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隸書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清朝書法家建議選這個帖

2020-12-17 書法海悠閣

有書友問我,初學隸書,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呢?我給他的回答是,我既不建議選《曹全碑》,也不建議學《張遷碑》,我建議從《乙瑛碑》開始學習。

我為什麼會給他這樣的建議呢?這要從這三個碑的風格特點來分析。

先來看看《曹全碑》。

《曹全碑》字帖內頁

清王澍《虛舟題跋》評云:「隸法以漢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曹全碑》作為漢隸主要代表作品之一,在漢碑中極負盛譽,是漢代碑刻隸書字數較多的一塊碑,以風格秀麗多姿和結體勻整清麗著稱於世。此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系東漢碑刻,現在的縣名改為「合陽」,是東漢時期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十月,由王敞等人鐫刻。到了明代萬曆初出土於陝西合陽莘裡村,碑高253釐米,寬123釐米,碑陽20行,每行45字,碑陰5列。根據歷史的記載,在明代末年,此碑斷裂,因此後來的拓本有裂痕。此碑於1956年移入陝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館。

由於此碑的藝術性突出,在漢碑中獨樹一幟,神採飛動,華麗秀美,因此為歷代的書法家所稱道,有清人評價其為神品,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態,有「漢隸中的《蘭亭序》」之譽。《曹全碑》用筆特徵十分明顯,逆入平出,以圓筆為主,筆勢穩健、婉麗綽約、明媚多姿;波磔往往寫得比較長;結體精密,中宮緊收,平和端莊,向背並用;轉折處變化十分豐富;書風婀娜多姿,秀潤典雅,精氣內藏,筆精墨妙。

再來看看《乙瑛碑》。

《乙瑛碑》原石
《乙瑛碑》字帖內頁

《乙瑛碑》全名《魯相乙瑛奏置孔廟百卒史碑》,桓帝永興元年(153年)立碑。碑高約2.6米,寬1.28米,十八行,每行四十字。原石舊置兗州仙源縣,今藏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東殿廡碑林。碑文謂孔子十九世孫孔麟,請置百石卒史一人,掌管孔廟禮器,魯相乙瑛書言朝廷,司徒吳雄等書奏於上,詔魯相擇四十歲以上通一經者任之,當時乙瑛已經滿秩而去,後相平復以其事上朝廷。碑文為秦牘式,氣度高古典重,字亦剛健有風韻,為漢碑之名品。

中國歷史上著名書法論文《分隸偶存》稱《乙瑛碑》「字特雄偉,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清方朔《枕經金石跋》云:「《乙瑛》立於永興元年,在三碑《禮器》、《史晨》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稱宗廟之美、百宮之富。」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評論此碑"橫翔捷出,開後來雋麗一門,然肅穆之氣自在。」清代書法家、文學家、金石學家。翁方綱評論此碑,「骨肉勻適,情文流暢。」

《乙瑛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用筆方圓兼備,富素樸之趣,平正中有秀逸之氣;而且風格嚴謹,結字規範,碑文幾乎沒有通假字和俗體字,它不用漢碑常見的變體作為藝術手段,它的全部藝術形式就是文字結構和點畫的變化。 《乙瑛碑》的結字看似規正,實則巧麗,字勢向左右拓展。

兩個碑的特點一列出來,我們立刻就可以有判斷了。

《曹全碑》過於秀美,初學不便學風格過於明顯的碑帖,學不好容易形成習氣,寫得浮華俗氣;而《乙瑛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結字規範,碑文幾乎沒有通假字和俗體字。這樣一比較,明顯《乙瑛碑》為學漢隸的最佳範本之一,宜於初學。儘管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乙瑛碑》在漢碑中屬平正規範一路,顯得有些工整和拘謹,不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初學隸書從這樣的書風嚴謹、有素樸之趣的碑入手,對於掌握隸書的結構、用筆技巧還是比較合適和方便的。因此,《乙瑛碑》被清代書法家翁方綱稱為「漢隸之最可師法者」。清代梁巘也說學隸書宜從乙瑛碑入手(《評書帖》)。自乙瑛入隸,左可通雄肆一路,右可通雅逸一路。

