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三大體系,一是王羲之,二是顏真卿,第三個,現代高手的最愛

2020-12-21 沐石陪您學書法

行書,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熟的?如果推斷下來的話,可以追溯到東漢。

東漢時期的書法家劉德升,創造了一種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行書」書體,既不像楷書那樣中規中矩,也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識。《書斷》中記載:「德升以造行書擅名。雖以草創,亦甚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正是因為這個,劉德升才被譽為「行書之祖」。

從東漢發展到今天,行書已經成了大家最熟悉的一種書體之一。那麼,縱觀整個書法史,行書又產生了哪些具體的風格呢?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行書的三大體系,一是王羲之,二是顏真卿,第三個,現代高手的最愛。

1、 王羲之的遒美。

王羲之的行書咱們最熟悉了,用筆比較凌厲遒勁,結體技巧也是花樣百出,非常精彩。這麼說吧,絕大多數人學行書,都離不開王羲之。比如說最經典的《聖教序》和《蘭亭序》,如果你也學行書,應該都臨寫過。

不光咱們普通愛好者鍾愛王羲之的行書,歷史上的很多名家也都會從王羲之這取法學習,幾乎每個朝代都有。比如唐代的李北海、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趙子昂、明代的王鐸等人。

需要注意的是,王羲之的這種風格,用來寫小字沒有任何問題。一旦寫大了,就有點支撐不起場面了。很多人寫大字容易飄,個人認為,就是因為心中只有王羲之,取法太單一。

2、 顏真卿的變法。

書法史上的行書,就是王羲之一家獨大嗎?當然不是,唐代還出了個顏真卿。

顏真卿的行書,用筆更複雜,不光有我們熟悉的傳統用筆,還加入了一些篆籀筆意。在結體方面,顏真卿也和王羲之不一樣,從向背變成了向相,由「斜畫緊結」變成了「平畫寬結」。最出彩的是,顏真卿的線條,細節變化豐富,不像王羲之那樣華麗。

宋代的書家,比如蘇軾和黃庭堅等人,為什麼他們的行書如此有氣勢?主要就是受到了顏真卿的影響。如果你也想寫出用筆的變化,如果你也想寫出不一樣的線條,不妨試試顏真卿的行書。

需要注意的是,顏真卿的行書是比較難學的,你需要有紮實的用筆功底。如果只是跟著點畫形狀在那描的話,就沒啥意思了。

3、 碑帖融合。

說到書法的演變,不能不提清朝。清朝書家最推崇的是什麼?當然是碑學。特別是在包世臣和康有為等人的大力倡導下,碑學迎來了它的春天,一直影響到現在的書風。

用碑刻的筆意來寫行書,這和王羲之以及顏真卿等人的傳統面貌也是有所區別的。這樣寫出來的行書是啥樣?大家不妨看看何紹基以及趙之謙等人的行書,這就是清代行書的典型風貌。

需要注意的是,清人雖然推崇碑學,但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仍然離不開傳統的帖學用筆。比如說何紹基,如果沒有顏真卿,光去學碑的話,根本不可能寫成他的那個樣子。帖學的基礎越好,碑帖融合就越容易,取得的成就也就越高,一般都是這樣吧。

