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是新海誠導演於2016年導演的影片。該片自上映以來,就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日本,這是第一部宮崎駿作品以外票房突破100億日元的動畫電影。而在全球票房中,《你的名字》超過了《千與千尋》的成績,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票房收益最高的電影。
導演新海誠
新海誠,原名新津誠,1973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長野縣南佐久郡小海町,日本動畫導演、編劇、漫畫作家,畢業於日本長野縣野澤北高等學校、日本中央大學文學部日本文學系。
在新海誠的電影裡明明滿屏都是小清新,卻能輕易收割少女心和男人的眼淚。電影中的每一幀畫面,都美得像屏保。
隨手一截都是美景,根本不用去旅行,看新海誠就夠了。宮崎駿喜歡創造出一個奇幻世界來吸引觀眾,但新海誠沒有。他的所有風景,都是現實取景的。
《秒速五釐米》
提到新海誠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秒速五釐米》,《秒速五釐米》雖然很出名,但故事其實很矯情。一對小情侶13歲就異地戀了,男主角貴樹分開以後對初戀念念不忘,一直記得櫻花樹下的那一吻。最後,兩人在分開13年後相遇了,但已經認不出對方。
當年讓我們哭得稀裡譁啦的電影,劇情原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在60分鐘的電影裡,男女主角同框的時間,竟然也只有四分鐘,其餘大部分都是男主角的心理活動獨白……
動畫電影不同於長篇動畫,它的時間很短需要高度精煉劇情然後濃縮成一部電影的體量,所以在這部電影中就能看出新海誠講故事的能力,就是這麼的能戳人心。
《你的名字》
再來回頭看《你的名字》雖然故事比《秒速五釐米》更完整了,也比以前曲折了,但是還是沒有跳出青春期的框框。
千年一次的彗星來訪地球前的一個月,生活在鄉村的少女和生活在東京的少年,通過互換身體談戀愛,還順便拯救被隕石襲擊的村莊的故事。表面上這是一個奇幻的故事,但是新海誠通過整部影片傳遞的,仍然是距離和思念的主題。
「夢裡相逢人不見,若知是夢何須醒。縱然夢裡常幽會,怎比真如見一回。」—小野小町
從影片立意上來看,這種講述思慕的青春故事,和宮崎駿大師「尋找自我」「追求和平」之類的主題相比,格局小太多了。新海誠的世界裡,也沒有今敏、押井守甚至庵野秀明擅長描寫的人性之惡。可是,這就等於不好嗎?不,反而這才說明新海誠的無可取代。
其他導演,喜歡講星辰大海、講奇幻世界。只有新海誠,那麼認真用心地講我們的青春期,用各種美麗的畫面、臺詞、音樂,來說我們內心藏著的小秘密。
思春期的少男少女,就像他筆下畫的那樣,生活中最在乎的一件事,就是「我喜歡的人到底喜不喜歡我」?看新海誠的電影,你很容易就能有代入感,男女主角之間的糾結,你通通都經歷過或是正在經歷。
為什麼很多男生看過之後會流淚,是因為男生對新海誠寫的感情會更有感覺。
女生失戀了,會大哭,會拼命吃零食,會大罵遇到渣男。可是男生,很少哭,也不會哭。他們會一直藏著憋著,直到有一個叫新海誠的人,幫他們把內心的這份失落給挖出來。如今筆者已經33歲了,每每看過新海誠的作品有時還會流淚,我想,再也沒有一個導演,會像新海誠一樣,那麼專注地描寫少男少女的心事。
「如果能製作出溫柔的作品,稍稍應援一下思春期的敏感少年,就最好不過了。」—新海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