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航母有多難?蘇聯共有9項航母計劃,真正實現的只有2項!

2020-12-25 火器營營長

閒來無事,一時心血來潮將前蘇聯時期所有的航母計劃大致看了一遍,頓時覺得感慨萬千。性能一流的航母真的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製造出來,也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將航母編隊戰鬥力發揮出來。

科技在不斷進步,航母作為制海利器往往又會率先應用大量先進技術,因此在通常情況下需要多次迭代進行升級,最後才能掌握先進航母的製造和使用。某種程度上來看,航母的發展就像是要集齊寶藏碎片才能得到秘籍一樣,如果出現中斷或者變動就可能需要從頭開始。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蘇聯歷史上的航母項目,看看蘇聯為發展航母付出了多少又經過了多少曲折。

碎片一:「伊茲梅爾」級航母

20世紀20年代起,鑑於當時航母熱正在興起,蘇聯也想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計劃將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內戰而未能完工「伊茲梅爾」號戰列巡洋艦改裝成航母。但由於當時蘇聯剛剛經歷了一戰和內戰,在資金和技術上都無法滿足改裝要求,改裝計劃不得不在1926年3月16日終止,「伊茲梅爾」號也在1931年被拆解。

「伊茲梅爾」號戰列巡洋艦

碎片二:第71號和第72號工程

1939年起,迫於德國不斷擴張的壓力,蘇聯海軍計劃建造2艘航母,並將這一項目命名為「第71號工程」。1940年航母確定選用第2套設計方案,可就在設計方案進入技術審查階段時蘇德戰爭爆發,計劃不得不終止。1943年衛國戰爭局勢明朗後,庫茲涅佐夫曾建議蘇聯建造2艘航空母艦,這一項目被稱為「第72號工程」,但同樣由於其他人員的反對而沒能實現。

碎片三:「喀琅施塔得」級航母

20世紀30年代起,蘇聯通過實施多個五年計劃一躍成為工業強國,重新開始考量巡洋艦項目,計劃發展「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不巧的是由於設計方案幾經更迭,再加上蘇聯內部出現紛爭導致項目一拖再拖。好不容易在1939年11月終於開工,但是在1941年6月22日這一天,德國發達了對蘇聯的大舉入侵,「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建造停滯。1945年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後曾有人提議,可在2艘未完工的「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基礎上改造航空母艦,但遭到了否決。1947年3月24日,未完工的「喀琅施塔得」級戰列巡洋艦被拆解。

碎片四:「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

進入20世紀50年代後,冷戰的爆發讓庫茲涅佐夫看到了發展航母的時機,於是再次提出要建造航母,以便提高蘇聯海軍整體實力。到1953年時,代號「85」,排水量2.85萬噸的輕型航空母艦計劃被正式提上了議程。結果是史達林過世後,繼任者赫魯雪夫認為大型艦船在飛彈面前就是「活靶子」,於是又把發展重點放在了核武器和飛彈上面,蘇聯航母計劃又雙叕夭折了。

「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

不得已的情況下,戈爾什科夫決定採取「曲線造航母」的策略:既然直接造航母不現實,那麼就先從直升機航母開始吧。正好此時蘇聯海軍面臨的反潛壓力日益增大,反潛直升機航母的概念被提了出來。1962年1月25日,「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計劃正式通過,同年12月15日,首艦「莫斯科」號開工,1967年服役,蘇聯終於有了1艘屬於自己的航母了。同級艦2號艦「列寧格勒」號1965年1月15日開工,1969年6月2日服役。

碎片五:「奧廖爾」級航母

20世紀60年代末,蘇聯海軍在面對美國航母編隊時根本無法進行正面抗衡,萌生了研製蘇聯版的「企業」號航母的想法,這就是傳說中的「奧廖爾」級核動力航母。而且計劃一口氣建造3艘滿載排水量達8萬噸,搭載各類型艦載機共70架以上,裝有4臺蒸汽彈射器和3臺升降機的核動力航母。可正所謂「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DAN」,當時蘇聯連「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都沒能消化好,想建造類似「企業」號的核動力航母在技術層面根本達不到。1976年,「奧廖爾」級航母計劃徹底終結。

