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首次聽說中醫五運六氣學說,可以在百度百科查看《五運六氣學說》、《黃帝內經》。
下面直奔主題了!
論公元2020庚子年,為何在三之氣(5月20日至7月20日)我國暴雨特別多?二十幾個省出現汛情。
(央視新聞報導了氣象專家的觀點,是受太平洋氣溫影響……)
那麼從中醫《內經》五運六氣學說如何分析?
先看看下面這張庚子年的運氣圖
可能你已經發現亮點了。
對!我國地域那麼廣,東西南北中天氣肯定不一樣,不得不佩服中醫老祖宗留下的魁寶還是有一定神奇之處,中醫五運六氣學說是從宏觀角度分析全年的大致氣候特點。庚子年四之氣(7月22日至9月22日)主氣是太陰溼土,客氣居然也是太陰溼土,理應在四之氣長夏季節雨水特多。
但是,我要說但是了,為什麼四之氣的雨水氣候發生在三之氣的時間上去了呢?
庚子年三之氣明明是少陽相火主氣、少陰君火客氣,理應暴熱才是啊!實際在三之氣首月的確天氣暴熱。
2020年農曆有閏月,閏四月,如果沒有閏月,可見2020年雨水天氣與農曆長夏季節氣候是一致的,暴雨天氣跟四之氣主氣客氣皆是太陰溼土的氣候是相符合的。
另外還應該與主運金運太過和在泉之氣陽明燥金有關,庚子年的主運是金運太過,《內經》記載陽明燥金中見之氣就是太陰溼土,氣候可以出現中見之氣,主運太過之年氣候可出現未至而至,四之氣主氣客氣溼土之氣早現。
太過之年,那麼在四之氣氣候似乎也應該有五之氣的特點,五之氣主氣為陽明燥金,客氣為少陽相火,客氣偏勝則氣候炎熱。
由於閏月加上太過之年雙重緣故,四之氣尾月會出現五之氣的熱燥現象(出現陽明燥金中見之氣太陰溼土,則出現溼熱天氣)。
同理,五之氣尾月一樣會出現六之氣的涼燥或寒溼現象。
每年司天之氣主全年氣候而以上半年氣候為主,在泉之氣主要以下半年氣候為主,庚子年在泉之氣為陽明燥金,可以推斷在2020年下半年四之氣尾月和五之氣首月以熱燥或溼熱氣候交替出現,而五之氣尾月和六之氣以涼燥或寒溼氣候為主。
介於這種自然氣候環境,前段時間暴雨天氣養生以除溼為主,而今年下半年氣候可出現相對偏熱燥、溼熱、寒溼氣候交替出現現象,偏燥氣候養生則以潤燥為主。熱燥以養陰益氣為主,涼燥以昇陽益氣宣肺為主。出現溼熱、寒溼氣候,根據體質辯證療養。
中醫之龐雜在於上得學天文、下得學地理、中得知人事,通學全科醫理藥理,與時俱進……所以醫道之難也!
中醫人想必聽過:「學醫不明五運六氣,讀遍方書無濟!」
如果中醫理論知識學得紮實,就一定學過中醫權威著作《內經》,及《內經》中的五運六氣學說。
但是哈,你說中醫治病養生為啥要研究自然氣候呢?
因為人也是自然界的產物,天人相應,自然界氣候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地球上的動植物,人體陰陽變化若不能適應自然界氣候變化就會生病。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節氣候、結合不同體質會有不同疾病,也有不同的治病養生方法。
所以中醫講因時、因地、因人制宜。
我們提倡:醫者,仁也!本文僅作探討、交流,歡迎中醫同仁不吝賜教,留下寶貴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