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因為文化歷史悠久,流傳下來很多古老智慧,包括農業,商業,為人,處世等等。在《易經》中就有一條為人處世的古老規律,而且只有4個字,那就是吉兇悔吝,會用的人才終生受益。
吉兇:失得之象
我們通常認為的吉兇是指有好事或壞事發生,而在《易經》中則指出了它的另一面。
當一件事能夠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整體的態勢向上發展時,我們一定要及時抓住機會,順勢而上。絕不能畏畏縮縮,瞻前顧後,否則機會稍縱即逝。
而這個機會就是「吉」,我們在沉澱積累的階段時,一定要打好了基礎,時機到來,就要一躍而上,不要猶豫和害怕。
同樣的道理,當一切的事物都朝著反向發展,即便自己做很多努力也無法改變自己現在的壞局面時,一定要學會及時止損,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讓自己處於一個絕望的境地。
但世界上沒有什麼是一定的,幸運不可能永遠都在,苦難也不可能一直降臨。所以,我們在面對得失時不能過於執著,及時止損,才可能有化兇為吉的機會。
悔吝:憂虞之象
悔是指過猶不及。
《易經》說,月盈則虧,日中則昃。月亮圓滿後,就會走向虧損;太陽上升到頂頭,就會偏斜西落。
當事情到達一定的程度時,可能就到頂點了,這個時候我們如果再做些什麼,想讓事情更好已經是不可能的了,一旦做了,就可能讓事情朝著反方向發展。
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注意一個度,凡事過猶不及,這時我們需要的就是收斂鋒芒,韜光養晦。
吝是指後勁不足,在《易經》中的意思,是少,不足。
原本想做一件事,結果因為準備得不足而失敗,這就是吝。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最重要還是要潛心積累自身實力,等待厚積薄發,不要急於求成,等到你真的下定決心去做的時候,就不要再猶豫。
吉,是順應天道之果,兇,乃違背天道之果,悔,為稍微過頭,吝,為略顯不足。
很多人都聽過這四個字,但卻鮮少有人將他們聯繫起來。在《易經》中它背後代表的是順應天道而生、積累自身底蘊、鼎盛時收斂鋒芒、最後結束時也能及時止損的規律。
《易經》這條古老規律,亙古不變,幾千年來都沒有改變過。只是,注意到規律,會順應的規律的人,真的不多。大多數人,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行事,所以他們經常碰壁、受挫和不順。當我們知道,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徵,那麼就可以隨機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以人之道,匹配天之道,那麼人生才會真正順暢起來。
所以筆者向你們推薦這本《圖解易經僅需56元,這本有圖解的易經讓你更加輕鬆讀懂古人智慧,不用再自己去領悟那苦澀的文言文。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進行購買~