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70後曬農村老宅,瓦房帶20米長小院,父母36年前花2千元蓋的

2020-12-10 行走的晨姐

這是河北燕山腳下老爸花2000多塊錢於1984年時建的老宅子,至今已在此生活了36年。有人會問為啥那時蓋房子這麼便宜?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那時還是個萬元戶時代,誰家有萬元存款,已是相當了不起的富裕戶,所以在當時山村花2000塊錢建個房子,已屬相當不易。

其實,這房子的2000塊錢一半還是老爸從親戚那裡借來的,而大多數木材和院牆用的石頭,是原來老房子用過的,這房子,是拆遷過來的。

原來的老房子由於在山坡上,交通不便,自行車無法到家門口,孩子們上學騎車要把自行車放在2裡外別人家,當時9戶居住在此的村民人家,陸續搬走了,老爸才咬牙決定把家搬到平坦地,由此建了現在的這處老房子。

這處房子結構,是典型的北方農村格式,3間瓦房,2間住室,中間是燒火做飯的過道,前後帶直通兩個院子的門。這一帶農村院子的建築風格,是整個院子分前後院,一般都是前院比後院長。老家的這處小院,前院有20多米長,後院有5米。

當時前院還沒有蓋廂房,整個院子春天來時,都會被閒不住的老媽種滿各種蔬菜。加上家裡3畝地,冬天冬儲大白菜,一輩子幾乎過的是自給自足的生活。

今年77歲老爸76歲的老媽,一生務農的她們,一生去過的最遠方,僅是50公裡外的一座城市,那裡生活著老爸的妹妹。他們說,旅遊是年輕人的事,年輕時出去玩沒條件,歲數大了又走不動了。

80年的人生,二老除了到30裡外兒子家看過孫子,她們幾乎都是在自己小院裡度過。老爸年輕時偶爾到村裡乾乾壘牆的建築活,除此外,就是種地種菜收拾家裡的3畝地,過著女主內男主外的農村生活。

不能外面賺錢,僅靠種地收入又微薄,老爸老媽一生的信條,就是能省則省,能不花錢的絕不花錢買。屋裡唯一的老家具是20年前城裡親戚搬家後送的,用了數年還完當年蓋房時欠下的1000元借款後,一生勤奮倔強的二老,再沒向別人借過錢。

老爸的口頭禪,吃穿不餓著不凍著就行;老媽說,吃自己種的菜放心,還買啥菜啊。

36年過去了,當時一起從山坡上搬過來的鄰居人家都重新又翻蓋了新房,因為當初建的房子還都是石頭牆,土坯壘的,家裡有年輕人的,都翻蓋了,除了主房,鄰居家家還都蓋了門房。這是鄰居人家的房子,只是老爸老媽的房子還是低矮的,夾在左右兩側高房子中間,倒像人家的地下室。

二老的孩子們都成家了,大多在外工作生活,孩子們為房子事,也幾次張羅想把老房子翻蓋一下,都被老爸老媽拒絕了。他們的理由,一是倆人年紀大了,蓋房子需要一年時間,怕身體扛不住;第二個根本原因,是二老喜歡帶院子可以種菜的房子,不想蓋成四合院,他們說老房子住著習慣了。兒女們也只好由著他們。

下圖為鄰居家門前。行走各地,發現每個地方農村的住宅建築都不一樣,有的帶院子,有的臨街,有的是平房,有地方喜歡瓦房,有的蓋一層,有的蓋多層樓房。南方更顯富裕,看到許多地方農村房子都建2層以上樓房。而在北方山村老家,這裡人喜歡蓋一層瓦房,有條件人家建2層樓,最為看重的,是一定有個可以種菜的長院子。

多年前,這裡由於深處燕山腳下,到處是石頭,交通不便,車輛無法到達,買個東西都要騎自行車到20裡外的鎮上集市上去買,生活十分貧困,誰家有兒子的都不好娶媳婦。如今,生活越來越好,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山村人的生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老家門口原來是一處土路,車輛過時會掀起一片塵土,近年,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及附近山中建了旅遊景區,門前的路,已成了一個小廣場。