碎片六:「基輔」級航母

下面要介紹的是「基輔」級航母,這位仁兄原是「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3號艦,但由於「莫斯科」級只具備反潛能力而無法應對水面艦艇威脅,加上穩定性較差導致3號艦直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經過重新設計,滿載排水量達4.35萬噸的「基輔」級航母。「基輔」級不僅能搭載30架以上的直升機執行反潛作戰,艦艏的反艦飛彈也不是吃素的。1號艦「基輔」號,1970年開工,1975年1月3日服役。2號艦「明斯克」號,1972年12月29日開工,1978年9月28日服役。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1975年9月30日開工,1982年9月12日服役。4號艦「巴庫」號,1978年2月17日開工,1987年12月11日服役。

「基輔」級航母

碎片七:「庫茲涅佐夫」級航母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轉眼間就進入了20世紀80年代,蘇聯固定翼艦載機航母的夢想仍未實現。經過思考後蘇聯決定退而求其次:既然8萬噸航母有點大,家裡又放不下,可以先造6萬噸的航母。於是一款滿載排水量6.5萬噸,採用滑躍方式起飛,能搭載各類型飛機40架左右的常規動力航母——「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應運而生。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

「庫茲涅佐夫」級航母共2艘,1號艦「庫茲涅佐夫」號1983年2月22日開工,1991年1月21日服役。2號艦「瓦良格」號12月6日開工,1991年蘇聯解體後建造完工率約68%。

終極大寶藏:「烏裡揚諾夫斯克」級航母

有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鋪路,蘇聯對打造8萬噸級核動力航母充滿信心。1988年11月25日,「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開工,設計滿載排水量約8萬噸,可搭載各類型艦載機約70架,在保留滑躍起飛甲板的同時還配有2臺蒸汽彈射器及3臺升降機。

可歷史似乎偏偏跟蘇聯人過不去,蘇聯的核動力航母夢已經觸手可及的情況下,群主退群不玩了——1991年12月25日蘇聯宣布解體。從那以後,曾經的加盟國只顧著瓜分蘇聯的遺產,對船臺上的航母也只關心國際鋼鐵價格明天會不會漲。蘇聯海軍最大的夢想,已經完工40%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被拆成了廢鐵低價出售。

「烏裡揚諾夫斯克」級航母

2艘「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分別在1995年和1996年被拉到印度拆解。「基輔」級航母中的1號艦「基輔」號和2號艦「明斯克」號被拉到中國建成了航母主題公園,3號艦「新羅西斯克」號則在1997年被韓國拆解。4號艦「巴庫」號後來在進行維修時多次發生事故,2004年出售給印度,交由俄羅斯負責改裝,2013年改名「維克拉瑪蒂亞」號在印度海軍服役。「庫茲涅佐夫」級航母中的1號艦「庫茲涅佐夫」號繼續在俄羅斯海軍服役,但遲遲未能形成戰鬥力,如今已癱瘓在家。2號艦「瓦良格」號1998年被中國買入,2012年9月25日,改造完成的「瓦良格」被命名為「遼寧艦」加入中國海軍服役,成為中國海軍歷史上第1艘航母。

蘇聯歷史上一共有過至少9項航母發展計劃,其中真正實現而又發揮作用的只有「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和「基輔」級航母,其餘的7項航母計劃要麼沒啟動要麼爛尾。「古巴飛彈危機」發生後,蘇聯終於意識到航母的重要性,在決心發展航母時才發現航母並不是那麼容易造的,只能先從比較簡單的直升機航母開始刷經驗。好不容易通過建造直升機航母一步步打怪升級到了固定翼航母時代,在核動力航母已經開工的情況下,蘇聯解體讓曾經的一切又重新歸零。如今的俄羅斯連「庫茲涅佐夫」號都救不活,很明顯也不具備發展新航母的經濟實力和技術,目前只能通過PPT或者模型來展示一下自己的雄心壯志。

