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是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竟然比蜂鳥還要小

2020-12-15 大洋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韓志信繪

據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考古學研究稱,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一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的拉爾斯·施米茨以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開展的這項新研究,描述了一塊包裹在琥珀中的完整動物頭骨。這塊發現於緬甸北部的琥珀有約9900萬年歷史,當時屬於白堊紀中期——被認為是人類能一窺「真實」白堊紀世界的最佳窗口。

團隊通過大視場、高解析度3D成像,無損地獲得了隱藏在琥珀內部的頭骨。這塊顱骨保存完整,喙後長度僅7.1毫米,對比最小的現生鳥類蜂鳥,從頭骨尺寸來看,該恐龍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的最小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

學者們為其建立了新屬新種,命名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寬婭眼齒鳥,其上下頜有大量利齒,是一種捕食者,可能以小型節肢動物或無脊椎動物為食。

琥珀的優勢在於能為古生物提供無與倫比的保存狀態。研究人員表示,小型動物由於比較脆弱,一般不會保存在其他沉積物中,而最新發現為理解小型動物軟組織和骨骼結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線索。

(記者張夢然)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
    新民晚報訊(記者 姜燕)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中美加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恐龍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考古學研究稱,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頭骨尺寸比蜂鳥還要短,中美加科學家團隊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眼齒鳥。 「這是我研究過的最奇怪的化石」 琥珀中的頭骨長僅約14毫米,有著尖銳的喙部、密集的牙齒和巨大的眼眶。這個動物的骨骼特徵有些「四不像」,有的特徵像恐龍,有的像非常高級的鳥類。學者們沒有找到特定的頭骨特徵來將其確切歸入鳥類、非鳥恐龍,或其他主龍類。甚至,學者不能完全排除這個頭骨屬於別的動物。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要小,卻有上百顆牙齒
    一說起恐龍,浮現在我們腦海的,通常都是兇猛無比的兇狠巨獸,但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化石可能會顛覆你的印象了,這種恐龍只有2英寸長,與一隻蜂鳥差不多大。科學家在一塊小小的琥珀上發現了這隻小恐龍,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看起來仿佛是近期死掉的一樣。據了解,該恐龍名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大約在1億年前生活在緬甸,不幸被樹脂包裹,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了琥珀。
  • 地球上剛發現的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卻是可怕的食肉動物!
    提起恐龍,你想到了什麼?高大威猛的霸王龍,一聲咆哮,森林震顫,萬獸匍匐?還是易碎雙腔龍,君臨樹巔,從森林上空豪邁取食?昨天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讓我們來到了恐龍這個物種的另一個極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小的恐龍。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
  • 蜂鳥大的恐龍被發現,表示微型恐龍能活到現在?科學家:確實有!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到底有多小?如果跟現代生物比較的話,就跟一隻蜂鳥差不多!關於最小的恐龍:眼齒鳥這隻眼齒鳥的來自於一枚琥珀化石,它已經被嵌在這塊琥珀中將近9900萬年,這枚琥珀來自緬甸北部的克欽邦胡岡谷地,這裡是著名的窺探白堊紀的窗口之一,因為9900萬年前正好是白堊紀晚期的剛剛開始。
  • 中美團隊億年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蜂鳥大小,眼大,牙齒百顆
    北京時間3月12日零時,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美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 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世界已知最小恐龍頭骨被發現 保存在9900萬年前琥珀中
    來源:海外網(圖源:加拿大CTV新聞)【海外網3月17日編譯報導】近日,研究人員在一塊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了一個鳥狀恐龍物種的完整頭骨。據CTV新聞報導,這一恐龍頭骨的尺寸頭部與大拇指指甲蓋一樣大,下巴上擠滿了鋸齒狀的牙齒,眼睛鼓鼓而又像蜥蜴,比現如今世界上最小的蜂鳥還要小。儘管它的身材很小,但它很可能是掠食者。研究人員把這種小型恐龍化石命名為Oculudentavis,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小的恐龍。
  • 上億年前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被古生物學家命名為眼齒鳥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鑑於該標本形態特徵與其他鳥類不同,且有碩大的眼睛和密集的牙齒,學者們建立了新屬新種——眼齒鳥。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眼齒鳥及其環境復原圖。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比拳頭還小,或許會改寫鳥類演化史?
    近日,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發現了一塊琥珀,裡面保存著近一億千年前的鳥狀頭部,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小的恐龍,取名眼齒鳥。蜂鳥大小的恐龍蜂鳥大小由於眼齒鳥頭骨不到2釐米,所以古生物學家根據比例推斷眼齒鳥的體型接近吸蜜蜂鳥。吸蜜蜂鳥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小的蜂鳥,古巴獨有的物種,身長5釐米,重約2克。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小的「恐龍」:頭骨長約14毫米,有100顆牙齒
    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新物種,代表了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該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動物的軟組織和骨骼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 源自中生代的最小恐龍化石,打破了我們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一隻蜂鳥大小恐龍的小頭骨被發現被包裹在了琥珀中,這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認知衝破,引發了關於鳥類進化和早期動物微型化趨勢令人震驚的思考。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頭蓋骨,只有7.1毫米長,屬於一種新的類鳥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史前最小恐龍現身,另外就再科普其他十大迷你恐龍吧
    迄今最小恐龍現身,寬婭眼齒鳥3月12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發現了蜂鳥般大小的恐龍物種,代表迄今為止最小的恐龍,並且成立新屬物種——寬婭眼齒鳥。屬於肉食性恐龍,眼大,牙齒一共有100多顆呢!」這些小,怎麼把所有感覺器官都整合進它們那麼微小的頭,以及如何保持體溫,都是謎。「邢立達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科普時間到啦——十大迷你恐龍】NO.10【豪氏歐羅巴龍】屬於蜥腳次亞目大鼻龍類,生活在晚侏羅世的德國北部。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或許是只蜥蜴
    2020年3月12日,《自然》雜誌當期的封面是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論文中將在緬甸胡康河谷(即野人山)發現的琥珀中的化石確認為寬婭眼齒鳥,並發表論文稱寬婭眼齒鳥為「史上最小恐龍」。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當地時間 2020 年 3 月 11 日,《自然》雜誌(Nature)發表了一篇名為 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研究論文。3 月 12 日,這篇論文登上了當期《自然》雜誌封面。
  • 迄今最小的恐龍什麼樣?做個CT就知道了
    包埋著眼齒鳥化石的緬北琥珀(版權:邢立達) 科學家從中「看」到了史上最小的恐龍。 2020年3月12日出版的《自然》報導,中美科學家團隊從包埋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小恐龍,在恐龍和古鳥類演化研究上有重要意義。
  • 「最小恐龍」成最大烏龍?
    3月12日,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的論文登上了當期《自然》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