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剛發現的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卻是可怕的食肉動物!

2020-12-21 徐德文科學頻道

提起恐龍,你想到了什麼?高大威猛的霸王龍,一聲咆哮,森林震顫,萬獸匍匐?還是易碎雙腔龍,君臨樹巔,從森林上空豪邁取食?昨天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讓我們來到了恐龍這個物種的另一個極端——地球上曾經生存過的最小的恐龍。

這項研究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Jingmai O'Connor(鄒晶梅)的團隊,這個恐龍只有一個頭骨,完好地保存在一塊緬甸北部發掘出來的琥珀裡,已有9900萬年的歷史,目前已被命名為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科學家們利用強力X射線對琥珀標本進行了掃描,生成了頭骨的三維圖像,而沒有對琥珀產生任何破壞。研究表明,這種恐龍的頭骨長度僅1.5釐米,體重不到2.8克,整個體長估計在5、6釐米,可能比現代的蜂鳥還小。

然而最令人吃驚的是,憑著這麼一副似乎人見人欺的小小身板,眼齒鳥竟然晉升到了食肉動物的行列——它長著約100顆鋒利的牙齒,眼睛很大,有點類似蜥蜴,以及強壯的不怎麼靈活的頭骨,這意味著它和霸王龍一樣,也是可怕的掠食者!

當然,眼齒鳥的獵物不可能是其它恐龍,甚至也不可能是當時卑微渺小的哺乳動物,而是一些小的昆蟲。根據科學家們的說法,它自己可能也會被其它昆蟲給吃掉,比如現在的蜂鳥就會被螳螂打牙祭。

尤為有趣的是,由於保存在琥珀裡,眼齒鳥的舌頭也被保留下來了,這讓科學家們還可進一步分析它的生物學特徵。你想起什麼沒有?對了,電影《侏羅紀公園》裡從琥珀裡的蚊蟲體內抽取恐龍血,獲得恐龍基因的故事。看來琥珀真是一個好東西,為了讓幾千萬年後潛在的另一個文明,更好地了解甚至復原我們,我們現在是不是該大量製造一些琥珀,埋進地下呢?

由於只有一個頭骨,科學家們現在還無法對眼齒鳥進行歸類,因而暫時放在鳥類一族。不過我倒覺得,要是叫眼齒龍就更好了,畢竟翼龍也沒叫翼鳥不是?

