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壇頂級高手臨摹《蘭亭序》,惟妙惟肖,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原帖!

2020-12-16 書法網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筆法可謂出神入化,連王羲之都無法復原,更是令後人崇拜不已,無數人加以臨摹,可惜無一人能超越,能得其精髓之一者,便可開宗立派,自成一家。

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李北海、趙子昂、文徵明無不如此,這些學習王羲之的大咖們,文徵明臨摹最不像,而被書法史評為「臨的最好」!

文徵明臨《蘭亭序》單字放大

文徵明,明代書法的代表人物,其天資一般,靠個人勤奮成為一代宗師的,估計也就他一人!他逝世時89歲,仍然端坐在桌案前,真可謂:生命不息,揮毫不止!

其生平有人戲稱:

少年白痴,中年天才,晚年宗師!

少年的他,連話都講不明白,而他的好友唐伯虎已是名滿天下的「神童」,一生參加科舉無數次,總是名落孫山,榜上無名!

到40歲,才有些名氣,而到晚年則是成為彪炳千秋的一代宗師!

文徵明臨《蘭亭序》單字放大

自古就有「名師出高徒」說法,對文徵明來說,好像不太合適,其書法老師李應禎也算不上什麼名家,但是他的一句話,對文徵明影響很大:

破卻工夫何至隨人腳?就令學成王羲之,只是他人書耳!

這句話揭示書法學習之路,對今人依然有很好指導意義!

書法講究「形質」、「神採」兩個方面,兩種的關係,可以用南朝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

「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

文徵明臨《蘭亭序》單字放大

學書法的人,一般都是經過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形質」像而「神採」不像,臨摹訓練技法的階段!

中級階段:「形質」像而「神採」接近,技法和心得逐步成熟的階段!

高級階段:「形質」不像而「神採」極像,個人風格成熟,開始創作階段!

而這些可以從文徵明學書法階段,體現的淋漓盡致。

文徵明臨《蘭亭序》節選

對於文徵明而言,他的楷書效法鍾繇,草書師承懷素,篆書學習李陽冰,榜書大字則深含黃庭堅意趣,行書更有王羲之飄逸,到晚年,他書法五體皆精,並融會百家,而自成一體,詩、文、書、畫皆絕,被譽為「四絕」的全才型宗師。

對於王羲之《蘭亭序》,他臨摹無數次,傳世就有4個版本,其中最為有名是他臨終前的臨摹版本。

文徵明臨《蘭亭序》節選

據書法史記載,他89歲之時(臨終前一段時間),決定重新臨摹《蘭亭序》,該作用筆爽利,筆力遒健,結體張弛有度,整幅作品清雅端莊,氣韻生動,瀟灑飄逸,把王羲之《蘭亭序》的「翩若驚鴻,婉若遊龍」,體現的淋漓盡致!

對比文徵明和王羲之的《蘭亭序》,從「形質」而言,是最不像,從「神採」而言,最為接近王羲之的神韻。

文徵明《臨蘭亭序》

今天特別向大家推薦文徵明臨終前臨摹的《蘭亭序》,採用1:1等大複製,宣紙微噴製作,還原出跟原作毫無二致的作品!

