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基本時空脈絡

2020-12-10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社會主義從提出到現在,已經走過了500多年的發展歷程。只有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聯繫起來,才能更好地弄清楚我們從哪裡來、現在到了哪裡、今後要往哪裡去,從而不斷深化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理性認識,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從無到有的思想先聲

社會主義思想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產生而產生的。15—16世紀,隨著航海業的發展和美洲新大陸的發現,資本主義在歐洲尤其是在英國得到迅速發展,社會主義思想也最早產生在英國。1516年,託馬斯·莫爾發表《烏託邦》一書,標誌著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該書用著名的「羊吃人」的命題,最早揭露和批判了資本原始積累的罪惡,描繪了一個沒有剝削壓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王國。這一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還有德國的閔採爾、義大利的康帕內拉等,他們以極為虛幻的形式展露出共產主義思想的微光。隨著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空想社會主義也在不斷完善,到19世紀上半葉,空想社會主義達到其思想最高峰,這就是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他們無情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矛盾和弊病,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合理性,提出了關於未來社會的一些積極主張和天才預測,為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但是,由於受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發展狀況和唯心史觀的局限,空想社會主義無法找到實現其社會理想的正確道路和社會力量,因而具有「十分虛幻和空想的性質」。

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

19世紀中葉,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不斷發展,工人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資本主義社會狀況,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等一系列人類文明成果,創立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規律,使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不再是人們頭腦中的一種主觀願望,而成為現實社會矛盾運動的必然趨勢。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這「兩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之上,實現了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第一國際」等國際工人組織相繼創立和發展,工人階級政黨如雨後春筍般建立和發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興起和發展,人民第一次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實現自身解放和人類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然而,馬克思、恩格斯時代的科學社會主義主要是理論上的,至於如何把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變成社會主義社會的現實實踐,還有待後來者來解答。

從理論到現實的轉變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主義的不平衡矛盾日益激化,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俄國逐漸成為資本主義各種矛盾的集合點和帝國主義鏈條上的「薄弱環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中心逐步從西歐轉移到俄國。列寧在革命的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同俄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理論,領導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歷史轉變。十月革命為世界其他各國無產階級樹立了榜樣,推動共產黨在世界各國普遍建立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高漲。列寧領導俄國黨和人民在帝國主義的包圍中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取得初步進展並積累了寶貴經驗。列寧指出,根據書本爭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已經結束,今後只能根據人民群眾生氣勃勃的實踐來談論和建設社會主義了。列寧去世後,史達林領導蘇聯人民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蘇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逐步形成了一個以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為特徵的「蘇聯模式」,並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障礙。

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所固有的各種矛盾一個也未能解決。1929年爆發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進一步激化了帝國主義各國之間的矛盾,並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聯共(布)領導蘇聯人民進行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其他歐洲各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反法西斯鬥爭,中國共產黨和亞洲許多國家的共產黨,領導和參與了本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要貢獻。1945年5月,蘇聯紅軍攻克柏林,把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在蘇聯的幫助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民主德國等在二戰結束後建立人民民主政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亞洲的中國、越南、朝鮮、蒙古以及美洲的古巴等國二戰後也先後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這樣,社會主義建設就越出一個國家的範圍,實現了從一國到多國的發展,特別是中國這樣一個佔人類四分之一人口的世界大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極大地壯大了社會主義的力量,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走向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從中國創造到世界旗幟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是我們黨執政後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我們黨較早認識到蘇聯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要獨立自主探索出適合自己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在這一探索過程中,我們既取得了巨大成就,獲得了寶貴經驗,也歷盡艱辛,遭受嚴重挫折,甚至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全局性的錯誤。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經受住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帶來的嚴重衝擊和其他各種風險考驗,帶領人民成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社會主義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沒有滅亡,也不會滅亡,而且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用事實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終結,徹底蕩滌了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給社會主義發展帶來的陰霾,重振了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心,使世界範圍內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於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深刻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偉大創造,成為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和引領21世紀社會主義發展的偉大旗幟。當到本世紀中葉,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通過走社會主義道路成功建成現代化強國之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展現出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對於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歷史作用將更加充分地展現出來。

