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020-12-05 歷史甄有趣

王羲之是我國東晉時期著名的書法家,《蘭亭集序》是王羲之於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這天與友人謝安、孫綽等41人會聚蘭亭一起過「禊節」而為那天的詩賦合集作的一篇序,即後來有名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全貼共28行,324字,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們飲酒賦詩、流觴曲水,寫完這篇序後,相傳酒醒後王羲之又寫了好幾遍,但都不及這篇寫得好。王羲之也對他十分珍惜,視為珍寶。

唐太宗時,為得到《蘭亭集序》的真跡,曾派監察御史蕭翼前往越州的一所寺院,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王羲之的後人智永和尚的弟子辯才手中得到《蘭亭集序》真跡,交給唐太宗。

唐太宗亦將《蘭亭集序》視為珍寶,令當時的書法名家們臨摹書寫。相傳,唐太宗死後,將《蘭亭集序》作為隨葬品帶進了陵墓,即唐昭陵。

史料記載,唐末溫韜盜掘昭陵,發現「鍾、王墨跡,紙墨如新」,遂全部取出,流落民間。但是否確鑿,又不得而知,因為《蘭亭集序》的真跡到如今都是個謎。現今流傳的被認為是唐代的精摹本,也又認為是宋代臨摹的。

唐代的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明代董其昌等,皆對王羲之的書法水平心悅誠服,故王羲之有「書聖」美譽,他的《蘭亭集序》也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本人不敢妄論,認為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有兩層原因:

其一、通篇字體超絕

王羲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他的書寫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他與三國時的書法大家、「楷書鼻祖」鍾繇並稱為"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可見其書法水平的影響深遠。

梁武帝蕭衍稱他的書法「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唐太宗贊其「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尤其在《蘭亭集序》中,「文而不華,質而不野;不激不厲,溫文爾雅」,其中二十多個「之」字,又各不相同,變化萬千。體現出東晉書法的細膩多變、中庸之和的韻味和超凡脫俗、行雲流水的境界水平。

其二、全貼意境深遠

東晉時的社會政局表現為無為而治的老莊學派,玄學盛極一時,然而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表現出的卻是在「人生苦短」基礎上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對生命的執著與嚮往。

跟著文章的節奏,我們感受到作者的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中,時而喜悅、時而感傷,波瀾起伏、抑揚頓挫,由景觸情,又由情傷感。

更為可貴的是文中語句疏朗簡淨、樸素自然,但又不失音韻和諧、韻味深長,完全沒有當時文風的雕章琢句與華而不實的風格。

最後指出「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人如何看待今天的我們就像今天我們如何看待前人一樣,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其致一也」,留給我們後世的是無盡的感慨與思考。