航母是一項偉大的工程,也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造出性能先進的航母並用好航母。而這其中的偉大,不僅包括經濟和科技實力要積累到一定程度,更包括對航母認知的不斷深化以及堅定發展航母的理念。從無到有,由簡到難,最後將航母編隊戰鬥力發揮出來,至少需要兩代人持續幾十年的努力,而且沒有捷徑可走!

客觀公正、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火器營營長,謝謝!

相關焦點

  • 造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為何全球只有四個國家能自主製造
    當然了,航母越大,搭載的艦載機也越多,火力輸出也越強大,所以航母的大小也被作為衡量一艘航母強弱的重要因素。一個國家航母的水平就能夠衡量一個國家的海軍實力。如今的航母和二戰的航母存在很大的差距。不僅技術水平要求不高,造價也不是那麼昂貴,很國家都打造出幾十艘航母。由於技術水平要求沒那麼高,所以兩年的時間就能建造出來。只要鋼鐵到位,就可以實現流水線的生產。
  • 蘇聯解體前建造的核動力航母有多先進?一旦建成,實力堪比美航母
    據了解,當時計劃製造的航母被命名為「烏裡揚諾夫斯克號」,代號為1143.7。這艘航母在1988年開始製造,但僅僅製造了40%時,蘇聯解體了,這也導致這艘航母無法進行下一步的建造,令人遺憾的是,蘇聯解體之後,這艘龐然大物被分給了烏克蘭。
  • 蘇聯解體後9艘航母今何在?俄羅斯只有1艘,中國有3艘
    我們都知道美國雖然是一個超級大國,但是在上個世界它卻有一個強大無比的對手,那就是蘇聯。在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迅速的恢復了元氣,讓國力達到了巔峰水平,面對當時世界各國在戰爭中受災嚴重,戰後相對疲軟的國際環境,美蘇開始爭奪全球霸權,那段時期被我們稱為冷戰。
  • 蘇聯解體時有9艘航母被瓜分,俄羅斯有一艘,其餘的被誰所得?
    導語:蘇聯解體時有9艘航母被瓜分,俄羅斯有一艘,其餘的被誰所得?航母是增強海軍實力的重量級武器裝備,能有一艘航母意味著海軍實力也會有所增強。如今美國擁有的航母數量最多,而俄羅斯只有一艘。其實在蘇聯時期,俄羅斯擁有航母的數量也是相當多的,只是蘇聯解體後,經濟崩盤,不得不把當時擁有的武器裝備售賣出去。蘇聯時期擁有的9艘航母,有的被烏克蘭繼承了,有的賣出去給別的國家,也有的被當成廢鐵賣了出去,如今俄羅斯只剩下一艘航母。我們知道一艘航母的造價非常高,而俄羅斯曾經花費重金打造的航母最終的命運卻不盡相同。這些航母最終的命運都是怎麼樣的呢?
  • 航母特種鋼有多難造?中國已突破封鎖掌握該項技術
    圖為遼寧艦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製造航母所需的高質量特種鋼技術全球僅美俄掌握,甚至還曾有專家稱中國20年都搞不定,但在修補瓦良格號航母的迫切需求下,鞍鋼集團只用1年便造出了200噸符合要求的鋼材,這樣的結果對低估我們軍工實力的人而言可以說是瘋狂打臉
  • 蘇聯解體後,未完成的「烏裡揚」核動力航母,有多強?
    1988年,經過四年的緊張籌備,也是為了讓蘇聯擁有真正意義上的藍水海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正式於黑海造船廠開工建造,預計1995年12月服役。但沒曾想,1991年蘇聯解體後,資金鍊斷裂,船體建造率已完成30%的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被迫停工。而這個項目的繼承者烏克蘭,也同樣因為經濟問題無力建造,只能繼續擱置。
  • 蘇聯的9艘航母去哪了?僅剩一艘也將退役,重新再造成難題
