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王羲之和顏真卿,他們一個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大家,一位是唐朝時期的書家代表,他們的傳世之作,被書法愛好者封為桎梏,為了購得他們的書法作品,人們他們不惜花費千萬的高價,只為收藏他們的作品。
但在明末清初,有一位書法家不但收藏了王羲之和顏真卿的傳世之作,自己也成了一位出色的書法家,卻生不逢時。他究竟是誰呢?
這位書法家名叫曹溶,萬曆10年(1613年)他生於江南地區一個書香世家。正如江南的所有士人一樣,他希望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23歲那年,經過十數年的寒窗苦讀,他終於實現了他自己的夢想,考上進士,成為一位御史。
作為一位讀書人,他原本很擅長經濟,當然希望自己成為一位能臣,但明末的複雜政治環境卻打碎了他的夢想。他曾經彈劾過輔佐皇帝的大臣謝升,還曾為周延儒洗脫冤屈,此後還曾擔任武昌學使、浙直監軍御史等職位,但他個人的努力未能挽回大明的衰敗。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進京後,曹溶成了他們的俘虜,曹家人花了整整250兩白銀才是他恢復了自由身。多爾袞入京後,他和其他文武官員一起投降,成了清朝的臣子。
在官場上十分不順的曹溶,在書法方面卻是成就斐然。他的書法多以行楷為主,字體較小,早年書法風格清秀俊朗,頗得宋人書法韻味,晚年則是點畫生拙勁澀,規整秀潤中頗見老辣峭健,堪稱明末清初的一代書法大家。
曹溶的書法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他一直在珍藏書法大家的作品。在曹溶的收藏品中,王羲之的《平安帖》、《東山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米芾的《多景樓詩卷》等書法大家的作品赫然在列。曹溶在珍藏這些書法作品的同時,也從中吸取了不少經驗,因此才能被稱為一代書家。
傳 晉 王獻之 《東山帖》曹溶舊藏 網絡圖片
但曹溶的書法才華,並沒有跟他帶來好運。他成為清朝的臣子之後,雖然曾為清廷的屯田、鹽法、錢法等政策的制定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還成為了順天學政、太僕寺少卿,卻也因為選拔了明朝時期的世襲關於和武舉的官員而被朝廷降了兩級官銜。
此後又因為選拔貢生超額而被直接革職,回到家鄉。此後曹溶雖然得到清廷的任用,但最終他還是選擇呆在家鄉,以著書為生,直至死去。
作為一個立志於報國的儒生,曹溶一直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百姓過得更好。但生於明末清初的亂世,性命尚且難以保住,又何談成為一代名臣呢?曹溶的悲劇,或許就是因為他的生不逢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