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誠這個名字對於動畫電影愛好者來說,想必並不陌生。從《星之聲》到《秒速5釐米》和《追逐繁星的孩子》,再到《言葉之庭》和《你的名字》,特別是2016年的《你的名字》得到了更多觀眾的關注與喜愛,新海誠也由此成為精緻動畫電影的代言人。2019年11月,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如期上映,再度引發觀眾熱議。
《天氣之子》除了新穎的故事敘事,還延續了新海誠一貫的視覺風格,精緻逼真的場景、舒緩的敘事、雋永的旁白、含蓄的情感,加上純淨悠遠的聲樂,讓多數觀眾把動畫電影的戲劇情節以及緊張的氛圍體驗拋之腦後,從而獲得了靜謐美好的觀影新體驗。下面從幾個方面對新海誠動畫電影中的特色元素進行解讀。
一、精緻逼真的場景
新海誠動畫電影以唯美的畫風著稱。他作品中那些如照片般精細逼真的背景畫面令人折服,因此粉絲封他為「背景之神」。這些美得如壁紙的畫面在新海誠的作品中不勝枚舉,他在精心打造每一幀背景的同時,也深刻地反映了電影人物的心理活動,足見其良苦用心。
新海誠對畫面的執著追求是有原因的。新海誠在接受臺灣GNN採訪時曾坦露,在過去充滿煩惱的青春期,那些美麗的風景就是拯救自己、鼓勵自己的良方,因此他才將這種感覺融入自己創作的電影中。新海誠的成名作《秒速5釐米》首段公開的預告片共45秒,解析度之高,史無前例。畫面的唯美感和清晰度被大眾稱道,更引起了眾人觀影的興趣。
電影《你的名字》開場時,彗星拖著尾焰划過晴空,夕陽在雲層上閃耀著金光,驚豔了多少觀眾的眼睛。新海誠最新力作《天氣之子》更是將其精美的畫風發揮到了極致。電影總共1600多個鏡頭,每一個鏡頭都經過反覆修改,耗時3年多,力求每一幀畫面都完美無缺。新海誠還特別注重動畫電影對真實場景的還原,幾乎所有的場景都取材自生活實景。如《秒速5釐米》中,出現的火車軌道、車站、代代木大樓、男主人公在鹿兒島讀書時的教室、日本街道夜景等多個場景,都是參考生活實景創作的。還原度之高可媲美真實攝影圖片,甚至能給觀眾帶來如臨其境之感,這與他前期認真細緻的真實取景作業密不可分。
電影《你的名字》裡面超美的湖取景地是長野縣的系守鎮,另外電影中其他場景的取景地主要集中在東京、岐阜飛彈。新作《天氣之子》也延續其風格,作品取景地多在日本東京都內,場景相似程度高達90%,幾乎難辨真偽,甚至催生了「聖地遊」的熱潮。
二、純淨悠遠的聲音
(一) 配樂
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離不開音畫的完美結合,聲音可以增強動畫電影的感染力,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良好的配樂往往能夠進一步突顯主題,營造當下所需的特定意境。提到新海誠就不得不提他的配樂搭檔天門。從新海誠的第一部作品《遙遠的世界》到《追逐繁星的孩子》這10多年時間裡,天門一直擔任新海誠作品的配樂師。天門的曲風帶著空靈之感,哀傷且純淨,與新海誠的作品主題相契合,散發著淡淡的憂傷。
以《秒速5釐米》的配樂為例,和《天空之城》那氣勢恢宏的配樂不同,影片中的背景音樂及音效貼切溫馨,運用得恰如其分。在第一篇《櫻花抄》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行駛中列車的聲音。車輪滾動聲、輪子與鐵軌的摩擦聲、列車的汽笛聲,這些音效全都是生活的寫照,讓觀眾仿佛置身於男主人公所在的那一節車廂裡,一同趕往相約的地方。因為暴風雪而延誤的列車,在荒原上停留,暴風雪的怒吼讓男主人公焦急的心情更添一分悲涼。在第二篇《太空人》中,男主人公獨自在涼風吹拂的草原上漫步,拿著手機編輯簡訊,閃著光的屏幕上布滿了字,卻沒有填寫收件人。不知何時起,男主人公有了編輯簡訊卻無收件人的習慣,此時由鋼琴彈奏的配樂傾瀉而出,純淨又憂傷,尤其是在提升音調後,觀眾愈發能感受到男主人公內心深深的思念以及悲傷矛盾的複雜心理。
在《天氣之子》中,帆高在鳥居前初見陽菜化身為晴女帶來了晴天,並被眼前奇幻的景象震撼。撥開雲雨見陽光的一剎那,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與配樂曲極好地融合起來。
(二)獨白
獨白似乎是新海誠動畫電影中較為典型的語言特色,他的作品無一例外,都使用人物內心獨白,通過獨白表達人物當下的情感。這種獨白並非是一個人的獨白,而是兩個人物交替敘述,利用獨白表達彼此的情感,弱化了人物之間的對話交流,起到了串聯故事的作用。新海誠善用獨白無形間將動畫電影文學化,使整部影片具有散文詩的意味。
