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殺局》:藏在王羲之第一行書背後的懸疑

2021-01-09 倪翱躍原創作品

擺在我案頭的是一部3卷本的《蘭亭序殺局》,作者是王覺仁。

這本書的封底,演員陳坤這樣評價:《蘭亭序殺局》是一本奇書。小說以探尋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的秘密切入,結合唐太宗時的「四王奪嫡」之爭,江湖與廟堂風起雲湧,眾多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是歷史與想像的巧妙結合。

購買這套書,源自《蘭亭集序》。但凡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與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而《蘭亭集序》則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

相傳唐太宗之後,這本法帖就不知所終。現在流傳於世的《蘭亭集序》,有虞世南、褚遂良、趙孟等書法大家的臨摹之作。相傳,此書法最初為辯才和尚所有,後被唐太宗騙取後殉葬。《蘭亭序殺局》首部之「玄甲衛」就是從這個故事開始演繹。之後,則是第二部「天刑劫」和第三部「長安亂」。

一部精美的書法作品,一個風雅至極的蘭亭集會,能有什麼故事?

2015年,作者王覺仁與一名編輯聊到千古名帖《蘭亭集序》,編輯建議:「能不能用這個經典的文化符號做扣子,寫一部好看的歷史懸疑小說?」

王覺仁於是腦洞大開,想:假如李世民力捧王羲之的真正原因,並不單純是喜愛他的書法,而是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動機,那麼用一部小說把這個動機找出來,豈不是很好玩?

王覺仁從素材堆裡和塵封的歷史裡,尋找關於「天刑盟」的痕跡,結果卻發現隱藏在歷史暗角中的一支支兵馬,突然鮮活。最令人奇異的是,太多的歷史細節居然和王覺仁虛構的東西暗合,以至於作者王覺仁本人都有些恍惚。

這讓我無法不徹夜無眠地讀這本書。

蘭亭序,當時名士的一次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風雅之事,實際是為了成立龐大秘密的組織天邢盟,20個不同的「之」字是解讀「一盟十九舵」的密碼,是當時王、謝、孫、桓四大士族成立的秘密組織。這是江湖與廟堂、奪嫡之爭、陰謀與紛爭殺戮等的一個血腥戰場。

這樣一段歷史,展示了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展示了盛唐時政壇暗流湧動,讓我們無法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王覺仁,為寫這樣一部小說,30年磨一劍,先考證歷史得7卷本的《血腥的盛唐》,之後才在不惑之年提筆。他自述對標的是當年曾風靡一時、大名鼎鼎的《達文西密碼》。

為了寫成《蘭亭序殺局》這部歷史文化懸疑小說,王覺仁細緻考證了唐朝的典章制度、重大事件、歷史人物,尤其是在細節上嚴格遵循歷史:如在唐代,都是以職務或職務的雅稱稱呼官員,稱宰相為「相公」或「閣老」,稱六部官員為「尚書」「侍郎」,稱刺史為「使君」,稱縣令為「明府」,稱縣尉為「少府」,稱宦官為「內使」等……

