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無事,一時心血來潮將前蘇聯時期所有的航母計劃大致看了一遍,頓時覺得感慨萬千。性能一流的航母真的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製造出來,也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將航母編隊戰鬥力發揮出來。
科技在不斷進步,航母作為制海利器往往又會率先應用大量先進技術,因此在通常情況下需要多次迭代進行升級,最後才能掌握先進航母的製造和使用。某種程度上來看,航母的發展就像是要集齊寶藏碎片才能得到秘籍一樣,如果出現中斷或者變動就可能需要從頭開始。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蘇聯歷史上的航母項目,看看蘇聯為發展航母付出了多少又經過了多少曲折。
碎片一:「伊茲梅爾」級航母
20世紀20年代起,鑑於當時航母熱正在興起,蘇聯也想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計劃將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內戰而未能完工「伊茲梅爾」號戰列巡洋艦改裝成航母。但由於當時蘇聯剛剛經歷了一戰和內戰,在資金和技術上都無法滿足改裝要求,改裝計劃不得不在1926年3月16日終止,「伊茲梅爾」號也在1931年被拆解。
碎片二:第71號和第72號工程
1939年起,迫於德國不斷擴張的壓力,蘇聯海軍計劃建造2艘航母,並將這一項目命名為「第71號工程」。1940年航母確定選用第2套設計方案,可就在設計方案進入技術審查階段時蘇德戰爭爆發,計劃不得不終止。1943年衛國戰爭局勢明朗後,庫茲涅佐夫曾建議蘇聯建造2艘航空母艦,這一項目被稱為「第72號工程」,但同樣由於其他人員的反對而沒能實現。
碎片三:「喀琅施塔得」級航母
20世紀30年代起,蘇聯通過實施多個五年計劃一躍成為工業強國,重新開始考量巡洋艦項目,計劃發展「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不巧的是由於設計方案幾經更迭,再加上蘇聯內部出現紛爭導致項目一拖再拖。好不容易在1939年11月終於開工,但是在1941年6月22日這一天,德國發達了對蘇聯的大舉入侵,「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建造停滯。1945年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後曾有人提議,可在2艘未完工的「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基礎上改造航空母艦,但遭到了否決。1947年3月24日,未完工的「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被拆解。
碎片四:「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
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冷戰的爆發讓庫茲涅佐夫看到了發展航母的時機,於是再次提出要建造航母,以便提高蘇聯海軍整體實力。到1953年時,代號「85」,排水量2.85萬噸的輕型航空母艦計劃被正式提上了議程。結果是史達林過世後,繼任者赫魯雪夫認為大型艦船在飛彈面前就是「活靶子」,於是又把發展重點放在了核武器和飛彈上面,蘇聯航母計劃又雙叕夭折了。
不得已的情況下,戈爾什科夫決定採取「曲線造航母」的策略:既然直接造航母不現實,那麼就先從直升機航母開始吧。正好此時蘇聯海軍面臨的反潛壓力日益增大,反潛直升機航母的概念被提了出來。1962年1月25日,「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計劃正式通過,同年12月15日,首艦「莫斯科」號開工,1967年服役,蘇聯終於有了1艘屬於自己的航母了。同級艦2號艦「列寧格勒」號1965年1月15日開工,1969年6月2日服役。
碎片五:「奧廖爾」級航母
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海軍在面對美國航母編隊時根本無法進行正面抗衡,萌生了研製蘇聯版的「企業」號航母的想法,這就是傳說中的「奧廖爾」級核動力航母。而且計劃一口氣建造3艘滿載排水量達8萬噸,搭載各類型艦載機共70架以上,裝有4臺蒸汽彈射器和3臺升降機的核動力航母。可正所謂「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DAN」,當時蘇聯連「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都沒能消化好,想建造類似「企業」號的核動力航母在技術層面根本達不到。1976年,「奧廖爾」級航母計劃徹底終結。
碎片六:「基輔」級航母