除了上面這3類,還有哪些比較獨特的行書面貌?還請大家補充指正。

相關焦點

  • 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三種書法境界
    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蘇軾的《寒食帖》,被後人譽為「天下三大行書」。行書追求書寫時的即興,不受控制的情感流露。其實「天下三大行書」呈現給我們還是三種境界,三種人生,雖說都是即興之作,卻最真實的傳達出了最真實的自己。
  • 陳志平:顏真卿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王羲之
    收藏周刊: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被認為「天下第二行書」,是否可以理解為他的行、楷都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陳志平:顏真卿行書代表作是「魯公三稿」,也是自成一格,與他的楷書波瀾莫二。從《祭侄文稿》和《爭座位帖》的用筆來看,他的師承也跟楷書相似,飽含篆籀氣是主要特點。
  • 「三大行書」是按照書法水平排列,還是時間順序排列?
    「天下三大行書」這個榜單,因為有《蘭亭集序》被稱「天下第一」之後,才開始有這個榜單。還要再強調一遍,因為有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才會有接下來的天下第二、天下第三行書。天下第一是促成這個排行榜的關鍵,天下第二和天下第三更多的是按照時間排列的。
  • 王羲之、歐陽詢和顏真卿的用筆,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這個方面!
    書法在古代是一門備受歡迎的技藝,古人在這個方面,曾下過很大的功夫。清朝的解縉在《春雨雜述》中這樣說:「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墨。鍾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木石盡黑。趙子昂國公十年不下樓。巎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罷,寫一千字才進膳。唐 太宗皇帝簡板馬上字,夜半起把燭學《蘭亭記》。
  • 人格從儒聖,書風追書聖,多維度瞻仰顏真卿
    -----書如其人-----提起中國書法,排在人們腦海裡第一位的當然是王羲之,其次,恐怕就是顏真卿了。但是實際上,真正開始學習書法臨帖時,首選的字帖肯定不會是王羲之的,因為王羲之的字帖以行草書居多。現代書法教育體系,大多讓初學者先從楷書學起,尤其是唐楷。
  • 僅24個字的行書《蒙惠帖》,到底好在哪?蘇軾誇:本朝第一
    在這四人當中,要說誰最低調,要說誰的書法最規矩,當然就是今天要介紹的蔡襄。蔡襄的書法是什麼模樣呢?大家看看下面這篇《夢惠帖》就能了解個大概。這個僅有24個字的行書《蒙惠帖》到底好在哪呢?或者說,蔡襄的書法,到底有啥出奇的地方呢?蘇軾曾誇說:本朝第一。
  • 顏真卿為何可以與王羲之相提並論?看過這些你就明白了
    顏真卿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與王羲之的書法成就一道,並行不悖。顏真卿在書法的各個領域所體現出的創新性貢獻,造就了書法史上的顏真卿。歷代對顏真卿書法的接受,各具特色,異彩繽紛。在這個過程中,因其多方面的原因,清代對於顏真卿書法的接受,有著鮮明特色。
  • 《蘭亭序殺局》:藏在王羲之第一行書背後的懸疑
    小說以探尋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的秘密切入,結合唐太宗時的「四王奪嫡」之爭,江湖與廟堂風起雲湧,眾多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是歷史與想像的巧妙結合。購買這套書,源自《蘭亭集序》。但凡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與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而《蘭亭集序》則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相傳唐太宗之後,這本法帖就不知所終。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唐太宗時,為得到《蘭亭集序》的真跡,曾派監察御史蕭翼前往越州的一所寺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王羲之的後人智永和尚的弟子辯才手中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交給唐太宗。唐太宗亦將《蘭亭集序》視為珍寶,令當時的書法名家們臨摹書寫。相傳,唐太宗死後,將《蘭亭集序》作為隨葬品帶進了陵墓,即唐昭陵。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而且,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學習、模仿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毛筆字。當年,王羲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盛會,以文會友,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蘭亭,是什麼樣子的呢?如今的蘭亭,已被開發為蘭亭景區。
  • 王羲之留給後人的1000個字,專家:學好這些,你能超越9成書法家
    趙孟《行書千字文》 故宮絹本從公元502年到公元549年,梁武帝開始大肆搜集王羲之的書法法帖,由於王羲之年代最近,搜集起來也最為容易,這種搜集王羲之法帖的風氣到了唐代依舊絲毫不減。梁武帝命令當時的頂尖書法家,從王羲之存世的法帖當中,選出了1000個極為經典且不重複的漢字,讓當代的大文學家周興嗣寫成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於是就成為了書法史上最有價值的文章,後世的書法家幾乎每個人都寫過。
