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做吐司麵包,這個要點一定要注意,否則麵團很難揉出膜
吐司麵包能不能做好,其實揉完麵團就知道了,揉不出手套膜,吐司麵團很難長起來,自然也無法烤出鬆軟可口的吐司麵包來。可問題來了,為什麼同樣的麵粉,同樣的配方,別人能輕鬆揉出手套膜,而我們操作的時候卻總是出現問題,麵團粘缸讓人崩潰,更別說揉不出手套膜來。
被手套膜折磨得很痛苦的同學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麵團越揉越粘,越揉越崩潰,本來20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用了一個小時也沒有弄好,煩得不行。於是懷疑配方懷疑麵粉甚至懷疑揉面機都有問題。後來發現配方沒有問題,麵粉也沒有問題,揉面機也好好的,問題出在麵團溫度上面。夏季室溫比較高,揉面機工作時又會產生熱量,當麵團溫度高於26度時,不容易出膜不容易出筋,甚至溼溼的粘在麵缸底根本拉不起來。把麵團溫度控制在26度以下,之前的問題全都解決了。你也可以輕鬆揉出可以拉膜的吐司麵團來。前10分鐘揉出光滑麵團,後10分鐘加入黃油揉出膜,就是這麼簡單!
用什麼方法控制面溫?最常用的方法是冷藏材料並給揉面桶降溫。具體操作方法,麵團所有材料使用之前提前放進冰箱冷藏,愛做麵包的朋友,可以把麵粉放進冰箱中冷凍保存,在冰箱中存幾瓶純淨水,用的時候這些材料都是低溫狀態,很方便。冰箱中凍幾個冰袋,揉面時把冰袋包在面桶外面,材料降溫加環境降溫,麵團的溫度可以輕鬆控制在26度以下。做吐司麵包也變得特別簡單了。另外如果用波蘭種或者中種湯中等方法做麵包,這些「種」要放在冰箱中備用。
今天這個吐司配方很簡單,用了波蘭種,只要控制住麵團溫度,做吐司也特別簡單了。隨時都可以擼吐司,不用出去買麵包片了。
波蘭種吐司麵包
波蘭種材料:麵包粉100克、水100克、酵母1克。
波蘭種以外的材料:麵包粉400克、水225克、糖30克、鹽5克、酵母4克,黃油50克。
(此配方剛好可以做兩個450克吐司,波蘭種佔比為百分之二十,很美呢。如果一次只做一個吐司,材料減半操作。)
具體做法步驟:
提前一天把波蘭種做上,只用把100克麵包粉、100克水和1克酵母拌均勻就可以了,包了保鮮膜放進冰箱中冷藏發酵就可以了。十幾個小時之後,波蘭種就可以用了,適當延長保存時間也沒有問題。
另外要準備冰水,保持冰箱中經常都有瓶裝水冷藏,用起來很方便。
把波蘭種和波蘭種以外的材料除黃油外全都加入面揉麵缸中,啟動廚師機,先低速和成麵團,再4檔揉面10分鐘。
10分鐘後,我測了一下麵團溫度,24.3度,如果面桶外面包上冰袋,溫度能再低一些。
此時的麵團已經可能拉出膜了,只不過膜比較厚,這種情況可以加黃油了。黃油是軟化黃油,黃油的溫度高於麵團溫度,對面溫肯定有影響,但不至於會讓面溫太高。
加入黃油後繼續揉面10分鐘,此時麵團材料已經在室溫中十幾分鐘了,加上廚師機工作本身也會變熱,如果不加幹預,面溫會很快升高。我在面桶外面放了一包冰凍春卷皮,因為之前沒有準備冰袋,拿它代替,總比沒有好。我收集了幾個冰袋,下次再用直接用冰袋會更好。
10分鐘之後,再一次測面溫,27.5度,這已經很高了,還好揉面已經完成,下次需要改變物理降溫方法,單靠一個春卷皮效果不好啊需要準備幾個冰袋。
拉出麵團看一下,可以輕鬆拉出膜,比較薄也比較均勻,雖然不是最完美的狀態,450克麵團填滿吐司盒子肯定沒有問題了。
手膜拉破後,洞是圓的洞口是光滑的,這也是檢驗麵團是不是揉到位的一種方法。
接下來把麵團收圓發酵。麵團溫度底,發酵時間也需要較長,常溫中發酵約需要一個多小時,冰箱中發酵需要時間數小時,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
圖中的麵團是發好的,我是放在冰箱中發的,用了約四個小時。和好麵團要出門,不能自然放著發,會發過頭的。
發好的麵團取出來,均分6等份,滾圓後蓋上保鮮膜鬆弛,因為是冷藏麵團,鬆弛時間也較長。
接下來就是擀卷了,先把麵團排成長條,捲起來,鬆弛之後再擀開,最後捲成這個樣子。
三個一組,放進450克吐司盒,蓋上蓋子時行發酵。具體發酵用時並不是一定的,麵團溫度低時發酵比較慢,麵團溫度高時發酵比較快,一小時到兩小時都有可能。有一點兒需要注意 ,如果麵團沒有揉好,麵團可能發不到八分滿,那也不要傻等它變大。
發到八分滿的時候入烤箱,190度烤45分鐘,如果能上下管分開控制溫度,上火170度,下火210度,時間大約也是45分鐘。實際操作時根據情況調整。
烤好的吐司出爐後放在烤網上自然放涼,及時用保鮮膜包起來避免失水變幹,吃時切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