門前小廣場外,是一條鋪滿粉紅色石頭的小河溝,夏天雨量大時,會發大水。沿河而住的村民洗洗涮涮都在這小河溝裡,從院子地裡新採的帶泥的菜也要先從清澈的河裡去洗洗。近年夏天,由此吸引不少外地遊客攜全家人來河邊玩。遺憾的是,四季分明的山村,這條小河一年三季是乾涸的。

這是老爸老媽的門前菜園子,種些小蔥和小白菜等。

家中大哥在老家生活,養了大大小小7隻羊,全是一隻母羊繁殖的後代。其它小羊在院子的豬圈裡。

後來,老爸在院子一側又蓋了廂房,只有東面一面可以種菜了。春天時,老媽會種些黃瓜,豆角,小蔥,生菜等,基本夠自己家吃不用買菜。

周末孩子們都回來了,家中大哥到菜園子採點生菜準備中午蘸醬吃。

中午老媽烙韭菜盒子。韭菜是院子裡的老韭菜,老媽說這韭菜根長在院子裡有10多年了。韭菜比街上賣的矮,但露天長的,卻有種山韭菜的特別香味,孩子們都愛吃。

除了前院種菜,後院還有些空地,老媽也用來種菜。夏天豆角黃瓜會上架,結得很多。快做飯了,中午老媽去後院採點油菜準備做菜,順便給城裡孩子們回家了帶點。

由於生活在山區,人勤從不愁沒柴燒。在此生活了一輩子的老爸老媽從來沒燒過煤,都是做柴火飯。後來兒女們為他們買了煤氣罐,但他們很少用,更多是捨不得用,只有來人多忙不開時才用。他們說農村有的是柴火,能省點是點。

另一個他們不肯用煤氣的原因,是嫌那個火做出來的飯菜沒有大鍋做出來的好吃。

節儉了一輩子的老媽,即使到現在烙家常餅或盒子,鍋裡也捨不得多放油。

這就是北方七旬老人的農村小院,農村生活。沒有多富足,但老兩口卻感覺日子過到現在這樣,是過去沒想過的,很知足,很滿意,很幸福。

你多久沒回過農村老家了?你的農村老爸老媽,在過著怎樣的生活?能來曬曬嗎?