  • 學習王羲之蘭亭序和聖教序後,我總結出了軟筆行書的五大用筆特點
    特別是王羲之創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顏真卿創作了「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蘇軾創作了「天下第三行書」《寒食帖》,王珣創作了《伯遠帖》,王獻之創作了《鴨頭丸帖》等。唐代張懷瓘《書斷》記載:「行書者,劉德升所作也。即正書之小偽,務從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張懷瓘在其《書議》又云:「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
  •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中國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的財富。當然,書法字畫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提及到字畫的話,我們也都會想到每一個年代裡的,那些優秀書法家們,他們的字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第二第三是哪篇?
    記得當時老師告訴科教授《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時候科教授還沒意識到行書其實還有「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 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悲憤寫下《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書」,一般是指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 簡析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寫法技巧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書不僅是王書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如何寫好行書《蘭亭序》?以下技法,僅供參考。一、點畫1.橫、豎《蘭亭序》中的橫畫和豎畫的用筆大多體了王羲之運筆「一拓直下」的特點。″事」、「古」等橫畫均側鋒起筆,中段調鋒,收筆藏而不露。「年″、「引″的末筆或藏鋒或出鋒,但都沉著而不浮滑,厚實有力。
  • 顏真卿憑這幅字,完全超越了王羲之,是書法史上另一位「書聖」!
    縱觀整個書法史,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王羲之,但是若是找出第二個人來比肩王羲之的話,這個人一定是顏真卿莫屬!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是偉大的,其書品與人品千古傳誦,唐人之後,幾乎無人不受顏真卿的影響,其影響力也曾一度超越了王羲之!
  • 真假:顏真卿,聚焦陝西新出土署名「顏真卿」書丹《羅婉順墓誌》
    ■(記者:趙墨)顏真卿書法評議二題杜 浩關於《羅婉順墓誌》的討論近年來顏真卿書法不斷成為媒體、大眾關注的焦點,幾年前日本推出顏真卿書法大展,展覽題目定為「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策展人真的認為應該這麼定位顏真卿的書法史地位還是為了媒體轟動效應?不得而知。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展覽海報此後西安碑林博物館,為了呼應這一事件的熱度,推出了顏真卿碑刻拓片展覽,同樣引發了文化圈的高度關注。其關注和談論的重心,大概就是顏真卿的書法成就遠遠超越王羲之,為歷史上顏真卿的書法史地位鳴冤叫屈。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行書篇
    行書的體勢伸縮性很大,偏重楷書的叫行楷,側重草書的叫行草,它是能表現書家性靈、感情的書體之一。自古至今湧現出無數傑出的、各具藝術特色的行書大家,如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代的顏真卿、虞世南、李北海,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元朝的趙孟頻、鮮于樞,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清代的王鐸、何紹基、鄭板橋等,不勝枚舉。他們留下來的不朽之作是後世學習的範本,是書法入門的鑰匙,也是創新的基礎。
  • 只知天下第一、第二行書,哪你知道天下第六行書嗎?
    說起天下行書,很多人都會出現一個王羲之《蘭亭序》,也有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此兩帖也分別稱之為天下第一、二行書。然而,卻還有一個帖曾經被譽為天下第六行書,但知之者卻寥寥無幾。接下來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天下第六行書的緣由。
  • 顏真卿冷門作品有哪些?一定猜不到,不是《文殊帖》、《寒食帖》
    顏真卿書法冠絕古今,罕有人可以匹敵。提及《祭侄文稿》,眾人皆大呼:「天下第二行書」!為何僅僅排於第二名?王羲之若在天有靈,一定會說「顏真卿才配第一」。人們稱王羲之為「書聖」,當以顏真卿為「書仙」才對。顏真卿是「字如其人」的楷模,早年曾向張旭學習筆法,曾寫有《張長史十二筆法意》,講述自己學習筆法的經歷。唐代學者呂總稱讚「真卿其行書,鋒絕劍摧,驚飛逸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