算起?1516年,託馬斯·莫爾出版《烏託邦》一書,標誌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發展史500年,從這一年算起。
託馬斯·莫爾是何許人託馬斯·莫爾。 小漢斯·霍爾拜因作於 1527 年
1478年,託馬斯·莫爾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富有家庭,從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莫爾的父親是一位勤儉、正直的法官,莫爾一生也保持了父親的品格。13歲時,莫爾寄宿在坎特布雷大主教莫頓家中做少年侍衛,莫頓是當時很有影響的政治家,曾擔任過英國大法官,談吐優雅、聰慧過人,對社會有很深刻的觀察,莫爾在《烏託邦》中曾描述過莫頓。1492年,14歲的莫爾進入牛津大學,他閱讀了大量古希臘智者們的作品,與當時著名的人文主義者有很深的交往,莫爾尤其感興趣的是柏拉圖的思想。莫爾的父親認為從事古典文學沒有前途,莫爾在16歲時改學法律,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並很快在政壇嶄露頭角,26歲就當選為議員。律師從業經歷使莫爾接觸了大量下層社會的訟案,目睹了廣大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
莫爾對宗教的篤信導致了他與英王的合與分。隨著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和發展,自14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以來,宗教勢力下降,世俗王權勢力相對上升。當時,歐洲大陸的宗教改革運動風起雲湧,自然也波及到了英國。莫爾反對宗教改革,這與英王亨利八世早期的觀點相吻合,因此莫爾受到了亨利八世的器重。1529年,英國大法官的莫爾儼然已是英國政界的要人。1534年,亨利八世搖身一變,自己成了宗教改革家,自立英國國教,自任英國的國教領袖;莫爾拒絕宣誓承認亨利八世為英國國教領袖。因此莫爾被關進倫敦塔,隨後被斬首。
莫爾終生都保持著對文學的熱愛。約在1513至1518年,莫爾寫了《國王理查三世本紀》,這是英國歷史學先驅性的名著,莎士比亞以此書為藍本,寫出了戲劇《理查三世》。當然,莫爾最著名的著作還是《烏託邦》。
《烏託邦》描述了最完美的國家制度1516年,莫爾出版了《烏託邦》,這部書的全名是《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託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從此「烏託邦」(Utopia)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代名詞。烏託邦,是莫爾發明的詞,本意是「沒有的地方」,延伸為難以實現的理想、「空想的國家」。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曾提出過類似概念。
《烏託邦》仿照柏拉圖的《理想國》,同樣採用了對話的形式,後世有人乾脆將《烏託邦》稱為柏拉圖《理想國》的續篇。《烏託邦》記述了莫爾和一位航海家的對話。這位航海家叫希斯拉德,希臘語的意思接近於漢語「大忽悠」,是虛構人物。希斯拉德講述了他週遊世界之所見,借航海家之口,莫爾表達了自己對英國社會的觀察與批判:
(1)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從十五世紀開始,英國毛紡織業興起,養羊比種莊稼賺得更多利潤,於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起了圈地運動,農民失去土地,生活非常悲慘。對此,希斯拉德感嘆:「你們的綿羊本來是那麼馴服,吃一點就滿足,現在據說變得很貪婪很兇蠻,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們的田地、家園、城市要蹂躙完啊。」
(2)探索了社會不公正的根源。社會為什麼如此不公正?莫爾認為,歸根到底是由於私有制。他說:「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憑現金價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麼,一個國家就難以有正義和繁榮。」因此,莫爾主張消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3)描繪了理想的國度。「烏託邦」是南半球的一個新月形島國。那裡生產力十分發達,科技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領先。那裡官吏由選舉產生,職位不得世襲,每年選舉一次。那裡實行財產公有制,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烏託邦沒有乞丐。那裡沒有商品貨幣關係,金銀被用來製造便桶溺器。那裡的人們聽到喇叭聲,到食堂用餐,晚餐時要放音樂。那裡無論男女,穿統一的服裝,只是男女有別,已婚和未婚有別,人們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
《烏託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莫爾對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進行了批判,對未來理想社會進行了天才的設想,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素材。在莫爾生活的時代,歐洲正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遷:此時正值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封建社會內部迅速發展。此時工農勞動者承受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生存狀況非常悲慘。空想社會主義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是,此時資本主義制度還沒有確立,莫爾還不可能理解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也無法指出實現理想社會制度的途徑,他的烏託邦只能是一個美麗的空想。
「烏託邦」在19、20世紀之交傳入中國,對中國知識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烏託邦」一詞最早在中國出現是1898年,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用文言文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時借用了莫爾的「烏託邦」思想,從而創造了這個中文新名詞。1902年,嚴復進一步對「Utopia」一詞做了解釋,指明該詞出自「摩而妥瑪」所著之《烏託邦》一書,「烏託邦,島國名,猶言無此國矣。故後人言有甚高之論,而不可施行,難以企至者,皆曰此烏託邦制也」。到1920年前後,隨著社會主義理論在我國廣泛傳播,「烏託邦」這個新名詞日漸被我國知識界廣泛使用。
2016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時,同時也是莫爾的《烏託邦》出版500周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在「七一」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明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源頭,並揭示了500年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釐清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源頭。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