相關焦點

  • 12×20米的宅基地,蓋個四合院,如何設計?
    有網友問:12*20米的宅基地,蓋個四合院,如何設計?,要說這12×20米的宅基地是比較大的,但是若想建一座真正的四合院還是不太夠,因為宅基地面寬比較窄,若建四合院那中間的院子也是又窄又長的,不管是居住還是觀感都不太舒服。
  • 農村自建21*17.5米中式小院,看慣了樓房別墅,還是這裡住著踏實
    年關臨近,人們最期盼的還是回到農村老家過個年,因為那裡讓人踏實,心靈有歸屬感。而如今在農村,人們富裕起來後,很多地方都開始自建新房、別墅。但是看多了各式各樣的別墅戶型後,最終最讓人有心靈歸屬感的,還是農村的平房小院。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座中式小院,相信您看後會一下子喜歡上它。如圖所示,這座農村平房小院是不是很驚豔?
  • 2020年,在農村蓋個房子要多少錢?價格明細都在這裡了
    很多人發現,今年農村建房的人多了起來,不少人將老宅重新翻修,還有人重新建造樓房,之所以如此,還因一場疫情讓人們認識到在農村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有在家鄉建房的想法,一旦有什麼特殊情況出現,農村是最踏實的港灣。
  • 張大大的寒舍小院,室內一個透明沙發都2千元,一點都不普通
    張大大的寒舍小院,室內一個透明沙發都2千元,一點都不普通張大大可以說是女神收割機,和楊冪,baby等當紅女星的關係都非常好,每次過生日都有兩個人幫他過,除此之外張大大的第一個影視劇也有多位明星幫其做宣傳,好像人還不錯的樣子,但是也有人說張大大是誰紅跟誰玩
  • 涉縣西達山腰上,廢棄800年的石頭小院,能成為網紅鄉村民宿麼?
    涉縣全境,海拔最低處200多米,海拔最高的西部羊大堖1563米,境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50座,峰巒疊嶂,峭壁陡立,山間河谷縱橫交織,盆地點綴其間,地形比較複雜。6月18日,跟著回村創業七年之久的北農大山,來到位於太行山裡,涉縣西達鎮境內他的生態園裡,北農大山告訴我們幾個說,山半腰,有一座廢棄了100多年獨居的石頭小院。站在山半坡「北農大山」生態園區的辦公室房頂上拍攝的,那座疑似800年前石頭小院,就隱藏在綠色植被和山峰交接處。
  • 618智能馬桶蓋選購指南,多款低至千元內
    以及我們以前只有遠赴重洋去日本買的智能馬桶蓋才有的技術,如預噴泡沫技術等等,目前在國內品牌上也能看到了。所以今年重新整理了一份推薦指南,從一千元內、1-2元,3千元以上來做價格分區,選擇了一些銷量超高、以及一些有特殊技術的智能馬桶蓋、智能馬桶給大家。 ▼ 猜猜看是哪個國內品牌推出的便前噴霧技術,文章部分3有介紹,有深水炸蛋問題朋友的福音。
  • 結婚不買房,90後夫妻回農村蓋400平小院,望房興嘆的打工人咋辦
    近日,西安一對90後夫妻回農村蓋400平獨棟小院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據這對夫妻介紹,他們本來是要在西安買房的,但他們了解,西安150平的房子,他們就算交了50萬的首付,每個月也需要還5000塊貸款,總共30年,壓力非常大。
  • 雲南農村這座中式清水紅磚小院,造價110萬佔地2400平,全鄉驚豔
    一、建房初始2017年初,雲南的趙先生與大部分自建房朋友一樣,為了父母的生活,也為了自己今後的養老,決定回到鄉村建一座自己的小院。這座趙家小院位於雲南陸良;周圍山水環繞,沃野千裡,氣候溫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極其適合旅遊度假。在山頭和山腳還各有水庫一座,對於缺水的雲南更是實屬可貴。
  • 4000元盤下20年小院,隱居終南山7年的張二冬,你還好嗎?
    01終南山上,雞鴨鵝狗貓,柿子黃瓜和芭蕉 2014年,27歲的張二冬背著僅有的行李和幾塊畫板,在父母和朋友的不解中,獨自搬到了終南山上,開始了山居生活。春天應時開放的花; 夏日黃昏裡的蟬鳴; 深秋樹上搖搖欲墜的紅柿;寒冬白雪中的一抹彩色,都成為了他眼中詩性生活的一部分,只道是一年四季皆有文章
  • 網友發圖曬「歲月」,20年前對比20年後,父母神仙顏值驚豔眾人
    現在的年輕人們會用自拍、寫真記錄下自己美好的年華,其實20年前我們的父母輩也會利用相機,記錄下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最近網上掀起了懷舊風潮,眾多網友都喜歡發圖曬"歲月",尤其喜歡用20年前的老照片對比20年後的照片。
  • 買了一樓帶小院後悔了!真實體驗:千萬別買帶院子的房子
    但是有些人認為帶院子的房子是不好的,甚是說千萬別買帶院子的房子,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文中具體了解一下順便來說說買了一樓帶小院後悔了以及一樓帶院子風水十大禁忌。其實這樣看來是不划算的,假如買的是100平米的一樓帶院子房子,那買其他樓層甚至可以買一個120平米的房子。 2、產權問題 買一樓帶院子的房子需要多花一大筆錢,事實上這一大筆錢並不是買院子的錢,僅僅是院子的使用權而已,90%的院子是沒有產權的,院子依然是公共區域,只是你恰好住在哪裡,方便佔用而已。
