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令使用者從中獲得最大益處的希臘羅馬神話教材應該是這個樣子:始於經典神話故事的閱讀,而閱讀材料應該編排得當、語言地道;然後是相關藝術作品的直接呈現、文學作品及現代語言中神話用典的精心匯集、神話與西方文化其他方面的關聯,當然還應包括與中國古典神話的對比討論。此外,鑑於紙質教材容量和呈現方式的有限性,與教材相配套的課程網站也應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新編希臘羅馬神話欣賞》即是按照以上描述編寫而成的,其主要特點如下:
教材正文共分三部分:The Olympian Gods and Other Deities(奧林普斯山眾神及其他神祗)、Stories of Love and Adventure(愛情及歷險故事 )、The Trojan War and Thereafter(特洛伊戰爭及其後事),基本涵蓋了希臘羅馬神話中最為著名的故事和神、神人以及英雄三個時代。此三部分各章的編排大致如下:
♨Points of Departure(導讀)。對該章主要神話故事和人物內容進行概述,並適當引申相關的文化含義。
♨Reading (神話閱讀)。以語言優美、情節引人入勝的布爾芬奇神話做為底本,敘述最為著名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為了有助於閱讀,作者做了較為豐富、實用的腳註,並配有一定數量的西洋名畫及雕塑的插圖。文字與圖片相得益彰,可謂圖文並茂。同時,在該部分之後還設計了「Cultural Connections」(文化連結)欄目,以簡潔的文字提供相關的文化信息,包括藝術作品鑑賞、神話典故探源、神話解讀和神話影響提示等不一而足。
♨ Post-reading Practice(讀後練習)。該部分主要是針對「神話閱讀」部分設計的若干類鞏固和拓展性的練習,包括以下部分:
I. Questions for review and discussion (閱讀思考題)。設計精當的思考題幫助讀者再現主要情節並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II. Expand your mythological vocabulary (神話詞彙擴充)。羅列若干常用的派生於本章神話故事及人物的詞彙,提高讀者對神話詞彙、典故的敏感度。
III. Appreciation(神話鑑賞)。分為Mythology in literature(文學中的神話鑑賞)和Mythology in art(藝術中的神話鑑賞)兩部分。前者選取英美文學作品中使用神話典故的語句、段落供讀者識別和欣賞,後者提供神話體裁的藝術作品,包括繪畫、雕塑及影視作品的名稱和作者,以使讀者能夠據此進行藝術欣賞,提高審美旨趣。
IV. Comparative Mythology/Beyond Mythology/Mythology Interpretation, etc. 該部分設計較為靈活,引導讀者或對本章所涉及的故事及角色的深度思考,或對中國神話與希臘羅馬神話進行對比等。
除了上述三個基本部分外,《新編希臘羅馬神話欣賞》還編排了第四部分:Selected Readings in Mythological Classics(神話經典閱讀)和Appendices(附錄 )。它們也是本教材的組成部分,故以下稍作介紹。
Selected Readings in Mythological Classics節選了與教材前三部分相關的古希臘羅馬神話典籍的英譯,其中的部分佳譯已成為英美文學的一部分。希望讀者將此部分與前三部分的相關故事對照閱讀,或許能夠得到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John Keats, 1795--1821)在初讀喬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 1559?-1634)的荷馬史詩英譯時所感受到的類似的震撼。
最後,作者還貼心地增加了A Pronouncing Glossary of Mythological Names and Allusions (神話人物名稱和典故彙編)。這是一個小型但很實用的詞彙表,收錄了本教材中所出現的絕大多數神話人物的簡短英文介紹,並配上了音標、約定俗成的中文譯名及所析出的詞語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