相關焦點

  • 《蘭亭序》:「天下第一行書」的傳奇及真偽論辯
    《蘭亭序》,又稱《蘭亭敘》、《蘭亭集序》、《臨河序》、《褉帖》、《褉序》等,28行,324字。王羲之書。 《蘭亭序》原本已佚,存世《蘭亭序》有摹本、臨本、刻本多種,其中以唐代馮承素摹本最為著名。馮摹《蘭亭序》,紙本,縱24.5cm,橫69.9cm。
  • 王羲之當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現在長啥樣?
    我想,大家對《蘭亭集序》都不陌生。印象中,是初中課文裡學習過的。而且,在我們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老師都會要求大家學習、模仿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毛筆字。當年,王羲之在蘭亭舉行曲水流觴盛會,以文會友,寫下了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蘭亭,是什麼樣子的呢?
  • 《蘭亭序殺局》:藏在王羲之第一行書背後的懸疑
    擺在我案頭的是一部3卷本的《蘭亭序殺局》,作者是王覺仁。這本書的封底,演員陳坤這樣評價:《蘭亭序殺局》是一本奇書。小說以探尋王羲之名作《蘭亭序》的秘密切入,結合唐太宗時的「四王奪嫡」之爭,江湖與廟堂風起雲湧,眾多歷史名人輪番登場,是歷史與想像的巧妙結合。
  • 簡析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寫法技巧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書不僅是王書的代表,也是中國書法的經典之作,影響深遠。如何寫好行書《蘭亭序》?以下技法,僅供參考。一、點畫1.橫、豎《蘭亭序》中的橫畫和豎畫的用筆大多體了王羲之運筆「一拓直下」的特點。″事」、「古」等橫畫均側鋒起筆,中段調鋒,收筆藏而不露。「年″、「引″的末筆或藏鋒或出鋒,但都沉著而不浮滑,厚實有力。
  • 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光耀千秋萬代的三百二十四個字
    有一天幾個好友在談論書法,問我最喜歡的行書字帖是誰的書法?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說那自然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了,還能有第二個選擇嗎?餘秋雨教授曾經有句話說書法說得很好:「書法藝術遊動不定的抽象黑線,是中國文化的高貴經緯。」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蘭亭序》中國古代書法界的巔峰之作,即便不懂書法的人都會知道這幅驚世之作,它有著「天下第一行書」之稱。《蘭亭序》是王羲之創作,主要內容是描述和友人在蘭亭組織了一場活動,大家曲水流觴,飲酒作詩,好不快活。
  • 《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第二第三是哪篇?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作為全篇背誦的課文之一,科教授現在仍然能把《蘭亭集序》倒背如流。 記得當時老師告訴科教授《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那時候科教授還沒意識到行書其實還有「天下第一」和「天下第二」。
  • 硬筆楷書寫名篇 - 王羲之蘭亭集序
    硬筆書楷書作品寫了很多,對於蘭亭序這個天下第一行書從來沒有完整書寫過,即便日常練習也是用硬筆臨摹成行書,楷書沒有寫過,在上幾次給大家講了硬筆書法的偏旁部首的一些書寫方法,雖然還沒有系統性地講完,間架結構還沒有講,但是書法學習除了日常的基本功練習外(筆畫,部首,結構),日常的讀帖或者是看一些自己喜歡的硬筆書法作品對硬筆書法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周新廉將軍文集:文無第一,簡評《蘭亭集序》與《滕王閣序》
    老家洪都「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名垂千古;《蘭亭集序》因王羲之名而流芳百世,二者難分伯仲。3.作品影響:「天下第一行書」大戰「天才之作」。王羲之被後世譽為「書聖」,而王勃則被稱為「初唐四傑」。「書聖」表現了王羲之在書法上的成就,「初唐四傑」表現了王勃在文學上的成就。
  • 八大山人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簡簡單單,也是一種美
    我總感覺啊,學王羲之的《蘭亭序》,不能想著寫太像。你想啊,這是王羲之的酒後之作,自己酒醒之後都沒法完全複製,就憑咱們這初學者的水平,怎麼能寫得一模一樣呢?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朋友教別人臨寫《蘭亭序》。有很多水平高的,把《蘭亭序》臨摹的幾乎一模一樣,甚至連那些遊絲引帶也不差半分。好是很好,看著也挺享受,可是呢,我總感覺哪裡好像不對。正確的臨寫姿勢應該是什麼呢?個人淺見啊,最起碼先要搞明白王羲之的用筆,要重筆法而非外在形態。你水平高,當然可以盡力向王羲之靠攏。只要筆法對了,筆意到了,不那麼「像」也沒關係嘛。
  • 鄧散木,鋼筆寫王羲之行書《蘭亭序》,網友說:確定是鋼筆?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序》,歷來被書法家重視。特別是自唐代以來,很多高手都下手臨寫過,也有很多經典的臨摹作品傳世。比如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臨本,就比較經典。多說一句,如果你也在學《蘭亭序》,別光盯著「神龍本」不放。
  • 延綿千年的筵席——蘭亭集序
    後世也只能從史書文字及摹本中一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風採,但這份風採也許遠不及王羲之本人的萬分之一。那他究竟有著怎樣的魔力,足以讓後世崇拜了近兩千年呢?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 東晉永和九年(公元三五三年),王羲之在會稽蘭亭組織了一場聚會。
  •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
    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第一行書,字體放大10倍後,筆法讓人欽佩中國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的財富。當然,書法字畫就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提及到字畫的話,我們也都會想到每一個年代裡的,那些優秀書法家們,他們的字體各自有各自的特點。
  • 新國風繪本《蘭亭序》,跟隨王羲之,尋覓你心中的山水
    漢字自創造以來,逐漸發展成為一門極具特色的東方美學,歷代名家法帖皆是珍貴的藝術瑰寶,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王羲之緣何寫下《蘭亭序》? 他在《蘭亭序》中表達了一種怎樣的人生態度? 在一千六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去感受那一段歷史、體會那個時代呢?
  • 四藝才子鞠立軍為中國書法《蘭亭序》寫讚歌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 書壇頂級高手臨摹《蘭亭序》,惟妙惟肖,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原帖!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筆法可謂出神入化,連王羲之都無法復原,更是令後人崇拜不已,無數人加以臨摹,可惜無一人能超越,能得其精髓之一者,便可開宗立派,自成一家。文徵明臨《蘭亭序》節選對於文徵明而言,他的楷書效法鍾繇,草書師承懷素,篆書學習李陽冰,榜書大字則深含黃庭堅意趣,行書更有王羲之飄逸,到晚年,他書法五體皆精,並融會百家,而自成一體,
  • 《蘭亭序》寫得滾瓜爛熟,最厲害的地方,不看你還真不知道
    蘭亭書畫解讀/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不看你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學書法一直都要入古,古代書法真如此大的魅力?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藏著很多秘密,你知道多少?下面用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為例,我們來分析《蘭亭序》到底牛在哪裡?為什麼一直被評「天下第一行書」?厲害僅僅只是字體的漂亮嗎?這一點可以肯定回答:就是漂亮,但漂亮還不是書聖王羲之最高境界。
  • 天下第一行書十七帖
    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書聖」,這是對書家的最高尊稱。初唐以後,王羲之法書中最負盛名的無過於《蘭亭序》r,也可以說,《蘭亭序》是中 國書法最有名的墨跡,人稱「天下第一行書' 在所有法書中,傳本種類之多,也無過於這 《蘭亭序》了 c關於《蘭亭序》,今存六朝人的論書文字中竟無一字提及,唐以後,種種傳說 和故事紛紛流傳開來,有的還很富神秘色彩。
  • 花式玩轉《蘭亭序》,趙孟頫最出彩
    《蘭亭集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 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終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今紹興城外的蘭渚山下),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史上的「天下第一行書」中國書法史上有「天下三大行書」之稱,第一行書是王羲之的《蘭亭序》,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稿》,第三行書是蘇東坡的《寒食帖》。《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稿》是聖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它們先後媲美,各領風騷,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書法史上行書的三塊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