    蘇聯最初信奉航母無用論,最終還是發現遠洋作戰離不開航母,因此開始發展航母。蘇聯一共研發製造過1123型(莫斯科級)、1143型(基輔級)、1143.5型(庫茲涅佐夫號)、1143.7級(烏裡揚諾夫斯克號)4型共9艘航母,不過如今僅剩庫茲涅佐夫號一艘,而且也是問題不斷,恐怕要早早退役。
  • 我國曾買下明斯克號航母,為何卻只有遼寧號改造服役?
    1978年9月27號,明克斯號被編入黑海艦隊第30反潛師服役,次年又被編入蘇聯太平洋艦隊第175飛彈艇旅,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困難,難以維持其巨大開支於1992年5月30日正式退役,此時,離它的服役期尚有一大半的生命。
  • 蘇聯解體時有9艘航母,俄羅斯拿了一艘,其餘的都被誰拿了?
    導語:蘇聯解體時有9艘航母,俄羅斯拿了一艘,其餘的都被誰拿了?蘇聯在還沒有解體的時候,與美國對抗了多年。其實,在蘇聯沒有解體以前,這個國家的海軍實力還是十分的強大。雖然跟美國比起來有一定差距,但是在航母的數量上,在巔峰時期就能夠達到9艘。這一點也是其它國家做不到的,這也正是蘇聯當時被稱作是強國的原因。那麼,蘇聯在1991年的12月25日解體之後,這9艘航母有一艘給了俄羅斯,烏克蘭也拿走了一艘,其餘的航母都到哪裡去了首先還是先來說說蘇聯剩下的9艘航母當中,名外「基輔號」和「明斯克號」都到了我們國家手裡。
  • 2萬噸報廢航母到8萬噸大型航母的奇蹟!紀念我國海軍節!
    我國軍事發展史上有3次大的轉折點,分別是和蘇聯的技術合作以及和西方的技術合作加上第2次和蘇聯或者說和俄羅斯的合作。第1次和蘇聯的合作,讓我國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武器製造研發體系,這個在過去的很多節目和文章裡都說過。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我可能連59式坦克都沒有,更別說強5殲6和殲7。
  • 蘇聯解體時有9艘航母,被俄羅斯得到1艘,其餘8艘去了哪裡?
    蘇聯作為當時的社會主義頭號強國,有著發動的軍工業和重工業,在不少領域都要領先於美國。為了能壓蘇聯一頭,美國長期處在高度緊繃的狀態下,不過這一局面很快就被劃上了句號。輕重工業發展失衡等經濟方面的問題,讓蘇聯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難以支撐起耗資巨大的軍備競賽,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走向解體,其遺留的巨大軍事遺產被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瓜分。
  • 看著山東艦,印度海軍只有羨慕的份兒,強行撥款準備第三艘航母
    印軍的首艘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也在近期完成了系泊實驗,計劃會在2021年完成海試,2023年具備初始戰鬥力並正式服役,屆時印度海軍也將擁有自己的雙航母編隊,除此之外,印度海軍還宣布他們計劃第三艘航母。此前在12月初的印度海軍節上,他們正式向政府提出了新的海軍大建項目,並暫時定名為"維薩爾號"(INS Vishal)。
  • 不要再整天說擊沉航母了,擊沉一艘航母到底有多難,無法想像
    導語:不要再整天說擊沉航母了,擊沉一艘航母到底有多難,無法想像航母是海軍的核心裝備,一系列作戰體系都是圍繞它來構建的,其具備有攻防一體的戰鬥能力,現時代要想擊沉一艘航母的難度猶如登天。大夥應該都知道,航母出行都有護衛艦、驅逐艦、潛艇圍繞在四周,通常將其稱之為「航母戰鬥群」,它們負責進攻也負責防守,航母則是提供艦載機起降的平臺。海上作戰的時候,艦載機掌握制空權,利用空中打擊來實現火力覆蓋,那些沒有制空權的國家將會被徹底壓著打,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 一夜之間7艘航母橫空出世,美恍然大悟,真正對手早已不是俄羅斯