文徵明《臨蘭亭序》

相關焦點

  • 《蘭亭序》寫得滾瓜爛熟,最厲害的地方,不看你還真不知道
    蘭亭書畫解讀/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不看你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學書法一直都要入古,古代書法真如此大的魅力?今天很多練書法的人,要說能寫到原帖逼真的也大有人在,但真正能從原帖中體會到書寫者真實的狀態,領悟精華的可也不多。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你知道多少?下面用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例,我們來分析《蘭亭序》到底牛在哪裡?為什麼一直被評「天下第一行書」?厲害僅僅只是字體的漂亮嗎?這一點可以肯定回答:就是漂亮,但漂亮還不是書聖王羲之最高境界。
  • 八大山人臨摹的《蘭亭序》,有沒有超出你的想像?
    八大山人臨摹的《蘭亭序》,有沒有超出你的想像?文/文涓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臨帖是一種快速入門的方法,因而也被很多書法家採用。▲八大山人臨《蘭亭序》在68歲的時候,八大山人的書畫技藝已經非常成熟了,因而成功臨摹了《蘭亭序》並流傳至今。
  • 唐伯虎書法真跡,臨摹王羲之《蘭亭序》,筆法行雲流水真好看!
    文 / 小七各位書法愛好者的朋友大家好,我們一起聊聊中國的書法文化,說到書法大家會想到書聖王羲之這樣的著名書法家,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很多書法者的稱讚,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書法愛好者都在臨摹學習王羲之的書法,而在我國的古代除了王羲之外還有很多著名書法家
  • 中書協副主席孫曉雲臨《蘭亭序》,神形兼備,筆筆生花,字字珠玉
    但是你以為只要在學生時期練得一手的好字就行了嗎?那你就錯了,其實,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是會讓我們受益終生的。首先,進入職場後,會有許多需要籤名籤字的場合,而這些場合80%以上都是大場合或者是正式場合。你籤名字體的好壞,不也是你這個人的一種象徵嗎,可以粗略地看出一個人的內心與精神面貌嗎?
  •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我總感覺啊,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不能想著寫太像。你想啊,這是王羲之的酒後之作,自己酒醒之後都沒法完全複製,就憑咱們這初學者的水平,怎麼能寫得一模一樣呢?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朋友教別人臨寫《蘭亭序》。有很多水平高的,把《蘭亭序》臨摹的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那些遊絲引帶也不差半分。好是很好,看著也挺享受,可是呢,我總感覺哪裡好像不對。正確的臨寫姿勢應該是什麼呢?個人淺見啊,最起碼先要搞明白王羲之的用筆,要重筆法而非外在形態。你水平高,當然可以盡力向王羲之靠攏。只要筆法對了,筆意到了,不那麼「像」也沒關係嘛。
  • 花式玩轉《蘭亭序》,趙孟頫最出彩
    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此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五十歲時的得意之作。後人評道「右軍字體,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
  • 臨是臨,摹是摹,臨摹是臨摹!傻傻分不清,書法難進步!
    關於臨摹,從概念到方法等等,從古到今已經形成一套非常完整而豐富的體系,本文所要釐清的僅僅是涉及臨摹中的「臨」與「摹」與「臨摹」這三者的具體概念和具體做法以及古今的不同之處,另外本文還將盡力的去勾勒闡釋出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各自所承擔的作用等等,本文可以作為了解書法臨摹的基本概念來閱讀。臨是臨,摹是摹,不要傻傻分不清!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唐太宗時,為得到《蘭亭集序》的真跡,曾派監察御史蕭翼前往越州的一所寺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王羲之的後人智永和尚的弟子辯才手中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交給唐太宗。唐太宗亦將《蘭亭集序》視為珍寶,令當時的書法名家們臨摹書寫。相傳,唐太宗死後,將《蘭亭集序》作為隨葬品帶進了陵墓,即唐昭陵。
  • 鄧散木,鋼筆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網友說:確定是鋼筆?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歷來被書法家重視。特別是自唐代以來,很多高手都下手臨寫過,也有很多經典的臨摹作品傳世。比如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臨本,就比較經典。多說一句,如果你也在學《蘭亭序》,別光盯著「神龍本」不放。