這項研究發表在3月11日《自然》雜誌上。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
    新民晚報訊(記者 姜燕)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比拳頭還小,或許會改寫鳥類演化史?
    近日,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的克欽邦發現了一塊琥珀,裡面保存著近一億千年前的鳥狀頭部,可能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小的恐龍,取名眼齒鳥。蜂鳥大小的恐龍蜂鳥大小由於眼齒鳥頭骨不到2釐米,所以古生物學家根據比例推斷眼齒鳥的體型接近吸蜜蜂鳥。吸蜜蜂鳥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小的蜂鳥,古巴獨有的物種,身長5釐米,重約2克。
  • 科學家發現最小恐龍,體型與蜂鳥相當,也是最小的古鳥類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宣布發現體型最小恐龍眼齒鳥,也是迄今發現的最小的古鳥類,比蜂鳥還小一點,種屬可能介於始祖鳥和熱河鳥,可能和現代鳥類有親緣關係。眼齒鳥是一種體型很小的恐龍,本來化石是很難形成並保存的,幸運的是這個眼齒鳥被包裹在了琥珀中,因此科學家才得以通過三維重建確定了這種鳥的外形特徵,有著相對於腦袋特別大的眼睛,而且嘴巴上長有一圈倒鉤的小刺狀結構,骨骼結構和鳥類有相似的地方。
  • 看,這是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竟然比蜂鳥還要小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韓志信繪據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考古學研究稱,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一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的拉爾斯·施米茨以及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北京綜合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開展的這項新研究,描述了一塊包裹在琥珀中的完整動物頭骨。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要小,卻有上百顆牙齒
    一說起恐龍,浮現在我們腦海的,通常都是兇猛無比的兇狠巨獸,但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化石可能會顛覆你的印象了,這種恐龍只有2英寸長,與一隻蜂鳥差不多大。科學家在一塊小小的琥珀上發現了這隻小恐龍,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看起來仿佛是近期死掉的一樣。據了解,該恐龍名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大約在1億年前生活在緬甸,不幸被樹脂包裹,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了琥珀。
  • 中美團隊億年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蜂鳥大小,眼大,牙齒百顆
    北京時間3月12日零時,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美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 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源自中生代的最小恐龍化石,打破了我們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在我們以往的認知中,地球的中生代以生產巨大的動物而聞名,如今地球動物的始祖們那時都是大體格,但昨天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人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指出,那個時代的動物體型也會驚人地小。一隻蜂鳥大小恐龍的小頭骨被發現被包裹在了琥珀中,這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認知衝破,引發了關於鳥類進化和早期動物微型化趨勢令人震驚的思考。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頭蓋骨,只有7.1毫米長,屬於一種新的類鳥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頭骨尺寸比蜂鳥還要短,中美加科學家團隊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眼齒鳥。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相關論文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
  • 蜂鳥大的恐龍被發現,表示微型恐龍能活到現在?科學家:確實有!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到底有多小?如果跟現代生物比較的話,就跟一隻蜂鳥差不多!從眼齒鳥頭部比例復原的體型來看,體重只有1.95克,身長只有5.5釐米,比我們了解的蜂鳥還要小一些這是發現的最小的古鳥了,當然在白堊紀的它還算是最小的恐龍。
  • 科學家發現地球歷史上最危險的地方 充滿兇猛的食肉動物
    4月28日,據外媒報導,一個由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國際小組揭示了「地球歷史上最危險的地方」。報導稱,來自底特律大學、芝加哥大學、蒙大大學拿、萊斯特大學、卡薩布蘭卡和麥吉爾大學和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專家參加了這項研究,對摩洛哥東南部一個被稱為「Kem Kem Group」的巖層中發現的近一百年的脊椎動物化石進行了研究。發現一億年前,該地區充滿了兇猛的掠食者,使該地區成為了當時「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 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它看起來像兩英寸的鴿子
    世界上最小的恐龍被發現了,它看起來就像一隻鴿子。這隻1億年前的鳥只有2英寸長,有著像蜥蜴一樣突出的眼睛,喙上長著100顆鋒利的牙齒。它的小腦袋是在樹脂化石中發現的,這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他們說它「看起來就像昨天剛死了一樣」。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史上最小的恐龍在地質學中,「地質時代」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共有宙、代、紀、世、期、時 6 個單位。
  • 恐龍名聲在外,但你可知地球遠古時期兇獸橫行?遠比恐龍更加可怕
    說到遠古時期比較可怕的動物,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恐龍,確實恐龍相對於我們現在的動物來說體型龐大,而且有一些恐龍的種類屬於食肉動物,可以說是當時地球上當之無愧的統治者。在地球上幾乎沒有任何的天敵,恐龍在遠古時期的名聲也是響噹噹的。
  • 在恐龍剛出現的時代,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從體型上看,利索維斯獸的確能與大象一較高下,它的體重甚至比大象還要重。古生物學家表現還無法確定發現化石是否已經成年,所以利索維斯獸可能長得更大。當然,如果找出恐龍剛出現時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那應該是巨大的魚龍類了,不過它們生活在海洋之中。
  • 中美加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恐龍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11日發表的考古學研究稱,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史前地球上的大型動物恐龍
    大約在在三疊紀時期,地球上開始有了恐龍的存在,經此之後,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約1.6億年,到了白堊紀時期,恐龍進入了最興旺的時代,但卻在白堊紀晚期,突然全部滅絕,至今仍存有很多的謎團尚待人類破解。曼特爾並沒有放棄,繼續找尋更多的線索,後來曼特爾結識了一位研究鬣蜥的博物學家,通過與鬣蜥標本的比對,他們發布了研究的結果,這些化石和鬣蜥是屬於同類的,但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且已經滅絕,而且還把發現的牙齒化石命名為「鬣蜥的牙齒」。後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陸續發現了更多的古老動物,後來人們證實,當時曼特爾醫生發現的那些化石,是禽龍。
  • 地球上還有活著的恐龍?科學家發現一種生物,長相極為奇特
    說起恐龍,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霸王龍的模樣。的確,恐龍長著一口大牙,尾巴長長的,體格還非常巨大,還曾是地球的霸主,可真是威風凜凜。而對比人類在恐龍面前,就像是螞蟻一般瘦小。不過,前段時間科學家的一個發現卻刷新了人們對恐龍的認識。
  • 上億年前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被古生物學家命名為眼齒鳥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鑑於該標本形態特徵與其他鳥類不同,且有碩大的眼睛和密集的牙齒,學者們建立了新屬新種——眼齒鳥。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眼齒鳥及其環境復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