在影片《你的名字》中,兩個主人公的交替式獨白完美地展現了兩人的關聯與情感,推動了劇情的發展。以《星之聲》為例,影片以女主人公發簡訊息為開頭,緊接著插入女主人公的獨白,把她孤獨的現狀簡單地表述出來:「我一直模糊地認為所有世界就是電波能夠達到的地方,但是為什麼會這樣,我的手機不能撥通任何一個號碼。喂,請問,有人在嗎?我應該去哪裡?我很孤單。」接著影片以女主人公的視角回憶與男主人公在一起的日子,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女主人公美加子作為人形戰鬥機器人的駕駛員被選拔,接受了追擊多魯米斯星人的任務。此時轉由男主人公阿升進行獨白,交代了美加子與他聯繫的唯一方式是郵件,而隨著美加子離地球越來越遠,郵件傳送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阿升望著美加子發來的郵件,思念之情不禁流露出來:「唔,沒關係!怎麼會沒關係呢?」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有多處交互獨白,兩個不同時空的人仿佛在同一時空對話。在外太空的美加子說:「我們就像是被宇宙和地球拆散的戀人似的。」而在地球的阿升回答她:「但是思念或許真的可以穿越時間和距離。」在片尾兩人共同述說的獨白「我就在這裡啊!」將影片推向高潮,這句話將兩人內心的情感無限放大,讓觀眾能夠真實地感受到這超越時空的愛,一起體會男女主人公是怎樣在這永恆的時空中走到一起的。
三、簡潔緩和的劇情
新海誠的電影作品比較依賴旁白,敘事性不強。他的作品在敘事時多娓娓道來,沒有過多的戲劇衝突,雖常有觀眾稱「看不懂劇情」,但卻能理解其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這便是其作品的獨特之處。新海誠善用精細的場景將微妙的情感一點一滴地表達出來,讓觀眾獲得充滿詩意的散文式的審美體驗。新海誠的作品敘事節奏是緩和的,他的動畫電影似乎總是在不緊不慢地敘述故事,利用細節、特寫畫面、不經意的瞬間、一句臺詞或是背景音樂,推動故事的發展,通過這些細節傳達出當下情境所要表達的深意。
《某人的目光》開場就是小綾握著電車吊環時,不停變換發紅的手的特寫。新海誠通過這個特寫畫面反映小綾當時在電車上低落焦躁的情緒,這種不安情緒的來由,又在後面的敘事中娓娓道來。原來小綾工作後搬出了家,已經成長的小綾不再是那個依偎在父母身邊的孩子了。《你的名字》情節看似簡單,實則新穎而有創意。穿越時空互換靈魂的男女主人公瀧和三葉,因為身體和靈魂上的差異,引發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而後兩人惺惺相惜,瀧成功地挽救了三葉卻忘記了三葉。電影最後兩人在長長的坡道上再次相遇,迎來了一個幸福美滿的結局。
新海誠在情節的設計上不刻意營造戲劇性,好幾個關係到故事走向的關鍵情節,他都輕描淡寫,採取非戲劇化的處理方式,這使他形成了重情感輕劇情的影片風格。
四、夢幻迷人的光影
夢幻迷人的光影是新海誠動畫電影的重要特徵。新海誠認為「光是造就世界美麗景色的東西,只要有光源和反射光,平淡無奇的景色也會變得巧奪天工」。由於動畫的誇張表現使得光影的運用帶有主觀性,且動畫中的光源不是實拍電影中的燈光器材,作者可根據劇情及氣氛的需要創造當下所需的光影效果。新海誠特別擅長在某些真實場景中加入炫光效果,給觀眾帶來如夢似幻的具有極強視覺衝擊力的觀影體驗。
在動畫中,最考驗光影功底的就是黑白動畫。黑白動畫的構成顏色只有黑白灰,無法展現色彩的鮮明對比,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衝擊感。從新海誠早期的黑白動畫作品中,可以發現他對光影的運用是十分重視的。以新海誠1999年的作品《她和她的貓》為例,從畫面中可以看出新海誠對光影的處理恰如其分,光影的灰度對比使黑白畫面很好地體現出了光影的構造,新海誠的唯美之風初見端倪,若給其配色,效果亦可媲美通過色彩表現的彩色動畫。光影不僅僅是靜態的,在前面提過的移動光影也是新海誠作品的一大特色。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的車廂場景,畫面根據平行透視構圖,消失點巧妙地使用了光線,光線根據車廂行駛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在車廂頂部呈現出流線式的光影效果。移動的光影表現使車廂的畫面更為逼真,增強了車廂的立體感。
五、結語
新海誠動畫電影的整體風格可以簡要地概括為重場景輕敘事,重情感輕劇情。新海誠通過動畫電影,將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引導觀眾拋開敘事的包袱,體味從畫面中傳來的深意。他為日本動畫電影的發展開闢了新道路,為世界動畫電影的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End
編輯 | 七號
圖片 | 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