  • 硬筆楷書寫名篇 - 王羲之蘭亭集序
    硬筆書楷書作品寫了很多,對於蘭亭序這個天下第一行書從來沒有完整書寫過,即便日常練習也是用硬筆臨摹成行書,楷書沒有寫過,在上幾次給大家講了硬筆書法的偏旁部首的一些書寫方法,雖然還沒有系統性地講完,間架結構還沒有講,但是書法學習除了日常的基本功練習外(筆畫,部首,結構),日常的讀帖或者是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硬筆書法作品對硬筆書法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蘭亭序殺局》:藏在王羲之第一行書背後的懸疑
    擺在我案頭的是一部3卷本的《蘭亭序殺局》,作者是王覺仁。這本書的封底,演員陳坤這樣評價:《蘭亭序殺局》是一本奇書。小說以探尋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的秘密切入,結合唐太宗時的「四王奪嫡」之爭,江湖與廟堂風起雲湧,眾多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是歷史與想像的巧妙結合。
  • 蘭亭序真跡精選上乘書法25個單字,字字超凡脫俗,精華如玉,好帖
    歷代書家的成功,評者以為或多因敏於天資,或多憑篤於力學。譬如項穆說:「張之學,鍾之資,不可尚已。逸少資敏乎張,而學則稍謙;學篤乎鍾,而資則微遜。伯英學進十矣,資居七焉。元常則反乎張,逸少皆得其九……六朝名家,智永精熟,學號深矣。子云飄舉,資稱茂焉。至於唐賢之資,褚、李標幟;論乎學力,陸、顏蜚聲。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蘭亭序》畫心 明祝允明紙本設色 26.7釐米 41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 魏晉是中國歷史上最自由、火熱生命積聚最多的熱血時代。不管誰做皇帝,天下都是大名士的天下,上層門閥世家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司馬昭篡權之時,還得找隱居的「竹林七賢」來背書,以此獲得天下人的認可。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南昌滕王閣《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都是千古名篇。《蘭亭集序》和《滕王閣序》兩序相較,哪一篇更「序」?由是觀之,若論書法,《蘭亭集序》的影響無人能及;若論文章,《滕王閣序》才是正真的「天才之作」。《蘭亭集序》聞名於世,的確沾了不少「書法」的光。在這個意義上講,《蘭亭集序》是一篇「書法作品」,而《滕王閣序》則是一篇「文學作品」。
  • 《蘭亭序》和傳國玉璽哪個更珍貴?為什麼?
    代表不了整個華夏文明!傳國玉璽,國之神器,鎮國神器!天下第一行書,名不虛傳。連書聖王羲之都不能再現其神採,重複自己的昨日輝煌,可見《蘭亭序》之精彩,堪稱神品。此後,歷代書家,莫不精心研習,從《蘭亭序》汲取營養,感受書法之美妙。唐太宗李世民對王書青睞有加,對《蘭亭序》尤為鍾愛,設下計策,將其據為己有,並隨自己陪葬。
  • 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光耀千秋萬代的三百二十四個字
    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說那自然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了,還能有第二個選擇嗎?餘秋雨教授曾經有句話說書法說得很好:「書法藝術遊動不定的抽象黑線,是中國文化的高貴經緯。」在現今大家多用電腦打字代替了手寫的時代,書法藝術的實用性的社會功用漸漸變得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但是審美功用就更為凸顯了。
  • 《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傳奇及真偽論辯
    《蘭亭序》,又稱《蘭亭敘》、《蘭亭集序》、《臨河序》、《褉帖》、《褉序》等,28行,324字。王羲之書。 《蘭亭序》原本已佚,存世《蘭亭序》有摹本、臨本、刻本多種,其中以唐代馮承素摹本最為著名。馮摹《蘭亭序》,紙本,縱24.5cm,橫69.9cm。
  • 美國博物館珍藏一文物,上面雕刻《蘭亭集序》,可惜流落他鄉
    除了大英博物館,在美國的明尼阿波利斯沃克藝術中心珍藏著一件文物,這件文物是鎮館之寶,名叫「蘭亭大玉山」。蘭亭大玉山是一座千斤以上的大型玉雕,製作於乾隆年間。乾隆自幼飽讀詩書,興趣愛好廣泛,他除了喜歡舞文弄墨之外,還喜歡玉。當時新疆地區的和田玉與翡翠大量運入皇宮中,使得乾隆非常痴迷。
  • 人們常說的蘭亭八柱,究竟指的什麼?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流傳千古的書法名跡,被歷代書法家所推崇,其真跡無從得見。據說為唐太宗隨葬昭陵,所以現在人們見到的只是傳世的唐人臨摹本,如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的摹本。人們常說的「蘭亭八柱」,究竟是指的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