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關鍵詞|社會主義發展史五百年起點莫爾的《烏託邦》

2020-12-12 澎湃新聞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

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26篇,關鍵詞是莫爾和《烏託邦》。

2013年1月5日,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提出社會主義思想到現在,差不多有500年時間」,並強調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了解社會主義發展史。根據中央要求,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了《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黨員幹部讀本)》。

那麼,社會主義發展史500年從何時算起?1516年,託馬斯·莫爾出版《烏託邦》一書,標誌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發展史500年,從這一年算起。

託馬斯·莫爾是何許人

託馬斯·莫爾。  小漢斯·霍爾拜因作於 1527 年

1478年,託馬斯·莫爾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富有家庭,從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莫爾的父親是一位勤儉、正直的法官,莫爾一生也保持了父親的品格。13歲時,莫爾寄宿在坎特布雷大主教莫頓家中做少年侍衛,莫頓是當時很有影響的政治家,曾擔任過英國大法官,談吐優雅、聰慧過人,對社會有很深刻的觀察,莫爾在《烏託邦》中曾描述過莫頓。1492年,14歲的莫爾進入牛津大學,他閱讀了大量古希臘智者們的作品,與當時著名的人文主義者有很深的交往,莫爾尤其感興趣的是柏拉圖的思想。莫爾的父親認為從事古典文學沒有前途,莫爾在16歲時改學法律,畢業後成為一名律師,並很快在政壇嶄露頭角,26歲就當選為議員。律師從業經歷使莫爾接觸了大量下層社會的訟案,目睹了廣大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

莫爾對宗教的篤信導致了他與英王的合與分。隨著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和發展,自14世紀歐洲文藝復興以來,宗教勢力下降,世俗王權勢力相對上升。當時,歐洲大陸的宗教改革運動風起雲湧,自然也波及到了英國。莫爾反對宗教改革,這與英王亨利八世早期的觀點相吻合,因此莫爾受到了亨利八世的器重。1529年,英國大法官的莫爾儼然已是英國政界的要人。1534年,亨利八世搖身一變,自己成了宗教改革家,自立英國國教,自任英國的國教領袖;莫爾拒絕宣誓承認亨利八世為英國國教領袖。因此莫爾被關進倫敦塔,隨後被斬首。

莫爾終生都保持著對文學的熱愛。約在1513至1518年,莫爾寫了《國王理查三世本紀》,這是英國歷史學先驅性的名著,莎士比亞以此書為藍本,寫出了戲劇《理查三世》。當然,莫爾最著名的著作還是《烏託邦》。

《烏託邦》描述了最完美的國家制度

1516年,莫爾出版了《烏託邦》,這部書的全名是《關於最完美的國家制度和烏託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書》,從此「烏託邦」(Utopia)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代名詞。烏託邦,是莫爾發明的詞,本意是「沒有的地方」,延伸為難以實現的理想、「空想的國家」。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也曾提出過類似概念。

《烏託邦》仿照柏拉圖的《理想國》,同樣採用了對話的形式,後世有人乾脆將《烏託邦》稱為柏拉圖《理想國》的續篇。《烏託邦》記述了莫爾和一位航海家的對話。這位航海家叫希斯拉德,希臘語的意思接近於漢語「大忽悠」,是虛構人物。希斯拉德講述了他週遊世界之所見,借航海家之口,莫爾表達了自己對英國社會的觀察與批判:

(1)揭露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從十五世紀開始,英國毛紡織業興起,養羊比種莊稼賺得更多利潤,於是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起了圈地運動,農民失去土地,生活非常悲慘。對此,希斯拉德感嘆:「你們的綿羊本來是那麼馴服,吃一點就滿足,現在據說變得很貪婪很兇蠻,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們的田地、家園、城市要蹂躙完啊。」

(2)探索了社會不公正的根源。社會為什麼如此不公正?莫爾認為,歸根到底是由於私有制。他說:「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憑現金價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麼,一個國家就難以有正義和繁榮。」因此,莫爾主張消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3)描繪了理想的國度。「烏託邦」是南半球的一個新月形島國。那裡生產力十分發達,科技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領先。那裡官吏由選舉產生,職位不得世襲,每年選舉一次。那裡實行財產公有制,人人平等,按需分配,烏託邦沒有乞丐。那裡沒有商品貨幣關係,金銀被用來製造便桶溺器。那裡的人們聽到喇叭聲,到食堂用餐,晚餐時要放音樂。那裡無論男女,穿統一的服裝,只是男女有別,已婚和未婚有別,人們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

《烏託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莫爾對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進行了批判,對未來理想社會進行了天才的設想,為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思想素材。在莫爾生活的時代,歐洲正經歷著劇烈的社會變遷:此時正值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萌芽在封建社會內部迅速發展。此時工農勞動者承受著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生存狀況非常悲慘。空想社會主義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是,此時資本主義制度還沒有確立,莫爾還不可能理解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也無法指出實現理想社會制度的途徑,他的烏託邦只能是一個美麗的空想。

「烏託邦」在19、20世紀之交傳入中國,對中國知識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烏託邦」一詞最早在中國出現是1898年,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用文言文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時借用了莫爾的「烏託邦」思想,從而創造了這個中文新名詞。1902年,嚴復進一步對「Utopia」一詞做了解釋,指明該詞出自「摩而妥瑪」所著之《烏託邦》一書,「烏託邦,島國名,猶言無此國矣。故後人言有甚高之論,而不可施行,難以企至者,皆曰此烏託邦制也」。到1920年前後,隨著社會主義理論在我國廣泛傳播,「烏託邦」這個新名詞日漸被我國知識界廣泛使用。