最後再來說說《張遷碑)。

《張遷碑》拓片
《張遷碑》字帖內頁

《張遷碑》全稱《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亦稱《張遷表頌》,東漢靈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立。原在無鹽(山東東平),明初出土,現存泰安岱廟。碑高314釐米,寬106釐米。碑陽15行,行42字;碑陰3列,上二列19行,下列3行.此碑以格調高古、渾厚雄強著稱於世。細品其碑,頗具「大巧若拙」的風範,歷來習隸者對此碑皆讚賞有加。

《張遷碑》通篇以方筆為主,方整勁挺,稜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書風端正樸茂,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樸厚中見媚勁,外方內圓,內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滯,是漢隸中的上品。

由上可見,《張遷碑》的風格也是太強烈,屬於古樸稚拙一類的隸書,初學者如果沒有一定對漢碑的理解, 會覺得無從下手的,吃力不討好,寫不出來那種感覺。通篇以方筆為主,初學者容易寫得刀劈斧鑿的,筆法難求 。

所以,《乙瑛碑》和《張遷碑》比較而言, 規範嚴謹,學起來相對簡單,便於掌握一些。

綜上所述, 《乙瑛碑》結體方整、骨肉停勻、法度嚴謹、結字規範, 碑文幾乎沒有通假字和俗體字,對於掌握隸書的結構、用筆技巧是比較合適和方便的 ,所以比《曹全碑》 和《張遷碑》更適合初學隸書的書友選擇學習。