    圖為日本兩艘準航母參加聯合軍演近日據媒體報導,在世界都聚焦於美俄軍事力量對比之時,卻沒注意到另一個國家一夜之間已有7艘航母橫空出世,這讓美國網友恍然大悟,原來真正對手早已不是俄羅斯日本對航母的追求是一個步步為營,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掩人耳目,日本海上保安廳警備隊早在1952年就迫不及待向美國提出了租借二戰航母,自稱是為了執行反潛任務,然而遭美軍駁回,改組為海上自衛隊後,經歷多次防衛力整備計劃,意欲自建能夠起降固定翼戰機的航母都未能實現,於是打起了偷換概念的主意,改為追求能夠起降直升機的航母,由於蘇聯紅海軍實力日漸增長,這一想法獲得美軍默許
  • 不是中國也不是俄羅斯,兩艘核動力航母同時開建,造航母似下餃子
    就拿航空母艦來說,航母作為海上重器,對於整個國家的海防實力,都是強有力保障,美國之所以如今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除了其他原因之外,11艘核動力航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國海軍實力強盛,大部分原因都是得益於現有航母。但是據相關媒體報導,美國最近又開始籌建航母建造工作,而且這回是兩艘核動力航母同時開建,面對美國建造航母的速度,不得不說美國的造艦速度猶如下餃子。
  • 航母歷史研究:制約核動力航母發展的要素究竟是什麼
    美國目前擁有12艘核動力航母,在建一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每一艘核動力航母的噸位都達到了10萬噸以上,福特級達到了11.2萬。而中國和英國現役的常規動力航母噸位只有6萬噸。航母通常是以編隊形式作戰,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航母為例:雙航母編隊的戰鬥力往往能夠使一個中型國家毀滅: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就是雙航母編隊打敗了號稱世界第四大空軍的伊拉克。
  • 二戰全球共有幾百艘航母,為何如今舉全國之力才能造一艘航母?
    時至今日,在戰場上的戰爭理念已經和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明顯的地方就是多軍種的聯合作戰。就以航母來說,作為海軍軍艦,其最重要的能力卻是上面的艦載機。我國曾經因為工業落後,所以在近代的軍事發展舉步維艱,航母更是發展了多年。但好在我國還是成功研製出了國產航母,讓中國的海軍力量躋身於世界前列。
  • 蘇聯「水下航母」的嘗試:曾設計出排水量近6000噸的水下登陸艇
    目前,海上最大最強的飛機起降基地就是航母。有人會問:航母只是水上的船根本無隱蔽可言,如果航母在水下航行,到達地點後再起飛飛機豈不更隱蔽? 這個想法早在幾十年前就有工程師想到了,並付諸於行動,其代表作就是製造於二戰末期的水下航母——伊400重型潛艇。
  • 別再一直叫囂擊沉航母了,擊沉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你想像不到
    由於美國海軍當時在水下作戰具有實質性的優勢,哪怕是蘇聯在1960年大批量部署核動力潛艇之後,美國依舊我行我素的重視空中威脅。 蘇聯巡航飛彈的發展曾一度讓美國海軍更加擔憂航母的生存能力,甚至當時福特政府啟動了建造小型常規動力航母的計劃,來替代大型核動力航母。
  • 我國雙航母已完成海訓,新的航母艦載機該如何製造?
    原創 傅前哨 航空知識北京時間9月24日下午,中國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譚克非就遼寧艦和山東艦近期同時在海上執行訓練任務,重點錘鍊執行雙航母作戰任務的能力,進行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