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我案頭的是一部3卷本的《蘭亭序殺局》,作者是王覺仁。
這本書的封底,演員陳坤這樣評價:《蘭亭序殺局》是一本奇書。小說以探尋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的秘密切入,結合唐太宗時的「四王奪嫡」之爭,江湖與廟堂風起雲湧,眾多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是歷史與想像的巧妙結合。
購買這套書,源自《蘭亭集序》。但凡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與顏真卿的《祭侄稿》、蘇軾的《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而《蘭亭集序》則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
相傳唐太宗之後,這本法帖就不知所終。現在流傳於世的《蘭亭集序》,有虞世南、褚遂良、趙孟等書法大家的臨摹之作。相傳,此書法最初為辯才和尚所有,後被唐太宗騙取後殉葬。《蘭亭序殺局》首部之「玄甲衛」就是從這個故事開始演繹。之後,則是第二部「天刑劫」和第三部「長安亂」。
一部精美的書法作品,一個風雅至極的蘭亭集會,能有什麼故事?
2015年,作者王覺仁與一名編輯聊到千古名帖《蘭亭集序》,編輯建議:「能不能用這個經典的文化符號做扣子,寫一部好看的歷史懸疑小說?」
王覺仁於是腦洞大開,想:假如李世民力捧王羲之的真正原因,並不單純是喜愛他的書法,而是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隱秘動機,那麼用一部小說把這個動機找出來,豈不是很好玩?
王覺仁從素材堆裡和塵封的歷史裡,尋找關於「天刑盟」的痕跡,結果卻發現隱藏在歷史暗角中的一支支兵馬,突然鮮活。最令人奇異的是,太多的歷史細節居然和王覺仁虛構的東西暗合,以至於作者王覺仁本人都有些恍惚。
這讓我無法不徹夜無眠地讀這本書。
蘭亭序,當時名士的一次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的風雅之事,實際是為了成立龐大秘密的組織天邢盟,20個不同的「之」字是解讀「一盟十九舵」的密碼,是當時王、謝、孫、桓四大士族成立的秘密組織。這是江湖與廟堂、奪嫡之爭、陰謀與紛爭殺戮等的一個血腥戰場。
這樣一段歷史,展示了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展示了盛唐時政壇暗流湧動,讓我們無法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王覺仁,為寫這樣一部小說,30年磨一劍,先考證歷史得7卷本的《血腥的盛唐》,之後才在不惑之年提筆。他自述對標的是當年曾風靡一時、大名鼎鼎的《達文西密碼》。
為了寫成《蘭亭序殺局》這部歷史文化懸疑小說,王覺仁細緻考證了唐朝的典章制度、重大事件、歷史人物,尤其是在細節上嚴格遵循歷史:如在唐代,都是以職務或職務的雅稱稱呼官員,稱宰相為「相公」或「閣老」,稱六部官員為「尚書」「侍郎」,稱刺史為「使君」,稱縣令為「明府」,稱縣尉為「少府」,稱宦官為「內使」等……
由此可見,《蘭亭序殺局》絕不是一般的穿越小說、或者是普通的懸疑小說,而是在嚴謹深刻的創作態度下,嘔心瀝血之作。
主人公蕭君默一路奮戰,終究是卑微的,正如你我一般:可即使一次次被打落在塵埃中,也絕不允許自己變成「扭曲的蛆蟲」。
這樣的一部《蘭亭序殺局》,值得我們泡一壺茶,慢慢品讀。那裡面,不僅僅是歷史,還有為人之道、為政之道,關鍵是看你從什麼角度去解讀。
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