  • 寫給70後:老了後,我要回農村養老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隨著歲月的推移,我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辛勞的父母也漸漸年老了。 為兒女勞碌了一輩子,70後的他們也想過一段自己的生活。對於他們來講,城市的喧囂讓他們眼花繚亂,跟不上時代的他們更願去享受農村生活。
  • 農村蓋二層樓房要多少錢 農村蓋房需要注意什麼
    隨著經濟發展,受到國家扶持,現在很多農村生活條件也好了,而且蓋房的人也逐漸增多,在詢問所蓋樓房所花費的錢,卻有很大的區別,那麼農村蓋二層樓房要多少錢?農村蓋房需要注意什麼?接下來我們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 吃起來又酸又澀,20年前膽大的才敢吃,如今30元1斤,老樁千元1個
    導讀:吃起來又酸又澀,20年前膽大的才敢吃,如今成特色水果30元1斤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山上,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野果。筆者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很難吃的野果,它吃起來是又酸又澀,在過去只有膽子大的人才敢吃,如今卻成為了特色水果,居然也要15元一斤。但是在農村送人也沒人要,卻不知道它的老樁才值錢,一個就要近千元。
  • 膠東半島最大的古村落,青龍鱗片壘牆,保留了200多套百年老宅
    這個村莊,是膠東半島面積最大的古村落之一,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200多處,最短的歷史也100年以上,當地人把這種房子叫「哈瓦房」。這些哈瓦房,是黃縣房的代表。這個村莊,最大的特色是這些青石壘起的牆。以前村民建房,都在當地的山上採青石,其實就是一種火山巖。黑青色的石塊壘切起來,猶如青龍的鱗片,所以村裡人把這條街叫做老龍街。
  • 農村老話「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曬稻穀和大米有什麼區別?
    我國農業生產歷史悠久,在多年的勞動耕種中,人們總結出很多關於和農業技術相關的俗語,這些都是勞動人們在農業實踐過程中總結的寶貴經驗,經過百姓不斷的口口相傳,一直延續到今天,很多俗語即使在今天仍然非常適用,農村老話「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就是關於糧食收穫儲存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 東西相距20米,南北相距10米的宅基地,農村一層房屋怎麼設計?
    有朋友私信問:東西相距20米,南北相距10米的宅基地,農村一層房屋怎麼設計?,也就是說20×10米的宅基地想建一層房屋,像這種大面寬的宅基地建一層住宅確實比較合適,如果還有剩下的地基可以規劃成小院栽花種菜,那就真是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了!
  • 用20年時間從農村舉家遷居北京:與其隨波逐流,不如乘風破浪
    20年時間不長不短,正好足夠一代人的更替:20年前稚氣未脫的少年,現在已是年過而立的壯年人;20年前家中頂梁柱的漢子,現在已是垂垂老矣的老人。20年變化太大,國家在變富、變強,我們也在變化,只是有的人20年邁出了一小步,有的人20年邁出了一大步。不要抱怨自己起點低。
  • 三款9米x10米農村戶型圖,想建二層和三層地看過來
    現在,咱們老百姓辛苦大半輩子攢下來的積蓄,這些錢當然要花在刀刃上了。有錢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房子了,城市裡的房子咱們買不起,而且也不能適應城裡的生活。所以還是回農村建房比較實際,畢竟咱們的根在那。米(含屋頂);設計功能:一層戶型:客廳、廚房、餐廳、臥室、衛生間;二層戶型:客廳、書房、臥室(帶衣帽間、衛生間)、臥室x2、衛生間、陽臺
  • 在農村,為什麼家裡沒錢,也要先把房子蓋好?
    在農村建房,畢竟是一生中的大事,自己是農民,子子孫孫都離不開農村這個家,所以,家裡沒有錢,也要想辦法把房子蓋好,理由如下。一、磚瓦結構已淘汰。以前農村家家戶戶,建的都是磚瓦房,十分簡易,大家長期在外打工,多年失修,瓦房經過風吹雨打,破爛不堪,有的泥磚牆已倒塌,瓦片大面積掉落,根本無法居住,雖有極少數人在居住,每年需要修檢,花費的工錢不少,好多農民,寧願推倒重建,也不願住瓦房。二、一戶一宅必不可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