(作者為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省生態環境廳舉辦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重要指示精神,持續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9月17日下午,省生態環境廳舉辦黨史
  •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在「三史」基礎上,加入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有何...
    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包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史、中國共產黨黨史、新中國史和改革開放史。學習「四史」有利於穿越時空、融通古今、比較中外,習近平新增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對於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 ...大學開展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
    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是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是當代青年學生的一門重要必修課,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教育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汲取紅色力量,厚植紅色基因,日前,江西科技師範大學學生工作處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學習「四史」主題教育活動。
  • 中國法理學歷史脈絡梳理
    《中國法理學發展史》是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資深教授李龍的新作。該書描繪了我國法理學從古至今的發展脈絡,展現了法理學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是對我國數千年來法制探索的實踐總結和理論表達。該書指出,研究我國古代治國理念與方略,「共治」的借鑑意義最大,借鑑其儒法並用的經驗,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較強的實踐意義。
  • 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若干思考
    新時代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旨在加強黨的建設,提升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提高黨的執政水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應通過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掌握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汲取歷史進程中積澱而成的精神力量,繼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優良傳統。
  • 「四史」關鍵詞|社會主義發展史五百年起點莫爾的《烏託邦》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四史」,是黨員幹部的一門必修課。繼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度開設「政治關鍵詞」專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到來之際二度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後,澎湃新聞繼續與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開啟「四史」關鍵詞。今天刊發「四史」關鍵詞第26篇,關鍵詞是莫爾和《烏託邦》。
  • 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
    我們既要學習領會其基本內容、理論體系、實踐要求,更要深刻把握其蘊含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鮮明的人民立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所以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和堅決擁護,就因為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是「人民的理論」。
  •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基本經濟制度的深刻意蘊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納入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拓展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內涵,使之成為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大廈的支柱性制度,此舉標誌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日臻成熟,對於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於更好地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 公正: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社會主義的公正理念是以人為本的公正理念。依據這種理念,社會主義社會的各項制度安排總是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與目的,並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實現人民的願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社會主義公正與資本主義公正更具有廣泛性和現實性。
  • 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闡釋學理化
    編寫出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既是中央黨校的傳統優勢和做法,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問題》《毛澤東思想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基本問題》「三基本」系列教材的接續弘揚,也是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紮實舉措,深入推進理論研究和理論武裝,為理論體系向教材體系、教學體系轉化,作出了獨到而重要的貢獻。
  • •愛國統一戰線】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
    《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的形成  1980年12月8日,中央書記處聽取了中央統戰部和國務院宗教事務局黨組關於落實宗教政策的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匯報,10日對宗教工作進行了討論。會議決定,起草一個闡述黨關於宗教問題的方針政策的文件,由中央下發。
  • 不發達國家首先發生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於上述社會主義改造的這段歷史是這樣說的:「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 陳培永:《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回應了錯誤社會主義觀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0月21日電 (謝磊 曹淼)日前,2020年中央和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舉辦第五講,圍繞「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深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這一主題,邀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陳培永做客講堂,以「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為主題,導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專題研討會在南京大學經濟...
    2020年11月7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專題研討會在南京大學安中樓舉行。胡樂明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國家經濟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當前政治經濟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很多的基本理論問題需要學界付出更多努力去解答。
  • 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
    《建議》描繪的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立足現實、與時俱進,鼓舞人心、切實可行,對於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具有重大意義。一、準確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 丁曉欽、張芷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發展道路的制度保障
    【丁曉欽、張芷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發展道路的制度保障】  海財經大學講席教授丁曉欽、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基地研究員張芷尋指出,基本經濟制度是反映一個國家生產關係的基本制度規定,在整個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
  •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何重大發展?經世濟民正其制
    60年過去了,社會主義中國不僅取得了震古爍今的發展成就,而且以其對經濟制度的獨特創造和重大突破,寫出了一部熠熠生輝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所謂基本經濟制度,就是反映一個國家生產關係的基本制度規定,在整個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
  • 【中國制度面對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何重大發展?
    【中國制度面對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有何重大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黨和人民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又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本期「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以「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為主題,邀請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陳建東解讀,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何以成為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
  • 書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力作
    全書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建設的偉大實踐這一研究根據出發,立足新時代我國經濟仍處於發展中國家經濟這一基本國情,剖析我國在收入分配、經濟增長和對外開放等方面的基本現狀,深刻地討論了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革、分配製度演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發展理念的提出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形成等問題。全書緊扣時代主題,突出強調每一個研究問題的新時代特殊屬性。第二,厚重的歷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