由此可見,《蘭亭序殺局》絕不是一般的穿越小說、或者是普通的懸疑小說,而是在嚴謹深刻的創作態度下,嘔心瀝血之作。

主人公蕭君默一路奮戰,終究是卑微的,正如你我一般:可即使一次次被打落在塵埃中,也絕不允許自己變成「扭曲的蛆蟲」。

這樣的一部《蘭亭序殺局》,值得我們泡一壺茶,慢慢品讀。那裡面,不僅僅是歷史,還有為人之道、為政之道,關鍵是看你從什麼角度去解讀。

2021、1、3

相關焦點

  • 簡析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寫法技巧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書不僅是王書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如何寫好行書《蘭亭序》?以下技法,僅供參考。一、點畫1.橫、豎《蘭亭序》中的橫畫和豎畫的用筆大多體了王羲之運筆「一拓直下」的特點。″事」、「古」等橫畫均側鋒起筆,中段調鋒,收筆藏而不露。「年″、「引″的末筆或藏鋒或出鋒,但都沉著而不浮滑,厚實有力。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 《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傳奇及真偽論辯
    《蘭亭序》自唐以來,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史上,《蘭亭序》已成為中國書法一個象徵性的文本和符號,還留下了「蕭翼計賺蘭亭」和「陪葬昭陵」的傳奇故事。此時已是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迷戀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多次想要《蘭亭序》而不得,後聽從宰相房玄齡計,派御史蕭翼與辨才相交,最後設計終於把《蘭亭序》弄到手。這就是「蕭翼計賺蘭亭」的故事。 《蘭亭序》雖是「第一行書」,但歷代以來對《蘭亭序》真偽的質疑和非議也一直存在。
  •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我總感覺啊,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不能想著寫太像。你想啊,這是王羲之的酒後之作,自己酒醒之後都沒法完全複製,就憑咱們這初學者的水平,怎麼能寫得一模一樣呢?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朋友教別人臨寫《蘭亭序》。有很多水平高的,把《蘭亭序》臨摹的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那些遊絲引帶也不差半分。好是很好,看著也挺享受,可是呢,我總感覺哪裡好像不對。正確的臨寫姿勢應該是什麼呢?個人淺見啊,最起碼先要搞明白王羲之的用筆,要重筆法而非外在形態。你水平高,當然可以盡力向王羲之靠攏。只要筆法對了,筆意到了,不那麼「像」也沒關係嘛。
  • 鄧散木,鋼筆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網友說:確定是鋼筆?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歷來被書法家重視。特別是自唐代以來,很多高手都下手臨寫過,也有很多經典的臨摹作品傳世。比如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臨本,就比較經典。多說一句,如果你也在學《蘭亭序》,別光盯著「神龍本」不放。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中國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的財富。當然,書法字畫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提及到字畫的話,我們也都會想到每一個年代裡的,那些優秀書法家們,他們的字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我想,大家對《蘭亭集序》都不陌生。印象中,是初中課文裡學習過的。而且,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學習、模仿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毛筆字。當年,王羲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盛會,以文會友,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蘭亭,是什麼樣子的呢?
  • 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光耀千秋萬代的三百二十四個字
    有一天幾個好友在談論書法,問我最喜歡的行書字帖是誰的書法?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說那自然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了,還能有第二個選擇嗎?餘秋雨教授曾經有句話說書法說得很好:「書法藝術遊動不定的抽象黑線,是中國文化的高貴經緯。」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後世也只能從史書文字及摹本中一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風採,但這份風採也許遠不及王羲之本人的萬分之一。那他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足以讓後世崇拜了近兩千年呢?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王羲之在會稽蘭亭組織了一場聚會。
  • 硬筆楷書寫名篇 - 王羲之蘭亭集序
    硬筆書楷書作品寫了很多,對於蘭亭序這個天下第一行書從來沒有完整書寫過,即便日常練習也是用硬筆臨摹成行書,楷書沒有寫過,在上幾次給大家講了硬筆書法的偏旁部首的一些書寫方法,雖然還沒有系統性地講完,間架結構還沒有講,但是書法學習除了日常的基本功練習外(筆畫,部首,結構),日常的讀帖或者是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硬筆書法作品對硬筆書法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新國風繪本《蘭亭序》,跟隨王羲之,尋覓你心中的山水
    漢字自創造以來,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極具特色的東方美學,歷代名家法帖皆是珍貴的藝術瑰寶,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羲之緣何寫下《蘭亭序》? 他在《蘭亭序》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 在一千六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去感受那一段歷史、體會那個時代呢?
  • 《蘭亭序》寫得滾瓜爛熟,最厲害的地方,不看你還真不知道
    蘭亭書畫解讀/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不看你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學書法一直都要入古,古代書法真如此大的魅力?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你知道多少?下面用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例,我們來分析《蘭亭序》到底牛在哪裡?為什麼一直被評「天下第一行書」?厲害僅僅只是字體的漂亮嗎?這一點可以肯定回答:就是漂亮,但漂亮還不是書聖王羲之最高境界。
  • 傳國玉璽和《蘭亭序》真跡,誰的價值更高?
    中國歷史上,有兩件著名的失蹤國寶,在各自的歲月中消失,至今還沒有被人們找尋到,它們分別是我們所熟悉的《傳國玉璽》與《蘭亭序》。如果兩件國寶均被找到,誰的價值會更高?《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作品,全文28行,324字。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兼有側鋒筆畫之間的映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布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蘭亭序》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點畫猶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 學習王羲之蘭亭序和聖教序後,我總結出了軟筆行書的五大用筆特點
    因為最近有關注「古乾書院王老師」百家號的朋友可能注意到,我們近期講解了很多《蘭亭序》裡的單字臨習技法(如下面這篇「簡析之6」)。順便總結一下行書的用筆,以增強大家的印象和提升大家的理解。王羲之《蘭亭序》單字臨習技法簡析之6:致彭臨喻事五字
  • 書壇頂級高手臨摹《蘭亭序》,惟妙惟肖,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原帖!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筆法可謂出神入化,連王羲之都無法復原,更是令後人崇拜不已,無數人加以臨摹,可惜無一人能超越,能得其精髓之一者,便可開宗立派,自成一家。文徵明臨《蘭亭序》節選對於文徵明而言,他的楷書效法鍾繇,草書師承懷素,篆書學習李陽冰,榜書大字則深含黃庭堅意趣,行書更有王羲之飄逸,到晚年,他書法五體皆精,並融會百家,而自成一體,
  • 四藝才子鞠立軍為中國書法《蘭亭序》寫讚歌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 《蘭亭序》實為王羲之隨手作品,全文324字,一字多體,無一雷同
    清沈時蘭亭修圖卷(局部)當然,摹寫了《蘭亭序》的這幾個人,也是個個了得,他們是弘文館的馮承素,所摹寫的也就是現在的「神龍本」,以及大書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的摹本。唐 馮承素 蘭亭卷唐以後,歷代大家多有摹寫《蘭亭序》的,加之各類木石鐫刻本,泱泱乎不下數百種,但眾多摹寫本中,為大家所公推的還要數馮承素的「神龍本」,似更具王氏的神韻。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3.作品影響:「天下第一行書」大戰「天才之作」。王羲之被後世譽為「書聖」,而王勃則被稱為「初唐四傑」。「書聖」表現了王羲之在書法上的成就,「初唐四傑」表現了王勃在文學上的成就。
  • 花式玩轉《蘭亭序》,趙孟頫最出彩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