下面要介紹的是「基輔」級航母,這位仁兄原是「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3號艦,但由於「莫斯科」級只具備反潛能力而無法應對水面艦艇威脅,加上穩定性較差導致3號艦直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經過重新設計,滿載排水量達4.35萬噸的「基輔」級航母。「基輔」級不僅能搭載30架以上的直升機執行反潛作戰,艦艏的反艦飛彈也不是吃素的。1號艦「基輔」號,1970年開工,1975年1月3日服役。2號艦「明斯克」號,1972年12月29日開工,1978年9月28日服役。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1975年9月30日開工,1982年9月12日服役。4號艦「巴庫」號,1978年2月17日開工,1987年12月11日服役。
碎片七:「庫茲涅佐夫」級航母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間就進入了20世紀80年代,蘇聯固定翼艦載機航母的夢想仍未實現。經過思考後蘇聯決定退而求其次:既然8萬噸航母有點大,家裡又放不下,可以先造6萬噸的航母。於是一款滿載排水量6.5萬噸,採用滑躍方式起飛,能搭載各類型飛機40架左右的常規動力航母——「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應運而生。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共2艘,1號艦「庫茲涅佐夫」號1983年2月22日開工,1991年1月21日服役。2號艦「瓦良格」號12月6日開工,1991年蘇聯解體後建造完工率約68%。
終極大寶藏:「烏裡揚諾夫斯克」級航母
有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鋪路,蘇聯對打造8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充滿信心。1988年11月25日,「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開工,設計滿載排水量約8萬噸,可搭載各類型艦載機約70架,在保留滑躍起飛甲板的同時還配有2臺蒸汽彈射器及3臺升降機。
可歷史似乎偏偏跟蘇聯人過不去,蘇聯的核動力航母夢已經觸手可及的情況下,群主退群不玩了——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從那以後,曾經的加盟國只顧著瓜分蘇聯的遺產,對船臺上的航母也只關心國際鋼鐵價格明天會不會漲。蘇聯海軍最大的夢想,已經完工40%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被拆成了廢鐵低價出售。
2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分別在1995年和1996年被拉到印度拆解。「基輔」級航母中的1號艦「基輔」號和2號艦「明斯克」號被拉到中國建成了航母主題公園,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則在1997年被韓國拆解。4號艦「巴庫」號後來在進行維修時多次發生事故,2004年出售給印度,交由俄羅斯負責改裝,2013年改名「維克拉瑪蒂亞」號在印度海軍服役。「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中的1號艦「庫茲涅佐夫」號繼續在俄羅斯海軍服役,但遲遲未能形成戰鬥力,如今已癱瘓在家。2號艦「瓦良格」號1998年被中國買入,2012年9月25日,改造完成的「瓦良格」被命名為「遼寧艦」加入中國海軍服役,成為中國海軍歷史上第1艘航母。
蘇聯歷史上一共有過至少9項航母發展計劃,其中真正實現而又發揮作用的只有「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其餘的7項航母計劃要麼沒啟動要麼爛尾。「古巴飛彈危機」發生後,蘇聯終於意識到航母的重要性,在決心發展航母時才發現航母並不是那麼容易造的,只能先從比較簡單的直升機航母開始刷經驗。好不容易通過建造直升機航母一步步打怪升級到了固定翼航母時代,在核動力航母已經開工的情況下,蘇聯解體讓曾經的一切又重新歸零。如今的俄羅斯連「庫茲涅佐夫」號都救不活,很明顯也不具備發展新航母的經濟實力和技術,目前只能通過PPT或者模型來展示一下自己的雄心壯志。
航母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也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造出性能先進的航母並用好航母。而這其中的偉大,不僅包括經濟和科技實力要積累到一定程度,更包括對航母認知的不斷深化以及堅定發展航母的理念。從無到有,由簡到難,最後將航母編隊戰鬥力發揮出來,至少需要兩代人持續幾十年的努力,而且沒有捷徑可走!
客觀公正、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火器營營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