2016年,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時,同時也是莫爾的《烏託邦》出版500周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講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使具有500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成功開闢出具有高度現實性和可行性的正確道路,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在「七一」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說明了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源頭,並揭示了500年來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就。今天,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釐清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源頭。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烏託邦》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源頭
    更使莫爾名垂千古的,是他在1516年發表的《烏託邦》一書。這本書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對人類社會發展持續產生深遠影響。早在1903年,便有至少四部書刊為中國人介紹了託馬斯·莫爾及其《烏託邦》。  觀察資本主義的興起  莫爾出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法官家庭。
  • 「四史」關鍵詞|為何說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是革命象徵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30篇,關鍵詞是十月革命。
  • 「託邦」五百年——託邦、烏託邦與敵託邦
    自1516年託馬斯·莫爾根據希臘文和拉丁文生造出「烏託邦」(Utopia)一詞以來,這一概念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逐漸成為現代政治文化領域最重要的通用詞語之一。歷史也許會忘記被英王亨利八世斬首的大法官莫爾,但絕不會忘記提出了「烏託邦」的莫爾。
  • 「四史」關鍵詞|1994年為什麼要實施分稅制改革?
    「四史」關鍵詞|1994年為什麼要實施分稅制改革?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60篇,關鍵詞是分稅制改革。
  •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三史」基礎上,加入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有何...
    第一階段: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大體經歷了300多年時間,從英國人託馬斯·莫爾到聖西門、傅立葉、歐文三大空想家,從「烏託邦新島」的憧憬到「新和諧公社」等試驗,空想社會主義在人類文明艱辛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一曲動人心魄的空想悲歌,但它終究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
  •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翰墨飄香書四史 筆墨丹青繪四史
    紅橋區躍進裡小學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策部署和市、區委關於「四史」學習教育的有關工作要求,躍進裡小學少先隊組織開展了「翰墨飄香書四史
  • 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若干思考
    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旨在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提高黨的執政水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應通過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掌握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汲取歷史進程中積澱而成的精神力量,繼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優良傳統。
  • ...大學開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是當代青年學生的一門重要必修課,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汲取紅色力量,厚植紅色基因,日前,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學生工作處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學習「四史」主題教育活動。
  • 「四史」學習|知行合一,以學促幹——浦興路街道開展「四史」學習...
    集中研討領導班子成員開展了以「知行合一,以學促幹」為主題的社會主義發展史專題集中研討。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陳春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崔凱,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汪愛明依次圍繞各自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感受,並結合實際工作作了重點交流。
  • 「四史」關鍵詞|真理標準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思想準備
    「四史」關鍵詞|真理標準討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思想準備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程熙 2020-09-24 06:28 來源
  • 「四史」學習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四史」是什麼關係?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那麼,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四史」是什麼關係?
  • 四史教育 | 該怎樣學習「四史」才能真正使人明智?
    四史教育 | 該怎樣學習「四史」才能真正使人明智?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全黨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深入認識黨情國情
  • 「四史」關鍵詞|十一屆三中全會如何開啟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74篇,關鍵詞是十一屆三中全會。
  • 「四史」關鍵詞|第三國際: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戰鬥性組織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32篇,關鍵詞是第三國際。第三國際又名共產國際。
  • 用腳步丈量,用身心感受:華東醫院黨員「走讀」上海進行「四史」學習
    7月16日,華東醫院黨委打破傳統「授課式教育」學習模式,用黨員喜聞樂見的定向競賽形式,讓「四史」學習走出院門,以「奮進追夢人,『醫』起學『四史』」為主題,串起一段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發展史的學習歷程。華東醫院黨委書記邵建華表示,進入7月以來,該院「四史」學習教育漸行深入,掀起高潮。
  • 八十本書環遊地球︱巴西:《烏託邦》|烏託邦|亞美利哥·韋斯普奇|...
    以關於新世界的早期幻想為基礎,莫爾的《烏託邦》為世界帶來了「烏託邦式」(utopian)這個形容詞,還催生了烏託邦小說這一整個文類。至於當莫爾在構想一個社會平等,財產共有以及宗教自由的理想社會之時,他是否是認真的,這還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烏託邦在希臘文裡的意思是「不存在之地」,而據稱是莫爾消息源頭的希斯羅德(Hythlodaeus),他的名字在希臘文裡則是「說瞎話的人」。連著名的批評家C.S. 劉易斯都提議我們應該把《烏託邦》看作一部奇幻的遊戲之作。然而莫爾構想的烏託邦是一劑治療社會疾病的猛藥。
  • 上海:「四史」在校園紅色地圖發布 129所學校150餘個項目「一鍵...
    人民網上海6月28日電 (記者 曹玲娟)由共青團上海市委推出的上海共青團「四史」在校園紅色地圖6月28日正式上線。點開「團在校園 上海學聯」微信公眾號進入地圖頁面,首批129所學校的150餘項品牌項目都能「一鍵搜索」。
  • 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基本時空脈絡
    社會主義從提出到現在,已經走過了500多年的發展歷程。只有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聯繫起來,才能更好地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到了哪裡、今後要往哪裡去,從而不斷深化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性認識,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 碧洲鎮舉辦「學四史、憶黨恩」朗誦比賽
    碧洲鎮舉辦「學四史、憶黨恩」朗誦比賽 2020-12-14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英國政治制度是現代幾乎所有西方國家政治制度的母體,其他國家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英國的政體,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自己那一套大同小異的制度,就連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機構中也多少有一點英國制度的痕跡。英國人對國家政治藍圖設計的濃厚興趣,也表現在文學創作中,由此形成了「烏託邦文學」。它是一種政治文學,對未來的國家政治和世界政治加以暢想、預測並予以形象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