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神話中虛構的神之間的關係總是很複雜和充滿戲劇性,完全顛覆了神仙灑脫和無欲的形象。
希臘神話對西方文化、藝術、文學和語言有著明顯而深遠的影響。從古希臘時期到現代,詩人和藝術家很多都從希臘神話中獲得靈感,並為其賦予現代意義。
埃及神話與希臘或羅馬神話最大的區別是埃及神話中大部分的神明都是人身動物頭。古埃及人相信他們死後會到死後世界去。他們認為身體是靈魂的容器,靈魂每天晚上會離開自己的身體,早上再回來。他們同樣相信死後靈魂會復活,必須保留身體使靈魂有自己的居所,所以發明了防腐術和製造木乃伊。
北歐神話是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所特有的一個神話體系,其形成時間晚於世界上其他幾大神話體系,北歐神話是個多神系統,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Giants)、諸神(Gods)、精靈(Elves)以及侏儒(Dwarves)。巨人是最早的生命,生出了諸神,但同時也是眾神最大的敵人,可以將之理解為人格化的自然力量。神分為兩個部族,以主神奧丁(Odin)為首領的阿薩神族(Aesir)以及以大海之神尼約德(Njord)為首領的華納神族(Vanir),其中主要神有十二個。精靈及侏儒屬於半神,他們為神服務,屬日耳曼地區的特殊創造。
中國古代神話人物是中國古代流傳或經史典籍中記載的神化了的人物,諸如盤古、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嫦娥、姜子牙等神話形象栩栩如生。其美德和行跡在民間被廣為傳頌。但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中也有另一類妖獸式的人物,當然是殘害百姓。幾千年來,中國古代神話的這種尚德精神影響著人們對歷史人物的品評與現實人物的期望,決定著社會對人們進行教育的內容與目的,甚至也影響著20世紀以來中國現代文明的走向。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這種尚德精神,一方面源自於原始神話的內在特質,另一方面則是後代神話改造者們著墨最多的得意之筆。在西方神話尤其是希臘神話中,對神的褒貶標準多以智慧、力量為準則,而中國上古神話對神的褒貶則多以道德為準繩。這種思維方式深深地注入中國的文化心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