至於究竟怎麼個學法兒,此篇篇幅所限就不在此討論了。有興趣的書友可以點擊關注我,我們私信聊 。如果想練的書友多,我也可以做做《乙瑛碑》的專欄。

相關焦點

  • 初學書法從隸書入手,應該選《曹全碑》還是《張遷碑》呢?
    初學書法,可以從隸書開始學習,較容易入手,至於應該學習哪個經典範本,學習者首先要對自己有明確的定位,你的性格特點是什麼,比較柔弱還是剛強?比較大方還是內向?最主要的是你的審美眼光,你喜歡《曹全碑》,還是《張遷碑》?
  • 白石教你《曹全碑》·並
    作 者 提 示 《曹全碑》全稱《漢郃陽令曹全碑》,是東漢王敞等人為郃陽令曹全紀功頌德而立。曹全碑立於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即公元185年。碑高253釐米,橫寬123釐米。
  • 初學毛筆字選擇「碑」還是「帖」
    在初學毛筆字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選擇「臨碑」還是「摹帖」呢?首先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是「碑」,什麼是「帖」,他們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張猛龍碑碑(廣義上來說)在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裡,碑解釋為「豎石也」,就是豎立在地上的石頭的意思
  • 初學練字,解決三個問題:選哪種字體,選哪個字帖,選什麼紙筆
    篆書很多人想學書法,可是困惑多多,有三個問題對想學書法和初學書法的人困擾最大:從哪種字體入手?選誰的碑帖臨寫?怎麼選用毛筆和紙張?書法家對這個問題各有不同見解。有人建議從篆隸練起,理由是打基礎應從源頭學起,認為篆隸格律高古。對於有一定書法基礎的人來說,從篆隸入手無疑是正確的路徑,可是對於沒有基礎的初學者來說,不了解篆隸書,不認識篆隸書,想要學習肯定有困難,首先思想上就懼怕學習,一無所知的古體字,想要寫好,既沒有信心也沒有意義。
  • 初學毛筆字選擇「碑」還是「貼」
    在初學毛筆字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選擇「臨碑」還是「摹貼」呢?首先我們要先明白什麼是「碑」,什麼是「貼」,他們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
  • 書法字帖|漢隸《張遷碑》高清完整拓本
    《張遷碑》是東漢隸書成熟時期的作品,書法造詣高。此碑自出土以來,為歷代金石、書法家所推崇。在眾多的漢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樸、厚重、典雅取勝,字裡行間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間樸質之風,格調峻實穩重,堪稱神品。它起筆方折寬厚,轉角方圓兼備,運筆遒勁而曲折有力,落筆穩健,可謂是漢隸方筆系統的代表作。
  • 書法入門,應選顏真卿《顏勤禮碑》,3分鐘看完全明白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晚年作品,其書寫時間早於《家廟碑》2年、晚於《麻姑碑》、《元次山碑》7年、晚於《李玄靖碑》3年。這個碑發現最晚,所以風化最淺,由於規模大,筆道清晰,所以現當代把這個碑看得很重,楷書入門,常常與《九成宮》、《玄秘塔》、《多寶塔》並列,成為最佳範本。
  • 歐陽詢楷書《皇甫誕碑》,這才是真正的歐體
    始創者自然就是大唐第一書法家,歐陽詢。歐陽詢是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以一手漂亮書法聞名於世,最讓大家熟悉的,應該就是他寫下的天下第一楷書《九成宮醴泉銘》。此作講述的是大唐離宮九成宮內,太宗李世民以杖擊地,忽而泉水噴湧,太宗大喜,取名為醴泉,並令魏徵撰文,歐陽詢書寫,歌頌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和高尚德行。
  • 《曹全碑》集字佳句,臨創必備!
    2021-01-02 16:40:55 來源: 書畫之聲 舉報   《曹全碑
  • 初學書法,如何選字帖,少走彎路
    大家好,我是雨能生萬物,炎炎夏季,和大家聊聊輕鬆的事,初學書法應該注意的問題,拋磚引玉,僅供大家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共同交流和學習,共同成長。雨能生萬物書寫下面言歸正傳,和大家說說初學書法,大家要避免出現的錯誤和誤區,少走彎路。助力大家,寫出一手漂亮的書法作品。
  • 女書法家劉亞麗,她會書法善詩詞,書壇才女名不虛傳
    在中國書壇中,有這樣一位女書法家,她不僅書法寫得美,詩詞寫得也很美,真可謂是詩美,名美、人美,字更美,她就是劉亞麗。劉亞麗,女,字詩餘,號寬石齋主,現定居北京。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名家書畫展示中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人氣風雲榜上榜書法家,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聯合會副主席,中華傑出女性書畫院院長,北京現代管理大學客座教授。其書法作品在全國書法大賽中多次獲獎:1983年參加全國首屆隸書大賽榮獲一等獎。
  • 他是明末清初的書法家,收藏王羲之和顏真卿的作品,卻生不逢時
    但在明末清初,有一位書法家不但收藏了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傳世之作,自己也成了一位出色的書法家,卻生不逢時。他究竟是誰呢?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進京後,曹溶成了他們的俘虜,曹家人花了整整250兩白銀才是他恢復了自由身。多爾袞入京後,他和其他文武官員一起投降,成了清朝的臣子。
  • 學隸書之臨帖《史晨碑》
    上一篇說到寫了各一張紙每張84字的不太「正經」的兩個碑,分別是《鮮于璜碑》與《好大王碑》,寫完心下又犯嘀咕,不寫這不太「正經」的,那繼續寫什麼呢?繼續翻手機,翻APP裡的隸書碑刻,細數一下,《張遷碑》《曹全碑》《禮器碑》《乙瑛碑》《爨寶子碑》《石門頌》《西狹頌》《鮮于璜碑》《好大王碑》這一些,通通都寫過了。前面六個,是通篇寫完一遍的,《西狹頌》寫得只差十餘字,《鮮于璜碑》與《好大王碑》就只各寫了一張紙84字。
  • 《曹全碑》高清原石,蕭散自適,別具風格!|書法|碑陰|碑文|漢郃陽令...
    2020-12-23 08:14:15 來源: 回不去的往昔 舉報   《曹全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