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河北燕山腳下老爸花2000多塊錢於1984年時建的老宅子,至今已在此生活了36年。有人會問為啥那時蓋房子這麼便宜?對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那時還是個萬元戶時代,誰家有萬元存款,已是相當了不起的富裕戶,所以在當時山村花2000塊錢建個房子,已屬相當不易。
其實,這房子的2000塊錢一半還是老爸從親戚那裡借來的,而大多數木材和院牆用的石頭,是原來老房子用過的,這房子,是拆遷過來的。
原來的老房子由於在山坡上,交通不便,自行車無法到家門口,孩子們上學騎車要把自行車放在2裡外別人家,當時9戶居住在此的村民人家,陸續搬走了,老爸才咬牙決定把家搬到平坦地,由此建了現在的這處老房子。
這處房子結構,是典型的北方農村格式,3間瓦房,2間住室,中間是燒火做飯的過道,前後帶直通兩個院子的門。這一帶農村院子的建築風格,是整個院子分前後院,一般都是前院比後院長。老家的這處小院,前院有20多米長,後院有5米。
當時前院還沒有蓋廂房,整個院子春天來時,都會被閒不住的老媽種滿各種蔬菜。加上家裡3畝地,冬天冬儲大白菜,一輩子幾乎過的是自給自足的生活。
今年77歲老爸76歲的老媽,一生務農的她們,一生去過的最遠方,僅是50公裡外的一座城市,那裡生活著老爸的妹妹。他們說,旅遊是年輕人的事,年輕時出去玩沒條件,歲數大了又走不動了。
80年的人生,二老除了到30裡外兒子家看過孫子,她們幾乎都是在自己小院裡度過。老爸年輕時偶爾到村裡乾乾壘牆的建築活,除此外,就是種地種菜收拾家裡的3畝地,過著女主內男主外的農村生活。
不能外面賺錢,僅靠種地收入又微薄,老爸老媽一生的信條,就是能省則省,能不花錢的絕不花錢買。屋裡唯一的老家具是20年前城裡親戚搬家後送的,用了數年還完當年蓋房時欠下的1000元借款後,一生勤奮倔強的二老,再沒向別人借過錢。
老爸的口頭禪,吃穿不餓著不凍著就行;老媽說,吃自己種的菜放心,還買啥菜啊。
36年過去了,當時一起從山坡上搬過來的鄰居人家都重新又翻蓋了新房,因為當初建的房子還都是石頭牆,土坯壘的,家裡有年輕人的,都翻蓋了,除了主房,鄰居家家還都蓋了門房。這是鄰居人家的房子,只是老爸老媽的房子還是低矮的,夾在左右兩側高房子中間,倒像人家的地下室。
二老的孩子們都成家了,大多在外工作生活,孩子們為房子事,也幾次張羅想把老房子翻蓋一下,都被老爸老媽拒絕了。他們的理由,一是倆人年紀大了,蓋房子需要一年時間,怕身體扛不住;第二個根本原因,是二老喜歡帶院子可以種菜的房子,不想蓋成四合院,他們說老房子住著習慣了。兒女們也只好由著他們。
下圖為鄰居家門前。行走各地,發現每個地方農村的住宅建築都不一樣,有的帶院子,有的臨街,有的是平房,有地方喜歡瓦房,有的蓋一層,有的蓋多層樓房。南方更顯富裕,看到許多地方農村房子都建2層以上樓房。而在北方山村老家,這裡人喜歡蓋一層瓦房,有條件人家建2層樓,最為看重的,是一定有個可以種菜的長院子。
多年前,這裡由於深處燕山腳下,到處是石頭,交通不便,車輛無法到達,買個東西都要騎自行車到20裡外的鎮上集市上去買,生活十分貧困,誰家有兒子的都不好娶媳婦。如今,生活越來越好,只要有人家的地方,就有水泥路修到家門口,山村人的生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
老家門口原來是一處土路,車輛過時會掀起一片塵土,近年,隨著生活條件改善及附近山中建了旅遊景區,門前的路,已成了一個小廣場。
門前小廣場外,是一條鋪滿粉紅色石頭的小河溝,夏天雨量大時,會發大水。沿河而住的村民洗洗涮涮都在這小河溝裡,從院子地裡新採的帶泥的菜也要先從清澈的河裡去洗洗。近年夏天,由此吸引不少外地遊客攜全家人來河邊玩。遺憾的是,四季分明的山村,這條小河一年三季是乾涸的。
這是老爸老媽的門前菜園子,種些小蔥和小白菜等。
家中大哥在老家生活,養了大大小小7隻羊,全是一隻母羊繁殖的後代。其它小羊在院子的豬圈裡。
後來,老爸在院子一側又蓋了廂房,只有東面一面可以種菜了。春天時,老媽會種些黃瓜,豆角,小蔥,生菜等,基本夠自己家吃不用買菜。
周末孩子們都回來了,家中大哥到菜園子採點生菜準備中午蘸醬吃。
中午老媽烙韭菜盒子。韭菜是院子裡的老韭菜,老媽說這韭菜根長在院子裡有10多年了。韭菜比街上賣的矮,但露天長的,卻有種山韭菜的特別香味,孩子們都愛吃。
除了前院種菜,後院還有些空地,老媽也用來種菜。夏天豆角黃瓜會上架,結得很多。快做飯了,中午老媽去後院採點油菜準備做菜,順便給城裡孩子們回家了帶點。
由於生活在山區,人勤從不愁沒柴燒。在此生活了一輩子的老爸老媽從來沒燒過煤,都是做柴火飯。後來兒女們為他們買了煤氣罐,但他們很少用,更多是捨不得用,只有來人多忙不開時才用。他們說農村有的是柴火,能省點是點。
另一個他們不肯用煤氣的原因,是嫌那個火做出來的飯菜沒有大鍋做出來的好吃。
節儉了一輩子的老媽,即使到現在烙家常餅或盒子,鍋裡也捨不得多放油。
這就是北方七旬老人的農村小院,農村生活。沒有多富足,但老兩口卻感覺日子過到現在這樣,是過去沒想過的,很知足,很滿意,很幸福。
你多久沒回過農村老家了?你的農村老爸老媽,在過著怎樣的生活?能來曬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